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买市场,互联网从业者和投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十几年后华国的o2o,还有打车大战,也都是烧钱买市场。但是钱从哪里来?当然是从投资者手里来的,不过他们当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韭菜。96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当时金融市场了,互联网行业本身的发展,并不足以让华尔街的人失去理智,真正推动人们开始疯狂投机的,除了人性的贪婪,还有当时政府的两个政策——降息和减税
这里简单普及一下降息,所谓的降息就是降低资金,在不同主体之间周转的利息、增加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吸引大家把钱从银行里面拿出去做投资。
具体一点,就是让银行把存款的利息降低了,大家觉得钱放银行收益太低,不如就把钱取出来吃喝玩乐或者投资,同时银行贷款的利率也降低了,借钱成本低了,更多的人就愿意去找银行,借钱消费或者投资,总之就是让钱从银行流向市场。
其实一九九五年美联储的降息,跟互联网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时候正好赶上日本房地产泡沫崩溃的尾声,日本gdp缩水了1万亿美元,美联储感觉日本经济衰退,势必波及到美国,于是通过降息,帮助美国企业收购日本资产,同时让美元增值,让市场上更多的钱流动起来,刺激经济发展。股市通常都是经济运转情况的晴雨表,市场上热钱越多,流入到股市的钱也越多。
刚才提到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减税,也就是《1997年纳税人救济法》(taxpayer relief act of 1997)的实施。这个减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法案之一,降低了好几项联邦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长期资本利得税,从百分之二十八降到了百分之二十。
资本利得税这个东西,这玩意儿在华国没有,一部分西方国家才有的。不过听这个名字大致能够猜出来,是买卖资本才需要交的税,资本包括股票、债券和不动产,只要你通过买卖这些东西赚到了钱,就需要交税。
买卖资本有长期和短期两个概念,短期就是持有时间少于一年,买卖资产收入算到你的年收入里面,和工资奖金什么的一起计算要交多少税。
如果持有时间超过一年,就按照长期税率来算,这个一九九七法案修改的就是长期税率,从百分之二十八降到了百分之二十,如果你一年前花一百万买了套房子,然后今天二百万卖了,赚了一百万,那么原来需要交二十八万的税,现在只需要交二十万的税,省了八万块,买股票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个减税法案不仅增加了平头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也降低了投资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投机的风气。站在当时老百姓的角度想想,这些互联网公司在美股纳指涨的这么好,自己手里又有钱,虽然不太懂互联网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别人都去投,我为啥不去试一下呢?
怀着这种心理,投资者逐渐失去理智,认为只要是互联网公司,直接投就行了,反正肯定涨;创业者看到这种情况更加疯狂,反正只要挂上互联网公司的名头肯定能成,干就完事儿了。
投资者盯着那些创业者,仿佛在说:“创业吗?上美股纳指的那种?”
这场大戏在投资者和创业者的推动下,迎来了高潮。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曾经说过,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投资互联网公司股票的收益,在当时要远远超过百分之三百,人类的贪婪现在展现的一览无余,大多数人都不懂这些高科技公司,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其实他们也不关心,只知道他们是未来,公司暂时的亏损,在未来肯定能赚回来,现在增长是最重要的,以前从来没有买过股票的人,也冲进交易所要求购买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股票,还有人辞职在家专门炒股,俨然一番全民股神的情形,像极了二零一五年的a股
即便有些公司只是在名称前面加个e-,或者后面加了一个.co,上市第一天股价暴涨九倍,融资二千八百万美元。
那些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的通信公司和网络公司,也同样备受投资者青睐,仅仅在一九九九年一年,高通就涨了二十六倍,同样还有另外十二支股票涨了超过十倍,网络服务公司aka,这家卖宠物物品的垂类电商公司,开业第一年打广告的费用,就几乎是公司营收的二十倍,放在现在大家可能觉得这家公司的老板可能已经疯掉了。
pets.co在2000年11月就宣布扑街,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市值跌去了75%,即使是经营情况良好的亚马孙和ebay,市值都跌去了一半。
同时还牵连到那些通信公司和硬件公司,思科和sun microsystem跌去了几乎90%的市值,前面提到的合并之后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市值也跌到了1200亿美元,还把aol(美国在线)从公司的名称中删掉,免费软件模式的鼻祖netscape,也在和微软的对抗中,失去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四十多万it从业者,失去了工作被迫转行。
横跨千禧年的这样一场盛宴,就这样画上句号,留下一地鸡毛,互联网也迎来漫长的恢复期。
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是一场非常魔幻的大型真人表演秀,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颠覆了传统的购物、交流和娱乐方式,其意义不亚于用汽车代替马车、电气取代蒸汽。
