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宁 第八百二十三章何不青史留名

小说:天下长宁 作者:知白 更新时间:2025-01-26 07:15:56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大宁行营。

  皇帝看向叶无坷:“你刚才说隆期也和徐胜己他们早就相识?束休此时又在何处?”

  叶无坷道:“束休就在营中。”

  皇帝点了点头:“让他来见朕。”

  说完这句话皇帝就准备回去,临行前又看了一眼还在工地上忙活着的那些工匠。

  “此前你答应他们保质保量按时完工还有羊肉吃?”

  “回陛下,臣是这样答应他们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皇帝看了他一眼:“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这么勇?”

  叶无坷道:“实打实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皇帝道:“光吃些羊肉已经不新鲜了,上次你就是这样安排,这次羊肉要给,别的也要给,牛肉亦无不可。”

  叶无坷一怔:“可现在没有牛。”

  皇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说完就走了。

  叶无坷叹了口气,看了看那些工匠:“你们不用害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取不到你们家里了,你们家里实在也没什么可取的。”

  他看向余百岁:“找秦焆阳出去溜达一圈,从黑武人那边搞点牛肉回来吃吃。”

  余百岁:“搞多少?”

  叶无坷看了看那些工匠:“最起码人人得分个二斤。”

  余百岁:“那不得有几千斤?”

  叶无坷:“是得有几万斤。”

  余百岁:“什么几万斤?”

  叶无坷看了他一眼。

  余百岁想了想,明白了。

  谁还不开个荤了。

  连工匠们都有牛肉吃,那这大营里的战兵兄弟们能少了?

  可他有些担忧:“搞这么多,要是有人问起来......”

  叶无坷一昂下巴:“陛下赏赐。”

  余百岁就等这句话呢,他一转身看向秦焆阳他们:“来活儿了!”

  陛下回大帐那边去了,余百岁他们去打草谷了。

  叶无坷却没有回去,也没有和余百岁他们一起。

  他在这座高坡坐下来,看着远处的天空发呆。

  余百岁他们欢呼着跑远,骑上马就走了。

  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北边的游牧民族去大宁北疆打草谷,从来都是他们来了又去,如风一样。

  当然大宁边军偶尔也会装扮一下出门去转转,毕竟来而不往非礼也。

  但在过去,从来都没有大宁边军主动出去转转的时候。

  自从书院弟子和兵部精锐到了之后,就没有不主动的时候。

  叶无坷一再说省着点省着点,他们就是不听话。

  现在好了,想搞点牛肉都没有好搞的地方了。

  不过话说回来,大宁之内牛可是稀罕物,耕牛很重要,私自宰杀耕牛是重罪。

  自从这群虎了吧唧的家伙到了北疆之后,可算是有地方打牙祭了。

  漠北这边的游牧部族也是很疑惑,为什么今年的行情和往年不一样。

  往年都是他们不招惹,北疆边军也不招惹他们。

  今年不是,不知道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贼,毫无底线可言。

  以前大宁边军假扮成马贼报复他们,他们其实也知道。

  可那些边军有底线,边民被游牧部族袭击了他们就打击报复一下。

  现在可倒好,这群马贼显然不是边军假扮的。

  他们贪得无厌。

  别说牛羊马匹,就算是块布他们都不留。

  这群马贼所过之处,那真是寸草不生。

  跟大宁边民仇恨小的也还好,被劫掠走大批牛羊物资也就罢了。

  如何彦部这样的,和大宁边民仇深的,别说物资了,所过之处蚯蚓都得挖出来竖着劈一刀。

  看着余百岁他们嗷嗷叫唤着出去玩儿,叶无坷缓缓吐出一口气。

  少年心事,沉重心头。

  很多事现在堆积在少年心头,他不知道以他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化解。

  少年总是多愁,因为少年心中容得下的人,总是会比迟暮时候多些。

  他看着远处,心中想的都是生死。

  本不该在少年时候思考的,在他心中堆积如山。

  二皇子,徐胜己,束休,以及已经故去的方知己他们。

  好多事好多人,在叶无坷心中一个一个回想起来。

  原来生死事,早已定下。

  他无法想象出来,这群人在某个地方相聚笑谈生死会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他也无法想象出来,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下生死日期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种洒脱和决绝。

  不,他们不觉得如此是决绝。

  他们只觉得这是归期。

  叶无坷低下头,远处的天空让他觉得过于空荡,空荡到心里有些淡淡发慌。

  脚下的大地尚未返青,似乎一切都看不到希望。

  他也无法想象出来,陛下在听到二皇子的事之后还能平静如常是用了多大的力量。

  可他知道自己是用了多大的力量,才能看起来并无失态。

  不知道过了多久,叶无坷起身。

  他这次没有看向远处的天空,也没有看向脚下的大地。

  他走到不远处的湖边,看了看水中的自己。

  而此时在大帐之中,束休的表情则已经震撼到了极致。

  束休同样无法想象出来,陛下竟然早就知道二皇子在漠北和徐胜己见过面。

  “有些吓着了?”

