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三年十一月,李泽宇又册立前朝重臣杨复之女杨氏为妃。
杨复乃是前朝重臣,其父更是曾经官至北朝宰相。杨家在慕容氏南渡之前就在朝为官,可谓是豪门世家,在西京具有很深的根基。杨复虽然已经不在朝中做官,可是仍然与朝中大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天佑三年,这个欣朝历史上的神奇年份,就这样过去了。
“云生,你我二人有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坐在一起好好说会子话了?”
“确实已经蛮久了。你我都如那陀螺一般在这俗世不停的旋转,哪里还有闲心静下来好好的讲话?”
张云生此时也不再有当年的意气风发。
“对于陛下册封杨氏为妃,云生你怎么看?”
对于李泽宇册立杨氏,陈子昂一直不以为然。虽说杨氏一族在西京有些根基,可是还没有到陛下可以用如此手段笼络的地步。
“子昂,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我生死之交,有话但说无妨。”
“或许是我旁观者清吧。陛下对你信任有加,几乎有求必应,可是我却觉得陛下对你其实内心还是心存忌惮。”
陈子昂闻言大吃一惊。
自己一介书生,手上又没有兵权,陛下怎么会对我心生忌惮?况且自己忠心事主,从无二心,又怎么会让陛下想到别处?
“云生,可是听到什么风声?”
不自觉的,陈子昂已经语调颤抖。
“子昂不必惊慌,这些都是我的猜想。你是先帝托孤重臣,陛下年幼,自然以你为倚仗。可我看陛下终究不会愿意与人分享权力,你身为丞相,又是先帝托孤重臣,自然成为他独揽大权的障碍。等到陛下羽翼丰满,你自然就危险了。”
对于李泽宇,陈子昂一直觉得他有成为雄主的潜质,所以他才会尽心辅佐希望能助李泽宇成就一番事业。
可是张云生这么一说,陈子昂也深以为然。自古皇权与相权就是互相对立的,既然李泽宇想成为雄主,那么他自然不会允许有人跟他分享权力。
“如此看来,陛下先是与赵无妨结亲,然后又笼络杨复,这一切无非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政治同盟,以便将来可以有人能无条件的支持他。”
“正是如此。陛下如今刚刚十六,便有如此心机,将来成就如何,必然不可估量。”
“不论如何,即便将来身首异处,我也一定尽心尽力辅佐陛下,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子昂,我说过,我这一生都会陪你走下去,我一定与你共进退。”
张云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天佑四年二月,欣朝的边疆发生了一件本不该发生的事情。
薛让西征归来,原本被征服的番国也都被纳入欣朝的版图。李泽宇一声令下,撤国设州并派出官员担当地方长官。本来一切顺利,那些番民对欣朝的统治也并没有什么不满。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天佑四年元月,朝廷为了表示慰问,给驻守边疆的这些地方官员运送了大量物资。事情就坏在这些物资上。
这些番民与中原人士的生活习惯不同,所吃的东西也略有不同。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禁忌:不允许吃猪。
偏偏此次运送的物资里就有大量的生猪。
这些官员聚在一起欢庆春节,少不了要杀猪宰羊,这引起了当地番民的不满。
他们纷纷与官府交涉,要求停止这种行为,不要亵渎他们的神明。
可是这些番民的诉求没有得到当地官员的重视,仍然故我,祸事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叛乱先是发生在哈布,接着整个刚纳入欣朝版图的番国全部发生叛乱,形势十分的危急,
原本派出汉族官员任职,陈子昂就心存疑惑。这些人不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很容易产生误会进而发生摩擦,可是太学馆求学的那些人还未学成,半吊子派去也于事无补,所以不得已,陈子昂只能派出人过去只是权宜一下。
没成想还是发生了祸端。
陈子昂有心让薛让领兵平叛,可是薛让一直在外奔波,此番刚刚从屏州返回京城,如今又要领兵出征,于情于理实在说不过去。可是西部的情况,又非他莫属,所以陈子昂十分的纠结。
“大人,兵部尚书薛大人求见。”
正在家中郁闷的陈子昂听到下人禀报薛让求见,顿时喜出望外。
“快快有请。”
不多时,薛让进到屋中,看到陈子昂后,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丞相希望我何时走?”
