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正当老毛子和花旗佬在海盗海上斗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在脏三一再侵略我们,甚至在9月,他们在山南西段悍然开火,对我们造成伤亡,并且号称要打到我们高原首府去的背景下,我们终于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正义的铁拳,向脏三的头上砸去。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他们曾经让我们战士流血的山南西段。
在西段的最西边,这里是三儿的一个旅在此重兵驻守,他们西线旅的兵力沿着河谷,由西向东一字排开,绵延大约15公里。
按照计划,我们是一部分兵力切断最西边那个湖,倒不是为了别的,这部分兵力的目的很有意思,防止他们往第三国跑,这里再往西,就是夹在我们和脏三中间的另外一个国家,我们自然不可能往人家家里追,只好先计划一开打,就切断这个方向。
事实证明,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三儿跑路的时候,那真是肆无忌惮,因为和第三国的边界线贴着山南西段,从北向南不止这一点。
甚至连脏三西线旅的旅部,都是紧贴着那条国界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又不让自己的旅部在山头上吹冷风,这帮大聪明甚至把自己的旅部建在了三面环山的大坑里。
这特么就很谜。
后来为了不让一颗子弹飞入第三国,我们的高原本地战士甚至从悬崖上一跃而下,1V5枪挑5个脏三,没办法,他们奔着人家国境线去的,往那个方向我们不能开枪,有纪律的。
这都是后话,此时还没发生呢。
正式的兵力部署,是一个团贴着西线与第三国的边界线,穿插迂回到敌人西线旅的旅部去回手掏,另外两个团正面进攻。
20日清晨7点半,炮火准备开始。
要说这时候的炮火准备,比几十年后都是152、155、300的大管子,至少也是40公里的122不同,可以算是寒酸,没办法,大家伙根本运不过来。
原本只能是82迫击炮、75无后坐力炮这些能跟随轻步兵行动的家伙事儿,身管重炮根本进不来,特别是后期前出和追击的时候。
这些东西的射程,其实很有限,大概就是从这个山头打到那个山头的本事。
不过在这里,事情有了那么一些变化。
我们炮兵同志的手上,有了射程达到12公里的107火!
这在和脏三的作战里,算得上是远程重器!
“这个炮好啊,就这么一根一根的,人背马驮的就上来了,装好就能打!”
“是啊,要没这东西,光靠那几门82迫、75无,这炮火准备可就差了老鼻子。”
“这儿哪有82迫75无啊,都跟着部队上去了,搞炮火准备的只有我们。”
“有我们就够了,一门十二管,这儿这么多门,绝对够脏三喝一壶的。”
“别光顾着聊天,射表别选错了,这儿的海拔是4000到5000米,射程比标准条件的12公里还要远,可别打飞了!”
“错不了,每个炮排都有那个能校时能定高度的计时器,准着呢。”
这个炮射程远,我们的两个火箭炮营甚至隔着一道山梁,在反斜面布置了多个炮阵地,就这,所有阵地到达战场各个地点的距离,也没超过10公里,甚至大部分需要打大仰角才能消耗掉多余的射程。
“前方的侦察兵同志把坐标都传回来了,按照战前计划,各自按照对应的侦察兵同志数据,装订火力诸元。”
“早就装订好了。”有同志笑道。
虽然这个炮营只是两个营,但是他们针对的是不同的目标,敌人这个一字长蛇阵分布在15公里范围内的多个核心阵地上,不可能都打一个地方。
布置在反斜面,是看不见敌人的,以这个炮12公里的射程,瞄准什么的自然就无从说起,根据各出击部队侦察兵同志的数据来装订吧,他们手上有定位设备,准得很!
