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除夕。楚家和叶家一起过年,两家人围坐在桌前,其乐融融。楚砚举杯敬叶文轩和叶夫人:“多谢岳父岳母成全,晚辈定当好好待棠儿。”
叶文轩笑着饮了酒:“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不说这些客气话。”
叶棠看着身边的楚砚,又看看满桌的饭菜和欢笑的家人,觉得心里无比踏实。她知道,这一世的缘分,才刚刚开始。
红妆十里——
元和二十年,春。
三月初三,宜嫁娶。
楚家老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楚砚穿着一身大红喜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亲的队伍去府衙接亲。他的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笑容,胸前的红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府衙后宅里,叶棠正坐在铜镜前梳妆。丫鬟们为她描眉画眼,梳起繁复的发髻,插上精致的凤钗。当最后一支海棠木簪被插在发间时,叶棠看着镜中那个穿着大红嫁衣的自己,眼眶微微发热。
“小姐,楚公子来接您了!”丫鬟笑着通报。
叶棠深吸一口气,盖上红盖头,被母亲牵着走出房门。门口,楚砚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伸出手,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
“叶棠,我来接你了。”他轻声说。
叶棠隔着红盖头,能感受到他声音里的喜悦与珍重,她轻轻“嗯”了一声,任由他牵着自己,一步步走出府衙,走向那顶等候在外的花轿。
迎亲的队伍穿过苏州府的大街小巷,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人们都说,楚举人虽出身寒门,却娶到了知府千金,真是一段佳话。楚砚骑着马走在花轿旁,听着周围的祝福声,心里充满了感激——感激命运的眷顾,更感激身边这个愿意陪他从青衫到红妆的姑娘。
拜堂仪式在楚家老宅举行。当司仪高喊“夫妻对拜”时,楚砚轻轻掀开叶棠的红盖头,两人四目相对,眼底都盛满了笑意与温柔。楚德海和叶文轩看着这对新人,一个抹着眼泪,一个捋着胡须,满是欣慰。
洞房花烛夜,红烛高燃。楚砚为叶棠斟了一杯合卺酒,轻声说:“叶棠,谢谢你。”
叶棠接过酒杯,脸颊微红:“谢我什么?”
“谢你在我最落魄的时候不离不弃,谢你愿意嫁给我这个穷书生。”楚砚看着她,目光真挚,“往后余生,我定护你周全,让你一世安稳喜乐。”
叶棠的眼泪掉了下来,笑着说:“我不要什么一世安稳,我只要你心里一直有我,就像现在这样。”
楚砚把她拥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发顶:“会的,一直都会。”
红烛摇曳,映照着相拥的两人。窗外的海棠花悄然绽放,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与酒香,还有一丝甜甜的、名为“幸福”的味道。属于他们的第一世,在这场盛大的婚礼中,翻开了最圆满的篇章。
柴米情深……
婚后的日子,平淡却温馨。
楚砚依旧潜心读书,准备来年的会试。叶棠则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放下了大小姐的身段,学着买菜做饭,浆洗衣物,把小小的楚家老宅收拾得干净整洁。
清晨,楚砚读书时,叶棠会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莲子羹,轻声叮嘱他注意休息;傍晚,楚砚练字时,叶棠会坐在一旁做针线活,偶尔和他说说话,分享一天的趣事。楚德海夫妇看着小两口恩爱和睦,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叶棠毕竟是知府千金,刚开始做家事时难免手忙脚乱。第一次做饭,她把青菜炒糊了,还差点烧了厨房;第一次洗衣服,她把楚砚的长衫搓破了个洞。楚砚从不责怪她,总是笑着说:“没关系,慢慢学,我不嫌弃。”
有一次,叶棠学着做楚砚爱吃的桂花糕,不小心被烫到了手。楚砚心疼得不行,拉着她的手又是吹又是上药,嗔怪道:“以后这些事让娘做就好,你别累着自己。”
叶棠却笑着说:“我想为你做点事呀。”她看着他紧张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觉得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楚砚要去京城参加会试,叶棠提前半个月就开始为他准备行囊。她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把常用的书籍仔细包好,还在行囊里塞了不少她亲手做的点心。临行前一夜,她为他缝补衣衫,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又不是不回来了,怎么还哭了?”楚砚帮她擦眼泪。
“我就是担心你,京城路远,你要照顾好自己,别舍不得花钱,也别和人起争执……”叶棠絮絮叨叨地叮嘱着,心里满是牵挂。
