第118章 叛王起疑 龟缩南昌
六月十八,在宁王府承运殿,朱宸濠召开出征南京筹备会议。大殿两侧,左文右武排班站列,文有左丞相李士实、右丞相刘养正、兵部尚书王伦,武有大都督葛江、王春及左都督秦荣。司礼监太监刘吉、内宫监太监万锐分站朱宸濠两侧。
朱宸濠说道:“从六月十四孤王监国摄政以来,有赖文武各官各位爱卿勤劳王事,积极准备,靖难军队官军和物资基本就绪,大批军队集结在鄱阳湖待命出征,要保本监国前往南京谒陵登基。今天朝会,是要和各位爱卿商定出征日期。这两天,候驾在鄱阳湖的靖难军队前锋,已经扫清了出征沿途的九江和南康两府,可谓旗开得胜。大都督葛爱卿,你向群臣通报一下战果,提振一下士气。”
葛江跨前一步,一抱拳,说道:“臣葛江回禀国主,承蒙顺德国主的威德庇护,我朝靖难军队势如破竹,旗开得胜,分别于前天、昨天两天,抢占了战略重镇九江府和南康府,九江府下辖德化、德安、湖口、彭泽、瑞昌等县,南康府下辖星子、都昌、建昌、安义等县,被各个击破,府县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知县、县丞、主簿,卫所指挥、千百户,各自逃窜,军兵民壮一哄而散,所占府城县城,钱粮、军械搬运一空,官府衙门放火焚烧,并打开牢房,吸纳在押犯人入靖难军队。臣葛江禀报国主,靖难军队壮大了,人多了,钱多了,粮多了。一个九江府银库,我们就接收了一万五千两白银;在九江兵备军器库,我们收获了盔甲、刀枪、火铳、弓箭十一万九千多件;在九江卫,我们接收了军械两千多件;在九江演武厅,我们接收军器一万多件;在鄱阳湖,全省各卫运军收集的各府县要运往淮安的大米三十多万石,成了我们靖难军的战利品;更有战船运船,五百多艘。回禀国主,这是靖难军三日来的战果。”
朱宸濠得意地笑道:“这三日的战果,充分显示了靖难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攻占九江,很能说明问题。九江卫直属朝廷前军都督府,是朝廷直属军队,战斗力比江西各卫高上一筹。战胜强敌,离不开孤王这几年的精心经营。孤王的护卫,已发展到上万人,只有六百多员额的仪卫司,我们发展到一万多人,这两万精兵强将是我们的核心力量,是虎狼之师,是本监国摄政南京登基、北京君临天下的御林军。这几天,南昌前卫忠心加盟,各路勤王义士纷纷投军靖难,靖难雄狮已经壮大到了一十八万。”朱宸濠笑着看了看刘养正。十八万的军队,其中八万,只驻扎在刘养正的头脑里,这是刘养正虚张声势的一个计谋,对外震慑敌人,对内鼓舞士气。刘养正得意地笑着向朱宸濠点头致意。
朱宸濠继续说道:“夺取南康、九江,这不算什么,这只是为出征南京清扫道路,更大的胜利在等着靖难军,更大的官职爵位在等着各位爱卿。好了!小小的胜利不足为喜,本监国想听听各位爱卿的妙计。李相国?”
李士实上前一步,道:“臣李士实祝贺顺德朝旗开得胜,恭祝国主马到成功。臣有两点建议,第一点,靖难军队既要是战无不胜的雄狮,又要是爱护百姓的文明之师和礼义之师。臣以为,这也是圣主应有的胸怀。我朝军队不仅不能抢夺民财,还要接济百姓。刚才,葛大都督言称,靖难军在攻取南康和九江时,放火烧毁了官衙。臣听说,此外,每个县还烧毁了成片的民房。攻陷城池,变成了烧杀抢掠,这是土匪作风。臣请圣主下达谕旨,约束军队。军队要知道,衙门即将变成顺德朝的衙门,百姓也即将变成顺德朝的百姓。”
朱宸濠皱了皱眉毛,又点了点头。
李士实继续说道:“第二点,南昌是我顺德朝的大本营,江西是我顺德朝的大后方,所以,江西应用心经营。江西全省各府各县,我朝都要掌握在手。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各级官员,一时还培养不出来,现关押在仪卫司的三司衙门各官,我朝可以考察他们的忠心,择优使用。三司衙门不能一直空着。各府各县,我朝也应尽快派人下去,接管接收,尽快恢复行政正常运转。臣李士实请圣主决断。”
朱宸濠笑着点点头,说道:“李相国所言极是。这也是当务之急,不能拖延的事。”
朱宸濠话音刚落,刘养正跨前一步,说道:“国主,臣有话说。”
朱宸濠笑着说道:“李相国说政治,刘相国一开口就是军事,本监国猜得对不对?”