“一发!发射!”时间来到7点30分,炮营几个阵地上同时发起了怒吼,虽然分在几个地方,但是彼此间分秒不差。
虽然对定位系统很有信心,但是规程规范还是要遵守的,先打一发看看情况。
各个阵地上,一枚枚短胖短胖的107火箭弹拖着长长的尾烟,向空中飞去。
河谷对面脏三的某阵地上,一名包着防弹头巾的士兵正在露天厕所里撇大条,突然听见空中有声音传来。
“炮弹!”敌人顾不得提裤子,立马就连滚带爬的滚进工事,趴到了地上。
至于擦一擦这种事情,三儿嘛,懂的都懂。
不愧是打过S2的,这方面经验很丰富,传承也还不错,判断很准。
别看我们天天嘲笑脏三,但那是我们,换这个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还真就没这资格,比如约翰牛也不能,人家也真不是非洲大区那种匹配机制下的产物,该有的基本素质还是有的,甚至少部分人还很过硬。
声音由远及近,“轰”的一声在工事旁边炸开,这位撇大条的敌人算是幸运的,但是几名没来得及滚进工事的敌人就没那么幸运,被无数的钢珠打成了筛子,最惨的一位,甚至直接被爆炸的火球吞没了。
或者说这枚火箭炮弹很幸运,试射第一发就能有战果,这可不容易。
前线各阵地上,守在炮队镜前的侦察兵马上拿起步谈机,向后喊话。
这点儿距离就不用慢慢发消息走信息站那边了,直接喊话就行,哪怕火箭炮营在山背后,但是山顶架着中继台呢。
各火箭炮阵地上,指挥员的指令不约而同:“无需调整。全弹发射!每炮5轮。”
各炮位大喜,看来这定位系统真好使啊,第一炮就这么准!
手摇发电机给我狠狠的摇起来!这炮真好,电池能击发,手摇发电机也能。这里高寒,电池不太可靠,同志们都是用的手摇发电机。
急袭15分钟,就是你们能打多快打多快,反正15分钟打完收工。
“嗖~~嗖~~嗖~~嗖~~”
“呜~~呜~~呜~~呜~~”
一时间,各个阵地上火光迸射,烟尘四起,一枚枚火箭弹带着风雷,向敌人飞奔而去。
不过十来秒时间,火箭弹打完,战士们冲上去,重新装弹、校正方向,再次摇起发电机。
要说高振东上辈子那条线,打三儿的时候应该也用上了一些火箭弹,但是要论规模,恐怕很难和这条线相比。
毕竟这是成建制的把火箭炮给弄进来了,他上辈子那条线,这时候107还没搞完呢。
两个营一共36门炮,15分钟急袭,大概能打4~5轮,这就是差不多2000发火箭弹飞出去了,一发弹重18.8公斤,这一次炮火准备,就是40吨的物资没了。
但是值得。
此时脏三西线旅的各个阵地上,已经变成一片火海,这个炮现在别的弹种没有,就一种,杀爆弹。
一时间,敌人的阵地上狼烟四起,钢珠乱飞。
一些简易工事被直接掀了盖,里面的敌人无一幸存。只要是在阵地表面的敌人,哀嚎四起,甚至连哀嚎都没有来得及,就被送上了西天。
只有在战壕里、永备工事里的要好一些,战壕在地面下,死角众多,只要不是直接钻到战壕里,那就有生机,无非就是耳朵聋一聋,眼睛鼻子出点血,头上盖点沙土之类,一时间倒也还死不了。
至于永备工事,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对于没有直接命中,只靠冲击波和钢珠杀伤的杀爆弹来说,有些超纲,这毕竟是脏三苦心经营多年的永备工事,硬度还是有的。
他们是大地堡套小地堡,靠核心地堡和外围小地堡,构筑了极为完备的防御体系,脏三是抽象,不是傻子,该做的工作他们还是会做的,尤其是这个工作可以保命的前提下。
这也是有人质疑我们,认为相比战果,伤亡过大的主要原因,说牺牲的同志有点多。
这其实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当然,还有一种,是非蠢即坏或者又蠢又坏。
以没有重火力支援的轻步兵,在4000米左右的海拔,顶着高原反应,疾行穿插,靠一点82迫、75无、老40火这样的东西去支援,在不利地形条件下,去硬啃敌人经营了多年的永备工事群,能打出敌我伤亡4:1或者5:1的交换比,已经是神仙了。
在战史的描述中,不乏爆破筒、炸药包这类经典的场景,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战士的英勇,另一方面也说明条件的确很有限。
在这场反击战中,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出现了好多个,均被追记一等功!
