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北麓,地势平坦而辽阔,一片苍茫之色中,汉军大营如一座巍峨的城堡矗立其间。
大营四周,旌旗飘扬,猎猎作响,仿佛在低语着战士们的英勇与决心。
营帐绵延数十里,一眼望去,只见帐篷密密麻麻,宛如一片片联绵不绝的云朵,巍然壮观。
在这片营帐的海洋中,最中间也是最大的中军主帐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主帐高耸入云,帐篷的布料厚实而坚韧,上面绣着金色的龙纹图案,熠熠生辉。
帐门两旁,守卫森严,铠甲鲜明的将士们挺立如松,手持长枪,目光如炬,神情肃穆,仿佛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此时,大汉天子刘禅身着帝王常服,端坐在龙椅之上。
他一身明黄色的锦袍,袍上绣着五爪金龙,金光闪闪,彰显着天子的威严与尊贵。
龙椅雕龙刻凤,工艺精湛,刘禅坐在上面,显得庄重而威严。
他的面容虽不算英俊,但却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眉宇间透露出一丝沉稳与坚定。
此刻,他双手轻轻搭在龙椅的扶手上,手指间把玩着一串念珠,显得从容不迫。
在他下首,排列的是一干文臣武将,他们个个神情肃穆,恭敬有加。
太子刘嗣站在最前方,他年纪虽轻,但气质沉稳,眉宇间与刘禅有几分相似。
他身穿太子袍服,袍上绣着繁复的图案,彰显着他的尊贵身份。
此刻,他正微微低头,聆听着父皇的指示,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
丞相诸葛亮一身素袍,手持羽扇,站在刘嗣身旁。
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奥秘。
羽扇轻轻摇动,带起一阵阵微风,吹拂着他花白的胡须。
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种成竹在胸、运筹帷幄的自信。
九卿费祎、董允等人也皆在其间。
费祎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他身穿官服,腰间佩带着玉带,显得威风凛凛。
此刻,他正竖着耳朵,仔细聆听着前方的战报,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
董允则身材瘦削,面容清秀,他手持笏板,神情专注,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只见一名传令兵身着战甲,手持令旗,飞驰而入。
他一路奔至中军主帐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高声喊道:“报——!”
帐内众人闻声,皆纷纷侧目,神情凝重。刘禅也微微抬头,目光如炬,望向传令兵。
传令兵感受到天子的目光,心中一凛,连忙高声禀报道:“启禀陛下,前方战报传来,汉军不仅火烧了太仓与常满仓,更是给洛阳魏国守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一片哗然。
众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刘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深知,战争之事,瞬息万变,不可掉以轻心。
传令兵继续说道:“关键是,钟会、崔林、荀顗三家投汉,使得魏军士气大跌,人心动荡。”
此言一出,帐内再次沸腾起来。
钟会、崔林、荀顗皆是魏国重臣,他们的投汉,无疑对魏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刘禅闻言,心中大喜。
这三人的投汉,不仅削弱了魏军的实力,更在心理上给魏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他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赞许之色。
此刻,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心中充满了期待。
帐中群臣闻此战报,纷纷上前恭贺。
有的臣子高声喊道:“陛下英明,汉军威武!”
有的臣子则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一时间,帐内欢声雷动,气氛热烈异常。
刘禅面带微笑,显然心情不错。
他望着众臣,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欣慰。
这一切的胜利,都离不开众臣的齐心协力与英勇奋战。
他轻轻抬手,示意众臣安静。
众臣见状,纷纷住口,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刘禅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此战虽胜,但切不可骄傲自满。洛阳乃魏国重镇,守军众多,且城墙坚固,不易攻破。我们仍需谨慎行事,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众臣闻言,皆纷纷点头称是。
战争之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与大意。
他们纷纷表示,将谨遵陛下旨意,继续努力奋战,直至攻下洛阳。
诸葛亮也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我们可趁魏军士气低落之际,加紧攻城。同时,也可派遣使者前往各地,招降纳叛,以壮大我军实力。”
刘禅闻言,点头赞许道:“丞相所言甚是。朕意已决,明日便继续攻城。”
众臣闻言,皆纷纷躬身行礼,高声喊道:“遵旨!”
