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道接过急报,打开来,将之看过,先未有与诸人说急报是何内容,把之放到一边,从容问高延霸,说道:“延霸,你有何妙计,可既下平原,又得安德?”

  “窦老狗不是遣了援兵来助张青特么?郎君,小奴以为,何不围城打援?平原城,我军先不打,绕将过去,而抢在窦老狗的援兵到前,先围住安德。等其援兵到,就歼其援兵!张青特见援兵被我军围攻,他岂会不出城救援?便可趁此,一举将其部也给歼掉!这样,安德县城,不就入了我军之手?安德已下,平原小城,何足挂齿,分兵还攻,亦可为郎君得之!”

  一两年的戎马生涯下来,不仅亲历了许多的大小战斗,日所接触的,又俱是优秀的军事人才,更重要的,每次战斗过后,——包括李密等打的一些胜仗之后,李善道都会令高延霸等其帐下将领总结经验教训,高延霸却因比虎画猫,跟着学,军事能力於今已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围城打援”等这些基本的军事操作,他已然是了然於胸,信手拈来。

  李善道笑问于志宁、赵君德等,说道:“延霸此策,公等以为何如?”

  于志宁说道:“高将军此策,围城打援是也,倒不是不可一试。”

  赵君德亦道:“平原小城,的确不值得我军主攻。要打,就打安德!安德一下,莫说平原城,就是整个平原郡,也将再无可阻我军之敌。围城打援,俟机克取安德这个办法,可以用用。”

  众人对来自南皮的这道急报,均是充满好奇。

  在回答李善道问话时,于志宁、赵君德等一再地去瞧被他置在案上的那道急报。

  诸人的目光中,李善道重新拿起了这道急报,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若无南皮此报,延霸,你之此策可以一用。不过现刚得了南皮此报,你的此策,却是不必再用。”

  高延霸挠了挠头,问道:“郎君,此急报可是高元道遣人送来的?他在南皮莫不已然起事?”

  “然也。”李善道将急报的内容与诸人简单转述,说道,“急报是前天晚上送出的。前天上午,高元道聚众三千余,内外应和,出敌不意,已将南皮县城夺占!”

  南皮绝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在这个时候,传呈急报与李善道。诸人其实对此,已是各有猜测,大都已约略猜出,也许是南皮已被高元道占据?得到了李善道转述急报内容的证实,帐中诸人无不惊喜。赵君德拍了下大腿,说道:“高元道这家伙,真把南皮豪族都煽动起来了!”

  赵君德是何人?李善道麾下的元老之一了。他原是没怎么把高元道、高季辅这类后投之辈看在眼中,不意高元道还真有胆勇,在南皮成了事,遂其不禁的对高元道,多了两分刮目相看。

  高延霸瞥了赵君德一眼,呵呵笑道:“赵公,郎君的识人之明,俺早说过,如神!郎君既允了高元道回南皮起事,高元道的这起事,俺当时就知,那肯定是能成的了!他现果然成事,实是都在郎君何和俺的料中,又有何惊奇?”陪笑问李善道,“郎君,你说是不是?”

  陈敬儿、萧裕等将私下对视,嘴角无不难掩的笑意浮现。

  唯高曦神色凝重,说道:“明公,高元道成功起事,此固好事,然其兵才三千,且是新聚之众,接替王伏宝坐守渤海的王小胡,系窦建德军中猛将,闻讯之后,势必遣兵往攻;又乐寿距南皮不远,窦建德也有可能会派兵往攻,只其一部三千新卒,定难久守南皮!

  “却不知王薄那厢,现下是何消息?有无渡河?何时才能北到渤海,呼应高元道?”

  李善道说道:“昨日才又传檄王薄,他现兵已到河水南岸,估计三两日内,当就能北入渤海。”

  高曦是科班出身,受过正规的军事操练,而且在附从李善道前,就已身经百战,他盘算了下,说道:“……若三两日内,王薄即能兵入渤海,高元道那厢的压力,暂时他当是还能撑得住。”

  于志宁问道:“明公,公适言若无南皮此报,高将军之策可以一用,然现高元道已起事南皮,高将军此策就不必再用。敢问明公,此话何意?明公是不是对下步进战,已有定策?”

  李善道站起身,下到帐中的沙盘边,操起直鞭,在沙盘上游移,停在标注“安德”的县城模型上,顾盼诸人,说道:“张青特集其部重兵,驻守安德,摆明了是窦建德欲以安德,为阻我军前进的要塞。凡攻战之事,攻城最难。故我贤兄尽管新败王伏宝,可为保万全,我军现却是决不可止步安德!高元道如尚未在南皮起事,我本来的打算是,咱不妨就可一用延霸所提出之‘围城打援’此策,争取野战中歼灭张青特部,扫清我军继续北上的阻碍。

  “然於今高元道已起事南皮,沐阳言之甚是,单凭其一部,难以久守南皮,则我意,便干脆安德咱也不必再打了,径直绕过平原、安德等县,我军作势向渤海郡挺进!”

