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镇世地仙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清箓

小说:蜀山镇世地仙 作者:东海镇守 更新时间:2025-01-21 02:09:31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这本是一个极为平凡的黄昏,顶多也就是晚霞绚烂些罢了。

  但在随后的许多年里,这个黄昏都是无数魔道修士津津乐道的,而在更多年之后,更成为了他们时时怀念追忆的。

  在这个黄昏,如果有仙人恰好在神州江南一带上空极高处往下俯瞰,便能发现:

  当大日坠落,黑夜降临之时,珠江入海口上忽然显现出古龙门虚影,那也恰好就是句曲山中冒出黑烟的时候。

  妙一真人的惊喝与上清派诸位高道的怒吼几乎同时响起。

  骊龙跨跃龙门之时也正是黑烟一路南下击碎四明山门楼法宝势不可挡的时候。

  一个在东海,一个在南海,魔道三尸和真龙绿袍先后自报家门。

  神州大地上的人们第一次晓得,他们口中蔑称的绿袍、妖尸、赤尸、艳尸,原来都有自己的名字。

  这一天,那个一直口口相传的猜测终于被印证,原来绿袍老祖和红发老祖真的是龙种,今天是他们第一次在人前展露真身。

  不过绿袍老祖展露真身是走江化龙,跻身五境,成了合道一地水脉的真龙,等同地仙。

  而红发老祖却已然身死道消,成为了赤尸神君脚下的一个傀儡,被人剜去了双目,掏出了龙珠。

  ————

  随着三尸和绿袍布告的声音响彻天地间,黑夜也完全到来。

  上清派的几位如何肯善罢甘休,直接施展法相神通将三尸岛团团围住。

  那位法相为碧霞元君的高人,法力最是高强,手捏印诀,东海之水像纱巾一般被拎起,再打到三尸岛上,溅起的水几乎冲到云上去,在东海之畔下了一场暴雨。

  这样的神通,在上清派里应该也是掌教一流的人物,而据程心瞻所知,当代上清教主承初真人就是一位坤道。

  而更让人诧异的是,那三尸岛在诸多法相围攻中竟然屹立不倒。

  于是又见那坤道祭出一件渔鼓法宝并将其敲响,清脆的梆梆声向四面八方传出。

  夜色里,渔鼓声浪显化成了肉眼可见的虹光,清晰的指明了三尸岛的位置。

  如果说这片天地是灵气之湖,现在那位上清派坤道便是在其中某一处搅弄,涟漪扩散出去,凡是身在湖中、能“听懂”涟漪的人,都能看见这里。

  于是随着涟漪扩散,夜色中便有无数遁光往这里汇聚,要是在足够远的地方看,就好似无数萤火虫在黑暗中集结。

  只一两个时辰的功夫,过来的人竟然比当初正道各派围攻西昆仑时还要多。

  来的都是上清派的人,不一定都是句曲山宗坛,也有其余支脉,但这些人大多都是修行存神法的,成百上千的内景神外显,那场面又岂是一个震撼二字可以形容的。

  仿佛古天神地祇重新回到了人世。

  程心瞻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在躁动,仿佛要自己跳出来。

  然而,他从温素空那里学来的《周天百窍内景经》只告诉了他窍穴的神性、缔结的要点以及在窍穴中的内用,并没有记载外露显化用作斗战的法门。

  那次在西昆仑,他是借助阳明云堂罡幻化内景神之身像,而不是外显法相。

  他静定冥思,深深吐纳几口,稳住了体内躁动的内景神。

  随后便见他先从怀里掏出一张符纸,在上面画了一道符,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最后再把符纸折成了一只纸鹤。

  一道灵力渡入其中,纸鹤便飞走了,往西方去。

  这是往苗疆栗溪寨去的,里面是程心瞻对老寨主说的话,让他们赶紧离开,要么往苗北深处走,要么搬到青龙洞和仙人洞的后边,当然最好是去青龙洞,那里离得近,路上时间短。

  可想而知,红发老祖身亡,绿袍入五境,南荒魔教必然要大举攻伐苗疆,苗疆要乱!

  而栗溪寨靠南,又孤悬在东,离几个仙家势力都很远,一个凡人村寨,在这样的大乱中很难存活下去。

  魔道和正道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可不会因为是凡人就不杀,反而,因为凡人气血比修士弱,要是真撞见了,为了早日炼成魔宝或是魔功,恐怕杀的还要更狠些。

  放飞了纸鹤,他又往三尸岛方向飞近。

  此时各种外显的内景神将三尸岛团团围住,各自施展着道术。

  而三尸岛上,八十一道玄阴聚兽幡扎根在虚空中,法力飓风之下,幡旗猎猎作响,猩熊生魂和行尸仿佛无穷尽一般往外飞出,抵挡着攻势。

  最让人不可理解的是,旗中逸散出的黄气附着在魂、尸上后,一般的五行风雷等法术竟然对其不起作用。

  而且随着八十一面幡旗结阵,黄气结成雾,将三尸岛笼罩,便是那尊碧霞元君法相也攻不进去。

  “是祖庭的地肺玄黄气!”

