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 第33章 武夷山中 再遇道长

小说:王阳明(全集) 作者:王程强 更新时间:2024-08-18 14:45:55 源网站:顶点小说
  第33章 武夷山中 再遇道长

  王阳明走运河,从武进,经杭州,转道江西,到武夷山。

  朱秀才接到王阳明,真是喜出望外。武夷山,一半山水自然,一半人文精神,山水与人文融合成了浑然天成的武夷山精神。喜欢山水的王阳明,在朱秀才的陪同下,畅游了武夷山的九曲山水。

  这天,朱秀才陪同王阳明来到了冲佑宫。朱秀才作为东道主,担负起了导游的职责,他一路上指点山水构造,讲说冲佑宫的人文脉络。

  “王先生,这座冲佑宫,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先祖文公曾在这里担任过提举一职,文公在武夷山的讲学,发端于此。大宋年间,不仅仅是先祖文公一人,像陆游、辛弃疾、岳飞这些豪杰,都曾在这里担任过提举一职。”

  王阳明插话道:“念喜,你知道提举是个什么官吗?”念喜是朱秀才的字。

  朱秀才答道:“提举不就是宫观的道长吗?统领宫观,一观之长。”

  王阳明淡淡地笑了笑,他笑得有些苦涩,提举的职责让他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于是,他苦笑着解释:“提举这个官名全称叫提举宫观。统领寺院和道观,应该都是出家人的事。为啥让陆游、辛弃疾、岳飞,包括贵先祖文公先生,这些声名赫赫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大人物,来管理一座小小的道观?这是不是让状元郎给杂货铺当账房?”

  朱秀才惊异地望着王阳明,好像自言自语道:“是呀,听先生您这一说,学生也发现这真是莫名其妙、岂有此理呀。学生过去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些事。”

  王阳明想象着远在贵州的龙场驿,恐怕那里不会比这座冲佑宫更大,自己这个从九品驿丞,比提举宫观还要低贱。王阳明轻轻叹了口气,解释道:“提举宫观是个闲职,专门安置得罪朝廷的罪人。南宋朝廷怯弱立朝,甘当儿皇帝,像辛弃疾、岳飞、陆游,这都是主战派,都是有血性的大丈夫。赶上投降派当国,这些人,只有靠边站的份儿。你想想,宫观有道人自己治理,哪会用得着指挥千军万马的岳元帅?”王阳明说完,再次轻轻叹了口气,联想到自身,自己如果能有他们几位的待遇也还好一些,起码可以不用远涉山水、投身荒蛮了。看来,自己来武夷山的决定是对的,去啥贵州呀!就隐居武夷山吧,远学老乡严子陵,近学朱文公,隐身武夷,传布道学吧。心里默思着,还多少有些惭愧,范文正公被贬谪三次,尚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何等的洒脱呀!自己境界还是不够。

  朱秀才陪着王阳明来到三清宫的殿廊下,那里立着一位老道人,此人须发皆白,怀抱拂尘,看须发,该有八九十岁,而那一脸童颜,也就五六十春。朱秀才朝大殿走去,王阳明却停住了脚步。泥塑的神仙该拜,肉身的尊长更不能忽略。王阳明扭身深深一个鞠躬,口诵道:“无量天尊!”

  不等王阳明直起身子,便听得老道长笑语:“来者可是伯安小友?别来无恙!”

  王阳明惊异地打量着老道长,用力去回忆,九华山?不是!余姚?不是!京师?不是!南昌?铁柱宫?“您是德一道长?!铁柱宫德一道长!”惊喜得王阳明眼噙泪水。人在难处特别怀念友情、亲情,即便萍水相逢的一个陌生的微笑,也让人感动。王阳明紧走几步,上了台阶,双膝跪下,连磕三个头。德一道长挥起拂尘,往跪在地上的王阳明轻轻地掸拂了一下,说道:“伯安小友,还没有忘记铁柱宫呀!记性这么好不是好习惯,高兴的事能记住,痛苦的事也不能忘怀。南昌铁柱宫叫万寿宫,这里也叫万寿宫,那里有个许真君,这里供着武夷君。许真君,武夷君,修炼成真,都是三清化身。”

  王阳明起身,惊喜中有疑惑,他问道:“伯安流落此处,敢问道长怎么会在这里?”

  德一道长淡淡笑应:“山河大地,何处不是家!走,吃茶去!”

  王阳明跟着德一道长,来到三清宫后一间静室。德一道长进屋,拂尘在一张椅面上左右一扫,吩咐道:“伯安,坐。”两人落座,一个小道童进屋,给两人沏上茶。

  德一道长说道:“贫道落脚此山多年了。伯安,南昌一别,倏忽一十八个春秋。可记得贫道说过的后会有期?”