刘养正一本正经地说道:“圣主圣明!臣就是要说军事。圣主,用兵作战,古往今来讲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也是王阳明在南赣剿匪屡战屡捷的法宝。真可惜,那天在丰城没有捉到王阳明。圣主因此少了一位统兵之才。圣主,我顺德朝开朝已经五日,刚才圣主说,军队军备已经初步成型。这五天时间,准备出征也已经足够了。首先,我们突然出征,南京疏于防备。到时,在南京,圣主登基称帝,君临天下,名正言顺,至少可以调动江南半壁江山。依臣之见,各地各府各县政权的正常运转,固然重要,但是并非当务之急。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兵!还有一点,臣不得不说,军队久屯鄱阳湖中,日子一久,士气必然受损。所以,臣请圣主立断!”
朱宸濠急切地点着头,说道:“对对!刘相国言之有理,兵贵神速!这正是今天朝会的主题。李相国,目前我朝,政治重要,但是军事第一。刘相国、李相国、葛大都督,三位都督,各位爱卿,今天就要定下出征的日子。不是本监国急着登基做皇帝,实在是战机稍纵即逝,不能耽误。刘相国,依你之见,哪天是黄道吉日?”
就在这时,内官喻才进入大殿,匆匆忙忙走近朱宸濠,要呈递一封书信和一副火牌。司礼监太监刘吉瞪着喻才,咳嗽了一声,小声责备道:“喻才!”喻才瞥见刘吉不满的眼神,才猛然醒悟,今天的朱宸濠已经不是昨天的宁王了,现在他是顺德朝的监国摄政,是未来的万岁爷,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了。万岁爷有万岁爷的礼仪礼节,呈递文书,应通过司礼监太监刘公公。喻才把书信和火牌转递给刘吉。刘吉匆忙浏览了两眼,神色慌张地递给朱宸濠。朱宸濠边接信边问道:“什么事?”
刘吉小声说道:“国主爷,紧急军情!朝廷大军!”
朱宸濠一听,马上把书信举到眼前,一眼扫见“特率狼达军兵四十八万”。这正是临江府乐户送往江西都司的那封信。朱宸濠匆匆浏览一遍,心里一急,坐不住了,他呼地从宝座上站了起来,再仔细看一遍信文。看完,他自言自语道:“四十八万两广狼兵,对我一十八万,对我十万,对我十万!”朱宸濠对狼兵的战斗力很清楚,为了联络外援,他还曾派人交结过南赣、广东等处的狼兵土酋。狼兵狼兵,就像豺狼一样,杀人不眨眼。自己的靖难军队若是遇上四十八万豺狼一样的狼兵……朱宸濠不敢细想。
李士实和刘养正皆见朱宸濠神色由刚才的得意扬扬变为现在的惊恐沮丧,都心中打鼓:未来的万岁爷,连宝座都坐不稳?李士实和刘养正对视一眼。李士实假意咳嗽一声。
李士实的咳嗽声提醒了朱宸濠。朱宸濠打起精神,吩咐刘吉道:“让两位相国传阅!”
李士实接过书信,浏览一遍,再把火牌反过来正过去地看了几遍,眼神疑惑地递给刘养正。刘养正看了一遍书信,再瞅瞅火牌。李士实小声问道:“刘先生,有何高见?”
刘养正小声说道:“火牌,是衙门的规矩,鄙人没用过,不大懂。老先生,您有何高见?”
李士实沉吟着说道:“但看火牌,倒没有什么破绽。只是,只是,四十八万狼兵,这是个什么概念?怎么不见湖广和京军的消息?湖广比两广离南昌更近,朝廷为什么舍近求远?刘先生,老夫有所疑。”
刘养正闻言神秘一笑,轻轻说道:“如果说八万,鄙人还能相信,说到四十八万……”刘养正摇了摇头。
李士实沉吟道:“现在太多秘密不为人知,从北京回来送信的林华死了,北京到底是个什么消息,不得而知。唉,送信人呢?这是从哪里得到的?”
朱宸濠这才想起来盘问喻才,道:“对,从哪里得来的信函?信使呢?”
终于轮到了喻才说话。喻才说道:“回国主爷的话,今天一早,两个临江府乐户来找江西都司衙门,要投送信件。他们说是广东提督衙门的信使死在了临江,官府高价雇他们来送信。”
刘养正说道:“这就有了疑点,如果说两广衙门不了解南昌的近况,还能理解,乐户怎么会不知道南昌出了乱子,他们不怕死?喻才,你说高价,多高的价钱?”
