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江山 110 辛弃疾

小说:宋帝江山 作者:绍兴十一 更新时间:2024-08-20 11:18:12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萧山离开京城以后,先是去信阳地界交割防务,张孝祥对于萧山的高升表示很高兴,并且和他喝了个尽兴而归,但让萧山有些奇怪的是,此次最应该高兴的伍峦,却似乎有些精神不振,闷闷不乐。

  萧山差不多是被抬回自己房中的,他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赵瑗的立后大典,一路上不断有人议论这位新皇后人品样貌,一定是非常得赵瑗宠爱,才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宫女忽然飞上枝头,母仪天下。

  这种议论萧山听在耳中,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可他也不可能跳出来说什么,等在接风送别宴上的时候,说完正事后,谈话的内容就便成了这种京城八卦。

  张孝祥有些好奇:“萧将军,你以前在普安郡王府当过差,这位新皇后你应该见过吧?”

  萧山有些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一杯接着一杯的灌黄汤,不大一会儿就双眼朦胧起来。张孝祥见萧山有了醉意,便劝道:“正平兄,你醉了,早些回去歇息吧。”

  和所有喝醉了的人一样,萧山执意:“我没醉,怎么害怕我把你喝穷了吗?”

  又是两坛酒下肚,萧山已经烂醉如泥,只会横着走,斜着走,就是不会顺着路走了。

  伍峦要去送萧山回去,萧山一把将上来扶住自己的伍峦推开,有些懊恼的道:“不用你多事,我自己回去!”

  结果却只是找到了自己的院子门,根本没找到自己的床,就睡在了地上。

  半夜的时候萧山酒醒,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衣服鞋袜全部换过了,躺在干净舒适的床上,房中一灯如豆,伍峦坐在自己身边。

  萧山有些意外,从床上坐起:“是你把我弄回来的?”

  伍峦没有说话,萧山觉得房中气氛有些沉闷,倦意又袭来,也懒得去理会他了,倒在床上准备继续昏睡,过了一会儿去发现伍峦还没有离开,便道:“我没事了,你自己回去睡吧。以后信阳城就交给你,加强戒备,勤于练兵,不要荒疏了。”

  伍峦去根本没离开,没有没脑的问了一句:“将军得偿心愿否?”

  “什么?”萧山莫名其妙,“被调去建康?我更喜欢呆在这里,毕竟经营多年,放弃实在是可惜,所以才让你接替我。可能过一段时间朝廷就会有一些武器送到,也可能会把你们叫回去训练……”

  伍峦道:“那天将军曾经问我,男人和男人之间该怎么做,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萧山完全不知道伍峦的脑袋是怎么长得,现在会问这个,可他更加不想回答这种私人的问题,便道:“这和你无关吧?再说我那天就是随便问问,也没打算做什么。”

  “所以现在将军很伤心么?”伍峦并不打算避开这个话题,“陛下立后,将军似乎有些难过的样子。”

  萧山有些恼羞成怒,被人戳穿了心事很不高兴,起身就把伍峦揪住,想要将他揪出门外,却不料伍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抓,萧山宿醉醒来,手上也没用太大的力气,竟被对方挣脱了。

  伍峦指了指放在桌上的那个红色瓷瓶:“这是宫中的东西,我刚刚帮你换衣服的时候发现的,并非有意打探将军的私事。”

  萧山彻底怒了,一巴掌拍在桌上:“滚!”

  伍峦却并不滚,反而伸手将被夜风吹开的房门关上:“我会比他做的好,至少我不会娶妻,惹你难过伤心。”萧山猛然听到这句话,愣在当地,过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伍峦说的是什么意思。

  萧山有些烦躁:“我对你没兴趣,今晚的话当我从来没听过,你也不要有这方面的想法,不可能的。”他本以为话说道这个份上,伍峦会知难而退的离开,却没想到伍峦竟然上前一步,试图去拉萧山的胳膊。

  这个动作彻底的激怒了萧山,他的声音有些气急败坏:“姓伍的,非要老子揍你,你才肯滚是不是?”