  王阳明点了点头,说道:“看道长变化不大,真是驻颜有术。”

  德一道长呵呵一笑说道:“容颜易老,人心善变,只是性情难改。所以,这次见到伯安,贫道才能一眼认出来。只是伯安,贫道看你一脸晦气,这次孤雁南飞,定是经受着一场磨难。不妨说说看,让贫道为你破解破解。”

  王阳明被说到了痛处。在长辈面前,他竟像一个遭受了委屈的孩子,一脸悲戚,肩膀有些耸动,心里发酸,几个月来的这场变故,好像是凭空而来,一篇字斟句酌的恭顺奏章,意外地惹来了牢狱之灾,惹来了一场痛打,然后是大运河上的长途追杀,再就是眼下的东躲西藏、颠沛流离。王阳明眼圈红着,鼻子发酸,忍住委屈,压抑住悲愤,缓声说道:“去年新皇上登基,年幼贪玩,被宫里一帮太监操弄着朝政,京师内外,小人得势,正人君子纷纷落难。晚辈因言获罪,先是入狱,后是廷杖,再后是杀手追杀,晚辈只好东躲西藏。如今……”王阳明说不下去了。

  德一道长同情地看着王阳明,轻声缓语道:“伯安,这都是劫数。不是你一个人的劫数,不是你一家人的祸患,是整个天下的劫难。魔王下凡,妖孽当道,天下要大乱了。”

  德一道长轻声细语的话,让王阳明如雷贯耳,他吃惊地张着嘴,看着德一道长。如今京师邪气弥漫,邪在根本,邪在根基,根子已经邪了,一心倾力扶持的正人君子,伸不上手,说不上话,一个个被驱逐,长此以往,天下不乱才是怪事。这些,王阳明心里多次隐约模糊地考虑过,只是没有明确过,今天听德一道长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他还是吃惊不小,吃惊之后就是担忧,他问:“天下大乱,多少无辜人家要遭殃呀。清清白白的人家为什么要跟着遭殃?圣贤君子岂能坐视不管!”王阳明说着,语气坚定起来,刚才是为了自己的遭遇而委屈而心酸,现在变成了为天下无辜遭难的人而心里难受。

  德一道长正色道:“贫道世外之人,身在人世间,心在红尘外。人世间的苦难,最终还要靠你们这些人设法维持。”

  王阳明喃喃地说:“眼下,晚辈是戴罪之身,贬谪之人,芝麻小官,社稷将倾,无力挽阻呀。”

  德一道长看着王阳明,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心里认可了王阳明的正义感,他缓声说:“出家人不敬王者,只坚守着一个道心。贫道也不避讳,眼下大乱未成,小乱已萌,根子就在京师一人。至于说这个太监那个公公,不过是助纣为虐罢了。人间大乱,天道有好生之德,自然不会坐视。国难有忠义,自有忠臣良将出世,收拾残破河山。眼下呢,邪气正盛,正气势弱,要蓄积力量,要安守本分,潜蛰待时。”

  王阳明听了这话,刚才一瞬间蓬勃的阳刚之气有些蔫,他挺直的上身不由得有些下坠。德一道长发觉了这个变化,他看着王阳明的眼睛,说道:“这不是说有志之人应当消极地躲藏和等待,阁下不能碌碌无为,而应积极主动地修炼,要修身养德,在磨难中涵养德行,最终德成业也成。伯安,你这次南来,有何打算?”

  王阳明叹了口气,有些羞涩,有些扭捏,吞吞吐吐地说道:“晚辈原想、原想隐身武夷山,学习朱文公,讲学传道,流布天下。”

  德一道长欣赏地看着王阳明,用拂尘指向王阳明的腰间,关切地问道:“伯安,你坐姿不对,是不是腰椎这儿……”德一道长起身走到王阳明身后,用手按住王阳明的命门穴部位,问道,“是不是这里痛,平常弯腰起身疼痛,蹲下去,起身难?”

  王阳明站起身,说道:“常年看书写字,都是坐着,落下个腰肌劳损疼痛的毛病。推拿过多次,不见效。道长,您可有妙方?”

  德一道长再次坐下,说道:“伯安,这些年你没照我说的做,你根本没有坚持每天站桩。贫道在南昌教过的站桩,你没有坚持练。你现在腰肌劳损,肾虚,气脉不通畅。看似你夫妻长期没有同房,但是你有漏丹的毛病。”

  德一道长眼观拂尘,不看王阳明。王阳明的脸腾地红了,他嗫嚅道:“晚辈甚是惭愧!恳请道长再次指点。”

  德一道长说:“我们还是先看看眼下的路,看看你该往哪儿走。无论如何,隐身武夷山不是长久之计。伯安,你想想,你虽然在钱塘江瞒过两个杀手,可是后来,又让武进县县丞知道了根底。你藏身武夷山,朝廷找不到你,怪罪下来,会不会怀疑你投奔了草原鞑子。如果那样的话,会不会给余姚惹上祸端?这都需要考虑。来,我们摆上一卦,问一问。”