此刻正是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懈怠。
在这个时候,费祎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步伐稳健地向前迈出一步。
他轻轻整了整衣襟,随后拱手作揖,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陛下,钟会、崔林、荀顗三家投汉,此乃天赐良机。此三人皆是魏国之重臣,他们的投诚,无疑是对我军士气的巨大鼓舞,更是对魏国朝野的沉重打击。为彰显陛下之宽宏大量,激励后续之人,必要对他们大加赏赐,才能对后续招降起到千金买马骨的作用!”
费祎的话语落下,中军主帐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
烛光摇曳,映照在众人凝重的脸庞上,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片刻。
刘禅,这位大汉天子,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的锦袍,袍上绣着五爪金龙,金光闪闪,威严而尊贵。
他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那笑意中既有对费祎建议的赞许,也有对未来局势的自信。
刘禅哈哈一笑,声音爽朗而洪亮,仿佛能穿透云霄:“你说得不错,费卿。这些人愿意拨乱反正,弃暗投明,实乃天下之大幸。朕又何惜重赏呢?对于钟会、崔林、荀顗三人,朕决定按照投降之人的最高规格赏赐。他们不仅为朕带来了胜利,更带来了魏国的内部消息和人心所向。这样的功臣,朕岂能不厚待?”
说到此处,刘禅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帐内的众臣,那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他继续说道:“三人全部加侍中,享朝廷之殊荣。颍川钟氏、颍川荀氏、清河崔氏,皆是世家大族,他们的投诚,对朕来说,不仅是兵力的增加,更是士族的支持。因此,朕决定,三家皆可派遣子弟三人,入讲武堂学习兵法武艺,以备将来为国效力。其余金银土地赏赐,按照规制来,一丝一毫都不可吝啬。”
刘禅的话语落下,帐内顿时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众臣纷纷点头称是,眼中闪烁着对天子英明决策的钦佩之光。
费祎更是面露喜色,他深知,天子的这一决定,不仅是对投诚者的厚待,更是对天下士人的昭示——大汉天子,胸襟宽广,求贤若渴。
费祎当即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敬仰:“陛下英明!此等赏赐,既彰显了陛下的宽宏大量,又激励了后续之人。臣相信,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大汉必将蒸蒸日上,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刘禅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费祎恭维的满意,也有对未来大业的憧憬。
他轻轻抬手,示意费祎退下,随后目光再次扫过帐内的众臣,缓缓说道:“朕要亲自接见钟会、崔林、荀顗三人。他们既是魏国的重臣,也是朕未来的股肱之臣。朕要让他们感受到朕的诚意和决心,让他们知道,选择投汉,是他们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说到此处,刘禅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之色。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人心的争夺。
只有赢得了人心,才能赢得天下。
而钟会、崔林、荀顗三人的投诚,正是他赢得人心的关键一步。
众臣闻言,皆纷纷点头称是。
天子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对投诚者的最大尊重和鼓励。
翌日,晨光初破晓,天边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
中军主帐外,微风轻拂,营旗猎猎作响,似乎也在期待着即将发生的重大会面。
钟会、崔林、荀顗三人,身着儒雅的儒袍,袍上绣着精致的纹路,彰显着他们的身份。
他们的面色激动中略带紧张,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
在宦官的引领下,他们迈着沉稳的步伐,很快便步入了中军主帐之中。
中军主帐内,烛火通明,照亮了整个空间。
帐内布置简洁而不失庄重,中央摆放着一张宽大的案几,案几上铺陈着精美的文房四宝,以及几卷泛黄的兵书。
除了侍奉皇帝的宦官以及宫女外,并无其他人,整个帐内弥漫着一种肃穆而宁静的氛围。
钟会、崔林、荀顗三人一入帐内,当即跪伏而下,动作整齐划一,显示出他们身为臣子的恭敬与谦逊。
他们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响彻整个帐内:“臣钟会(崔林、荀顗),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的锦袍,袍上绣着五爪金龙,金光闪闪,威严而尊贵。
他哈哈一笑,声音爽朗而亲切,仿佛能瞬间化解人心中的紧张与不安:“爱卿平身,你们拨乱反正,弃暗投明,乃有大功,赐座!”