楚砚把她拥入怀中:“放心吧,我很快就回来。等我考中进士,就接你和爹娘去京城住。”
叶棠点点头,把一个平安符塞到他手里:“这个你带着,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
楚砚在京城参加会试的日子里,叶棠每天都在牵挂中度过。她一边照顾公婆,一边打理家事,还要抽空去庙里为楚砚祈福。每次收到楚砚从京城寄来的信,她都小心翼翼地拆开,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能背下来才放心。
两个月后,京城传来消息,楚砚考中了进士,虽然名次不算太靠前,却也足以进入官场。叶棠拿着信,激动得哭了,连忙把好消息告诉公婆和父母。
楚砚很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虽然官阶不高,却是个清贵的差事。他在京城安顿下来后,立刻派人接叶棠和父母去京城团聚。
离开苏州府的那天,叶棠看着熟悉的海棠树,心里有些不舍,却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盼。她知道,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身边有楚砚,哪里都是家。
京城岁月——
大靖王朝,元和二十一年,秋。
楚砚带着家人来到京城,在翰林院附近租了一处不大的宅院。虽然没有苏州府的老宅宽敞,却也收拾得温馨雅致。叶棠很快适应了京城的生活,她学着和邻里相处,研究京城的菜式,把小家庭打理得有声有色。
楚砚在翰林院任职,工作勤勉,为人正直,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他每天早出晚归,回来后总会和叶棠分享朝堂上的趣事,或是遇到的难题。叶棠虽然不懂官场之事,却总能安静地倾听,偶尔提出一些朴素却实在的建议。
“今日有位同僚排挤我,把一份难办的差事推给我。”楚砚有些疲惫地说。
叶棠为他捶着背:“难办的差事或许也是机会,你用心去做,总能做好的。”
楚砚点点头:“你说得对,是我太计较了。”
在叶棠的支持下,楚砚的仕途渐渐顺利起来。他先后担任了几个地方的知县,政绩卓著,得到了百姓的爱戴。每次调任,叶棠都毫无怨言地跟着他搬家,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让他能专心处理政务。
在一个偏远的县城任职时,当地爆发了瘟疫。楚砚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着大夫下乡救治百姓,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叶棠担心他的安危,却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在家里熬制汤药,做好饭菜送到疫区,为他和百姓们加油打气。
瘟疫过后,百姓们为楚砚立了生祠,称赞他是“父母官”。楚砚看着叶棠熬红的
添丁之喜……
大靖王朝,元和二十三年,冬。
京城的雪比苏州府更冷,却也更热闹。楚砚调任吏部主事的第三个月,叶棠有了身孕。这个消息让楚家上下欣喜若狂,楚德海每天都要去庙里烧香祈福,叶棠的母亲也从苏州赶来照顾女儿。
叶棠怀孕初期反应剧烈,吃什么吐什么,整个人迅速消瘦下去。楚砚心疼不已,每天下朝后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家里,亲自为她熬制清淡的米粥,陪她在院子里散步透气。
“你看这雪下得多大,等孩子出生,就能陪他堆雪人了。”楚砚扶着叶棠的腰,轻声说。
叶棠靠在他怀里,感受着腹中小生命的悸动,脸上满是温柔:“男孩还是女孩都好,只要像你一样正直善良就好。”
孕期的日子漫长而甜蜜。楚砚亲手为孩子做了小木马和拨浪鼓,叶棠则一针一线地缝制着小衣服和襁褓,把对孩子的期盼都融入其中。他们常常一起猜测孩子的模样,是像楚砚的眉眼,还是像叶棠的笑容。
元和二十四年,秋。
叶棠临盆那天,楚砚守在产房外,心急如焚。听着妻子痛苦的**,他几次想冲进去,都被稳婆拦了下来。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响亮的啼哭终于传来,稳婆抱着襁褓出来,满脸喜气:“恭喜楚大人,是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
楚砚冲进产房,看着疲惫却带着笑容的叶棠,又看看襁褓中皱巴巴的小家伙,眼泪瞬间涌了出来。他握住叶棠的手,声音哽咽:“辛苦了,棠儿。”
叶棠虚弱地笑了笑:“你看他多像你,刚生下来就这么有力气。”
孩子的到来,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楚砚为儿子取名“楚念安”,希望他一生平安顺遂。叶棠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看着他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起、第一次喊“爹娘”,每一个瞬间都让她觉得无比幸福。
