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三百九十六章 运河方案

小说:隋朝的棋局 作者:高月 更新时间:2025-02-06 07:52:33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次日一早,国王尉迟乌苏毗和王子尉迟跋质又一次来拜访萧夏。

  他给萧夏带来了数十箱美玉作为礼物,又带来一只小箱子,是他们珍藏的极品,献给大隋皇帝。

  萧夏饶有兴致打开给天子的小箱子,里面是五块美玉,红、黄、白、黑、绿,红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黑似漆墨、绿如春草。

  还真是极品美玉,萧夏合上箱子笑道:“相信天子和皇后一定喜欢!”

  尉迟乌苏毗又道:“于阗国很愿意成为大隋的属国,我们会年年朝觐,如果隋朝愿意驻军,我们也不反对,但希望人数不要太多,小国国力微薄,难以承担太多军队的给养。”

  对方居然主动提出替自己解决军队给养,萧夏当然求之不得,一般隋军都是自己负担给养,不过萧夏也明白,只是隋军这样做,像吐谷浑等其他驻军,都是要求对方负担给养。

  所以对方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

  萧夏也不说破,便微微笑道:“军队当然不会太多,八百人左右,我们还会在于阗国设立一个都护府官衙,负责管理士兵,负责和于阗、龟兹、姑墨、莎车、疏勒等等西域各国通商,以及负责和朝廷联络,如果于阗国需要大隋帮助,也可以直接找都护府。”

  尉迟乌苏毗并不懂隋朝的规矩,一旦设立官府,那么于阗就会并入大隋的版图,当然,这并不影响于阗国的统治,这是一种广义上的版图,和鄯善郡、且末郡等狭义上的版图不是一回事。

  尉迟乌苏毗又指指王子尉迟跋质道:“我的王子想去长安学习绘画,他会带一批贵族少年跟随殿下去长安,学习汉语和文化制度。”

  萧夏欣然道:“欢迎去长安!”

  又休息了一天,第三天隋军出发了,萧夏将提拔苗少凌为中郎将,命他率八百骑兵留驻在于阗国,为期是两年。

  萧夏军队出发了,他们的骆驼满载着粮食和水,还有从于阗国换来的金砂、宝石和美玉,当然数量不会很多,占用不了多少骆驼。

  萧夏自己也收获颇丰,他得到美玉满载了三十头骆驼,更重要是他得到了袁守诚的消息,袁守诚并没有死在昆仑山,得道后又重返人间。

  广智大师带着数百名汉人和隋军依依惜别,于阗早已是他们的家园,他们无法舍弃家园返回祖先的故土,何况现在还有隋军在于阗驻扎,他们心中更有了安全感。

  两千余骑兵踏上了漫漫归途,他们至少要长途跋涉三个月才能返回凉州。

  ………..

  长安,萧夏率大军彻底灭亡吐谷浑的消息已传到长安,长安满城敲锣打鼓欢庆胜利,朝野更是欢欣鼓舞。

  随着李景率领大军返回朝廷,带回来大量物资,包括数百万头杂畜,数百万张羊皮,还有其他大量物资,光盐就有数十万石。

  吐谷浑积累了数百年的财富全部被隋朝得到了。

  虽然萧夏把金银绸缎和铜钱布匹都分给了将士,朝廷没有得到,让朝廷略略有些不满,但另一方面,朝廷也同样节省了大量赏赐,其实最终是一回事。

  但唯一不同是奖赏人不同,朝廷赏赐是朝廷得军心,萧夏赏赐是萧夏得了军心。

  不过看在萧夏开疆拓土的份上,天子杨广也不追究了。

  另外,朝廷还得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盐产地,吐谷浑盐湖产量大,品质上佳,成本低廉,不用耗用木材煮盐和提纯。

  朝廷立刻决定设立河源、西海、且末和鄯善四郡,并派出了郡县官员以及牧监和盐监。

  这场灭吐谷浑之战使大隋的版图增加三成,天子杨广龙颜大悦,改封萧夏为晋王,继承了他的王位,食邑五千户。

  除了西线大胜外,这段时间朝廷还在讨论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开凿运河。

  御书房内,杨广和几名相国讨论开凿大运河方案一事,开凿大运河是宇文述的建议,既然决定迁都洛阳,那么开凿大运河就成了当务之急,将江南粮食运到洛阳。

  太子杨昭道:“父皇,如果重新开凿运河实在是工程量太大,占用太多耕地,而且旷日持久,儿臣建议不如像先帝开凿邗沟那样,利用前朝开凿的河渠,比如疏浚汴渠和阳渠就能成为通济渠,然后再疏浚江南运河,这样,洛阳到江南的运河两三年内就能完工。”

  太子杨昭在开凿运河上做了充足的功课,之前宇文述建议开凿一条全新的运河,宽达十丈,规模宏大,并动员五百万民工进行开凿。

  太子杨昭坚决反对,这不仅是劳民伤财的问题,会将整个隋朝拖垮,本来征用百万民夫修建洛阳就已经非常劳民伤财,再征用五百万民夫,哪个王朝承受得起?