喻才说道:“一百两,还要解除乐户身份。”
刘养正哈哈一笑,说道:“圣主,依臣看来,这不过是王阳明的雕虫小技。一是价钱太高,这个价钱能买十五亩水田,他临江知府一年的俸禄也不到这个数,所以,这绝对不是从临江跑一趟南昌的价钱,而是乐户卖命的价钱。这是其一。其二,如果信使是两广人,臣倒不好怀疑。十五日,王阳明到了丰城,算日子,这封信正是在临江炮制的。李相国从信件和火牌上判断,觉得信件和火牌伪造得天衣无缝,臣不是衙门中人,对火牌不了解内情,反而可以跳出从信件和火牌本身判断的局限,从情理常识来分析。圣主,王阳明的用意很明显,他这是为了吓阻我朝,给南京军队争取防备的时间。臣请圣主,早做决断,尽快出征,机不可失!”
朱宸濠犹豫不决,看向李士实。
李士实说道:“刘相国言之有理。不过,一旦是真的,那就意味着,出征后,我朝军队就要破釜沉舟。不说两广军队,就算是南赣王阳明那些乌合之众北来,我们也将面临追兵,前有长江的京军、边军,后有南赣或者两广军队。国主!不可不小心谨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朱宸濠向前倾着身子,听着点着头。
刘养正等李士实说完,马上说道:“圣主,当务之急,目标是南京,南京到手,成就帝业,号令天下,小小的江西算得了什么?请圣主抓大放小。有了南京,还怕没有江西!请圣主速定出征日子。”
李相国说得有理,刘相国说得也有理,谁更有理呢?安全第一!安全最有理!生命比当皇帝更有理。朱宸濠盘算着,犹豫着,最后说道:“刘相国从兵法上来讲,是高见;李相国从政治上来说,是稳妥。这样吧,再观察两天,最多三天,葛大都督,这两天多多派出哨探,侦察清楚,我们既不能轻率冒失,也不能草木皆兵。争取准备得再充分些,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几天,就按李相国的高见,选择忠心的三司官员,放归衙门,维持政务,同时派人到各府县接收政权。”
六月十九,参议黄宏和户部主事马思聪绝食身亡,朱宸濠下令释放了部分拘押在仪卫司的南昌官员。二十日,南昌城内开仓放粮,家家有份。二十一日,押送左布政使梁宸、右布政使胡镰、参政刘斐到布政司衙门上班,通过布政司衙门向两京六部、府院驿递《靖难檄文》。二十二日,没有发现两广军队的音信,朱宸濠决定第二天到王庙祭拜辞庙。二十三日,朱宸濠在家庙向委屈了一百多年的第一代宁王朱权发誓,要为他报仇雪恨,也请列祖列宗保佑自己出师大捷。辞庙后,朱宸濠在南昌大校场举行出师祭旗仪式。谁也想不到的是,六月的南昌会刮起北风,竟生生把祭旗的旗杆刮断了,神圣的军旗掉到了地面上。这个天大的意外,把朱宸濠惊得脸色苍白。
两腿酸软的朱宸濠因为旗杆折断,没敢当场贸然宣布出征。他回到大校场内议事厅休息,想定定神,再找当年有本事看到阳春书院那个地方有天子气的风水先生李自然来,卜算一下,旗杆折断是自然原因还是有什么神秘寓意。这时,喻才拿着几封皱皱巴巴的信件来到议事厅。喻才把信件递给司礼监刘吉,刘吉浏览一遍,脸色变得像朱宸濠一样苍白,他哆嗦着手将信件呈递给朱宸濠。朱宸濠身心疲惫,没有抬手接信件,有气无力地说道:“什么鸡毛蒜皮事情都要来烦本王。”
刘吉哭丧着脸小声说道:“国主爷,出大事了!”
朱宸濠没好气地问道:“莫非天要塌了?”
刘吉焦急着说道:“是是……”
朱宸濠不耐烦道:“念!”
刘吉哆嗦着手,结巴道:“提督、军务、都御史王,为绝密军情。”
仰靠在椅子上的朱宸濠,听到“提督军务都御史王”,因为心不在焉,没有反应过来这是王阳明,一听到“绝密军情”,呼地坐起身子,脱口而出道:“绝密军情?停停!”朱宸濠伸手接过信件。这是雷济委派乐户前往扬州和黄州方向,要送给京军、边军和湖广军队的那封信。附信有王阳明的手本。手本?看来绝非儿戏!朱宸濠知道,随信附上发信人的手本,意味着这封信非常重要。朱宸濠迅速地浏览一遍,刚才的疲乏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此际,他只有心惊肉跳了,手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朱宸濠心里颤抖着。看来还不仅仅是两广那四十八万狼兵,还有八万京、边军,湖广,百万军队呀!朱宸濠这些日子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总是随口而出“快请李相国和刘相国”,于是,朱宸濠习惯性地吩咐着:“快请李相国……”刘吉已经习惯了,不用等国主说完下半句,就要抬脚出去宣召,但他刚刚抬起一只脚,就听朱宸濠咆哮道:“好你个李士实!好你个刘养正!好你个闵廿四!好险呀!外有大军压境,内有奸贼窥视!我要众叛亲离吗?我……我……”朱宸濠扔下信件,两手抱头,一脸痛苦。
刘吉停下脚步,急切地呼唤道:“国主爷,国主爷,您?”
