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之死,对蒙元帝国是一场灾难,困为他的继承者远远不能与他相比。如果按正常历史进程,他还有十几年好活,还可以他的威望手段庇护他的子孙成长,并且有一位能替他压制西北宗王及诸汗国的定海神针丞相伯颜。
然而这一切都被中兴的大宋给毁了,包括他自己在内。
忽必烈横死,根本没来得及指定继承者,顿时令整个蒙元帝国陷入了极其险恶的境地。
忽必烈有十个儿子,除了次子也就是太子真金、三子安西王忙哥剌都在同一年死去,加上长子早夭,尚余七子。而这七个儿子中,有五个都分封各地为王,不在大都。此时身在大都的,只有八子阔阔出与十子忽都鲁帖木儿。
忽都鲁帖木儿年齿尚幼,人也安份,对皇位倒没什么想法,但八子阔阔出却不一样。这个阔阔出在历史上就不是个安份的主,极其活跃,多次卷入谋逆之事。在忽必烈十子中,他是最有野心的一个。
在继承者中,阔阔出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他人在大都,劣势是他没有属于自己的强大势力——至少与四皇子北安王那木罕比起来,他实在太弱小。
在忽必烈驾崩之后,为继承者之事,元廷诸宗王大臣吵成一团,各为自己的利益。综合起来,有两个人选最热门。
一个是皇四子北安王那木罕,皇太子真金同母弟,此时正在北方防卫宗王乃颜部。从身份上看,他是皇后察必所出,根正苗红;从实力上看,他掌握最精锐的数万蒙古骑兵。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诸分封皇子中,他距离大都是最近的。换句话说,他能以最快速度赶回,掌控大都。
当然,也有蒙古亲贵不希望再出现一个强势大汗,他们已经被忽必烈压了几十年,谁都不想再捧一尊佛回来,而皇八子阔阔出少不更事,势单力薄,无疑是个很好人选。
当元廷为继承者争吵不休时,西北宗王叛乱再起,而且来势汹汹。
由于忽必烈暴毙,令西北蒙古宗王看出便宜,原本在历史上还有五年才发生的海都联合乃颜对蒙元的进攻大幅提前。而此时蒙元无主,朝野纷乱,人心浮动,无心备战。结果蒙元西北大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海都、乃颜联军击败,并再度占领祖地和林。
最惧怕的两个强大对手:忽必烈、伯颜先后死去,更占领祖地,令海都意气风发,诏告元廷,敦促蒙古诸亲贵投奔,这下把元廷搅得更乱。
朝臣互掐,上下离心,南北皆敌,内乱隐现,若大一个蒙元帝国,陷入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
蒙元陷入混乱时,大宋并未趁机渡过长江。从四月开始誓师北伐,半年不到歼敌数十万,更收复大片失地。眼下的大宋最需要的不是继续进攻,而是稳定战果,并把胜利成果转化为实力。吃得太多,不等消化又拼命吃是很危险的。
反正眼下蒙元朝局的混乱一时半会消停不下来,而且看样子搞不好会来一场血腥政变,先让他们自己互戳、流血吧。如果还不够,那就让他们与西北宗王再干一场,流更多的血。最后无论谁赢了都会元气大伤,那时候,才是宋军正式下场的时候。
当然,这个极好的机会也不能浪费,趁着蒙元腾不出手,正好解决钓鱼城问题。
在后世堪称传奇的钓鱼城,此时已经被围困三十余年,始终不降,成为西川不倒的旗帜。如果不是赵猎横空出世,按正常历史进程,因大宋行朝的灭亡,抗元三十余年的钓鱼城会在当年以蒙元承诺不杀一人的条件终止抵抗。然而因为赵猎的出现,大宋还在,不但在,还越来越强,钓鱼城自然是继续发挥“再守一代人”的精神,拼死坚持。