太监宫女们闻言,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身手敏捷,动作娴熟,分别为钟会、崔林、荀顗三人安排了座次。
三人坐定之后,神色稍显放松,但眼中的谨慎与敬畏依旧未减。
刘禅微笑着看着他们,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与期待。
他缓缓开口,声音温和而坚定:“你们愿意弃暗投明,朕心甚慰。朕不吝啬赏赐,若是你们能立下其他功劳,朕更是重重有赏。你们方从洛阳出来,洛阳城中情况如何?朕想听听你们的详细汇报。”
钟会闻言,立刻挺身而出,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仿佛能将洛阳城中的一草一木都描绘得栩栩如生:“陛下,洛阳城中,如今局势动荡不安。曹魏政权内部腐败不堪,民不聊生。臣等身在其中,深感痛心疾首。此次投汉,实乃顺应天命,为民请命之举。洛阳城中,虽有部分顽固势力依旧坚守曹魏,但大多数士民已对曹魏失去信心,渴望大汉的统一。”
崔林接着钟会的话头,继续补充道:“陛下,洛阳城中的防务如今已显得力不从心。曹魏的兵力分散各地,难以集中力量抵御大汉的攻势。而且,城中粮草储备不足,士兵士气低落,民心涣散。臣等相信,只要大汉大军一挥而下,洛阳城必将指日可待。”
荀顗也不甘示弱,他站起身来,拱手作揖,声音中充满了对大汉未来的憧憬:“陛下,洛阳城中的士族们,如今也多有对大汉表示倾向之意。他们深知,只有大汉的统一,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繁荣。臣等愿竭尽全力,说服更多士族投汉,为大汉的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禅听完三人的汇报,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他轻轻点头,赞许道:“你们在魏国中影响力巨大,此次投汉,无疑是对曹魏政权的沉重打击。若是能够让其他人也投汉,这个功劳,绝对是不会小的。朕相信,以你们的才华和威望,定能说服更多士民和士族投汉。”
钟会、崔林、荀顗三人闻言,心中振奋异常。
天子的信任与赏识,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他们纷纷起身,拱手作揖,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竭尽全力兴复大汉,报效陛下的知遇之恩!”
刘禅与此三人勾筹交错,脸上的笑容却是愈加灿烂了。
此番他千金买马骨,有钟会、崔林、荀顗这三人的例子在,你们还在洛阳守什么?
只要投汉,什么荣华富贵没有?
而若是不投汉
便只有身死族灭的下场。
曹魏
你这篡汉者,也该被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面去了。
这天下,是我老刘家的,是我汉室的!
大营四周,旌旗飘扬,猎猎作响,仿佛在低语着战士们的英勇与决心。
营帐绵延数十里,一眼望去,只见帐篷密密麻麻,宛如一片片联绵不绝的云朵,巍然壮观。
在这片营帐的海洋中,最中间也是最大的中军主帐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主帐高耸入云,帐篷的布料厚实而坚韧,上面绣着金色的龙纹图案,熠熠生辉。
帐门两旁,守卫森严,铠甲鲜明的将士们挺立如松,手持长枪,目光如炬,神情肃穆,仿佛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此时,大汉天子刘禅身着帝王常服,端坐在龙椅之上。
他一身明黄色的锦袍,袍上绣着五爪金龙,金光闪闪,彰显着天子的威严与尊贵。
龙椅雕龙刻凤,工艺精湛,刘禅坐在上面,显得庄重而威严。
他的面容虽不算英俊,但却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眉宇间透露出一丝沉稳与坚定。
此刻,他双手轻轻搭在龙椅的扶手上,手指间把玩着一串念珠,显得从容不迫。
在他下首,排列的是一干文臣武将,他们个个神情肃穆,恭敬有加。
太子刘嗣站在最前方,他年纪虽轻,但气质沉稳,眉宇间与刘禅有几分相似。
他身穿太子袍服,袍上绣着繁复的图案,彰显着他的尊贵身份。
此刻,他正微微低头,聆听着父皇的指示,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
丞相诸葛亮一身素袍,手持羽扇,站在刘嗣身旁。
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奥秘。
羽扇轻轻摇动,带起一阵阵微风,吹拂着他花白的胡须。
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种成竹在胸、运筹帷幄的自信。
九卿费祎、董允等人也皆在其间。
费祎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他身穿官服,腰间佩带着玉带,显得威风凛凛。
此刻,他正竖着耳朵,仔细聆听着前方的战报,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
董允则身材瘦削,面容清秀,他手持笏板,神情专注,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只见一名传令兵身着战甲,手持令旗,飞驰而入。
他一路奔至中军主帐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高声喊道:“报——!”