  皇帝看了束休一眼。

  “朕从来都不想监视谁,谁都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朕是大宁皇帝,朕需要为天下百姓负责,所以很多人就需要向朕负责。”

  皇帝道:“隆期的那支骑兵是朕给的,他是这支骑兵的将军,但这支骑兵还是大宁的骑兵。”

  束休俯身:“多谢陛下不杀之恩。”

  他此时才醒悟过来,若陛下真的要对他赶尽杀绝,哪里还有后来的他。

  “朕从来就没想过杀你,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不杀之恩。”

  皇帝坐下来,示意束休也坐下。

  可束休不敢。

  “朕一直都在推行过不株连,可世人总是把皇帝的权力想得过大。”

  “过不株连想要废除不难,朕可以下一道明旨,下边的人自然也不敢真的抗拒,但他们敢阴奉阳违。”

  “给你举个例子。”

  皇帝语气平和的说道:“晏青禾他们当年还没有犯过错的时候,他们也参加了大宁科举。”

  “可地方上一个小小的县令,因为怕担责,就敢把他们的名字剔除出去。”

  “在这个县令看来,明目张胆的剔除掉学子身份他不怕,他更怕这些人将来出了大事连累他。”

  “朕不想说,抛开晏青禾等人后来谋逆的事不谈他们会不会是好官,有些事是抛不开的,抛开就是不负责不公平。”

  “朕只是想告诉你,只一个过不株连真正推行起来很难。”

  “你父亲犯了错,朕觉得可惜,但他死不足惜,你大哥犯了错,更死不足惜。”

  “朕也可以当时就直接赦免了你们,可百姓们会不服气,会说若你不是国公之子,不是功臣之后,你如何会被赦免?”

  “朕的儿子也一样,他母亲犯了错,朕若直接赦免了他,那百姓又会说什么?”

  “百姓们不会说这是朝廷过不株连。”

  皇帝看向束休:“关于你和徐胜己的事张汤从来就没有瞒过朕。”

  束休一下子懂了。

  陛下是想让他们自己做出一番大事来。

  所以才有后来对他们那么多容忍。

  如果陛下真的要查他,要查徐胜己,以陛下九五之尊,难道不是一句话的事?

  陛下只一句不死不休,估计着用不了多久他和方知己等人的脑袋就会献到陛下面前。

  “一道旨意很容易,一道法令也不难。”

  皇帝说:“难就难在让百姓们认同,让百姓们接受。”

  束休低着头说道:“臣现在才明白陛下启用叶扶摇和叶无坷兄弟的良苦用心。”

  皇帝道:“不算什么良苦用心,这是过程很慢,效果也慢,但只要成了百姓们就会认同的事。”

  “朕很喜欢叶无坷,是因为他比你们都要早的醒悟到朕想做什么,所以他总是拼命。”

  “他不是要证明他自己这个犯臣之后也可有大作为,他是想证明过不株连是对的。”

  “他拼命,是在为许多人开那扇门,那扇门朕可以开,朕开的甚至可以很轻易。”

  “可过不株连是双刃剑,朕一句话,下边就会有千百种解读。”

  “是不是会有很多该被处置的人也被赦免了?下边的人为了讨朕喜欢是不是会故意这样做?”

  “治国与治家比起来,朕甚至觉得治家更难。”

  皇帝说到这的时候,语气有些复杂。

  “朕的儿子也和徐胜己一样,有些事敢认有些事不敢认,因为不敢认的事就可能一错到底。”

  “朕怎么办?按照过去的老规矩直接法办了他?那过不株连的政令就更难推行。”

  “所以朕就看着。”

  皇帝道:“朕也想看看,朕是不是把人心看的太简单,把善恶看的太肤浅,把对错看的太轻薄。”

  “陛下。”

  束休忽然跪了下去:“臣只想请求陛下,能救他们的时候救救他们。”

  皇帝看着束休:“朕不能。”

  束休愣住。

  皇帝道:“刚才朕说过了,皇帝不是无所不能,皇帝也不是无所不知,朕看天下靠的是无数双眼睛在帮朕看。”

  “你们做的很多事难道朕可以掐指一算就知道?隆期和徐胜己把你留下来是善念,你想救他们也是善念。”

  “可如今他们找不到,你找不到,朕也找不到。”

  皇帝的视线转向一侧。

  “如果徐胜己要用死来证明过不株连是对的,那朕的儿子用死来证明这些也没什么不对。”

  束休猛然抬头:“陛下,可那是陛下的儿子。”

  皇帝道:“没什么不同。”

  束休觉得陛下一下子就离得远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他觉得这天下间就没有什么是陛下解决不了的事,也没什么是陛下救不了的人。

  “刚才朕说了很多话,其中有一句你该多想想。”

  皇帝起身,走到束休身前扶了他一把。

  “回去之后和叶无坷说,他想做什么朕也知道,但他该以大宁国事为重。”

  束休知道自己再说什么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皇帝选择不救。

  皇帝不救,还有谁救?

  “朕不狠心,从来都不狠心。”

  皇帝说:“可让天下百姓信服,街坊四邻的话其实比皇帝的话还管用,朕可以轻易让人在表面上说什么听什么,可朕不可以轻易让人在心里听什么信什么。”

  “去和叶无坷商量一下与黑武人会面的事,他比你孤单,他也需要帮手,先以鸿胪寺行使身份帮他吧。”

  皇帝说到这,其实这次谈话就已结束。

  束休有些木然的行礼,有些木然的离开。

  他想不懂,也想不通,陛下为了证明有些法令是对的就连自己儿子也不顾了?

  “自行路,自有终。”

  皇帝在他身后说了今日谈话的最后一席话。

  “大宁的史册上会记录很多人的名字,平民百姓的孩子可以青史留名,朕的儿子当然也可以,写在哪一页,看的是他们做过什么,不是谁的儿子。”

  皇帝转身,束休表情复杂。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下长宁,天下长宁最新章节,天下长宁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