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这些天那一位恐怕要有大动作,我看他不是个安生的。”
两朝帝师李大人轻轻饮下一口美酒,“黄大人的意思是?”
“我听内监总管抱怨,灯油和蜡烛这些日子耗费颇多,不如我们上奏折,参劾陛下不思俭省,也算为国库剩下一些银两如何?”
“黄大人高见!”
“李大人才是老成谋国,下官不过认识几个人罢了!”
“明日下官也上奏疏!”
“下官也是!”
沈凉州甩了几本奏折,“朕明天就下诏书,让各地举荐能人异士!”
毕竟科举考试又要这帮蠹虫来批阅,他登基以来开了一次科举,不巧这次李哲谋反,几乎全军覆没。如果再开恩科,恐怕也来不及。不得不换个方法。
所谓能人异士,实际上就是为国选拔人才,说法不同而已。
同样,兵马未动,尖兵先行。沈凉州安排人手去各地打听情况。
很快,几份奏报就传到了他的案头。
安县县令,为人老实忠厚。为官三年,政绩平平,但也没有什么恶迹。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中庸的小官。
安县所在地比较重要,接连南北交通。应该说这样一个地方,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至少能有一项发展起来。但是很奇怪的,三年多也就是个平平。
可以说是个低调,没什么才能,很稳妥,按部就班的官儿。
没什么能力造福一方,也没什么胆量欺压百姓,俗称糊涂官。
不过,这次为国选材,安县县令一反常态,决定大张旗鼓举荐自己的儿子。
这可以说得上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安县县令安彰吃了晚饭,招来儿子训话。
“为父打算举荐你去朝廷任官,你觉得如何?”
“能够为国效力乃是儿子的福分,自然是好事!”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日就写奏疏。”
“是!”
一场暴风雨的前奏就这么定了下来。
朝中清流掀起轩然大波,新势力来了,就是一场大争斗!
那他们还如何安稳的饮酒赏画,这不行,绝对不行。
清流甲:“这件事情,就是一个突破口。如果能证明他走后门,就能证明沈凉州这次的举措有问题。”
清流乙:“这里面绝对有问题!此次选拔就是个笑话!”
清流丙:“鄙人也要写奏疏,弹劾这个安彰!”
于是乎,一夜之间,沈凉州的案头堆满了弹劾安县县令的奏折。别说,之前半个月接待西域使臣,累计积压都没有这么多奏折。
一个安县县令,一夜之间,就把乾清宫的案头再次塞满了。
累得搬运奏折的小太监们直不起腰来,沈凉州的头疼又发作了。
可是细细看来,奏折虽然多,但是说的内容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安县县令为人品德败坏,任用私人,耽误朝廷选材的大事。
说来说去,也没说出安县县令什么真正的恶迹。
安县到京城需要一段日子,所以沈凉州暂时没有看到探子的信息。他依然被另一种信息淹没着。
那就是天天批不完的奏折。
沈凉州终于知道了一个事实,就是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马上不可以治天下。
否则,他恨不得把这些天天说废话的老臣都砍死!
日复一日,老臣们接连不断的上书,要求皇帝严惩安县县令,否则无以安天下。
说到最后,恐怕这安县县令,都会被按上谋反的罪名也说不定。
沈凉州对这些人毫无办法,他们都是先帝的老臣,只能恭恭敬敬高高捧起,言语之间都要小心,一个不对,就是对先帝大不敬。
沈凉州满肚子的苦水被这帮尸位素餐的老臣堵了个严实。
其实,沈凉州早在肚子里骂上千八百遍了。
“我真的不怕造反,打就是了,难道我还会害怕打仗吗?”
“你们这帮人见过打仗吗?”
“你们见过兵器吗,吃过军粮吗?”
“造反那么容易的话,李哲早就成功了!”
可是他也知道,这些话如果说出来,后果会非常严重的。
于是沈凉州只能暗暗磨牙,他确实说不过这帮笔杆子。
老臣们看到沈凉州微笑不语的样子,满意的点点头走了。
他们前脚刚走,沈凉州就开始痛骂,声音直传屋顶!