帐内众人闻声,皆纷纷侧目,神情凝重。刘禅也微微抬头,目光如炬,望向传令兵。
传令兵感受到天子的目光,心中一凛,连忙高声禀报道:“启禀陛下,前方战报传来,汉军不仅火烧了太仓与常满仓,更是给洛阳魏国守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一片哗然。
众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刘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深知,战争之事,瞬息万变,不可掉以轻心。
传令兵继续说道:“关键是,钟会、崔林、荀顗三家投汉,使得魏军士气大跌,人心动荡。”
此言一出,帐内再次沸腾起来。
钟会、崔林、荀顗皆是魏国重臣,他们的投汉,无疑对魏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刘禅闻言,心中大喜。
这三人的投汉,不仅削弱了魏军的实力,更在心理上给魏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他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赞许之色。
此刻,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心中充满了期待。
帐中群臣闻此战报,纷纷上前恭贺。
有的臣子高声喊道:“陛下英明,汉军威武!”
有的臣子则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一时间,帐内欢声雷动,气氛热烈异常。
刘禅面带微笑,显然心情不错。
他望着众臣,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欣慰。
这一切的胜利,都离不开众臣的齐心协力与英勇奋战。
他轻轻抬手,示意众臣安静。
众臣见状,纷纷住口,帐内顿时安静下来。
刘禅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此战虽胜,但切不可骄傲自满。洛阳乃魏国重镇,守军众多,且城墙坚固,不易攻破。我们仍需谨慎行事,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众臣闻言,皆纷纷点头称是。
战争之事,容不得半点马虎与大意。
他们纷纷表示,将谨遵陛下旨意,继续努力奋战,直至攻下洛阳。
诸葛亮也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我们可趁魏军士气低落之际,加紧攻城。同时,也可派遣使者前往各地,招降纳叛,以壮大我军实力。”
刘禅闻言,点头赞许道:“丞相所言甚是。朕意已决,明日便继续攻城。”
众臣闻言,皆纷纷躬身行礼,高声喊道:“遵旨!”
此刻正是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懈怠。
在这个时候,费祎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步伐稳健地向前迈出一步。
他轻轻整了整衣襟,随后拱手作揖,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陛下,钟会、崔林、荀顗三家投汉,此乃天赐良机。此三人皆是魏国之重臣,他们的投诚,无疑是对我军士气的巨大鼓舞,更是对魏国朝野的沉重打击。为彰显陛下之宽宏大量,激励后续之人,必要对他们大加赏赐,才能对后续招降起到千金买马骨的作用!”
费祎的话语落下,中军主帐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
烛光摇曳,映照在众人凝重的脸庞上,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片刻。
刘禅,这位大汉天子,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的锦袍,袍上绣着五爪金龙,金光闪闪,威严而尊贵。
他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那笑意中既有对费祎建议的赞许,也有对未来局势的自信。
刘禅哈哈一笑,声音爽朗而洪亮,仿佛能穿透云霄:“你说得不错,费卿。这些人愿意拨乱反正,弃暗投明,实乃天下之大幸。朕又何惜重赏呢?对于钟会、崔林、荀顗三人,朕决定按照投降之人的最高规格赏赐。他们不仅为朕带来了胜利,更带来了魏国的内部消息和人心所向。这样的功臣,朕岂能不厚待?”