  随着有源源不断的上清弟子来此,终于有人当众失声叫破了这黄气的来历。

  程心瞻闻言一惊。

  地肺玄黄气,这可是极为稀罕的灵物,传说中是大地肺叶吐出的菁华,全天底下只有七十二福地之首的句曲山有,也因是此物,句曲山才又叫地肺山。

  这稀罕灵物还有一个名字,叫黄极正戊煞,位列七十二地煞之首。

  可这般命根子一样的宝贝,句曲山怎么会让谷辰偷了去?

  这是在场有所人的疑问,但看着句曲山各位高道阴沉的目光,显然是不打算解释的。

  “内景神为山岳大地之神的,来我这里!”

  那个手持渔鼓的坤道说。

  “尊法旨!”

  “尊掌教法旨!”

  “尊真人法旨!”

  “……”

  许多人应和着,飞身集结过去,这也证实了程心瞻的猜测,那位坤道果然是上清派的教主。

  程心瞻想了想,也飞了过去。

  到了三尸岛近前,才发现这里已经是尸煞之气冲霄,弥漫上百里,只是好在在三尸岛与会稽之间的海峡中有许多上清派高真的法相矗立,法光抵挡了尸煞蔓延,否则一般的一二境修士,连靠近都做不到。

  在这些法相中,又属顶天立地的碧霞元君最为耀眼,宝相庄严,神威如嶽。

  在碧霞元君胸前,有一坤道当空悬立,身着杏黄法袍,手握白玉七星笏,头顶紫金五岳冠。

  此时,在真人身前,已经站立了不少人,足有四五十位,但程心瞻一眼望去,发现这些人身上磅礴的法蕴道意与法力波动都要要比自己高深许多,深不见底。

  竟然俱是金丹。

  他知晓自己冒昧了,即便是想要为除魔出力,但也轮不到自己这个境界。

  他止住了身形,就要退走。

  “童儿勿走,且过来。”

  这时,一道女声响起。

  程心瞻身形一停,有些疑惑。

  童儿?

  这是叫自己?

  他回头一看,发现那位真人与众多金丹羽师正在朝自己看着。真是喊自己。

  他转身飞回,紫虚元君的法统传人,当代上清掌教的身份,叫自己一声童儿还真没法说什么。

  “这岛并不一般,是神州地脉与东海海脉的一处水陆交联之点,难以撼动。岛上的三尸也都是千年难遇的奇尸。

  “尸亲土,故而能自如操控地肺玄黄气,但妖尸属癸水,赤尸属丁火,艳尸属乙木,不应该能抵挡我的元君法相,所以岛上应该还有一具土尸,己土帝尸,才能有这样的实力。”

  程心瞻飞近了,便听见承初真人对围拢在身边的众位高修这样说。

  他下意识就想出口反驳,天下帝尸都封印在明治山下,怎么会有遗漏在外的?

  不过他又忍住了,上清掌教这样的高人,说话不会信口雌黄,看来自己回去得和师尊好好核对一下,难不成真有漏网之鱼?

  这时,看到程心瞻走近,真人又说:

  “我现在要以作大衍斋醮,集山岳大地诸神,全七七之术,共颂《黄庭》,如此可制地肺玄黄气。如今离七七之数只差一位,你这童儿才二境也敢过来,身上又神光充盈,想必也是有真本事的,那便就你吧!”

  程心瞻闻言也不怯场,便称一声是。

  真人点点头,随即抛出一张阵图,阵图迎风便涨,最后落在海面上,化作一个将三尸岛围住的巨阵,巨阵纹路如山脉绵延,泛着金黄色的光芒,阵基上有四十九个高坛,每个高坛上都绘着有或虎、或鹿、或麒麟等不同的图案。

  “请内景神上法坛。”

  于是各位金丹高修都将内景神外显,登坛做法。

  程心瞻脸色一僵,方才承初真人说的是内景神为山岳大地之神的可以过来,没说要外显内景神啊。

  这时,其他众内景神已经登坛,只差承初真人的碧霞元君和程心瞻的内景神了。

  承初真人看过来。

  程心瞻不敢误事,实话实说,

  “真人容禀,小道只听说存思山岳大地之神灵者奉召上前,不知还需神相外显,小道尚未学此术。”

  真人皱眉,羽师侧目。

  “你是哪支弟子,都已经二境了,为何没有来祖庭受箓?”

  真人问道。

  程心瞻答,

  “回真人,小道并非是上清弟子。小道师出三清山,兼修存神法,今日在四明山做客,见众道长追逐魔道南下,便一路跟随,方才奉召上前。”

  真人点点头,那人家是好心帮忙来了,如此自然不能再多说什么,她回道,

  “那无妨,还要多谢小友有心。”

  “不敢言谢,只恐误了真人大事。”

  程心瞻拱拱手,便要告辞。

  “三清山,二境弟子,浑身神光如此灵盛,你是三清山的程心瞻么?”

