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船急匆匆靠岸,郭家船队却是调整一番,才重新开始前行。
郭雄几个跟着许怀义去衙署,船队这边就交给了郭川,郭川先是让人检查了船只是否有损坏,又去查看船工的情形。
受伤的船工有几个,幸好都是些小伤,只有一个被夏子乔刺到手臂,不过伤口不深,血已经止住,那船工方才已经跟着郭雄上了官船,先一步登岸去看郎中。
郭川将这些说给谢玉琰听:“木箱被丢了三十六只,还有十只破损。”
谢玉琰道:“一会儿货物数目,以及抽解文书一并送去衙门。”
郭川想到这个,差点忍不住笑,急忙应声:“上岸之后,我就去办。”他还是第一次让四家的人吃亏。
他们的货物被丢了没错,不过只有郭家兄弟和少数几个亲信清楚,那木箱里的货物早就被他们掉了包,他们将糖霜和糖冰藏了起来,里面装的都是些泥土。
这就是为何,周家船工在丢木箱的时候,他们没有上前阻拦,而是任由他们这般行事。大娘子早就说过,丢掉多少,周家都要如数赔偿。
货物他们会留下,但银钱周家还好照赔。
“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郭川看向谢玉琰。
谢玉琰道:“将瓷器送去云栖寺外的楼阁中。”等着有人来看。
……
汴京城中。
柳二郎和左尚英在街市上行走,他们此次出来,是想要看看石炭在汴京城内卖的如何。这一看才知晓,石炭的买卖远比他们猜测的更红火。
石炭在官炭场被做成佛炭,然后送入城中。仅仅西市就有两家佛炭铺子,从一早晨开始,铺子门口就络绎不绝,石炭场送来的货物,才半日就要卖完了。
“除了取暖之外,还能用来烧水和饭食,”柳二郎道,“无论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佛炭。”
“也就是这个时候佛炭才入京,若是再早一些,天冷的不得了,佛炭定不够用处。”
左尚英没有说话,走进一处瓷器行,却没有瞧见谢大娘子新窑的瓷器,不禁皱起眉头。
柳二郎还在说着:“有桩事我是敬佩谢大娘子的,如此赚钱的买卖,大娘子都能将佛炭的方子拿出来。”
如果谢大娘子没拿出方子,佛炭也不会这么快就卖到了汴京。
看着那些穿着单薄的百姓,笑着背走佛炭的模样,柳二郎心中感慨万千,少赚了银钱不假,却救了许多人。
左尚英又进了一处瓷器铺子,依旧没有发现谢大娘子烧制的瓷器。西蕃使者已经在汴京城外了,如果谢大娘子再不为手中的瓷器扬名,只怕很难卖去榷场。
左尚英还想着再打探些消息,于是看向柳二郎:“昨晚刑部尚书家的郎君请你去吃宴了?”
柳二郎颔首:“夏家送来了帖子,我本不想去,父亲、母亲瞧见了,就让我去走动走动。”
左尚英道:“夏家郎君可与你说了些什么?让你考中之后,拜在夏尚书门下?”
这时候办宴席无非就是这样的缘由。
柳二郎道:“没有明说,不过……左兄说的没错,就是这个意思。除此之外夏五郎还向我打听大名府小报之事。”
“问我是否能在汴京办小报?”
左尚英有所预料,不过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盯上了小报。
来汴京的时候,左尚英曾想过,要不要在汴京继续写小报,不过很快就被他否决了,汴京的水太深,一不留神可能就会被人利用。
左尚英想到这里,看向柳二郎:“二郎是如何思量的?”
柳二郎摇摇头:“还没想好,我们离开大名府的时候,谢大娘子明说过,不会在汴京办小报。若是有人想办,她也不会阻拦。”
左尚英定定地看着柳二郎:“所以,你真的有这样的心思?”
柳二郎也不隐瞒地点头:“不过,我一定不会听夏家这样的人吩咐。”
左尚英半晌没说话,他总觉得此事不妥,却又没有把握能说服柳二郎。
两个人正说着话,就听到一阵嘈杂声响起,转头一瞧,正是巡卒开道。
左尚英快走几步去查看,柳二郎反倒被落在身后。
“这是怎么回事?”
“这么多人被押送去衙门?怎么还有尼姑?”