朱宸濠没好气地吼道:“都给我滚!滚!”
朱宸濠撇下大校场上几千个士气高昂的军士,坐在屋子里不出来,站在点将台上的刘养正有些着急:出啥事了?这节骨眼上,啥事比宣布出征还重要?战机稍纵即逝,现在趁着南京疏于防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顶多半月时间,乘虚抢占南京,谒陵登基,大局就算确定了。占有南京,至少有了半壁江山,而且是富庶的半壁江山,这在东晋和南宋那样的胸无大志的小朝廷看来,也是历史壮举了。半壁江山,算是诸葛亮一辈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没有实现的梦想。自己怎么会想到诸葛亮?诸葛亮没有资格做自己的榜样,这个诸葛亮,虽然顶着神机妙算的虚名,却只是一孔之明,高卧隆中荒山野岭时就透着一股小家子气,一个劲地絮叨什么三分天下,一统江山的事,恐怕他连想也不敢想。自己的目标,是整个天下。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一鼓作气占领南京,如果乘胜北进,趁着那个荒腔走调的朱厚照或者游逛在外,或者烂醉如泥,或者被春药刺激得迷三倒四,找他个不提防,那就意味着乾坤在握了。天地生人各有分工,就像山间的藤蔓,要想爬得高,只有找棵大树攀一攀,就像一身聪明才智的姜子牙,也只有遇着周文王,才能共享天下。对,相比诸葛亮,姜子牙才是自己心中的偶像。可是自己的周文王呢?
刘养正往朱宸濠歇息的议事厅看了一眼,自己去催朱宸濠?自己只是个丞相,催朱宸濠出征,那可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有失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偶像姜子牙,虽然心中急着建功立业,却能沉得住气,天天坐在渭河边等鱼上钩。刘养正看见同样站在点将台上的葛江也在不时地朝议事厅张望。葛江急等朱宸濠授旗授权,他想尽快出征南京,盼着早日封侯呢。刘养正放眼校场内,刚才笼罩在校场上空浓厚雄壮的士气已经有些稀薄零散,大校场变得有些像菜市场。士气不能散!刘养正看了一眼李士实,只见李士实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刘养正对李士实拱了拱手。李士实点点头,说了一声:“走,我们去催催!”
李士实在前,刘养正随后,两人下了点将台。进了屋,李士实发现朱宸濠正在气头上,他便沉吟了一下,对朱宸濠说道:“臣请国主息怒,保养圣躬,好谋大事。眼前的大事,就是,臣请国主即刻宣布出征,一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国主正可以乘虚直捣南京;二则士气正旺,上下都憋着一股劲,正好利用。臣请圣主当机立断!”
朱宸濠靠在椅子上,抬眼看了一下,皱了皱眉,又闭上了眼。
李士实看了看刘养正。刘养正说道:“臣右丞相刘养正请国主……”
朱宸濠不耐烦地说道:“速速出征南京?”
刘养正接口道:“圣主圣明!”