  这时,大衍斋醮中的一位高修冲程心瞻说。

  程心瞻没想到有人能认出自己,便拱手应了一声是。

  那高修随即对承初真人说,

  “掌教,现在三境之上能赶来的都赶过来了,要起斋醮的话时间不敢耽搁了,不如就请程小友入阵登坛吧。我没记错的话,为保障法脉延续,以防山门倾覆或者是青黄不接以至无人接续香火,咱们句曲山历来有一条规矩,每百年送出三道上清箓给散修或是别派弟子中兼修存神道的后起之秀,我看现在送一张给程道友就很合适。”

  真人闻言看向程心瞻,这个名字她曾听过,宗里还有人专门去三清山想要人,虽然没能把人要到,自己之前也未曾亲眼见过,但宗里既然有这个意思,那说明这年轻人在存神道上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只是略加思索,承初真人便问,

  “程小友,不知你可愿受我上清箓,作为外派人士,你不必舍弃原本道途,也不入我上清派宅籍命录,只求若有朝一日我上清派大祸临头旦夕覆灭,又或是因招收不到弟子法脉逐渐凋零,你能伸以援手重建法统。

  “一旦炼化了上清箓,内景神即可进入法箓之中,并以法箓为依托,化作法相,立身外界。”

  程心瞻看着承初真人,一时有些难以相信。

  他修行存神法,一直对上清派比较关注,外送法箓这条规矩他是知道的,但这种事百年才有三个名额,有时还不一定能送出三张,向来得者甚少,没想到这样的好事还能被自己遇见。

  而且上清箓还不比正一箓那般霸道,若是炼化了正一箓,便只能修行天师道,而前者炼化后,并不影响受箓人本身的修行法统与法力。

  “多谢承初真人和这位道长垂爱,小道愿受。”

  程心瞻答应了。

  虽然经过了那次天师府观印之事后,他对这些事有所防备,但说句实在话,句曲山和龙虎山的口碑是不能比的。

  上清派注重登斋入靖、精神修持,从西晋立派至今,未曾听过有什么作奸犯科的。而且,外送法箓的规矩不是这几年才有的,自开辟至今,六千年了,也未听说外派受箓之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更重要的,现场这么大的动静,这么多人看着,又是在句曲山外,还是临时受箓,能做手脚的可能性实在太小。

  上清箓。

  那可是三山符箓之中唯一可以外传的法箓!

  程心瞻愿意冒这个小险。

  承初真人点点头,手掌一摊,掌心里随即出现一道清光法箓,四方长条形,上面正反两面都绘着金白两色的玄奥的纹路,似隶非隶,似篆非篆,像是先天法意凝成的文字。

  法箓缓缓飘到程心瞻身前。

  斋醮法坛上,许多人目不转睛看着法箓,尽管都是三境往上的高修,但此时还是有很多人露出羡艳之色。

  方才出口为程心瞻求箓的人笑着提醒,

  “程小友好福气,掌教亲自授箓,出手自然不凡,这是我教上清箓里品阶最高的「太上天都箓」,即便是在我教中也很少见。”

  闻言,程心瞻连忙行礼道谢。

  “程小友不必多礼,还请速速炼化法箓,请神出窍,登台做法。”

  程心瞻点点头。

  他接过法箓,法箓轻飘飘的,仿佛没有重量。

  法箓本身极为澄澈通灵,易于炼化,他将法力探入其中,便在箓中留下了自己的法力烙印,法箓灵窍上华光一闪而过,这就算炼成了。

  往后定然是法炼、血炼、神炼都要细细的来上一边,以便加强联系,指挥若臂,但此时时间紧要,光是法炼也就够用了。

  炼化了上清箓,程心瞻还发现里面蕴藏着许多上清派的法理精要,尤其是关于观想存神法的一些隐秘关窍,《周天百窍内景经》里没说透的,在这一瞬间他也明悟了不少。

  不过此刻他也来不及细细的看,只待此事过后有时间再细细琢磨。

  他指夹法箓,按照法箓中记载的法理指引,心里默念咒诀,并以念头调动土府里的炳灵太子。

  于是,炳灵太子便从土府里走出,一步跨跃内景小天地与自然大天地的壁垒,进入了法箓之中。

  程心瞻松手掐咒,法箓便自行脱手,来到他的身后。随后,在咒语声中,他这道「太上天都」品阶的上清法箓便爆发出耀眼的黄色明光,比起方才一众金丹修士内神外显时迸发的法光毫不逊色。

  待明光收敛,众人便见一个顶天立地的神灵矗立在碧霞元君之侧,负手而立。

  比起碧霞元君的盛冠华服,这位神灵衣着更为随意些,只一身明黄色便服,但看其神情,自在随性里又显露出桀骜之意,眉目低垂,眼神睥睨,傲视群神。

  见此,那个举荐程心瞻的道长一拍手,大笑道,

  “对喽!就是炳灵太子!”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蜀山镇世地仙,蜀山镇世地仙最新章节,蜀山镇世地仙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