“那不是云栖寺的明真师太吗?”
除了这群人之外,后面还跟着几辆骡车,骡车里面坐着的不知是什么人。
百姓们跟着往前去看热闹。
左尚英也挤入其中,柳二郎也急忙跟上。
这群人被押送到刑部大牢外才停下,骡车则是继续往前驰去,最后进了衙署的一处院子。
左尚英盯着那骡车看,久久没回过神,还是柳二郎拉了他一把:“看了半天还是什么都不知晓。”
左尚英却摇头道:“你可知最近刑部在查什么案子?”
柳二郎道:“听说了,说是贺家聚众博彩。”
“还有掠卖人的案子,”左尚英说到这里顿了顿,“现在这案子有了进展。”
柳二郎扭头看左尚英:“你怎么知晓?”
左尚英指了指骡车:“里面下来不少女子,你看她们衣服脏乱、身形消瘦,可见之前处境不好。”
“我看她们八成是被掠卖来汴京的。”
柳二郎听着恍然大悟:“所以,那些被押进大牢的人,都是掠卖人?”
左尚英这次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又思量许久才道:“我也不知晓。”尼姑很少离开寺庙,她不太可能做掠卖人。
左尚英将柳二郎拉到僻静之处压低声音:“出大事了。”他不知道有多大,但必定能惊动汴京。
柳二郎还是不太明白。
左尚英低声向柳二郎解释,云栖寺是太后敬香的地方,寻常小事,不会将其中的女尼押入大牢,不过这些都是他的猜测。
两人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寻了个酒楼一边喝茶,一边盯着刑部衙门的动静。
过了半个时辰,又有人被押送过来。
左尚英往下一望,瞧见了一个有些熟悉的面孔。
“那是……”
柳二郎接口道:“这就是昨日请我们宴席的夏五郎。”
“夏五郎也下了狱,”左尚英微微扬起眉毛,“你想做汴京小报,那么眼前看着的这些,你敢不敢写在小报上。”
柳二郎登时愣在那里,一时无法回应。
两人说话间,一乘轿子停在刑部大牢门前,紧接着刑部尚书夏孟宪弯腰从里面走出来。
左尚英低声道:“这算是都聚齐了?”
郭雄几个跟着许怀义去衙署,船队这边就交给了郭川,郭川先是让人检查了船只是否有损坏,又去查看船工的情形。
受伤的船工有几个,幸好都是些小伤,只有一个被夏子乔刺到手臂,不过伤口不深,血已经止住,那船工方才已经跟着郭雄上了官船,先一步登岸去看郎中。
郭川将这些说给谢玉琰听:“木箱被丢了三十六只,还有十只破损。”
谢玉琰道:“一会儿货物数目,以及抽解文书一并送去衙门。”
郭川想到这个,差点忍不住笑,急忙应声:“上岸之后,我就去办。”他还是第一次让四家的人吃亏。
他们的货物被丢了没错,不过只有郭家兄弟和少数几个亲信清楚,那木箱里的货物早就被他们掉了包,他们将糖霜和糖冰藏了起来,里面装的都是些泥土。
这就是为何,周家船工在丢木箱的时候,他们没有上前阻拦,而是任由他们这般行事。大娘子早就说过,丢掉多少,周家都要如数赔偿。
货物他们会留下,但银钱周家还好照赔。
“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郭川看向谢玉琰。
谢玉琰道:“将瓷器送去云栖寺外的楼阁中。”等着有人来看。
……
汴京城中。
柳二郎和左尚英在街市上行走,他们此次出来,是想要看看石炭在汴京城内卖的如何。这一看才知晓,石炭的买卖远比他们猜测的更红火。
石炭在官炭场被做成佛炭,然后送入城中。仅仅西市就有两家佛炭铺子,从一早晨开始,铺子门口就络绎不绝,石炭场送来的货物,才半日就要卖完了。
“除了取暖之外,还能用来烧水和饭食,”柳二郎道,“无论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佛炭。”
“也就是这个时候佛炭才入京,若是再早一些,天冷的不得了,佛炭定不够用处。”
左尚英没有说话,走进一处瓷器行,却没有瞧见谢大娘子新窑的瓷器,不禁皱起眉头。
柳二郎还在说着:“有桩事我是敬佩谢大娘子的,如此赚钱的买卖,大娘子都能将佛炭的方子拿出来。”
如果谢大娘子没拿出方子,佛炭也不会这么快就卖到了汴京。
看着那些穿着单薄的百姓,笑着背走佛炭的模样,柳二郎心中感慨万千,少赚了银钱不假,却救了许多人。
左尚英又进了一处瓷器铺子,依旧没有发现谢大娘子烧制的瓷器。西蕃使者已经在汴京城外了,如果谢大娘子再不为手中的瓷器扬名,只怕很难卖去榷场。
左尚英还想着再打探些消息,于是看向柳二郎:“昨晚刑部尚书家的郎君请你去吃宴了?”