  伍峦微微抬着头,看着萧山,眼中流露出的情绪没有丝毫的掩饰:“我宁愿挨揍,也想知道为什么。”

  萧山二话不说,上前揪住伍峦的衣领,钵盂大的拳头提起,举在半空中,想要落下的时候,却看见伍峦紧紧的闭着眼,浑身都在微微颤抖。萧山维持这个动作很长时间,伍峦的泪一点点的流了下来,他始终咬着牙,不肯后退半步。

  萧山在心中微微叹了口气,提在半空中的拳头缓缓的松开,声音变得柔和了许多:“没有为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他,不论他怎样,我还是喜欢他。我明早就要走了,很长时间不会再见到你,不要临走闹些不愉快。”

  伍峦的声音有些沙哑低沉:“末将知道……”

  萧山这才发现,伍峦这数个月不见,消瘦了很多,下巴尖的似乎能够戳伤人。这样一闹,他的睡意也完全没有了,隔了半晌,萧山才道:“被你搅了好梦,反正睡不着,一起出去转一圈吧。”

  萧山披起衣服,伍峦跟在他身后,两人并没有说话,就在黑夜中的街道上漫步,不觉就走到城墙边。

  两人上了城楼,萧山看着远处,黑乎乎的一片,无限空旷。隔了一会儿,萧山道:“我走后,你遇到事情不要盲动,多和张知军商量。”

  伍峦点头答应,萧山又道:“城中的炮石不多,记得要多准备一些。”

  两人一个说,一个点头,伍峦几乎一直都没说话,萧山见他神情委顿,虽然知道是为了什么缘故,可自己也爱莫能助。在城墙上站了大半夜后,东方的天际就开始慢慢的变蓝,太阳升起来了。

  万丈霞光在这一刻从天际射出,将两人身上的铠甲照亮,伍峦微微扭头,就能够看到萧山的面容,英俊刚毅,这容貌在自己的梦中出现过无数次,可自己不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再靠近一点。对方能够接受的,只是作为战友的自己,能给的,也只能是友情,不会有更多。

  伍峦觉得自己的心在一点点的收缩,有些疼,他的眼睛亦被这霞光刺得有些疼,却不肯挪开自己的视线。萧山感觉到伍峦在看自己,他一开始的时候觉得暴怒,焦躁,想要打人,但最终却下不去手。他叹了口气,道:“昨天晚上的事情,你说的那些话,我就当没听过,你也不要再提了。我不想和你弄成老死不相往来。”

  伍峦感到了一阵窒息,他虽然早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但听到萧山亲口说出的时候,却还是觉得有些难以呼吸。

  “是,末将遵命。”在沉默了许久之后,伍峦终于躬身朝着萧山行礼,“将军该出发了。”

  萧山从信阳出发,顺江而下,十多天之后便已经抵达了建康。

  建康为六朝古都,面对大江,背靠重山,可攻可守,是长江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也是经济枢纽。赵瑗将他调到这里来,可见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建康府以前的统兵官年迈退休,萧山新到任上,一切都不熟悉,先开始是清查了一下归自己管的人数,这不清查不要紧,一清查心中只砰砰直跳。

  建康府统制麾下的屯驻大军,足足有一万人。如果按照现在编制,已经相当于一个师了。

  萧山从来没有统帅过这么多人,自然也不敢怠慢,先是熟悉情况就用了大半个月,又要熟悉自己的副手和底下的将领,人人都知道萧山襄阳之事,虽然他现在只是四品武将,比之先前的二品统制要差了几个级别,却也都不敢怠慢。

  在来到建康过了一个月后,萧山就去见了附近镇江府以前自己所统帅过的士兵一次,李虎臣、周宏、金胜见萧山归来,都十分高兴。萧山觉得周宏也算是个奇葩了,常常兵溃,却没有受到过朝廷的半点责罚,反而一直稳稳的呆在镇江。当然那只是赵构在位的时候,如今换成了赵瑗,恐怕这情况会有改变了。