朱宸濠呼地坐直身子,一脸怒容,右手猛地一扬,不过扬在空中的手最终改变了轨迹,没有愤怒地拍下去,只是在空中摆了摆。朱宸濠懒洋洋地说道:“孤王累了。出征的事,改日再议。”
李士实与刘养正无奈地对视着,四只眼里都写满了困惑。
出征南京的日子被耽搁下来了。
南昌城里一夜之间出现了很多标语和告示,比如:“反叛朝廷,十恶不赦!”“大逆不道,诛灭九族!”“附叛谋反,死无葬身之地!”“一人附逆,全家遭殃!”“投诚官军,立功受赏!”“反戈一击,忠臣义士!”南昌城里人心惶惶。
派往各地府、县、卫、所宣传《靖难檄文》的接收队进展不顺。东南近在咫尺的进贤县,捧着《靖难檄文》前往的朱宸濠妃子娄妃的弟弟娄伯被知县刘源清砍了头;前往南昌东邻余干县的接收人员“七殿下”被知县马津砍了头;响应靖难诏令的娄妃家人七十余口,在从老家广信奔赴南昌路经余干县时,被知县马津抓捕入狱;前往南昌南邻临江府的使者被知府戴德孺砍了头。派出的各路使者,去的多,回的少,朱宸濠先前一直膨胀的野心打了折扣。
(本章完)
六月十八,在宁王府承运殿,朱宸濠召开出征南京筹备会议。大殿两侧,左文右武排班站列,文有左丞相李士实、右丞相刘养正、兵部尚书王伦,武有大都督葛江、王春及左都督秦荣。司礼监太监刘吉、内宫监太监万锐分站朱宸濠两侧。
朱宸濠说道:“从六月十四孤王监国摄政以来,有赖文武各官各位爱卿勤劳王事,积极准备,靖难军队官军和物资基本就绪,大批军队集结在鄱阳湖待命出征,要保本监国前往南京谒陵登基。今天朝会,是要和各位爱卿商定出征日期。这两天,候驾在鄱阳湖的靖难军队前锋,已经扫清了出征沿途的九江和南康两府,可谓旗开得胜。大都督葛爱卿,你向群臣通报一下战果,提振一下士气。”
葛江跨前一步,一抱拳,说道:“臣葛江回禀国主,承蒙顺德国主的威德庇护,我朝靖难军队势如破竹,旗开得胜,分别于前天、昨天两天,抢占了战略重镇九江府和南康府,九江府下辖德化、德安、湖口、彭泽、瑞昌等县,南康府下辖星子、都昌、建昌、安义等县,被各个击破,府县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知县、县丞、主簿,卫所指挥、千百户,各自逃窜,军兵民壮一哄而散,所占府城县城,钱粮、军械搬运一空,官府衙门放火焚烧,并打开牢房,吸纳在押犯人入靖难军队。臣葛江禀报国主,靖难军队壮大了,人多了,钱多了,粮多了。一个九江府银库,我们就接收了一万五千两白银;在九江兵备军器库,我们收获了盔甲、刀枪、火铳、弓箭十一万九千多件;在九江卫,我们接收了军械两千多件;在九江演武厅,我们接收军器一万多件;在鄱阳湖,全省各卫运军收集的各府县要运往淮安的大米三十多万石,成了我们靖难军的战利品;更有战船运船,五百多艘。回禀国主,这是靖难军三日来的战果。”
朱宸濠得意地笑道:“这三日的战果,充分显示了靖难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攻占九江,很能说明问题。九江卫直属朝廷前军都督府,是朝廷直属军队,战斗力比江西各卫高上一筹。战胜强敌,离不开孤王这几年的精心经营。孤王的护卫,已发展到上万人,只有六百多员额的仪卫司,我们发展到一万多人,这两万精兵强将是我们的核心力量,是虎狼之师,是本监国摄政南京登基、北京君临天下的御林军。这几天,南昌前卫忠心加盟,各路勤王义士纷纷投军靖难,靖难雄狮已经壮大到了一十八万。”朱宸濠笑着看了看刘养正。十八万的军队,其中八万,只驻扎在刘养正的头脑里,这是刘养正虚张声势的一个计谋,对外震慑敌人,对内鼓舞士气。刘养正得意地笑着向朱宸濠点头致意。
朱宸濠继续说道:“夺取南康、九江,这不算什么,这只是为出征南京清扫道路,更大的胜利在等着靖难军,更大的官职爵位在等着各位爱卿。好了!小小的胜利不足为喜,本监国想听听各位爱卿的妙计。李相国?”
李士实上前一步,道:“臣李士实祝贺顺德朝旗开得胜,恭祝国主马到成功。臣有两点建议,第一点,靖难军队既要是战无不胜的雄狮,又要是爱护百姓的文明之师和礼义之师。臣以为,这也是圣主应有的胸怀。我朝军队不仅不能抢夺民财,还要接济百姓。刚才,葛大都督言称,靖难军在攻取南康和九江时,放火烧毁了官衙。臣听说,此外,每个县还烧毁了成片的民房。攻陷城池,变成了烧杀抢掠,这是土匪作风。臣请圣主下达谕旨,约束军队。军队要知道,衙门即将变成顺德朝的衙门,百姓也即将变成顺德朝的百姓。”
朱宸濠皱了皱眉毛,又点了点头。
李士实继续说道:“第二点,南昌是我顺德朝的大本营,江西是我顺德朝的大后方,所以,江西应用心经营。江西全省各府各县,我朝都要掌握在手。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各级官员,一时还培养不出来,现关押在仪卫司的三司衙门各官,我朝可以考察他们的忠心,择优使用。三司衙门不能一直空着。各府各县,我朝也应尽快派人下去,接管接收,尽快恢复行政正常运转。臣李士实请圣主决断。”
朱宸濠笑着点点头,说道:“李相国所言极是。这也是当务之急,不能拖延的事。”
朱宸濠话音刚落,刘养正跨前一步,说道:“国主,臣有话说。”
朱宸濠笑着说道:“李相国说政治,刘相国一开口就是军事,本监国猜得对不对?”