  天子杨广虽然有点好大喜功,但他也不蠢,他知道耗用五百万民夫意味着什么,他便下旨由太子杨昭牵头,提交开凿运河的方案。

  杨昭的方案是修建完洛阳后,再开凿运河,这样不用同时耗用两三百万民夫,但这个方案被天子杨广否决了,他不想拖那么长的时间。

  杨广点点头道:“可以接受了疏浚汴渠和阳渠的方案,继续说!”

  倒不是杨广不想开凿新运河,而是‘旷日持久’四个字打动了他,开凿新运河确实时间太漫长,没有十年时间休想完成,他可等不了十年。

  杨昭又道:“儿臣方案中提到本郡开凿,意思就是说,民夫不离本郡,如果民夫跨郡,不仅是民夫极为劳累,而且朝廷负担也太重,时间也消耗太多,会极大延误工程。”

  旁边宇文述道:“殿下,修建东都已经将河南府、荥阳、梁郡的民夫征用殆尽,如果不跨境,河南府到梁郡一段的运河怎么办?”

  宇文述自从将父祖灵牌迁入武川塔后,他就正式成了关陇贵族的代言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执行关陇贵族的方案。

  杨昭连忙道:“我们考虑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河南府到梁郡一带运河可以到明年再疏浚,先疏浚谯郡、彭城郡和下邳郡三郡的运河。”

  “这个方案太拖延时间,朕不同意!”杨广摇摇头道。

  杨昭叹口气道:“第二个方案就是置换民夫,从襄城郡、淯阳郡、南阳郡、颍川郡、河内郡、魏郡征集百万民夫来修洛阳,置换河南郡、梁郡和荥阳的民夫,让他们回本郡开凿运河。”

  杨广点点头,“这个方案可以考虑,各位相国认为呢?”

  宇文述眉头一皱,“东都修到一半,再招募新人,恐怕不熟练啊!”

  杨素摇摇头,“征用民工本来就是来干粗活,精细活是工匠的事情,倒不影响。”

  众人也表示赞同,宇文述见众人意见一致,他便不吭声了,他不敢做的太明显,会让天子起疑心,得慢慢来,小火慢炖。

  杨广当即道:“既然大家意见一致,就采用第二个方案,置换民夫。”

  杨昭精神一振,又继续道:“父皇,为了尽快完成疏浚,民夫的后勤保障很重要,就像军队的士气一样,我们第三个方案就是郡县负责制,各县的民夫食宿由各县负责,出力家庭就不用出粮,没有出力的家庭就负担粮食,由各县统一安排,有利于加快开凿进度。”

  一切有利于提高开凿进度的方案杨广都赞成,杨广点点头,“朕准了!”

  杨昭又道:“儿臣的第四个方案是新增的,从吐谷浑缴获的帐篷、牲畜和盐能否拨付给运河开凿署。”

  宇文述急忙反对,“陛下,这些杂畜物资是给军队的,微臣不赞成挪做他用。”

  杨昭怒道:“又不是把帐篷和牲畜吃掉,只是借用来开凿运河,用完了还给兵部就是了,再说军队也不缺帐篷牲畜,更不缺盐,让百姓使用有何不可?”

  杨素也道:“陛下,微臣亲眼看见了,牛马骡驴还有骆驼确实很多,有六七十万头,完全可以用来修建东都和开凿运河,否则养着它们不干活,也是浪费畜力。”

  相国韦冲也道:“杨相国说得对,白养着百万牲畜不干活,太浪费了,不如利用起来。”

  杨广点点头,“第四个方案朕也准了!”

  杨昭又道:“儿臣愿出任开凿运河大使,负责谐调各郡开凿运河,请父皇批准!”

  杨广有些担忧道:“太子的身体行吗?”

  “启禀父皇,儿臣太胖了,在长安养尊处优,不如去中原多多走动,晒晒太阳,反而有利于瘦身。”

  杨广想想也对,便笑道:“希望明年看见皇儿瘦二十斤!”

  众人都笑了起来,杨昭趁机提出,希望被贬为太子宾客的高颎为自己副手,杨广也答应了。

  杨广当即任命太子杨昭为运河开凿大使,高颎升为工部尚书,出任运河开凿副使,全权负责协调运河开凿。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隋朝的棋局,隋朝的棋局最新章节,隋朝的棋局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