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行宫的寝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片旖旎过后的宁静。大汉天子刘禅与孙鲁班云雨初歇,相拥而眠,仿佛是世间最寻常的恩爱夫妻,享受着这片刻的温存。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凝固,月儿悄悄爬上了眉梢,银辉洒满窗棂,给这寒冷的冬夜增添了几分柔情。外面,呼呼的雪风呼啸而过,夹杂着细碎的雪粒,拍打着窗棂,发出阵阵声响,却丝毫未能打扰到寝殿内的安宁。
刘禅的呼吸已经变得平稳而均匀,仿佛是与周公在梦中相会,脸上洋溢着满足后的惬意。他英俊的面容在烛光的映照下更显轮廓分明,剑眉星目,鼻梁挺直,薄唇微抿,即便是睡着了,也透着一股不凡的气质。他的发丝有些凌乱地散落在枕边,与孙鲁班的青丝交织在一起,宛如两颗心在无声中交融。
孙鲁班静静地躺在刘禅的身侧,目光却久久无法从这张英俊的脸上移开。她心中暗自感叹,这世间怎会有如此英俊的青年,他的事迹天下皆知,无论是智勇双全,还是仁德之心,都让他成为了天下女子心中最想要成为配偶的人。她曾无数次幻想过与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共度一生,却未曾料到,自己竟真的有机会与他如此亲近。
然而,孙鲁班的心中却并非只有柔情蜜意。她原本是魏国皇宫的妃嫔,深受魏国郭太后的恩惠,那份恩情如同山岳般沉重,让她无法忘怀。她想起郭太后对自己的种种好,那慈爱的目光、温暖的关怀,都如同昨日一般历历在目。而此刻,她却躺在了敌国君主的怀中,心中五味杂陈。
她深知,刘禅虽为敌国君主,但却并非池中之物。若是不杀了此人,待到洛阳陷落,郭太后恐怕会落入他的手中,遭受难以想象的屈辱。一想到这里,孙鲁班的心中便如刀割一般疼痛。她紧紧握住手中的发簪,那尖利的尖端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着寒光,仿佛随时都能刺破这宁静的夜晚。
她的眼神闪烁不定,几次想要将发簪插进刘禅的心窝,了结这段纠葛。可是,每当她想起之前云雨时的快活,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柔情。她看着刘禅那熟睡的脸庞,心中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无法下手,无法杀死这个给她带来无尽欢愉的男子。
孙鲁班的手微微颤抖着,最终还是将发簪缓缓放下。她轻轻挪动身体,重新躺回刘禅的怀中,感受着那份温暖和安宁。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一方面是对郭太后的恩情难以割舍,另一方面是对刘禅的深情难以自拔。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只知道此刻她想要留在他的身边,哪怕只是片刻的温存。
然而,孙鲁班却未曾料到,在她躺下之后,刘禅原本紧闭的眼睛却骤然睁开。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仿佛早已察觉到了她的举动。他轻轻搂住孙鲁班,让她更加紧密地贴在自己的胸膛上,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大虎,你心中所想,朕岂会不知?”刘禅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能穿透人心,“你虽为魏国妃嫔,但朕却知你心中并无魏国,只有朕一人。你何必如此纠结?待朕一统天下,自会给你想要的荣华富贵。”
孙鲁班闻言心中一惊,她抬头看向刘禅,眼中满是惊愕。
进而是恐惧。
陛下,他居然早就知道了心中想要刺杀他了。
也知道她与郭太后的事情。
她未曾料到,自己心中的纠结与挣扎,竟被他如此轻易地看透。她想要辩解,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她确实曾幻想过与刘禅共度一生,享受那无尽的荣华富贵。可是,她心中的恩情却如同枷锁一般,让她无法释怀。
刘禅见状轻笑一声,伸手轻轻抚摸着孙鲁班的脸庞。他的手指温暖而有力,仿佛能抚平她心中的创伤。“大虎,你无需如此。恩情与爱情,并非不可兼得。待朕一统天下,自会妥善安置郭太后,让她安享晚年。你何必如此纠结于过去?”