“你们说的都很好听,从盘古开天地一直说到楚国建国。可是,诛杀了那么多的官吏,谁来干活,谁来做事?你们做吗,每天说些诗词歌赋,赏花听琴。”
“一个不满意,动不动就要去哭先帝,朕还想去大哭一场呢!”
有小内侍悄悄跑去报了信。
果然,很快安县县令安彰就多了一个罪名,他举荐自己的儿子,安骁,并不是嫡子,而是通房丫头所出的庶子。
其母连妾室,也就是姨娘都算不上,没名没分。
这个消息一出,朝野大哗,立刻就有人攻击安彰,举荐庶子是对朝廷大不敬,丝毫没有在意沈凉州的意见,甚至没有询问。
朝臣甲:“难道说满朝的人都死绝了,要一个通房丫头生的庶子来做官不成?”
朝臣乙:“陛下出身王府,快不要说这个。”
朝臣丙:“为人臣子怎可惜身,下官要上奏折!”
沈凉州的案头,再一次被奏折淹没了。这一次的罪名更重,所议定的惩罚也更离奇。
也同样在这个时候,探子的奏报送来了。
乾清宫灯火昼夜未熄,沈凉州对着高高堆起的奏折枯坐了一夜。
内侍火急火燎去禀报曲妙颜,“娘娘,陛下从午后就未曾进食,您看?”
曲妙颜叹了一口气,端了一碗粥去探望。
可是,只是走到门口,张望了几眼,就转身走了。
这是夫妇俩的默契,无论是当年的王府,还是现在的皇宫。夫妇之间也需要一些距离。
第二天,沈凉州颁布诏令,调安县县令安彰,及其所举荐之人,安彰之子安骁入朝,先入吏部,主管官吏升迁任用。
这一下,不但是老臣,就连尸位素餐的糊涂虫们也都不干了。更可怕的是,正早准备科考的,天下苦读的文人,也都炸了窝。
读书人甲:“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父子俩一起找皇帝跑官来了。”
读书人乙:“小生确实想不通,天下为何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读书人丙:“我等绝对不会与之同流合污,诸生一定要行动起来!”
两朝帝师李大人轻轻饮下一口美酒,“黄大人的意思是?”
“我听内监总管抱怨,灯油和蜡烛这些日子耗费颇多,不如我们上奏折,参劾陛下不思俭省,也算为国库剩下一些银两如何?”
“黄大人高见!”
“李大人才是老成谋国,下官不过认识几个人罢了!”
“明日下官也上奏疏!”
“下官也是!”
沈凉州甩了几本奏折,“朕明天就下诏书,让各地举荐能人异士!”
毕竟科举考试又要这帮蠹虫来批阅,他登基以来开了一次科举,不巧这次李哲谋反,几乎全军覆没。如果再开恩科,恐怕也来不及。不得不换个方法。
所谓能人异士,实际上就是为国选拔人才,说法不同而已。
同样,兵马未动,尖兵先行。沈凉州安排人手去各地打听情况。
很快,几份奏报就传到了他的案头。
安县县令,为人老实忠厚。为官三年,政绩平平,但也没有什么恶迹。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中庸的小官。
安县所在地比较重要,接连南北交通。应该说这样一个地方,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至少能有一项发展起来。但是很奇怪的,三年多也就是个平平。
可以说是个低调,没什么才能,很稳妥,按部就班的官儿。
没什么能力造福一方,也没什么胆量欺压百姓,俗称糊涂官。
不过,这次为国选材,安县县令一反常态,决定大张旗鼓举荐自己的儿子。
这可以说得上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安县县令安彰吃了晚饭,招来儿子训话。
“为父打算举荐你去朝廷任官,你觉得如何?”
“能够为国效力乃是儿子的福分,自然是好事!”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日就写奏疏。”
“是!”
一场暴风雨的前奏就这么定了下来。
朝中清流掀起轩然大波,新势力来了,就是一场大争斗!
那他们还如何安稳的饮酒赏画,这不行,绝对不行。
清流甲:“这件事情,就是一个突破口。如果能证明他走后门,就能证明沈凉州这次的举措有问题。”
清流乙:“这里面绝对有问题!此次选拔就是个笑话!”
清流丙:“鄙人也要写奏疏,弹劾这个安彰!”