叶文轩笑着饮了酒:“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不说这些客气话。”
叶棠看着身边的楚砚,又看看满桌的饭菜和欢笑的家人,觉得心里无比踏实。她知道,这一世的缘分,才刚刚开始。
红妆十里——
元和二十年,春。
三月初三,宜嫁娶。
楚家老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楚砚穿着一身大红喜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迎亲的队伍去府衙接亲。他的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笑容,胸前的红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府衙后宅里,叶棠正坐在铜镜前梳妆。丫鬟们为她描眉画眼,梳起繁复的发髻,插上精致的凤钗。当最后一支海棠木簪被插在发间时,叶棠看着镜中那个穿着大红嫁衣的自己,眼眶微微发热。
“小姐,楚公子来接您了!”丫鬟笑着通报。
叶棠深吸一口气,盖上红盖头,被母亲牵着走出房门。门口,楚砚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伸出手,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
“叶棠,我来接你了。”他轻声说。
叶棠隔着红盖头,能感受到他声音里的喜悦与珍重,她轻轻“嗯”了一声,任由他牵着自己,一步步走出府衙,走向那顶等候在外的花轿。
迎亲的队伍穿过苏州府的大街小巷,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人们都说,楚举人虽出身寒门,却娶到了知府千金,真是一段佳话。楚砚骑着马走在花轿旁,听着周围的祝福声,心里充满了感激——感激命运的眷顾,更感激身边这个愿意陪他从青衫到红妆的姑娘。
拜堂仪式在楚家老宅举行。当司仪高喊“夫妻对拜”时,楚砚轻轻掀开叶棠的红盖头,两人四目相对,眼底都盛满了笑意与温柔。楚德海和叶文轩看着这对新人,一个抹着眼泪,一个捋着胡须,满是欣慰。
洞房花烛夜,红烛高燃。楚砚为叶棠斟了一杯合卺酒,轻声说:“叶棠,谢谢你。”
叶棠接过酒杯,脸颊微红:“谢我什么?”
“谢你在我最落魄的时候不离不弃,谢你愿意嫁给我这个穷书生。”楚砚看着她,目光真挚,“往后余生,我定护你周全,让你一世安稳喜乐。”
叶棠的眼泪掉了下来,笑着说:“我不要什么一世安稳,我只要你心里一直有我,就像现在这样。”
楚砚把她拥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发顶:“会的,一直都会。”
红烛摇曳,映照着相拥的两人。窗外的海棠花悄然绽放,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与酒香,还有一丝甜甜的、名为“幸福”的味道。属于他们的第一世,在这场盛大的婚礼中,翻开了最圆满的篇章。
柴米情深……
婚后的日子,平淡却温馨。
楚砚依旧潜心读书,准备来年的会试。叶棠则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放下了大小姐的身段,学着买菜做饭,浆洗衣物,把小小的楚家老宅收拾得干净整洁。
清晨,楚砚读书时,叶棠会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莲子羹,轻声叮嘱他注意休息;傍晚,楚砚练字时,叶棠会坐在一旁做针线活,偶尔和他说说话,分享一天的趣事。楚德海夫妇看着小两口恩爱和睦,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叶棠毕竟是知府千金,刚开始做家事时难免手忙脚乱。第一次做饭,她把青菜炒糊了,还差点烧了厨房;第一次洗衣服,她把楚砚的长衫搓破了个洞。楚砚从不责怪她,总是笑着说:“没关系,慢慢学,我不嫌弃。”
有一次,叶棠学着做楚砚爱吃的桂花糕,不小心被烫到了手。楚砚心疼得不行,拉着她的手又是吹又是上药,嗔怪道:“以后这些事让娘做就好,你别累着自己。”
叶棠却笑着说:“我想为你做点事呀。”她看着他紧张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觉得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楚砚要去京城参加会试,叶棠提前半个月就开始为他准备行囊。她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把常用的书籍仔细包好,还在行囊里塞了不少她亲手做的点心。临行前一夜,她为他缝补衣衫,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又不是不回来了,怎么还哭了?”楚砚帮她擦眼泪。
“我就是担心你,京城路远,你要照顾好自己,别舍不得花钱,也别和人起争执……”叶棠絮絮叨叨地叮嘱着,心里满是牵挂。
楚砚把她拥入怀中:“放心吧,我很快就回来。等我考中进士,就接你和爹娘去京城住。”
叶棠点点头,把一个平安符塞到他手里:“这个你带着,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