  在淮西一带熟悉了三个月后,萧山又给朝廷上了一封折子,将地方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详细的写了下来,江淮吃空饷的情况很严重,朝廷记录的兵丁应有十万人,但是萧山查下来发现不足四万,足足六万人的粮饷都被将各级将领贪了。

  萧山没打算在这里搞反腐倡廉,这种事情要赵瑗动手,他只是根据当地的情况,提出要加固城池,训练兵丁,屯田补给等。期间赵瑗也派过几个人过来,都是兵器监的工匠,萧山和他们谈了很长时间,将自己能够想到的有用的兵器都说了出来,有很多细节自己也想不起来,毕竟他不是搞武器制造的,只能依靠这些工匠去改进。

  针对南宋缺马,难以抵抗金国骑兵的情况,萧山希望能够将军队的建制稍作改进,近代军队的骑兵数量并不多,都是掩护侧翼或者侦查用,主要还是靠步兵和炮兵。宋军本有的远程射击武器如突火枪,神臂弓等都不错,有效射程可达到上百步,和后世的手枪类似。

  冶炼工业并不发达,但是萧山记得明代就有了管状大炮,他在襄阳城的时候也曾经做出来过三个。现在有了京城兵器监的支持,萧山希望他们能够制作出来随军推行的大炮,如果有了能够便于移动的大炮,那么组建炮兵就有可能。

  这样混合兵种的组建,如果运用的好,足可以对抗金人的骑兵。

  在半年后,赵瑗送来第一批新研制的军火,当然不可能有步枪冲锋枪之类,但却有了萧山梦寐以求的类似迫击炮的东西,攻城利器。

  还有一批手榴弹,土火枪等物,萧山根据武器的变化,从新调整了各个兵种的配置,并且增加了步兵的投雷和射击训练,又将建康府现有的八百骑兵从冲锋改为掩护侧翼。

  南宋水师一向比较强大,这也是金人数次南下皆不成功的原因,萧山看到那些四五层楼高的战舰,以及各种铁皮船,运兵船以及斥候船等,心中颇为激动,水师除了建康一带,还有以前岳飞所部的李宝所率领的海舟,经过改进,已经有部分大型战舰上安装了管型大炮,成为了炮船。

  这一切的改装和研发,都是绝对机密,必须严防被完颜亮盗版了去。萧山命人严加看管长江一带的防线,遇到有可疑人员立刻驱除,决不能允许他们靠近屯兵练兵之处。并且在赵瑗的支持下,派出了大量间谍,前往江北打探消息。

  萧山在江淮一带忙的不亦乐乎,赵瑗在京城也没闲着,他自从赵构下台以后,就开始着手新的人事布置,罢免了主和派的官员汤思退等人,并且将当时名望甚高,已经赋闲在家已久的前宰相张浚请了回来,又大力的提拔主战派的陈康柏,陈俊卿,虞允文等人。并且广开恩科,招纳人才,考核全国官员,缩减支出,并培植自己的势力。

  萧山派出去的奸细活动频繁,有的被完颜亮抓住,有的却弄回了消息。眨眼间一年过去,又到盛夏,这日萧山正在查看这个月的练兵记录的时候,忽然收到消息,抓到了可疑的奸细!

  这些天因为萧山查的严,本着宁可错伤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他已经处理过十多个奸细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萧山并没有过多的惊讶,只是命人带进来。

  被带到营中的人和往常一样,双手被缚,头上罩了头罩,萧山抬头看了一眼,只见来人是两个,一个五大三粗,身材彪悍,皮肤黝黑,是个中年汉子,另外一个却只有十三四岁,虽然长的高,却因为在发育期,显得有些单薄。

  萧山照例问道:“叫什么名字,过来做什么?”

  那个中年汉子却答非所问,虽然头上带着头罩,但声音却有两分熟悉:“萧山,你是不是就是那个秦家油铺的萧山?”