“事不宜迟,越快越好。再迟些,我怕哈布守军抵敌不过,好不容易获得的领土轻易的就没了。”
“让有一事想跟丞相汇报,不知大人可愿倾听。”
“薛大人有话请讲。”
“西部那些番民,散漫成性,毫无纪律性可言。这些人不事耕种,导致大片土地荒芜。如果我们占领他们的土地,依靠他们是万万不能的,如果那样还不如不要这些土地。所以我的建议是从欣朝迁去农民到西部,许他们以土地,这样我们占领西部才有意义。”
陈子昂闻言眼前一亮。如今国内土地矛盾激化,很多农民没有土地耕种。如此一来可以解决许多农民的吃饭问题,国家的粮食还能得到极大的补充。
“薛大人领兵出征后,我就奏请皇上,请他下旨,将中原地区的农民迁往西部。”
天佑四年三月,薛让领兵赴西部平叛,不出一个月,叛乱平息。
薛让的判断没错,这些番民没有纪律性又自由散漫,造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口号,加上薛让一边用兵,一边私下贿赂带头之人,很快叛乱就得到了平息。
对于那些叛乱的首要之人,薛让也并没有严惩,只是象征性的进行了惩罚。
而薛让关于将民众迁往西部的提议也被陈子昂提了出来,李泽宇当即就表示同意。
于是欣朝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大迁徙就此产生。
这些迁去的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而且他们从事耕种的农具等都由政府负责提供。而这些农民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西部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此次迁徙活动从天佑三年开始,一共进行了三次,直到天佑十年才停止迁徙。
正是有了这几次大的迁徙活动,才让西部番民与中原文明有了高效的融合,使得欣朝在西部的统治更加的稳固。
薛让三月出兵,四月平叛,不到七月薛让便返回了京城。
之所以这么快,完全是因为屏州出事了。
上次屏州大捷,吃了亏的敌人回去后再没敢进攻屏州。可是这次却不一样了,小孩子挨打,大人开始出面了,一直躲在幕后的敌人这一次终于浮出了水面。
回到京城后,薛让拜见了陈子昂,而在陈子昂的手上是刚刚来自屏州发来的一份军报。
敌人已经于天佑四年六月抵达屏州外部海域,现在已经封锁了海面。
而在陈子昂的案几上还摆着一份来自常万青的密报。内容主要是关于那个神秘岛国背后的黑手的。
“大人,召你回来,实在是因为你对屏州的情形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熟,思来想去,还是你去坐镇最合适。”
“大人放心,薛让一定会尽心尽力,绝无怨言。”
“这次敌人与前两次不同,这有燕羽卫探听来的消息,大人可仔细过目。最近有一批战舰要交付屏州军港,大人正可乘舰顺江而下回到屏州。”
“诺。”
薛让拜别陈子昂,拿着燕羽卫的情报出了丞相府。
此刻薛让心中激动不已。
这是一场硬仗。
杨复乃是前朝重臣,其父更是曾经官至北朝宰相。杨家在慕容氏南渡之前就在朝为官,可谓是豪门世家,在西京具有很深的根基。杨复虽然已经不在朝中做官,可是仍然与朝中大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天佑三年,这个欣朝历史上的神奇年份,就这样过去了。
“云生,你我二人有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坐在一起好好说会子话了?”
“确实已经蛮久了。你我都如那陀螺一般在这俗世不停的旋转,哪里还有闲心静下来好好的讲话?”
张云生此时也不再有当年的意气风发。
“对于陛下册封杨氏为妃,云生你怎么看?”
对于李泽宇册立杨氏,陈子昂一直不以为然。虽说杨氏一族在西京有些根基,可是还没有到陛下可以用如此手段笼络的地步。
“子昂,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我生死之交,有话但说无妨。”
“或许是我旁观者清吧。陛下对你信任有加,几乎有求必应,可是我却觉得陛下对你其实内心还是心存忌惮。”
陈子昂闻言大吃一惊。
自己一介书生,手上又没有兵权,陛下怎么会对我心生忌惮?况且自己忠心事主,从无二心,又怎么会让陛下想到别处?
“云生,可是听到什么风声?”