刘养正一本正经地说道:“圣主圣明!臣就是要说军事。圣主,用兵作战,古往今来讲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也是王阳明在南赣剿匪屡战屡捷的法宝。真可惜,那天在丰城没有捉到王阳明。圣主因此少了一位统兵之才。圣主,我顺德朝开朝已经五日,刚才圣主说,军队军备已经初步成型。这五天时间,准备出征也已经足够了。首先,我们突然出征,南京疏于防备。到时,在南京,圣主登基称帝,君临天下,名正言顺,至少可以调动江南半壁江山。依臣之见,各地各府各县政权的正常运转,固然重要,但是并非当务之急。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兵!还有一点,臣不得不说,军队久屯鄱阳湖中,日子一久,士气必然受损。所以,臣请圣主立断!”
朱宸濠急切地点着头,说道:“对对!刘相国言之有理,兵贵神速!这正是今天朝会的主题。李相国,目前我朝,政治重要,但是军事第一。刘相国、李相国、葛大都督,三位都督,各位爱卿,今天就要定下出征的日子。不是本监国急着登基做皇帝,实在是战机稍纵即逝,不能耽误。刘相国,依你之见,哪天是黄道吉日?”
就在这时,内官喻才进入大殿,匆匆忙忙走近朱宸濠,要呈递一封书信和一副火牌。司礼监太监刘吉瞪着喻才,咳嗽了一声,小声责备道:“喻才!”喻才瞥见刘吉不满的眼神,才猛然醒悟,今天的朱宸濠已经不是昨天的宁王了,现在他是顺德朝的监国摄政,是未来的万岁爷,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了。万岁爷有万岁爷的礼仪礼节,呈递文书,应通过司礼监太监刘公公。喻才把书信和火牌转递给刘吉。刘吉匆忙浏览了两眼,神色慌张地递给朱宸濠。朱宸濠边接信边问道:“什么事?”
刘吉小声说道:“国主爷,紧急军情!朝廷大军!”
朱宸濠一听,马上把书信举到眼前,一眼扫见“特率狼达军兵四十八万”。这正是临江府乐户送往江西都司的那封信。朱宸濠匆匆浏览一遍,心里一急,坐不住了,他呼地从宝座上站了起来,再仔细看一遍信文。看完,他自言自语道:“四十八万两广狼兵,对我一十八万,对我十万,对我十万!”朱宸濠对狼兵的战斗力很清楚,为了联络外援,他还曾派人交结过南赣、广东等处的狼兵土酋。狼兵狼兵,就像豺狼一样,杀人不眨眼。自己的靖难军队若是遇上四十八万豺狼一样的狼兵……朱宸濠不敢细想。
李士实和刘养正皆见朱宸濠神色由刚才的得意扬扬变为现在的惊恐沮丧,都心中打鼓:未来的万岁爷,连宝座都坐不稳?李士实和刘养正对视一眼。李士实假意咳嗽一声。
李士实的咳嗽声提醒了朱宸濠。朱宸濠打起精神,吩咐刘吉道:“让两位相国传阅!”
李士实接过书信,浏览一遍,再把火牌反过来正过去地看了几遍,眼神疑惑地递给刘养正。刘养正看了一遍书信,再瞅瞅火牌。李士实小声问道:“刘先生,有何高见?”
刘养正小声说道:“火牌,是衙门的规矩,鄙人没用过,不大懂。老先生,您有何高见?”
李士实沉吟着说道:“但看火牌,倒没有什么破绽。只是,只是,四十八万狼兵,这是个什么概念?怎么不见湖广和京军的消息?湖广比两广离南昌更近,朝廷为什么舍近求远?刘先生,老夫有所疑。”
刘养正闻言神秘一笑,轻轻说道:“如果说八万,鄙人还能相信,说到四十八万……”刘养正摇了摇头。
李士实沉吟道:“现在太多秘密不为人知,从北京回来送信的林华死了,北京到底是个什么消息,不得而知。唉,送信人呢?这是从哪里得到的?”
朱宸濠这才想起来盘问喻才,道:“对,从哪里得来的信函?信使呢?”
终于轮到了喻才说话。喻才说道:“回国主爷的话,今天一早,两个临江府乐户来找江西都司衙门,要投送信件。他们说是广东提督衙门的信使死在了临江,官府高价雇他们来送信。”
刘养正说道:“这就有了疑点,如果说两广衙门不了解南昌的近况,还能理解,乐户怎么会不知道南昌出了乱子,他们不怕死?喻才,你说高价,多高的价钱?”