说到此处,刘禅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帐内的众臣,那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他继续说道:“三人全部加侍中,享朝廷之殊荣。颍川钟氏、颍川荀氏、清河崔氏,皆是世家大族,他们的投诚,对朕来说,不仅是兵力的增加,更是士族的支持。因此,朕决定,三家皆可派遣子弟三人,入讲武堂学习兵法武艺,以备将来为国效力。其余金银土地赏赐,按照规制来,一丝一毫都不可吝啬。”
刘禅的话语落下,帐内顿时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众臣纷纷点头称是,眼中闪烁着对天子英明决策的钦佩之光。
费祎更是面露喜色,他深知,天子的这一决定,不仅是对投诚者的厚待,更是对天下士人的昭示——大汉天子,胸襟宽广,求贤若渴。
费祎当即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敬仰:“陛下英明!此等赏赐,既彰显了陛下的宽宏大量,又激励了后续之人。臣相信,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大汉必将蒸蒸日上,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刘禅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费祎恭维的满意,也有对未来大业的憧憬。
他轻轻抬手,示意费祎退下,随后目光再次扫过帐内的众臣,缓缓说道:“朕要亲自接见钟会、崔林、荀顗三人。他们既是魏国的重臣,也是朕未来的股肱之臣。朕要让他们感受到朕的诚意和决心,让他们知道,选择投汉,是他们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说到此处,刘禅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之色。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人心的争夺。
只有赢得了人心,才能赢得天下。
而钟会、崔林、荀顗三人的投诚,正是他赢得人心的关键一步。
众臣闻言,皆纷纷点头称是。
天子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对投诚者的最大尊重和鼓励。
翌日,晨光初破晓,天边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
中军主帐外,微风轻拂,营旗猎猎作响,似乎也在期待着即将发生的重大会面。
钟会、崔林、荀顗三人,身着儒雅的儒袍,袍上绣着精致的纹路,彰显着他们的身份。
他们的面色激动中略带紧张,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
在宦官的引领下,他们迈着沉稳的步伐,很快便步入了中军主帐之中。
中军主帐内,烛火通明,照亮了整个空间。
帐内布置简洁而不失庄重,中央摆放着一张宽大的案几,案几上铺陈着精美的文房四宝,以及几卷泛黄的兵书。
除了侍奉皇帝的宦官以及宫女外,并无其他人,整个帐内弥漫着一种肃穆而宁静的氛围。
钟会、崔林、荀顗三人一入帐内,当即跪伏而下,动作整齐划一,显示出他们身为臣子的恭敬与谦逊。
他们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响彻整个帐内:“臣钟会(崔林、荀顗),拜见陛下,陛下万年!”
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明黄色的锦袍,袍上绣着五爪金龙,金光闪闪,威严而尊贵。
他哈哈一笑,声音爽朗而亲切,仿佛能瞬间化解人心中的紧张与不安:“爱卿平身,你们拨乱反正,弃暗投明,乃有大功,赐座!”
太监宫女们闻言,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身手敏捷,动作娴熟,分别为钟会、崔林、荀顗三人安排了座次。
三人坐定之后,神色稍显放松,但眼中的谨慎与敬畏依旧未减。
刘禅微笑着看着他们,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与期待。
他缓缓开口,声音温和而坚定:“你们愿意弃暗投明,朕心甚慰。朕不吝啬赏赐,若是你们能立下其他功劳,朕更是重重有赏。你们方从洛阳出来,洛阳城中情况如何?朕想听听你们的详细汇报。”
钟会闻言,立刻挺身而出,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仿佛能将洛阳城中的一草一木都描绘得栩栩如生:“陛下,洛阳城中,如今局势动荡不安。曹魏政权内部腐败不堪,民不聊生。臣等身在其中,深感痛心疾首。此次投汉,实乃顺应天命,为民请命之举。洛阳城中,虽有部分顽固势力依旧坚守曹魏,但大多数士民已对曹魏失去信心,渴望大汉的统一。”
崔林接着钟会的话头,继续补充道:“陛下,洛阳城中的防务如今已显得力不从心。曹魏的兵力分散各地,难以集中力量抵御大汉的攻势。而且,城中粮草储备不足,士兵士气低落,民心涣散。臣等相信,只要大汉大军一挥而下,洛阳城必将指日可待。”
荀顗也不甘示弱,他站起身来,拱手作揖,声音中充满了对大汉未来的憧憬:“陛下,洛阳城中的士族们,如今也多有对大汉表示倾向之意。他们深知,只有大汉的统一,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繁荣。臣等愿竭尽全力,说服更多士族投汉,为大汉的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禅听完三人的汇报,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他轻轻点头,赞许道:“你们在魏国中影响力巨大,此次投汉,无疑是对曹魏政权的沉重打击。若是能够让其他人也投汉,这个功劳,绝对是不会小的。朕相信,以你们的才华和威望,定能说服更多士民和士族投汉。”
钟会、崔林、荀顗三人闻言,心中振奋异常。
天子的信任与赏识,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他们纷纷起身,拱手作揖,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竭尽全力兴复大汉,报效陛下的知遇之恩!”
刘禅与此三人勾筹交错,脸上的笑容却是愈加灿烂了。
此番他千金买马骨,有钟会、崔林、荀顗这三人的例子在,你们还在洛阳守什么?
只要投汉,什么荣华富贵没有?
而若是不投汉
便只有身死族灭的下场。
曹魏
你这篡汉者,也该被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面去了。
这天下,是我老刘家的,是我汉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