孙鲁班听着刘禅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自己无法抗拒他的魅力,也无法割舍对他的深情。她紧紧抱住刘禅,将头埋在他的胸膛上,仿佛要将自己融入他的身体之中。“陛下,臣妾愿随陛下左右,无论生死。”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充满了坚定。
刘禅闻言心中大喜,他紧紧搂住孙鲁班,仿佛要将她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大虎,朕定不会负你。待朕一统天下,自会给你想要的幸福。”他的声音充满了温柔与坚定,仿佛是对她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誓言。
寝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只有两人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动人的乐章。
月儿高悬天际,洒下银辉万缕。
而孙鲁班主动献出自己的所有,诚心实意。
今夜,一只高傲的大虎,他的心却是被刘禅收伏了。
翌日清晨,天边初露曙光,蜀宫之中已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
刘禅依旧保持着早起的习惯。
尽管昨夜与宫中美人缠绵悱恻,直至深夜,但得益于神医华佗的精心调养,他的身体早已非昔日可比,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华佗,这位名震天下的医者,不仅医术高超,更对养生之道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为刘禅制定了严格的饮食起居之规,辅以特制的药膳,使得刘禅在享受帝王之乐的同时,也能保持强健的体魄。
此刻的刘禅,面色红润,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满足,仿佛昨夜的风流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丝毫痕迹。
匆匆用了早膳,刘禅便身着龙袍,头戴珠冠,步履稳健地走向议事殿。
早膳虽简单,却也是色香味俱全,几样精致的小菜,一碗热腾腾的米粥,再加上几碟点心,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不会过于油腻,影响早朝时的精神。
议事殿外,侍卫们挺胸抬头,手持长枪,站得笔直,如同一尊尊雕塑,守护着这片神圣的殿堂。
殿内,烛火通明,金碧辉煌,中央的龙椅上铺着柔软的锦缎,显得威严而庄重。
刘禅踏入议事殿的那一刻,整个殿堂仿佛都为之一震,群臣们纷纷起身行礼,山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刘禅微微抬手,示意群臣平身,随后便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四周,心中暗自思量着今日的朝政大事。
未等刘禅开口,便有军报奏报如雪花一般纷纷送上前来,堆满了案头。
这些奏报,有的来自边疆,有的来自朝内,每一件都关乎大汉的安危与兴衰。
刘禅批阅奏报的神情专注而严肃,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每一份奏报都可能隐藏着国家的机密,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万千黎民的生死。
因此,他对待每一份奏报都格外谨慎,重要的奏报更是亲自审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不重要的奏报,早已由尚书台、丞相府和间军司三方审阅过,并附上了处理意见。
刘禅只需大致浏览一遍,便可做出决断。
然而,今日的第一份奏章,却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份奏章,乃是关于编写《氏族志》的进展报告。
编写《氏族志》的任务,刘禅原本是交给了张飞,这位大汉的猛将,不仅武艺高强,更对大汉的忠义之士了如指掌。
然而,随着张飞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加之儿子张苞战死,使老人更是心神消耗巨大,这个差事实际上已经交由费祎董允等人去做了。
刘禅翻开奏章,只见上面详细列出了大汉各大氏族的排行,以及排行的依据。
他仔细端详着每一个姓氏,心中却泛起了一丝不满。
只见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那些功勋卓著、对大汉有着巨大贡献的氏族,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家族。
然而,刘禅却发现,有些氏族的排行似乎并不完全合理,有的氏族虽然势力庞大,但对大汉的贡献却寥寥无几,却仍然被排在了前列。
刘禅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满与疑惑。
他心想:“这《氏族志》的编写,本是为了彰显我大汉的忠义之士,激励士气,团结民心。可如今这排行,却似乎有些偏颇,若是让将士们看到,岂不是寒了他们的心?”
想到这里,刘禅不禁有些恼怒,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侍从,沉声道:“去,把费祎董允叫来,朕要亲自问他这《氏族志》是怎么编的!”
侍从闻言,不敢怠慢,连忙应声而去。
不多时,费祎董允便匆匆赶到议事殿,两人跪伏而下,朗声道:“臣等参见陛下!”
刘禅看着费祎董允两人,神色稍缓,他指了指案头上的奏章,沉声道:“你们看看这《氏族志》的排行,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费祎董允两人闻言,心中一凛,连忙起身,走到案前,仔细端详起奏章来。
只见两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变得坚定起来。
他们转身看向刘禅,恭声道:“陛下,这《氏族志》的排行,确实是臣等所为。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刘禅看着费祎董允两人,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他挥了挥手,示意两人起身,轻声道:“你们何罪之有?这《氏族志》的编写,朕只是想问问你,这排行究竟该如何定,才能既公平又合理?”