  明夷卦德一道长掏出三个铜钱,递给王阳明。王阳明掷钱,德一道长画卦,得了一个明夷卦。

  德一道长说:“伯安,你来背卦辞,我给你解卦。”王阳明背诵完卦辞,虽然自己心里明白,还是想听听德一道长的解释。

  德一道长说:“卦象与眼下的处境是一致的。明夷卦,上坤下离,大地在上,太阳在下,在地底下,光明埋到了地下。光明被埋没了,是个中下卦。虽然埋没了,毕竟还有光明。就像你这身体,虽然有毛病,正气仍在。小心调养,自会好转。困难是暂时的,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但是既然被埋没了,就不能强出头,要忍耐。你刚才说,你被贬到了贵州龙场,贵州是荒蛮之地,你去了那里,就等于光明被埋到了地下。但是,你想想,这一切好像都是劫数,是个定数。这么个地方,叫龙场!你伯安属龙,命相也是条龙,龙到了龙场,不等于是龙游东海吗?正好修炼。修身修道。”

  说到自己属龙,说到驿站叫龙场,听着德一道长的解释,王阳明如醍醐灌顶,觉得龙场好像是专门为自己开辟的。看来这个龙场是非去不可了。蛟龙不入龙场去哪里?

  德一道长继续解释道:“说到这里,伯安,你该知道眼下往哪里走了?”看到王阳明点头,德一道长继续说道:“好了,方向定了,我们再解决你身体的毛病。”德一道长起身比画着姿势,说道:“一个站桩功夫,就可以根治你这些毛病。天地不过一气罢了,一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人身说到底也是一气。练气,练精练纯,纯粹之后,气质变化。来,你跟着站,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两膝微曲,全身上下挺直,尾闾像有个尾巴一样,向下垂直;头顶像有根绳子从上面吊着一样,全身上下一线贯穿,保持一个直。眼睛微闭,或者睁开。舌尖抵住上颚。这个是连接任督二脉的桥梁。抬起两臂,在胸前抱圆,两肘上举,十指张开,两掌相对,相距半尺。”看着王阳明跟着自己做,德一道长放下自己的姿势,给王阳明指点之后,他继续说道:“两臂高低范围,上不过两眉,下不低于肚脐。目的是采气、养气强身健体的话,就下举;如果为了道学练功,就高抬。高低可以根据目的和体力自由掌握。每次以三刻钟为宜。长短时间不限,长了多受益,短了少受益,长短都受益。每天至少一次,三个月到半年,身体就强壮了。”见王阳明姿势已规范,德一道长继续说道,“道家讲究精气神,这是人身三宝。三者是一体,精足不思淫。你将来在龙场时间不知道多长,精气足,你日子好过不想家。精足化气,气足不思食。气足化神,神足不思睡。神足还虚。到了虚静,你就见……”德一道长打量着王阳明,见王阳明仍认真地站着,很虔诚,便接着说:“你就见三清了。日后天下大乱,多龙治水,你身心道成,正好可以出山,匡扶社稷,救黎民于水火。”

  王阳明试探着问道:“就这一个姿势?”

  德一道长呵呵一笑说道:“一生万物。一就是多,万物最终还要归于一。一,还要归于虚。好了,你姿势正确,坚持下去,铁杵磨成针。可不敢再看不起简单的东西了。大道至简,最终归于无为。等你日后成就了,什么姿势也不需要了,一切还于虚了,无为无不为。”

  王阳明再问道:“道长,不讲究意念呼吸吗?”

  德一道长微笑着说:“聪明人问糊涂事。大道至简。心清净了还有杂念吗?和打坐一样,站到最后,修到最后,都是修一个心。对了,啥事都讲究个善始善终。站桩功也一样,练功不收功,等于一场空。注意看我的示范。”德一道长两掌相叠,左掌在内,捂到肚脐上,说道,“捂在肚脐上,静静心,让身内气机平复下来。然后,抚揉肚脐部位,左旋三十六次,右旋三十六次,一补一泻,调理肠胃。之后,两掌互相搓,搓热,用两掌干洗脸,上下来回九次,九代表多。最后,用十指梳头。这是收功动作。”德一道长看着王阳明比葫芦画瓢,等王阳明结束动作,再问道,“还有要问的吗?”

  王阳明摇了摇头,双膝跪倒,磕罢三个头,起身说道:“听了道长您老人家的教示,晚辈心如明月,一下子豁然开朗。我这几天就回家准备,免得家里担忧。安置告别后,就去贵州赴任。只是大教无以言谢。”

  德一道长摆了摆右手,说道:“这不是私恩,无须言谢。”

  王阳明再问道:“敢问道长,晚辈还能再见到您老人家吗?”

  德一道长呵呵一笑,道:“天下何处无山水。一气满宇宙,何处不得见。记住铁柱宫贫道给你的偈语。”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全集)最新章节,王阳明(全集)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