  萧山的身世并不是什么秘密,知道的人也多,萧山不以为意:“是!”

  那个中年汉子便激动起来,语调也变了:“你不认识我了?我是张志雄啊!”

  萧山开始努力的回忆,名字有点熟,声音也有点熟,但张志雄是谁?

  张志雄身边的少年有些不太高兴的开口:“张大哥,跟他废话这么多干什么,还以为南边有英雄,原来是个连人都不敢见的懦夫!”

  萧山并没有被少年的话说激怒,他只是挥了挥手,营中侍立在两旁的士兵便上前,将张志雄的头罩摘了下来。

  萧山一看到张志雄的脸,就登时呆住了,张志雄咧着嘴朝萧山呵呵的笑。

  两人对视了三秒钟,萧山从椅子上跳起来,冲到张志雄面前,摇着他的肩膀:“三哥!是你!”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萧山年幼的时候在京城油铺里所认识的油铺中的伙计张三!当年张三离开临安北上,渡江之后就再也没有半点音讯,临走的时候两人商量名字,张三改名张志雄,现在故人突然出现在这里,萧山心中激动不已,忙上前给他松绑,又请他坐下,招呼人看茶。

  萧山营中的侍卫一件状,就知道自己抓了萧统制的朋友,便也上前,七手八脚将跟着张志雄一同前来的那个少年松开。

  那少年松绑后却并不坐,只是四处张望查看,脸上一股勃勃英气。

  萧山指着那少年问道:“三哥,这是……你儿子?”

  张志雄哈哈大笑起来:“我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儿子?这位是我新认识的小朋友,我在江北山东一带占山为王,趁机杀些金人出气,有一次下山遇到这个小朋友,他说听闻我的名声,要跟我上山。他在山上住了两个月后,我们就听说了建康府的统制叫做萧山,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就过来瞧瞧,果然是你啊!”

  萧山和张志雄握手而笑,张志雄招呼那个少年:“来,过来,我给你介绍认识一下,这一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萧山。”那少年就对着萧山上下打量。

  张志雄又指着那少年道:“他的祖父辛赞,现在是开封府的知府。”

  萧山脸色微变,开封府现在是金人的地盘,开封府的知府,那不就是金人的官吏么?而且看起来官职还不小,这个少年恐怕是有些猫腻。

  张志雄却没有察觉到萧山心中所想,接着说:“他的祖父虽然是金朝的官,但这个小朋友却志向不凡,想要回复河山,是个好样的!”

  萧山朝着那个少年看去,与此同时,少年也在打量萧山。

  萧山开口:“这位小朋友怎么称呼?”

  少年昂首挺胸:“在下姓辛,名弃疾,见过萧统制。”

  萧山在心中默默的念了一边少年的名字——辛弃疾,辛弃疾!!

  这可是萧山在小学就知道的名人了,小时候考试他的诗词可是不少,萧山随口就能背上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歪着脑袋看萧山,隔了一会儿说:“你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倒是不错,可你这么年轻,哪里来的白头发?词不达意。”

  萧山哈哈大笑起来,今天一下来来了两个朋友,实在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他当即设宴款待,只不过他平时和士兵同吃同住,用度都是一样,现在来了客人,款待也拿不出什么山珍海味,不过是打来的野兔,江里钓起来的鱼,以及一些白菜地瓜之类的时蔬。

  萧山和张志雄叙说别情,吃的不算多,辛弃疾时不时插嘴,听到萧山干掉秦桧的时候一边拍手叫好,一边往嘴巴里塞兔腿,十分爽快。

  等到酒席撤去的时候,张志雄才说:“这次前来,可不单单是认亲,我们在金国,打探到了一些消息,所以赶着过来报信的。”萧山的探子也打探到了一些金国的异动,这说起来都是机密的事情了,萧山看了辛弃疾一眼,虽然这个人历史上大大有名,可现在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害怕他口风不紧,泄露了出去。