赵猎对这支孤军的态度是“不计代价,全力增援。”
兴炎二年四月,经过整合的大宋水军共二万人船,在苏刘义、苏景瞻父子指挥下,以四艘炮船为前锋,二十四艘战船为中坚,十一艘运输船殿后,组成一支庞大船队,从建康府出发,浩浩荡荡,朔江西进,杀向西川。
此时蒙元江防力量并不弱,有大量船只,还有范文虎、刘琛这两员深谙水战的悍将。如果这时忽必烈还在,以他的威摄力与掌控力,范、刘二将哪怕再有小心思也不得不派水军阻拦。然而,忽必烈死了,蒙元朝局一团糟,对远在江南的汉军与新附军严重缺乏控制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范、刘二将怎可能把自家军队投进去跟宋军死嗑?于是一艘艘元军战船出寨拦截,但只有宋军炮船远远一炮打来,元军船只立马鸟兽散。就这么一路“武力护送”,直到宋军水军离开二将防区,驶入荆湖。
宋军水军一路西进,沿途遭到各种拦截。有的出动水军直接攻击,有的出动小船沿途骚扰,有的在江底打下木桩,更有筑坝拦截……种种手段不一而足,造成宋军水军这一路西进艰难而缓慢。然而再慢,也在渐渐向西川接近。
此时围困钓鱼城的正是巩昌军都元帅江良臣所率五万大军。
钓鱼城的命运因赵猎而扭转,但汪良臣却没有。与历史上一样,他就在这一年,因被蒙元猜忌,撤去四川行省中书左丞之位,改授安西王相,汪良臣不受,心情郁愤之下,旧创复发,一命呜呼。
巩昌军失去主帅,军心动摇,而此时大都局势又如此紧张,根本顾不上遥远的西川。而镇守西川的安西王忙哥刺刚死没多久,其子阿难答刚刚继位,对整个西川的掌控还很薄弱。可以说,宋军水军此次西进是抓住了一个极好的时机。
九月,历时半年,西进大军抵达潼川府路合州。
就在涪江之上,宋水军遭到元近四万水军阻截,经过一番激战,宋水军以炮船轰击,突破元军阻截,直抵钓鱼城下,胜利会师。
兴炎二年十月,朝局动荡、自顾不暇的元廷眼见继续围困钓鱼城已无意义,下令撤回巩昌军。钓鱼城之围解,回归大宋怀抱。
然而这一切都被中兴的大宋给毁了,包括他自己在内。
忽必烈横死,根本没来得及指定继承者,顿时令整个蒙元帝国陷入了极其险恶的境地。
忽必烈有十个儿子,除了次子也就是太子真金、三子安西王忙哥剌都在同一年死去,加上长子早夭,尚余七子。而这七个儿子中,有五个都分封各地为王,不在大都。此时身在大都的,只有八子阔阔出与十子忽都鲁帖木儿。
忽都鲁帖木儿年齿尚幼,人也安份,对皇位倒没什么想法,但八子阔阔出却不一样。这个阔阔出在历史上就不是个安份的主,极其活跃,多次卷入谋逆之事。在忽必烈十子中,他是最有野心的一个。
在继承者中,阔阔出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他人在大都,劣势是他没有属于自己的强大势力——至少与四皇子北安王那木罕比起来,他实在太弱小。
在忽必烈驾崩之后,为继承者之事,元廷诸宗王大臣吵成一团,各为自己的利益。综合起来,有两个人选最热门。
一个是皇四子北安王那木罕,皇太子真金同母弟,此时正在北方防卫宗王乃颜部。从身份上看,他是皇后察必所出,根正苗红;从实力上看,他掌握最精锐的数万蒙古骑兵。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诸分封皇子中,他距离大都是最近的。换句话说,他能以最快速度赶回,掌控大都。
当然,也有蒙古亲贵不希望再出现一个强势大汗,他们已经被忽必烈压了几十年,谁都不想再捧一尊佛回来,而皇八子阔阔出少不更事,势单力薄,无疑是个很好人选。
当元廷为继承者争吵不休时,西北宗王叛乱再起,而且来势汹汹。
