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节苦乐年华(下)

  市sw局喜迁新居后,由于房间多得实在用不了,不仅给各部门配置了大办公室,还为部门负责人包括正副科长,各配了一个单间。我这个写材料的,也隆重地沾了一大光,得到了一间写作专用间,肖主任美其名曰“秘书室”,让我和小唐在手头有重要材料时,可离开闹市一般的大办公室,来此“造车”。有了这间屋子后,我特意从家里搬来两盆吊兰,摆在了铁皮书柜的顶子上。我有养花的习惯,在面粉厂上班时,就有,还养了十几盆。不过,也没有什么名贵花种,尽是些易于成活和伺弄的草木一般的普花普卉,如吊兰啦,令箭啦,万年青啦,四季海棠啦,柳叶桃啦,等等。秘书室的这两盆吊兰长势很旺,比家里那两盆还长得好,绿得透亮的藤蔓长长地垂着,丝绦一般的叶片,水灵灵地一闪一闪。看上去就像一位初沐的少女,人见人爱。手里有材料的时候,我爱来秘书室办办公事。没有的时候,也爱过来闲坐坐,看看花草,静静心,想想心事。

  清静的秘书室里,冬日的阳光透过浅绿色的窗玻璃直撒进来,屋子里处处都明晃晃的,温暖如春,但我不仅感受不到一点暖洋洋的感觉,相反还体验到了一种莫名的冷。唉,这该怎办呀?我无助地、满身疲惫地坐在了沙发上。做了一年多专职秘书,写了那么多不计其数的材料,我愈加体会到,领导讲话是最难写的,张局长的讲话更是难上加难。这老汉的讲话稿,无论是开大会用的,还是开小会用的,都堪比“哥德巴赫猜想”之于陈景润。给他写材料,得闭上眼睛,琢磨上大半天,想出新东西了,才可以动笔。想不出新鲜货,是万万不可以动手的,否则绝对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最终的结果是,费力不讨好。尤其是这个如此重要的全局性讲稿,我还没有独立完成过呢。去年众人定了调子、方向和大致内容,我写了半天,张局长都不满意,今年什么也不管,纯粹让我闭门造车,我怎么造得出来呢?写材料是脑细胞的严重损耗,甚至是死去活来的损耗。但这个讲稿,即使把我小命搭上,也还是没有底子。是的,现在的我不同于一年前了,算得个能写的,但还不是万能的。但领导好像把我当成了万能秘书。

  此后,在这个屋子里,我像立地成佛一样,一呆就是两天。托我佛的大慈大悲,还真把当年、下年全市sw系统已做、应做的工作给理清了,想妥了。第四日晚间,一个洋洋万言的报告终于新鲜出炉了。第二天,讲稿经办公室新任的打字员小崔那只快手打印后,马上就交到了张局长那里。老汉看了半天,居然说:行!在几天后召开的全市sw工作会议上,我起草的报告顺理成章地在大会上“唱了红”,这让我非常欣慰与自豪。这可不是一般的讲话材料啊,这是sw系统的“一号”材料啊!从此,这个讲话稿就历史性地永远落在了我的头上。不管sw局人事发生多少变迁,都铁定的由我起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等于给楼台市sw系统一直在安排工作。

  讲话稿是如此,另一项重要工作――科研工作也不例外,自去年首次给张局长写了一篇受老汉盛赞的调研报告后,就永远地属于了我。去年如此,今年如此,以后几年,年年如此。sw局是个纯业务性的条管单位,省局这一级,与总局那一级联系非常直接、密切。总局很重视科研工作,省局自然也不会例外。总局给省局下达了年度科研课题后,省局这个二传手很快就会给各个地市局分配下来。但市局这一级就没地方分了,县局一级的那些人,你让他搞收入去,他还行;让他搞科研,是绝对不行的。可以给他们分,但分也是白分,你等上半年,交给你几页一无用处的东西,就再也不理你了。还不如自己直接干踏实,免得误事、生气。