  张志雄看到了萧山的眼神,道:“这也是我这次带他来的目的,有些消息还是他打探来的。”

  萧山正色道:“请讲。”

  张志雄叹了口气,看了辛弃疾一眼,辛弃疾就开口将自己得到的消息缓缓的说了出来。他的祖父是开封府的知府,能够知道的也比萧山派去的探子要知道的多一些。

  原来完颜亮近日下令征调全国各地的所有工匠,大造战船,以增强金朝一直处于劣势的水师;并且规定各路猛安谋克凡25岁以上50岁一下男子,一律编入军籍;督促各路总兵府制造兵器,其费用分摊百姓承担;并且强行预征五年的赋税,充作军用。

  还着令辛赞加紧修建开封的宫殿,似乎是有意将开封定位新都。按照开封宫殿修建的工期,秋九月就会完工,完颜亮必然迁都南下。

  这一次完颜亮挑选了对金兵作战有利的时间动手,恐怕是要决心南下了。

  萧山在张志雄这里,又印证了自己所得到的消息,他掰着指头算了算,历史上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赵瑗已经三十六岁,现在看这架势,似乎又有一些什么东西被自己的蝴蝶翅膀扇的乱七八糟了。

  萧山所不知的是,完颜亮自从上次在襄阳吃了大亏之后,回去便咬牙切齿外加心惊胆颤,派人多方进入襄阳城打探,虽然没有弄到什么机密,却也知道了那些杀伤自己厉害的武器,是萧山临时赶制的。

  这个临时赶制四个字,让完颜亮彻夜难眠。临时赶造就这么厉害,如果给了南宋喘息的机会,让他们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岂不是自己要江山不保?

  完颜亮坐不住了,先前的试探性攻击激起了他彻底动手的**,越快动手越好!

  萧山和张志雄辛弃疾说完,又问他们准备怎么办,张志雄现在占山为王,队伍有两三千之众,可谓声势浩大。张志雄的意思是自己回去,等到打起来的时候,自己带人联络中原各处义军,骚扰完颜亮的后方。

  萧山觉得这个做法倒是很不错,张志雄在萧山这里呆了三天之后便要回去,因为对方有正事要办,自己也不变过于挽留,他只是邀请辛弃疾多玩儿两天。这个少年豪爽大方,又雄心勃勃,很对自己的胃口。

  岂料辛弃疾听说张志雄要回去,也要跟着一起回去:“我要跟张大哥走,他去哪里我去哪里!”

  张志雄伸手摸了摸辛弃疾的脑袋,对萧山道:“他这次跟我出来的也够久了,他家的大人恐怕要四处去找他,弃疾年纪小,不便离家太久。”

  萧山便命人送两人过江,回头又给赵瑗写信,并且也写上了自己的推测:“若无意外,今年秋天,完颜亮恐怕要大举南下,陛下当早做准备。”

  赵瑗收到萧山的信后,亦从其它的将领和前去金国的使臣那里,收到了这个消息,完颜亮南下只是时间问题,而自己则应该及早备战,给他一个迎头痛击。

  赵瑗在一天早朝的时候,和众臣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历代南朝,建都之处都选择建康,不仅因为其是军事经济重城,还因为其攻防一体的独特优势,并且靠近前线,更够对前线的战况做出迅速的反应。是当恢复中原的意思。而临安地处南边,靠近出海口,建都于此纯粹是赵构为了逃跑方便。现在完颜亮准备南侵,并且想要迁都靠近前线的开封,自己也有意前去建康驻跸,金人不灭,誓不归还。

  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赞同,特别是恢复官职,现任枢密使,已经五十多岁的张浚更是大力支持。有人赞同就必然会有人反对,赵构听说赵瑗居然要在金国还没动的时候想要迁都建康,肺都快急肿了。

  赵瑗前去建康,必然会带走大臣和军队,那自己在临安岂不是危险?如果自己跟他一起去建康,想都别想,更加危险!