但是在这条线上,情况有那么一点不同,我们物资更多了,手段也更丰富了。
一只小蝴蝶扇着自己的翅膀,在后方虎视眈眈的盯着敌人们。
“出击!”一到预定攻击时间,数十平方公里的各个战场上,指挥员们不约而同,在同一时间发出了命令。
没有冲锋号,这不是冲锋,这是需要穿插包围,相互配合,出其不意的攻坚战。
一个个的战斗小组,一名名身手矫捷的战士,提着钢枪,背着装备,跃出隐蔽所,向敌人冲去。
正义的铁拳,向脏三的头上砸去。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他们曾经让我们战士流血的山南西段。
在西段的最西边,这里是三儿的一个旅在此重兵驻守,他们西线旅的兵力沿着河谷,由西向东一字排开,绵延大约15公里。
按照计划,我们是一部分兵力切断最西边那个湖,倒不是为了别的,这部分兵力的目的很有意思,防止他们往第三国跑,这里再往西,就是夹在我们和脏三中间的另外一个国家,我们自然不可能往人家家里追,只好先计划一开打,就切断这个方向。
事实证明,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三儿跑路的时候,那真是肆无忌惮,因为和第三国的边界线贴着山南西段,从北向南不止这一点。
甚至连脏三西线旅的旅部,都是紧贴着那条国界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又不让自己的旅部在山头上吹冷风,这帮大聪明甚至把自己的旅部建在了三面环山的大坑里。
这特么就很谜。
后来为了不让一颗子弹飞入第三国,我们的高原本地战士甚至从悬崖上一跃而下,1V5枪挑5个脏三,没办法,他们奔着人家国境线去的,往那个方向我们不能开枪,有纪律的。
这都是后话,此时还没发生呢。
正式的兵力部署,是一个团贴着西线与第三国的边界线,穿插迂回到敌人西线旅的旅部去回手掏,另外两个团正面进攻。
20日清晨7点半,炮火准备开始。
要说这时候的炮火准备,比几十年后都是152、155、300的大管子,至少也是40公里的122不同,可以算是寒酸,没办法,大家伙根本运不过来。
原本只能是82迫击炮、75无后坐力炮这些能跟随轻步兵行动的家伙事儿,身管重炮根本进不来,特别是后期前出和追击的时候。
这些东西的射程,其实很有限,大概就是从这个山头打到那个山头的本事。
不过在这里,事情有了那么一些变化。
我们炮兵同志的手上,有了射程达到12公里的107火!
这在和脏三的作战里,算得上是远程重器!
“这个炮好啊,就这么一根一根的,人背马驮的就上来了,装好就能打!”
“是啊,要没这东西,光靠那几门82迫、75无,这炮火准备可就差了老鼻子。”
“这儿哪有82迫75无啊,都跟着部队上去了,搞炮火准备的只有我们。”
“有我们就够了,一门十二管,这儿这么多门,绝对够脏三喝一壶的。”
“别光顾着聊天,射表别选错了,这儿的海拔是4000到5000米,射程比标准条件的12公里还要远,可别打飞了!”
“错不了,每个炮排都有那个能校时能定高度的计时器,准着呢。”
这个炮射程远,我们的两个火箭炮营甚至隔着一道山梁,在反斜面布置了多个炮阵地,就这,所有阵地到达战场各个地点的距离,也没超过10公里,甚至大部分需要打大仰角才能消耗掉多余的射程。
“前方的侦察兵同志把坐标都传回来了,按照战前计划,各自按照对应的侦察兵同志数据,装订火力诸元。”
“早就装订好了。”有同志笑道。
虽然这个炮营只是两个营,但是他们针对的是不同的目标,敌人这个一字长蛇阵分布在15公里范围内的多个核心阵地上,不可能都打一个地方。
布置在反斜面,是看不见敌人的,以这个炮12公里的射程,瞄准什么的自然就无从说起,根据各出击部队侦察兵同志的数据来装订吧,他们手上有定位设备,准得很!