喻才说道:“一百两,还要解除乐户身份。”
刘养正哈哈一笑,说道:“圣主,依臣看来,这不过是王阳明的雕虫小技。一是价钱太高,这个价钱能买十五亩水田,他临江知府一年的俸禄也不到这个数,所以,这绝对不是从临江跑一趟南昌的价钱,而是乐户卖命的价钱。这是其一。其二,如果信使是两广人,臣倒不好怀疑。十五日,王阳明到了丰城,算日子,这封信正是在临江炮制的。李相国从信件和火牌上判断,觉得信件和火牌伪造得天衣无缝,臣不是衙门中人,对火牌不了解内情,反而可以跳出从信件和火牌本身判断的局限,从情理常识来分析。圣主,王阳明的用意很明显,他这是为了吓阻我朝,给南京军队争取防备的时间。臣请圣主,早做决断,尽快出征,机不可失!”
朱宸濠犹豫不决,看向李士实。
李士实说道:“刘相国言之有理。不过,一旦是真的,那就意味着,出征后,我朝军队就要破釜沉舟。不说两广军队,就算是南赣王阳明那些乌合之众北来,我们也将面临追兵,前有长江的京军、边军,后有南赣或者两广军队。国主!不可不小心谨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朱宸濠向前倾着身子,听着点着头。
刘养正等李士实说完,马上说道:“圣主,当务之急,目标是南京,南京到手,成就帝业,号令天下,小小的江西算得了什么?请圣主抓大放小。有了南京,还怕没有江西!请圣主速定出征日子。”
李相国说得有理,刘相国说得也有理,谁更有理呢?安全第一!安全最有理!生命比当皇帝更有理。朱宸濠盘算着,犹豫着,最后说道:“刘相国从兵法上来讲,是高见;李相国从政治上来说,是稳妥。这样吧,再观察两天,最多三天,葛大都督,这两天多多派出哨探,侦察清楚,我们既不能轻率冒失,也不能草木皆兵。争取准备得再充分些,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几天,就按李相国的高见,选择忠心的三司官员,放归衙门,维持政务,同时派人到各府县接收政权。”
六月十九,参议黄宏和户部主事马思聪绝食身亡,朱宸濠下令释放了部分拘押在仪卫司的南昌官员。二十日,南昌城内开仓放粮,家家有份。二十一日,押送左布政使梁宸、右布政使胡镰、参政刘斐到布政司衙门上班,通过布政司衙门向两京六部、府院驿递《靖难檄文》。二十二日,没有发现两广军队的音信,朱宸濠决定第二天到王庙祭拜辞庙。二十三日,朱宸濠在家庙向委屈了一百多年的第一代宁王朱权发誓,要为他报仇雪恨,也请列祖列宗保佑自己出师大捷。辞庙后,朱宸濠在南昌大校场举行出师祭旗仪式。谁也想不到的是,六月的南昌会刮起北风,竟生生把祭旗的旗杆刮断了,神圣的军旗掉到了地面上。这个天大的意外,把朱宸濠惊得脸色苍白。
两腿酸软的朱宸濠因为旗杆折断,没敢当场贸然宣布出征。他回到大校场内议事厅休息,想定定神,再找当年有本事看到阳春书院那个地方有天子气的风水先生李自然来,卜算一下,旗杆折断是自然原因还是有什么神秘寓意。这时,喻才拿着几封皱皱巴巴的信件来到议事厅。喻才把信件递给司礼监刘吉,刘吉浏览一遍,脸色变得像朱宸濠一样苍白,他哆嗦着手将信件呈递给朱宸濠。朱宸濠身心疲惫,没有抬手接信件,有气无力地说道:“什么鸡毛蒜皮事情都要来烦本王。”
刘吉哭丧着脸小声说道:“国主爷,出大事了!”
朱宸濠没好气地问道:“莫非天要塌了?”
刘吉焦急着说道:“是是……”
朱宸濠不耐烦道:“念!”
刘吉哆嗦着手,结巴道:“提督、军务、都御史王,为绝密军情。”
仰靠在椅子上的朱宸濠,听到“提督军务都御史王”,因为心不在焉,没有反应过来这是王阳明,一听到“绝密军情”,呼地坐起身子,脱口而出道:“绝密军情?停停!”朱宸濠伸手接过信件。这是雷济委派乐户前往扬州和黄州方向,要送给京军、边军和湖广军队的那封信。附信有王阳明的手本。手本?看来绝非儿戏!朱宸濠知道,随信附上发信人的手本,意味着这封信非常重要。朱宸濠迅速地浏览一遍,刚才的疲乏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此际,他只有心惊肉跳了,手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朱宸濠心里颤抖着。看来还不仅仅是两广那四十八万狼兵,还有八万京、边军,湖广,百万军队呀!朱宸濠这些日子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总是随口而出“快请李相国和刘相国”,于是,朱宸濠习惯性地吩咐着:“快请李相国……”刘吉已经习惯了,不用等国主说完下半句,就要抬脚出去宣召,但他刚刚抬起一只脚,就听朱宸濠咆哮道:“好你个李士实!好你个刘养正!好你个闵廿四!好险呀!外有大军压境,内有奸贼窥视!我要众叛亲离吗?我……我……”朱宸濠扔下信件,两手抱头,一脸痛苦。
刘吉停下脚步,急切地呼唤道:“国主爷,国主爷,您?”