楚砚在京城参加会试的日子里,叶棠每天都在牵挂中度过。她一边照顾公婆,一边打理家事,还要抽空去庙里为楚砚祈福。每次收到楚砚从京城寄来的信,她都小心翼翼地拆开,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能背下来才放心。
两个月后,京城传来消息,楚砚考中了进士,虽然名次不算太靠前,却也足以进入官场。叶棠拿着信,激动得哭了,连忙把好消息告诉公婆和父母。
楚砚很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虽然官阶不高,却是个清贵的差事。他在京城安顿下来后,立刻派人接叶棠和父母去京城团聚。
离开苏州府的那天,叶棠看着熟悉的海棠树,心里有些不舍,却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盼。她知道,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身边有楚砚,哪里都是家。
京城岁月——
大靖王朝,元和二十一年,秋。
楚砚带着家人来到京城,在翰林院附近租了一处不大的宅院。虽然没有苏州府的老宅宽敞,却也收拾得温馨雅致。叶棠很快适应了京城的生活,她学着和邻里相处,研究京城的菜式,把小家庭打理得有声有色。
楚砚在翰林院任职,工作勤勉,为人正直,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他每天早出晚归,回来后总会和叶棠分享朝堂上的趣事,或是遇到的难题。叶棠虽然不懂官场之事,却总能安静地倾听,偶尔提出一些朴素却实在的建议。
“今日有位同僚排挤我,把一份难办的差事推给我。”楚砚有些疲惫地说。
叶棠为他捶着背:“难办的差事或许也是机会,你用心去做,总能做好的。”
楚砚点点头:“你说得对,是我太计较了。”
在叶棠的支持下,楚砚的仕途渐渐顺利起来。他先后担任了几个地方的知县,政绩卓著,得到了百姓的爱戴。每次调任,叶棠都毫无怨言地跟着他搬家,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让他能专心处理政务。
在一个偏远的县城任职时,当地爆发了瘟疫。楚砚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着大夫下乡救治百姓,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叶棠担心他的安危,却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在家里熬制汤药,做好饭菜送到疫区,为他和百姓们加油打气。
瘟疫过后,百姓们为楚砚立了生祠,称赞他是“父母官”。楚砚看着叶棠熬红的
添丁之喜……
大靖王朝,元和二十三年,冬。
京城的雪比苏州府更冷,却也更热闹。楚砚调任吏部主事的第三个月,叶棠有了身孕。这个消息让楚家上下欣喜若狂,楚德海每天都要去庙里烧香祈福,叶棠的母亲也从苏州赶来照顾女儿。
叶棠怀孕初期反应剧烈,吃什么吐什么,整个人迅速消瘦下去。楚砚心疼不已,每天下朝后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家里,亲自为她熬制清淡的米粥,陪她在院子里散步透气。
“你看这雪下得多大,等孩子出生,就能陪他堆雪人了。”楚砚扶着叶棠的腰,轻声说。
叶棠靠在他怀里,感受着腹中小生命的悸动,脸上满是温柔:“男孩还是女孩都好,只要像你一样正直善良就好。”
孕期的日子漫长而甜蜜。楚砚亲手为孩子做了小木马和拨浪鼓,叶棠则一针一线地缝制着小衣服和襁褓,把对孩子的期盼都融入其中。他们常常一起猜测孩子的模样,是像楚砚的眉眼,还是像叶棠的笑容。
元和二十四年,秋。
叶棠临盆那天,楚砚守在产房外,心急如焚。听着妻子痛苦的**,他几次想冲进去,都被稳婆拦了下来。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响亮的啼哭终于传来,稳婆抱着襁褓出来,满脸喜气:“恭喜楚大人,是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
楚砚冲进产房,看着疲惫却带着笑容的叶棠,又看看襁褓中皱巴巴的小家伙,眼泪瞬间涌了出来。他握住叶棠的手,声音哽咽:“辛苦了,棠儿。”
叶棠虚弱地笑了笑:“你看他多像你,刚生下来就这么有力气。”
孩子的到来,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楚砚为儿子取名“楚念安”,希望他一生平安顺遂。叶棠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看着他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起、第一次喊“爹娘”,每一个瞬间都让她觉得无比幸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最新章节,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最新章节,偷听心声后,女帝爱我如命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