由于忽必烈暴毙,令西北蒙古宗王看出便宜,原本在历史上还有五年才发生的海都联合乃颜对蒙元的进攻大幅提前。而此时蒙元无主,朝野纷乱,人心浮动,无心备战。结果蒙元西北大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海都、乃颜联军击败,并再度占领祖地和林。
最惧怕的两个强大对手:忽必烈、伯颜先后死去,更占领祖地,令海都意气风发,诏告元廷,敦促蒙古诸亲贵投奔,这下把元廷搅得更乱。
朝臣互掐,上下离心,南北皆敌,内乱隐现,若大一个蒙元帝国,陷入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
蒙元陷入混乱时,大宋并未趁机渡过长江。从四月开始誓师北伐,半年不到歼敌数十万,更收复大片失地。眼下的大宋最需要的不是继续进攻,而是稳定战果,并把胜利成果转化为实力。吃得太多,不等消化又拼命吃是很危险的。
反正眼下蒙元朝局的混乱一时半会消停不下来,而且看样子搞不好会来一场血腥政变,先让他们自己互戳、流血吧。如果还不够,那就让他们与西北宗王再干一场,流更多的血。最后无论谁赢了都会元气大伤,那时候,才是宋军正式下场的时候。
当然,这个极好的机会也不能浪费,趁着蒙元腾不出手,正好解决钓鱼城问题。
在后世堪称传奇的钓鱼城,此时已经被围困三十余年,始终不降,成为西川不倒的旗帜。如果不是赵猎横空出世,按正常历史进程,因大宋行朝的灭亡,抗元三十余年的钓鱼城会在当年以蒙元承诺不杀一人的条件终止抵抗。然而因为赵猎的出现,大宋还在,不但在,还越来越强,钓鱼城自然是继续发挥“再守一代人”的精神,拼死坚持。
赵猎对这支孤军的态度是“不计代价,全力增援。”
兴炎二年四月,经过整合的大宋水军共二万人船,在苏刘义、苏景瞻父子指挥下,以四艘炮船为前锋,二十四艘战船为中坚,十一艘运输船殿后,组成一支庞大船队,从建康府出发,浩浩荡荡,朔江西进,杀向西川。
此时蒙元江防力量并不弱,有大量船只,还有范文虎、刘琛这两员深谙水战的悍将。如果这时忽必烈还在,以他的威摄力与掌控力,范、刘二将哪怕再有小心思也不得不派水军阻拦。然而,忽必烈死了,蒙元朝局一团糟,对远在江南的汉军与新附军严重缺乏控制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范、刘二将怎可能把自家军队投进去跟宋军死嗑?于是一艘艘元军战船出寨拦截,但只有宋军炮船远远一炮打来,元军船只立马鸟兽散。就这么一路“武力护送”,直到宋军水军离开二将防区,驶入荆湖。
宋军水军一路西进,沿途遭到各种拦截。有的出动水军直接攻击,有的出动小船沿途骚扰,有的在江底打下木桩,更有筑坝拦截……种种手段不一而足,造成宋军水军这一路西进艰难而缓慢。然而再慢,也在渐渐向西川接近。
此时围困钓鱼城的正是巩昌军都元帅江良臣所率五万大军。
钓鱼城的命运因赵猎而扭转,但汪良臣却没有。与历史上一样,他就在这一年,因被蒙元猜忌,撤去四川行省中书左丞之位,改授安西王相,汪良臣不受,心情郁愤之下,旧创复发,一命呜呼。
巩昌军失去主帅,军心动摇,而此时大都局势又如此紧张,根本顾不上遥远的西川。而镇守西川的安西王忙哥刺刚死没多久,其子阿难答刚刚继位,对整个西川的掌控还很薄弱。可以说,宋军水军此次西进是抓住了一个极好的时机。
九月,历时半年,西进大军抵达潼川府路合州。
就在涪江之上,宋水军遭到元近四万水军阻截,经过一番激战,宋水军以炮船轰击,突破元军阻截,直抵钓鱼城下,胜利会师。
兴炎二年十月,朝局动荡、自顾不暇的元廷眼见继续围困钓鱼城已无意义,下令撤回巩昌军。钓鱼城之围解,回归大宋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