朱宸濠没好气地吼道:“都给我滚!滚!”
朱宸濠撇下大校场上几千个士气高昂的军士,坐在屋子里不出来,站在点将台上的刘养正有些着急:出啥事了?这节骨眼上,啥事比宣布出征还重要?战机稍纵即逝,现在趁着南京疏于防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顶多半月时间,乘虚抢占南京,谒陵登基,大局就算确定了。占有南京,至少有了半壁江山,而且是富庶的半壁江山,这在东晋和南宋那样的胸无大志的小朝廷看来,也是历史壮举了。半壁江山,算是诸葛亮一辈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没有实现的梦想。自己怎么会想到诸葛亮?诸葛亮没有资格做自己的榜样,这个诸葛亮,虽然顶着神机妙算的虚名,却只是一孔之明,高卧隆中荒山野岭时就透着一股小家子气,一个劲地絮叨什么三分天下,一统江山的事,恐怕他连想也不敢想。自己的目标,是整个天下。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一鼓作气占领南京,如果乘胜北进,趁着那个荒腔走调的朱厚照或者游逛在外,或者烂醉如泥,或者被春药刺激得迷三倒四,找他个不提防,那就意味着乾坤在握了。天地生人各有分工,就像山间的藤蔓,要想爬得高,只有找棵大树攀一攀,就像一身聪明才智的姜子牙,也只有遇着周文王,才能共享天下。对,相比诸葛亮,姜子牙才是自己心中的偶像。可是自己的周文王呢?
刘养正往朱宸濠歇息的议事厅看了一眼,自己去催朱宸濠?自己只是个丞相,催朱宸濠出征,那可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有失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偶像姜子牙,虽然心中急着建功立业,却能沉得住气,天天坐在渭河边等鱼上钩。刘养正看见同样站在点将台上的葛江也在不时地朝议事厅张望。葛江急等朱宸濠授旗授权,他想尽快出征南京,盼着早日封侯呢。刘养正放眼校场内,刚才笼罩在校场上空浓厚雄壮的士气已经有些稀薄零散,大校场变得有些像菜市场。士气不能散!刘养正看了一眼李士实,只见李士实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刘养正对李士实拱了拱手。李士实点点头,说了一声:“走,我们去催催!”
李士实在前,刘养正随后,两人下了点将台。进了屋,李士实发现朱宸濠正在气头上,他便沉吟了一下,对朱宸濠说道:“臣请国主息怒,保养圣躬,好谋大事。眼前的大事,就是,臣请国主即刻宣布出征,一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国主正可以乘虚直捣南京;二则士气正旺,上下都憋着一股劲,正好利用。臣请圣主当机立断!”
朱宸濠靠在椅子上,抬眼看了一下,皱了皱眉,又闭上了眼。
李士实看了看刘养正。刘养正说道:“臣右丞相刘养正请国主……”
朱宸濠不耐烦地说道:“速速出征南京?”
刘养正接口道:“圣主圣明!”
朱宸濠呼地坐直身子,一脸怒容,右手猛地一扬,不过扬在空中的手最终改变了轨迹,没有愤怒地拍下去,只是在空中摆了摆。朱宸濠懒洋洋地说道:“孤王累了。出征的事,改日再议。”
李士实与刘养正无奈地对视着,四只眼里都写满了困惑。
出征南京的日子被耽搁下来了。
南昌城里一夜之间出现了很多标语和告示,比如:“反叛朝廷,十恶不赦!”“大逆不道,诛灭九族!”“附叛谋反,死无葬身之地!”“一人附逆,全家遭殃!”“投诚官军,立功受赏!”“反戈一击,忠臣义士!”南昌城里人心惶惶。
派往各地府、县、卫、所宣传《靖难檄文》的接收队进展不顺。东南近在咫尺的进贤县,捧着《靖难檄文》前往的朱宸濠妃子娄妃的弟弟娄伯被知县刘源清砍了头;前往南昌东邻余干县的接收人员“七殿下”被知县马津砍了头;响应靖难诏令的娄妃家人七十余口,在从老家广信奔赴南昌路经余干县时,被知县马津抓捕入狱;前往南昌南邻临江府的使者被知府戴德孺砍了头。派出的各路使者,去的多,回的少,朱宸濠先前一直膨胀的野心打了折扣。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全集)最新章节,王阳明(全集)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全集)最新章节,王阳明(全集)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