费祎心领神会,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言之有理,《氏族志》的编纂,实乃大事一件。臣以为,皇室姓氏自然应当优先。”
刘禅微微点头,示意费祎继续说下去。
费祎清了清嗓子,接着道:“刘姓,作为汉室皇族,自然应当排在首位。这不仅是对皇权的尊重,更是对汉朝正统的延续。刘姓不仅是皇室的象征,更是万千黎民心中的太阳,指引着大汉前进的方向。”
董允闻言,也上前一步,补充道:“陛下,臣以为,与皇室有姻亲关系的姓氏,如曹、孙等,也应当被适当提升。此举既是对前朝皇族的安抚,也是对我大汉包容并蓄之风的彰显。”
刘禅听了,心中暗自思量。
曹、孙等姓氏虽非大汉本土势力,但在朝中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毕竟许多降臣降将,都曾是魏国、吴国旧人,承认魏国与吴国,其实就是变相的承认他们。
若能适当提升他们的地位,无疑能增强朝廷的凝聚力,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于是,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费祎见状,继续说道:“接下来,便是功臣与新兴贵族的姓氏。”
“陛下,诸葛、关、张、赵等武将家族,同样在大汉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姓氏也应排在较前位置,以示对军功的重视。如此,方能激励将士们为国效力,共谋大业。”
刘禅听了,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英勇善战的武将们,在战场上披荆斩棘,为大汉的辉煌未来浴血奋战。
他们的功绩,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
费祎轻咳一声,继续说道:“地方豪强与士族的姓氏,也需妥善安排。地方豪强姓氏,如河北的崔、卢、郑等,江东的陆、顾、朱等,这些地方豪强的姓氏应被适当压制。此举既是为了削弱其地方影响力,也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权威。”
董允也接口道:“传统士族姓氏,如颍川荀氏、陈氏等,这些传统士族的姓氏也应被削弱。此举既是为了防止其继续垄断政治资源,也是为了给我大汉的新兴力量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刘禅听了,心中暗自思量。
地方豪强和传统士族在朝中有着不小的势力,若不能妥善安排他们的姓氏等次顺序,很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因此,他对于费祎和董允的提议,都表示了谨慎的考虑。
最后,费祎说道:“平民与新兴姓氏,也应得到适当的提升。平民姓氏,应被适当提升。此举既是为了体现对平民阶层的重视,也是为了削弱士族的垄断地位。新兴姓氏,在统一过程中涌现的新兴家族,其姓氏也应被适当提升。此举既是为了鼓励新兴力量的崛起,也是为了给我大汉注入更多的活力。”
刘禅在一边说道:“初稿既定,便好生修改罢!”
氏族志是舆论武器,更是他杀人的一把刀。
通过排位,可以逼出不服的人。
杀!
通过刻意的变动,可以挑拨离间。
总之
妙用多多。
刘禅的呼吸已经变得平稳而均匀,仿佛是与周公在梦中相会,脸上洋溢着满足后的惬意。他英俊的面容在烛光的映照下更显轮廓分明,剑眉星目,鼻梁挺直,薄唇微抿,即便是睡着了,也透着一股不凡的气质。他的发丝有些凌乱地散落在枕边,与孙鲁班的青丝交织在一起,宛如两颗心在无声中交融。
孙鲁班静静地躺在刘禅的身侧,目光却久久无法从这张英俊的脸上移开。她心中暗自感叹,这世间怎会有如此英俊的青年,他的事迹天下皆知,无论是智勇双全,还是仁德之心,都让他成为了天下女子心中最想要成为配偶的人。她曾无数次幻想过与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共度一生,却未曾料到,自己竟真的有机会与他如此亲近。
然而,孙鲁班的心中却并非只有柔情蜜意。她原本是魏国皇宫的妃嫔,深受魏国郭太后的恩惠,那份恩情如同山岳般沉重,让她无法忘怀。她想起郭太后对自己的种种好,那慈爱的目光、温暖的关怀,都如同昨日一般历历在目。而此刻,她却躺在了敌国君主的怀中,心中五味杂陈。
她深知,刘禅虽为敌国君主,但却并非池中之物。若是不杀了此人,待到洛阳陷落,郭太后恐怕会落入他的手中,遭受难以想象的屈辱。一想到这里,孙鲁班的心中便如刀割一般疼痛。她紧紧握住手中的发簪,那尖利的尖端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着寒光,仿佛随时都能刺破这宁静的夜晚。
她的眼神闪烁不定,几次想要将发簪插进刘禅的心窝,了结这段纠葛。可是,每当她想起之前云雨时的快活,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柔情。她看着刘禅那熟睡的脸庞,心中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无法下手,无法杀死这个给她带来无尽欢愉的男子。
孙鲁班的手微微颤抖着,最终还是将发簪缓缓放下。她轻轻挪动身体,重新躺回刘禅的怀中,感受着那份温暖和安宁。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一方面是对郭太后的恩情难以割舍,另一方面是对刘禅的深情难以自拔。她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只知道此刻她想要留在他的身边,哪怕只是片刻的温存。
然而,孙鲁班却未曾料到,在她躺下之后,刘禅原本紧闭的眼睛却骤然睁开。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仿佛早已察觉到了她的举动。他轻轻搂住孙鲁班,让她更加紧密地贴在自己的胸膛上,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大虎,你心中所想,朕岂会不知?”刘禅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能穿透人心,“你虽为魏国妃嫔,但朕却知你心中并无魏国,只有朕一人。你何必如此纠结?待朕一统天下,自会给你想要的荣华富贵。”