“一发!发射!”时间来到7点30分,炮营几个阵地上同时发起了怒吼,虽然分在几个地方,但是彼此间分秒不差。
虽然对定位系统很有信心,但是规程规范还是要遵守的,先打一发看看情况。
各个阵地上,一枚枚短胖短胖的107火箭弹拖着长长的尾烟,向空中飞去。
河谷对面脏三的某阵地上,一名包着防弹头巾的士兵正在露天厕所里撇大条,突然听见空中有声音传来。
“炮弹!”敌人顾不得提裤子,立马就连滚带爬的滚进工事,趴到了地上。
至于擦一擦这种事情,三儿嘛,懂的都懂。
不愧是打过S2的,这方面经验很丰富,传承也还不错,判断很准。
别看我们天天嘲笑脏三,但那是我们,换这个世界上90%以上的国家,还真就没这资格,比如约翰牛也不能,人家也真不是非洲大区那种匹配机制下的产物,该有的基本素质还是有的,甚至少部分人还很过硬。
声音由远及近,“轰”的一声在工事旁边炸开,这位撇大条的敌人算是幸运的,但是几名没来得及滚进工事的敌人就没那么幸运,被无数的钢珠打成了筛子,最惨的一位,甚至直接被爆炸的火球吞没了。
或者说这枚火箭炮弹很幸运,试射第一发就能有战果,这可不容易。
前线各阵地上,守在炮队镜前的侦察兵马上拿起步谈机,向后喊话。
这点儿距离就不用慢慢发消息走信息站那边了,直接喊话就行,哪怕火箭炮营在山背后,但是山顶架着中继台呢。
各火箭炮阵地上,指挥员的指令不约而同:“无需调整。全弹发射!每炮5轮。”
各炮位大喜,看来这定位系统真好使啊,第一炮就这么准!
手摇发电机给我狠狠的摇起来!这炮真好,电池能击发,手摇发电机也能。这里高寒,电池不太可靠,同志们都是用的手摇发电机。
急袭15分钟,就是你们能打多快打多快,反正15分钟打完收工。
“嗖~~嗖~~嗖~~嗖~~”
“呜~~呜~~呜~~呜~~”
一时间,各个阵地上火光迸射,烟尘四起,一枚枚火箭弹带着风雷,向敌人飞奔而去。
不过十来秒时间,火箭弹打完,战士们冲上去,重新装弹、校正方向,再次摇起发电机。
要说高振东上辈子那条线,打三儿的时候应该也用上了一些火箭弹,但是要论规模,恐怕很难和这条线相比。
毕竟这是成建制的把火箭炮给弄进来了,他上辈子那条线,这时候107还没搞完呢。
两个营一共36门炮,15分钟急袭,大概能打4~5轮,这就是差不多2000发火箭弹飞出去了,一发弹重18.8公斤,这一次炮火准备,就是40吨的物资没了。
但是值得。
此时脏三西线旅的各个阵地上,已经变成一片火海,这个炮现在别的弹种没有,就一种,杀爆弹。
一时间,敌人的阵地上狼烟四起,钢珠乱飞。
一些简易工事被直接掀了盖,里面的敌人无一幸存。只要是在阵地表面的敌人,哀嚎四起,甚至连哀嚎都没有来得及,就被送上了西天。
只有在战壕里、永备工事里的要好一些,战壕在地面下,死角众多,只要不是直接钻到战壕里,那就有生机,无非就是耳朵聋一聋,眼睛鼻子出点血,头上盖点沙土之类,一时间倒也还死不了。
至于永备工事,厚重的钢筋混凝土对于没有直接命中,只靠冲击波和钢珠杀伤的杀爆弹来说,有些超纲,这毕竟是脏三苦心经营多年的永备工事,硬度还是有的。
他们是大地堡套小地堡,靠核心地堡和外围小地堡,构筑了极为完备的防御体系,脏三是抽象,不是傻子,该做的工作他们还是会做的,尤其是这个工作可以保命的前提下。
这也是有人质疑我们,认为相比战果,伤亡过大的主要原因,说牺牲的同志有点多。
这其实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当然,还有一种,是非蠢即坏或者又蠢又坏。
以没有重火力支援的轻步兵,在4000米左右的海拔,顶着高原反应,疾行穿插,靠一点82迫、75无、老40火这样的东西去支援,在不利地形条件下,去硬啃敌人经营了多年的永备工事群,能打出敌我伤亡4:1或者5:1的交换比,已经是神仙了。
在战史的描述中,不乏爆破筒、炸药包这类经典的场景,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战士的英勇,另一方面也说明条件的确很有限。
在这场反击战中,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出现了好多个,均被追记一等功!
但是在这条线上,情况有那么一点不同,我们物资更多了,手段也更丰富了。
一只小蝴蝶扇着自己的翅膀,在后方虎视眈眈的盯着敌人们。
“出击!”一到预定攻击时间,数十平方公里的各个战场上,指挥员们不约而同,在同一时间发出了命令。
没有冲锋号,这不是冲锋,这是需要穿插包围,相互配合,出其不意的攻坚战。
一个个的战斗小组,一名名身手矫捷的战士,提着钢枪,背着装备,跃出隐蔽所,向敌人冲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最新章节,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