  一般情况下,科研任务是4月份分配,10月份完成。完成之后,由省局科研所组织召开一次全省sw系统科研工作会议。当然,这种会议同样离不了文字材料。省局的会,省局领导讲话自然由省局人去组织,这一点用不着各地市局操心。各地市所做的工作,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省局下达的重点科研课题,形成科研报告,在大会上宣读、交流。前面郝局长让我在大会宣读的那篇调研文章,即是这种科研报告。

  应该说,科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绝非一人之力可为。尤其是在地市这一级,既涉及理论层面,又涉及实践层面。按正常程序,须成立一个由多名业务人员、一线干部和优秀文秘人员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大家先在一起探讨,再进行分工,之后分头行动、各做一块,最后再加以汇总,交由执笔人撰写。但楼台局的实际情况是,跑调查、搞数据、作分析、执笔全由我一人包揽,由我一人操“刀”。这在全省sw系统是绝无仅有的。每写一篇调研文章,我几乎把与之相关的sw资料都翻了个遍,从sw理论到sw政策,再到一线实务,无不进行认真研究和反复琢磨,难怪有人说我比业务人员还业务通呢。如此繁杂而艰难的工作,使我不得不像一头负重的老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迎难而上。所幸的是,年年都不辱使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代表市局在全省的专业会议上发言。

  科研工作是一项苦差,谁遇上都会躲着走,谁摊上都会设法推脱,换人换将是常事。所以,几年来,全省兄弟单位科研队伍人事频繁变动,一个个新面孔层出不穷,只有我,是唯一一位伏枥的老骥。这既有我自身的因素,又有环境的原因。环境的原因,一个是在楼台市sw局,除我之外,别人未必做得了;另一个是有福享的sw干部,谁愿意受此大苦,遭此大难。我的因素其一是,楼台市sw局在我水尽山穷之时给了我一个免成下岗职工的机会,我就应知恩图报,不遗余力地把这项自己能做且做得好的工作揽下来,完成好,为楼台市sw局争光;其二是,这项工作能充分显示个人水平,有职业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尤其是在全省开会时面对众多领导和同仁的瞩目和注目时。其三是,身份使然,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一点还在后面专门来说,此处暂不多谈。

  在全力以赴完成省局重点科研课题的同时,我还每年主动深入sw一线,调查研究,撰写五六篇调查报告或业务论文。值得欣慰的是,从九八年起,凡我写的文章,一投向省局刊物,立马就能发表,绝对不会“脱靶”,100%的命中率,九八年我给省局投了五篇,发了五篇,这种旺势一直保持到了二oo一年。在跑关系、打点成风的年代,我从未向刊物编辑表示过什么,连个最起码的招呼都没打过。我不明白,是自己的文章着实过关,经得起那些异常挑剔的编辑的推敲呢?还是他们知我处境艰难,动了人类最神圣的恻隐之心而网开一面?

  虽说取得了一些收获,但绝对不是说文秘工作的难度小了,易做了,没有苦了。文秘工作,永远是机关工作的第一难。不是的,我还没有到了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健忘地步,曾经为之付出的千辛万苦时刻记忆犹新。即便现在干得这么顺手,也仍是时刻苦水相伴、汗水相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健忘曾经沧海桑田的付出,也不敢健忘改变自己处境的那个神圣法宝:学习,学习,再学习。是啊,文秘工作离不了学习,离不了终生学习。唯有时刻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节拍,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鲜活思想,才能有激情喷涌的新鲜文字,才能赢得领导的持续青睐。所以说,这项工作始终都是一项苦乐交织、以苦为主的工作,我因此而度过的汗与泪的岁月,可谓青春路上的苦乐年华。

  在sw局,在这个三百六十行最难干的行当中,我苦并快乐着,快乐并苦着,用苦与乐编织着青春的花环,编织着理想的花环,编织着希望的花环,“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斗罢艰险又出发”。人们常说,青春路上不言败,是啊,我的青春就这样高歌着玩命干的号角,夜一程,昼一程,风一程,雨一程,走过春夏,走过秋冬,走向前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趟过青春河的男人,趟过青春河的男人最新章节,趟过青春河的男人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