孙鲁班闻言心中一惊,她抬头看向刘禅,眼中满是惊愕。
进而是恐惧。
陛下,他居然早就知道了心中想要刺杀他了。
也知道她与郭太后的事情。
她未曾料到,自己心中的纠结与挣扎,竟被他如此轻易地看透。她想要辩解,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她确实曾幻想过与刘禅共度一生,享受那无尽的荣华富贵。可是,她心中的恩情却如同枷锁一般,让她无法释怀。
刘禅见状轻笑一声,伸手轻轻抚摸着孙鲁班的脸庞。他的手指温暖而有力,仿佛能抚平她心中的创伤。“大虎,你无需如此。恩情与爱情,并非不可兼得。待朕一统天下,自会妥善安置郭太后,让她安享晚年。你何必如此纠结于过去?”
孙鲁班听着刘禅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自己无法抗拒他的魅力,也无法割舍对他的深情。她紧紧抱住刘禅,将头埋在他的胸膛上,仿佛要将自己融入他的身体之中。“陛下,臣妾愿随陛下左右,无论生死。”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充满了坚定。
刘禅闻言心中大喜,他紧紧搂住孙鲁班,仿佛要将她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大虎,朕定不会负你。待朕一统天下,自会给你想要的幸福。”他的声音充满了温柔与坚定,仿佛是对她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誓言。
寝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只有两人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动人的乐章。
月儿高悬天际,洒下银辉万缕。
而孙鲁班主动献出自己的所有,诚心实意。
今夜,一只高傲的大虎,他的心却是被刘禅收伏了。
翌日清晨,天边初露曙光,蜀宫之中已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
刘禅依旧保持着早起的习惯。
尽管昨夜与宫中美人缠绵悱恻,直至深夜,但得益于神医华佗的精心调养,他的身体早已非昔日可比,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华佗,这位名震天下的医者,不仅医术高超,更对养生之道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为刘禅制定了严格的饮食起居之规,辅以特制的药膳,使得刘禅在享受帝王之乐的同时,也能保持强健的体魄。
此刻的刘禅,面色红润,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满足,仿佛昨夜的风流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丝毫痕迹。
匆匆用了早膳,刘禅便身着龙袍,头戴珠冠,步履稳健地走向议事殿。
早膳虽简单,却也是色香味俱全,几样精致的小菜,一碗热腾腾的米粥,再加上几碟点心,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不会过于油腻,影响早朝时的精神。
议事殿外,侍卫们挺胸抬头,手持长枪,站得笔直,如同一尊尊雕塑,守护着这片神圣的殿堂。
殿内,烛火通明,金碧辉煌,中央的龙椅上铺着柔软的锦缎,显得威严而庄重。
刘禅踏入议事殿的那一刻,整个殿堂仿佛都为之一震,群臣们纷纷起身行礼,山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刘禅微微抬手,示意群臣平身,随后便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四周,心中暗自思量着今日的朝政大事。
未等刘禅开口,便有军报奏报如雪花一般纷纷送上前来,堆满了案头。
这些奏报,有的来自边疆,有的来自朝内,每一件都关乎大汉的安危与兴衰。
刘禅批阅奏报的神情专注而严肃,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每一份奏报都可能隐藏着国家的机密,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万千黎民的生死。
因此,他对待每一份奏报都格外谨慎,重要的奏报更是亲自审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不重要的奏报,早已由尚书台、丞相府和间军司三方审阅过,并附上了处理意见。
刘禅只需大致浏览一遍,便可做出决断。
然而,今日的第一份奏章,却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份奏章,乃是关于编写《氏族志》的进展报告。
编写《氏族志》的任务,刘禅原本是交给了张飞,这位大汉的猛将,不仅武艺高强,更对大汉的忠义之士了如指掌。
然而,随着张飞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加之儿子张苞战死,使老人更是心神消耗巨大,这个差事实际上已经交由费祎董允等人去做了。
刘禅翻开奏章,只见上面详细列出了大汉各大氏族的排行,以及排行的依据。
他仔细端详着每一个姓氏,心中却泛起了一丝不满。
只见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那些功勋卓著、对大汉有着巨大贡献的氏族,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家族。
然而,刘禅却发现,有些氏族的排行似乎并不完全合理,有的氏族虽然势力庞大,但对大汉的贡献却寥寥无几,却仍然被排在了前列。
刘禅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满与疑惑。
他心想:“这《氏族志》的编写,本是为了彰显我大汉的忠义之士,激励士气,团结民心。可如今这排行,却似乎有些偏颇,若是让将士们看到,岂不是寒了他们的心?”