不自觉的,陈子昂已经语调颤抖。
“子昂不必惊慌,这些都是我的猜想。你是先帝托孤重臣,陛下年幼,自然以你为倚仗。可我看陛下终究不会愿意与人分享权力,你身为丞相,又是先帝托孤重臣,自然成为他独揽大权的障碍。等到陛下羽翼丰满,你自然就危险了。”
对于李泽宇,陈子昂一直觉得他有成为雄主的潜质,所以他才会尽心辅佐希望能助李泽宇成就一番事业。
可是张云生这么一说,陈子昂也深以为然。自古皇权与相权就是互相对立的,既然李泽宇想成为雄主,那么他自然不会允许有人跟他分享权力。
“如此看来,陛下先是与赵无妨结亲,然后又笼络杨复,这一切无非是为了给自己寻找政治同盟,以便将来可以有人能无条件的支持他。”
“正是如此。陛下如今刚刚十六,便有如此心机,将来成就如何,必然不可估量。”
“不论如何,即便将来身首异处,我也一定尽心尽力辅佐陛下,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子昂,我说过,我这一生都会陪你走下去,我一定与你共进退。”
张云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天佑四年二月,欣朝的边疆发生了一件本不该发生的事情。
薛让西征归来,原本被征服的番国也都被纳入欣朝的版图。李泽宇一声令下,撤国设州并派出官员担当地方长官。本来一切顺利,那些番民对欣朝的统治也并没有什么不满。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天佑四年元月,朝廷为了表示慰问,给驻守边疆的这些地方官员运送了大量物资。事情就坏在这些物资上。
这些番民与中原人士的生活习惯不同,所吃的东西也略有不同。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禁忌:不允许吃猪。
偏偏此次运送的物资里就有大量的生猪。
这些官员聚在一起欢庆春节,少不了要杀猪宰羊,这引起了当地番民的不满。
他们纷纷与官府交涉,要求停止这种行为,不要亵渎他们的神明。
可是这些番民的诉求没有得到当地官员的重视,仍然故我,祸事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叛乱先是发生在哈布,接着整个刚纳入欣朝版图的番国全部发生叛乱,形势十分的危急,
原本派出汉族官员任职,陈子昂就心存疑惑。这些人不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很容易产生误会进而发生摩擦,可是太学馆求学的那些人还未学成,半吊子派去也于事无补,所以不得已,陈子昂只能派出人过去只是权宜一下。
没成想还是发生了祸端。
陈子昂有心让薛让领兵平叛,可是薛让一直在外奔波,此番刚刚从屏州返回京城,如今又要领兵出征,于情于理实在说不过去。可是西部的情况,又非他莫属,所以陈子昂十分的纠结。
“大人,兵部尚书薛大人求见。”
正在家中郁闷的陈子昂听到下人禀报薛让求见,顿时喜出望外。
“快快有请。”
不多时,薛让进到屋中,看到陈子昂后,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丞相希望我何时走?”
“事不宜迟,越快越好。再迟些,我怕哈布守军抵敌不过,好不容易获得的领土轻易的就没了。”
“让有一事想跟丞相汇报,不知大人可愿倾听。”
“薛大人有话请讲。”
“西部那些番民,散漫成性,毫无纪律性可言。这些人不事耕种,导致大片土地荒芜。如果我们占领他们的土地,依靠他们是万万不能的,如果那样还不如不要这些土地。所以我的建议是从欣朝迁去农民到西部,许他们以土地,这样我们占领西部才有意义。”
陈子昂闻言眼前一亮。如今国内土地矛盾激化,很多农民没有土地耕种。如此一来可以解决许多农民的吃饭问题,国家的粮食还能得到极大的补充。
“薛大人领兵出征后,我就奏请皇上,请他下旨,将中原地区的农民迁往西部。”
天佑四年三月,薛让领兵赴西部平叛,不出一个月,叛乱平息。
薛让的判断没错,这些番民没有纪律性又自由散漫,造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口号,加上薛让一边用兵,一边私下贿赂带头之人,很快叛乱就得到了平息。
对于那些叛乱的首要之人,薛让也并没有严惩,只是象征性的进行了惩罚。
而薛让关于将民众迁往西部的提议也被陈子昂提了出来,李泽宇当即就表示同意。
于是欣朝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大迁徙就此产生。
这些迁去的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而且他们从事耕种的农具等都由政府负责提供。而这些农民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西部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此次迁徙活动从天佑三年开始,一共进行了三次,直到天佑十年才停止迁徙。
正是有了这几次大的迁徙活动,才让西部番民与中原文明有了高效的融合,使得欣朝在西部的统治更加的稳固。
薛让三月出兵,四月平叛,不到七月薛让便返回了京城。
之所以这么快,完全是因为屏州出事了。
上次屏州大捷,吃了亏的敌人回去后再没敢进攻屏州。可是这次却不一样了,小孩子挨打,大人开始出面了,一直躲在幕后的敌人这一次终于浮出了水面。
回到京城后,薛让拜见了陈子昂,而在陈子昂的手上是刚刚来自屏州发来的一份军报。
敌人已经于天佑四年六月抵达屏州外部海域,现在已经封锁了海面。
而在陈子昂的案几上还摆着一份来自常万青的密报。内容主要是关于那个神秘岛国背后的黑手的。
“大人,召你回来,实在是因为你对屏州的情形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熟,思来想去,还是你去坐镇最合适。”
“大人放心,薛让一定会尽心尽力,绝无怨言。”
“这次敌人与前两次不同,这有燕羽卫探听来的消息,大人可仔细过目。最近有一批战舰要交付屏州军港,大人正可乘舰顺江而下回到屏州。”
“诺。”
薛让拜别陈子昂,拿着燕羽卫的情报出了丞相府。
此刻薛让心中激动不已。
这是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