于是乎,一夜之间,沈凉州的案头堆满了弹劾安县县令的奏折。别说,之前半个月接待西域使臣,累计积压都没有这么多奏折。
一个安县县令,一夜之间,就把乾清宫的案头再次塞满了。
累得搬运奏折的小太监们直不起腰来,沈凉州的头疼又发作了。
可是细细看来,奏折虽然多,但是说的内容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安县县令为人品德败坏,任用私人,耽误朝廷选材的大事。
说来说去,也没说出安县县令什么真正的恶迹。
安县到京城需要一段日子,所以沈凉州暂时没有看到探子的信息。他依然被另一种信息淹没着。
那就是天天批不完的奏折。
沈凉州终于知道了一个事实,就是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马上不可以治天下。
否则,他恨不得把这些天天说废话的老臣都砍死!
日复一日,老臣们接连不断的上书,要求皇帝严惩安县县令,否则无以安天下。
说到最后,恐怕这安县县令,都会被按上谋反的罪名也说不定。
沈凉州对这些人毫无办法,他们都是先帝的老臣,只能恭恭敬敬高高捧起,言语之间都要小心,一个不对,就是对先帝大不敬。
沈凉州满肚子的苦水被这帮尸位素餐的老臣堵了个严实。
其实,沈凉州早在肚子里骂上千八百遍了。
“我真的不怕造反,打就是了,难道我还会害怕打仗吗?”
“你们这帮人见过打仗吗?”
“你们见过兵器吗,吃过军粮吗?”
“造反那么容易的话,李哲早就成功了!”
可是他也知道,这些话如果说出来,后果会非常严重的。
于是沈凉州只能暗暗磨牙,他确实说不过这帮笔杆子。
老臣们看到沈凉州微笑不语的样子,满意的点点头走了。
他们前脚刚走,沈凉州就开始痛骂,声音直传屋顶!
“你们说的都很好听,从盘古开天地一直说到楚国建国。可是,诛杀了那么多的官吏,谁来干活,谁来做事?你们做吗,每天说些诗词歌赋,赏花听琴。”
“一个不满意,动不动就要去哭先帝,朕还想去大哭一场呢!”
有小内侍悄悄跑去报了信。
果然,很快安县县令安彰就多了一个罪名,他举荐自己的儿子,安骁,并不是嫡子,而是通房丫头所出的庶子。
其母连妾室,也就是姨娘都算不上,没名没分。
这个消息一出,朝野大哗,立刻就有人攻击安彰,举荐庶子是对朝廷大不敬,丝毫没有在意沈凉州的意见,甚至没有询问。
朝臣甲:“难道说满朝的人都死绝了,要一个通房丫头生的庶子来做官不成?”
朝臣乙:“陛下出身王府,快不要说这个。”
朝臣丙:“为人臣子怎可惜身,下官要上奏折!”
沈凉州的案头,再一次被奏折淹没了。这一次的罪名更重,所议定的惩罚也更离奇。
也同样在这个时候,探子的奏报送来了。
乾清宫灯火昼夜未熄,沈凉州对着高高堆起的奏折枯坐了一夜。
内侍火急火燎去禀报曲妙颜,“娘娘,陛下从午后就未曾进食,您看?”
曲妙颜叹了一口气,端了一碗粥去探望。
可是,只是走到门口,张望了几眼,就转身走了。
这是夫妇俩的默契,无论是当年的王府,还是现在的皇宫。夫妇之间也需要一些距离。
第二天,沈凉州颁布诏令,调安县县令安彰,及其所举荐之人,安彰之子安骁入朝,先入吏部,主管官吏升迁任用。
这一下,不但是老臣,就连尸位素餐的糊涂虫们也都不干了。更可怕的是,正早准备科考的,天下苦读的文人,也都炸了窝。
读书人甲:“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父子俩一起找皇帝跑官来了。”
读书人乙:“小生确实想不通,天下为何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读书人丙:“我等绝对不会与之同流合污,诸生一定要行动起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素手遮天之替嫁医妃,素手遮天之替嫁医妃最新章节,素手遮天之替嫁医妃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素手遮天之替嫁医妃,素手遮天之替嫁医妃最新章节,素手遮天之替嫁医妃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