  和赵构意见其它大臣并不能影响赵瑗的决定,但有一个人,却让赵瑗觉得非常为难。

  反对赵瑗迁都的人中,史浩是反对的最激烈的,比赵构还要激烈:“陛下若迁都建康,就无退路,前年太上官家御驾亲征,沿路花费巨大,亏空到现在才勉强补上。且建康宫殿简陋,众臣前去住在何处?重新修建还是住在府衙?陛下前去建康,大军驻跸,太上官家搬是不搬?若搬又是一大笔话费,不搬的话,也要派兵守临安。若是不派兵,完颜亮直破临安,太上官家,太后,太皇太后又该怎么办?”

  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能够让赵瑗改变自己的想法,他坚持不松口,并且已经派张浚先去建康府,腾出一些房屋和住处了。

  赵构见劝说没用,急的跳脚骂也没用,连赵瑗平时尊敬的丞相史浩劝说都不能改变赵瑗的心意,急的天天在家里怒骂。

  病急乱投医之中,赵构灵光一闪,忽然想起一个人或许能够劝动赵瑗改变主意。他当即亲自写信,洋洋洒洒十几页,命人快马加鞭给萧山送去。

  萧山接到赵构的信时候,实在是纳闷的很,他在建康,并不太清楚临安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赵构的十几页信,翻来覆去都是在讲述当年自己当皇帝的时候,对萧山怎么照顾,现在又对萧山如何思念。有些用词肉麻至极,搞的萧山浑身都是鸡皮疙瘩。

  十几页信纸下来,赵构对自己的上述内容总结:“马上回京一趟,一个人回来,越快越好,再不回来就要出大事了!”

  萧山莫名其妙,但最近也有些事情要跟赵瑗商量,两人老是写信并不太方便,于是便上了一封折子,恳请能够让自己回京一趟。

  折子马上就批复了下来,萧山将自己手上的事情交给副统制打理,自己一骑回京。

  他本来是准备回来先见赵瑗,岂料他的马刚到城门口,便被赵构截了去。

  赵构麟德宫的太监四五个都在城门外等候萧山,一见他来便拥了上来:“萧统制,太上官家等你多时了。早已备好酒菜,日日盼望。”

  萧山这些天总算是听到了些风声,知道赵瑗准备迁都建康,他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十分高兴,赵瑗迁都建康,就意味着自己每天都能够见到他了。但随即细细一想,又觉得有很多不妥,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赵构半路把自己截了过去,竟然是说这件事情。

  赵构这两年只顾自己享受,也不管那些烦心的朝政,儿子又三天两头的过来问安陪伴,生活过得非常滋润,比他在皇帝位上看起来年轻了不少。

  萧山开门见山:“太上官家诏臣前来,不知有何事要交代?”

  赵构叹了一口气,拉过萧山的手做亲热状:“老朽是有件事情,想让你去做。他一向最听你的劝,老朽想来想去,也只有你才能够劝动他了。”

  萧山被赵构的亲热搞的有些不能适应:“太上官家想让臣劝说陛下做什么事情?”

  赵构摇头:“是不要做什么事情,你在建康也去了一年了,应该知道那里是什么情况,官家想要建都建康,简直是异想天开!”

  萧山道:“现在的确不是很适合,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而且完颜亮一旦打来,建康也太危险了。”

  赵构听到萧山这番话,简直就像是见到了知己一般,用力的拍着萧山的肩膀:“正平,劝说官家这件事情,就交在你身上了!办好这件事,老朽必有重赏!”

  萧山背后冒出冷汗,赵构也不再留他,亲自派人送他前去皇宫。

  萧山走在路上的时候,心就开始有些不规则的跳了起来,整整一年,没有见过赵瑗了。这一年,他有没有变化,是胖了还是受了,过的开不开心呢?

  萧山等在赵瑗办公的崇政殿外,有小太监进去通传。

  片刻之后,里面便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着建康统制官,四品忠武将军萧山觐见!

  作者有话要说:嗷,我又回来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宋帝江山,宋帝江山最新章节,宋帝江山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