想到这里,刘禅不禁有些恼怒,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侍从,沉声道:“去,把费祎董允叫来,朕要亲自问他这《氏族志》是怎么编的!”
侍从闻言,不敢怠慢,连忙应声而去。
不多时,费祎董允便匆匆赶到议事殿,两人跪伏而下,朗声道:“臣等参见陛下!”
刘禅看着费祎董允两人,神色稍缓,他指了指案头上的奏章,沉声道:“你们看看这《氏族志》的排行,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费祎董允两人闻言,心中一凛,连忙起身,走到案前,仔细端详起奏章来。
只见两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变得坚定起来。
他们转身看向刘禅,恭声道:“陛下,这《氏族志》的排行,确实是臣等所为。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刘禅看着费祎董允两人,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他挥了挥手,示意两人起身,轻声道:“你们何罪之有?这《氏族志》的编写,朕只是想问问你,这排行究竟该如何定,才能既公平又合理?”
费祎心领神会,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言之有理,《氏族志》的编纂,实乃大事一件。臣以为,皇室姓氏自然应当优先。”
刘禅微微点头,示意费祎继续说下去。
费祎清了清嗓子,接着道:“刘姓,作为汉室皇族,自然应当排在首位。这不仅是对皇权的尊重,更是对汉朝正统的延续。刘姓不仅是皇室的象征,更是万千黎民心中的太阳,指引着大汉前进的方向。”
董允闻言,也上前一步,补充道:“陛下,臣以为,与皇室有姻亲关系的姓氏,如曹、孙等,也应当被适当提升。此举既是对前朝皇族的安抚,也是对我大汉包容并蓄之风的彰显。”
刘禅听了,心中暗自思量。
曹、孙等姓氏虽非大汉本土势力,但在朝中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毕竟许多降臣降将,都曾是魏国、吴国旧人,承认魏国与吴国,其实就是变相的承认他们。
若能适当提升他们的地位,无疑能增强朝廷的凝聚力,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于是,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费祎见状,继续说道:“接下来,便是功臣与新兴贵族的姓氏。”
“陛下,诸葛、关、张、赵等武将家族,同样在大汉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姓氏也应排在较前位置,以示对军功的重视。如此,方能激励将士们为国效力,共谋大业。”
刘禅听了,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英勇善战的武将们,在战场上披荆斩棘,为大汉的辉煌未来浴血奋战。
他们的功绩,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
费祎轻咳一声,继续说道:“地方豪强与士族的姓氏,也需妥善安排。地方豪强姓氏,如河北的崔、卢、郑等,江东的陆、顾、朱等,这些地方豪强的姓氏应被适当压制。此举既是为了削弱其地方影响力,也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权威。”
董允也接口道:“传统士族姓氏,如颍川荀氏、陈氏等,这些传统士族的姓氏也应被削弱。此举既是为了防止其继续垄断政治资源,也是为了给我大汉的新兴力量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刘禅听了,心中暗自思量。
地方豪强和传统士族在朝中有着不小的势力,若不能妥善安排他们的姓氏等次顺序,很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因此,他对于费祎和董允的提议,都表示了谨慎的考虑。
最后,费祎说道:“平民与新兴姓氏,也应得到适当的提升。平民姓氏,应被适当提升。此举既是为了体现对平民阶层的重视,也是为了削弱士族的垄断地位。新兴姓氏,在统一过程中涌现的新兴家族,其姓氏也应被适当提升。此举既是为了鼓励新兴力量的崛起,也是为了给我大汉注入更多的活力。”
刘禅在一边说道:“初稿既定,便好生修改罢!”
氏族志是舆论武器,更是他杀人的一把刀。
通过排位,可以逼出不服的人。
杀!
通过刻意的变动,可以挑拨离间。
总之
妙用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