柳二郎颔首:“夏家送来了帖子,我本不想去,父亲、母亲瞧见了,就让我去走动走动。”
左尚英道:“夏家郎君可与你说了些什么?让你考中之后,拜在夏尚书门下?”
这时候办宴席无非就是这样的缘由。
柳二郎道:“没有明说,不过……左兄说的没错,就是这个意思。除此之外夏五郎还向我打听大名府小报之事。”
“问我是否能在汴京办小报?”
左尚英有所预料,不过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盯上了小报。
来汴京的时候,左尚英曾想过,要不要在汴京继续写小报,不过很快就被他否决了,汴京的水太深,一不留神可能就会被人利用。
左尚英想到这里,看向柳二郎:“二郎是如何思量的?”
柳二郎摇摇头:“还没想好,我们离开大名府的时候,谢大娘子明说过,不会在汴京办小报。若是有人想办,她也不会阻拦。”
左尚英定定地看着柳二郎:“所以,你真的有这样的心思?”
柳二郎也不隐瞒地点头:“不过,我一定不会听夏家这样的人吩咐。”
左尚英半晌没说话,他总觉得此事不妥,却又没有把握能说服柳二郎。
两个人正说着话,就听到一阵嘈杂声响起,转头一瞧,正是巡卒开道。
左尚英快走几步去查看,柳二郎反倒被落在身后。
“这是怎么回事?”
“这么多人被押送去衙门?怎么还有尼姑?”
“那不是云栖寺的明真师太吗?”
除了这群人之外,后面还跟着几辆骡车,骡车里面坐着的不知是什么人。
百姓们跟着往前去看热闹。
左尚英也挤入其中,柳二郎也急忙跟上。
这群人被押送到刑部大牢外才停下,骡车则是继续往前驰去,最后进了衙署的一处院子。
左尚英盯着那骡车看,久久没回过神,还是柳二郎拉了他一把:“看了半天还是什么都不知晓。”
左尚英却摇头道:“你可知最近刑部在查什么案子?”
柳二郎道:“听说了,说是贺家聚众博彩。”
“还有掠卖人的案子,”左尚英说到这里顿了顿,“现在这案子有了进展。”
柳二郎扭头看左尚英:“你怎么知晓?”
左尚英指了指骡车:“里面下来不少女子,你看她们衣服脏乱、身形消瘦,可见之前处境不好。”
“我看她们八成是被掠卖来汴京的。”
柳二郎听着恍然大悟:“所以,那些被押进大牢的人,都是掠卖人?”
左尚英这次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又思量许久才道:“我也不知晓。”尼姑很少离开寺庙,她不太可能做掠卖人。
左尚英将柳二郎拉到僻静之处压低声音:“出大事了。”他不知道有多大,但必定能惊动汴京。
柳二郎还是不太明白。
左尚英低声向柳二郎解释,云栖寺是太后敬香的地方,寻常小事,不会将其中的女尼押入大牢,不过这些都是他的猜测。
两人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寻了个酒楼一边喝茶,一边盯着刑部衙门的动静。
过了半个时辰,又有人被押送过来。
左尚英往下一望,瞧见了一个有些熟悉的面孔。
“那是……”
柳二郎接口道:“这就是昨日请我们宴席的夏五郎。”
“夏五郎也下了狱,”左尚英微微扬起眉毛,“你想做汴京小报,那么眼前看着的这些,你敢不敢写在小报上。”
柳二郎登时愣在那里,一时无法回应。
两人说话间,一乘轿子停在刑部大牢门前,紧接着刑部尚书夏孟宪弯腰从里面走出来。
左尚英低声道:“这算是都聚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