  于志宁、赵君德、陈敬儿等闻言,俱是惊讶。

  萧裕迟疑说道:“明公,绕过平原、安德,向渤海郡挺进?平原也就罢了,安德有张青特部的重兵啊!渤海又有王小胡。加以窦建德在乐寿,一闻我军兵向渤海,也定然会遣兵来阻。这样的话,我军即便进入了渤海郡,恐亦难克胜;而万一再被张青特断了后路,这可就……”

  帐中于志宁对面的上首,坐着一人,从议事开始,就没开过口,这会儿抚着胡须,开起口来。

  这人五六十岁年纪,须发花白,年龄不小了,但形貌威严,坐着的身姿笔直,一副整衣危坐的严正之状,却非别人,正是薛万均、薛万彻兄弟的父亲薛世雄。

  打下弘农等地,逼退李密进犯河内之部,在很短的时间内安抚好了治下诸郡,回到贵乡以后,李善道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就是之前一直不肯降从的薛世雄,主动的表态,愿意降从了。

  却薛世雄为何此前不降,偏在翟让被杀、和李密闹翻,形势变得对李善道好像不太有利之当下降之?李善道没有问他,但缘故,李善道可以猜出一二。

  无非就是他的两个儿子,李善道都给以了信用,这是第一;在应对翟让被杀的这个变局过程中,李善道展现出的军政才能,得到了薛世雄的认可,这是第二;虽然表面的形势对李善道似乎是不利了,可脱离了李密,却实际上使李善道以后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第三。

  於是,此次北攻平原、渤海,李善道就把薛世雄带在了军中。

  薛世雄是河东汾阴人,后迁关中,一口长安官话,标准得很,他一开口,帐中诸人就都安静了下来,包括李善道,也以甚为尊敬的态度,目注於他,只听得他说道:“萧将军,明公方才所言之话,你可能是没听清楚吧?明公说的不是‘挺进渤海’,是‘作势挺进’。”

  萧裕怔了下,说道:“作势?”

  李善道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朝着薛世雄晃了晃,说道:“知我者,薛公也!”

  薛世雄说道:“明公,若老夫料之不差,明公‘作势挺进渤海’此策,要点就在‘作势’两字。明公之意,是不是作势绕过平原、安德,向渤海挺进,以此迫使张青特紧张,从而使其不得不率部出城,尾追我军,以做阻击?然后,我军再设伏也好,回斗也好,将其部歼灭?”

  “我意正是如此!薛公以为可否?”

  薛世雄说道:“比之高将军刚才的‘围城打援’,明公此策,更为妥善!我军就是把安德围住,打其援兵,张青特却也不一定便会派兵出城,但我军作势进军渤海,以响应高元道、王薄,张青特却必然就坐不住了,他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只能出兵阻我,此‘攻敌之必救’也!”

  于志宁、赵君德等急望李善道神情,见李善道笑着,连连点头,显是薛世雄说对了他的计划。

  说来说去,搞了半天,却原来李善道的“作势进攻渤海郡”,至少第一阶段的真实目的,并不是真的就绕过安德,去打渤海郡,而还是为把张青特部调出安德,以图野战歼之!

  众人低头,细作思量。

  薛世雄说得对,确乎如此,“围城打援”此策,好是好,但确然是存在不能通过此策,将张青特部就调出安德的可能性;但反过来,“作势用兵渤海郡”,在高元道已在南皮起事、王薄将渡黄河的背景下,张青特却则是再小心,再不情愿,也唯有出兵阻拦之一途了。

  “攻敌之必救”,此一对李善道此策的评语,薛世雄评点的十分准确。

  萧裕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若是这样,明公此策,端得高明之策,诚然攻敌必救!”

  高延霸吧唧着嘴,拍着大腿,摇头晃脑,说道:“哎呀,哎呀,比之郎君,小奴小小一撮!刚小奴还颇自喜,以为‘围城打援’此策是绝妙之策,听了郎君之策,才知何才为绝妙啊!”

  “我之此策,公等如是皆无异议,明日我军就绕平原、安德,作势兵向渤海,放出风声,将与王薄部,共取渤海此郡!如何?”李善道扔下直鞭,挺立帐中,环视诸将,说道。

  诸将起身,同声应道:“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