它将互不相识的人链接在一起,降低了信息传递的门槛,同时造就了一大批潜力无限的新经济公司和富豪。谷歌、亚马孙、ebay、高通这些公司,虽然在泡沫中摔个狗啃泥,但随后又坚强的爬了起来,并且在后来的移动互联网舞台上,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为这场真人秀买单的,是迷失在“非理性繁荣”中的投资者,看到疯涨的股票和新经济公司的光环,逐渐失去了理性转而变得疯狂,再冷静的人看到这场盛宴也会变得贪婪,进入到这场投机的party中。
正如巴菲特老爷子所说,在别人贪婪时保持警惕,在别人警惕时变得贪婪。当所有人都表现出无底线的贪婪的时候,就应该好好想想,是不是该把自己的脑袋,放在冰水里面泡一泡。
十几年后美股早已摆脱了互联网泡沫带来的影响,整个世界也因为互联网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上购物、电子支付、物联网、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
也许我们应该感谢世纪交替时的那场泡沫,因为正是这场热潮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把互联网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当时金融市场了,互联网行业本身的发展,并不足以让华尔街的人失去理智,真正推动人们开始疯狂投机的,除了人性的贪婪,还有当时政府的两个政策——降息和减税
这里简单普及一下降息,所谓的降息就是降低资金,在不同主体之间周转的利息、增加市场上流动的资金,吸引大家把钱从银行里面拿出去做投资。
具体一点,就是让银行把存款的利息降低了,大家觉得钱放银行收益太低,不如就把钱取出来吃喝玩乐或者投资,同时银行贷款的利率也降低了,借钱成本低了,更多的人就愿意去找银行,借钱消费或者投资,总之就是让钱从银行流向市场。
其实一九九五年美联储的降息,跟互联网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时候正好赶上日本房地产泡沫崩溃的尾声,日本gdp缩水了1万亿美元,美联储感觉日本经济衰退,势必波及到美国,于是通过降息,帮助美国企业收购日本资产,同时让美元增值,让市场上更多的钱流动起来,刺激经济发展。股市通常都是经济运转情况的晴雨表,市场上热钱越多,流入到股市的钱也越多。
刚才提到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减税,也就是《1997年纳税人救济法》(taxpayer relief act of 1997)的实施。这个减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法案之一,降低了好几项联邦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长期资本利得税,从百分之二十八降到了百分之二十。
资本利得税这个东西,这玩意儿在华国没有,一部分西方国家才有的。不过听这个名字大致能够猜出来,是买卖资本才需要交的税,资本包括股票、债券和不动产,只要你通过买卖这些东西赚到了钱,就需要交税。
买卖资本有长期和短期两个概念,短期就是持有时间少于一年,买卖资产收入算到你的年收入里面,和工资奖金什么的一起计算要交多少税。
如果持有时间超过一年,就按照长期税率来算,这个一九九七法案修改的就是长期税率,从百分之二十八降到了百分之二十,如果你一年前花一百万买了套房子,然后今天二百万卖了,赚了一百万,那么原来需要交二十八万的税,现在只需要交二十万的税,省了八万块,买股票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个减税法案不仅增加了平头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也降低了投资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投机的风气。站在当时老百姓的角度想想,这些互联网公司在美股纳指涨的这么好,自己手里又有钱,虽然不太懂互联网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别人都去投,我为啥不去试一下呢?
怀着这种心理,投资者逐渐失去理智,认为只要是互联网公司,直接投就行了,反正肯定涨;创业者看到这种情况更加疯狂,反正只要挂上互联网公司的名头肯定能成,干就完事儿了。
投资者盯着那些创业者,仿佛在说:“创业吗?上美股纳指的那种?”
这场大戏在投资者和创业者的推动下,迎来了高潮。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曾经说过,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投资互联网公司股票的收益,在当时要远远超过百分之三百,人类的贪婪现在展现的一览无余,大多数人都不懂这些高科技公司,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其实他们也不关心,只知道他们是未来,公司暂时的亏损,在未来肯定能赚回来,现在增长是最重要的,以前从来没有买过股票的人,也冲进交易所要求购买这些互联网公司的股票,还有人辞职在家专门炒股,俨然一番全民股神的情形,像极了二零一五年的a股
即便有些公司只是在名称前面加个e-,或者后面加了一个.co,上市第一天股价暴涨九倍,融资二千八百万美元。
那些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的通信公司和网络公司,也同样备受投资者青睐,仅仅在一九九九年一年,高通就涨了二十六倍,同样还有另外十二支股票涨了超过十倍,网络服务公司aka,这家卖宠物物品的垂类电商公司,开业第一年打广告的费用,就几乎是公司营收的二十倍,放在现在大家可能觉得这家公司的老板可能已经疯掉了。
pets.co在2000年11月就宣布扑街,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市值跌去了75%,即使是经营情况良好的亚马孙和ebay,市值都跌去了一半。
同时还牵连到那些通信公司和硬件公司,思科和sun microsystem跌去了几乎90%的市值,前面提到的合并之后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市值也跌到了1200亿美元,还把aol(美国在线)从公司的名称中删掉,免费软件模式的鼻祖netscape,也在和微软的对抗中,失去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四十多万it从业者,失去了工作被迫转行。
横跨千禧年的这样一场盛宴,就这样画上句号,留下一地鸡毛,互联网也迎来漫长的恢复期。
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是一场非常魔幻的大型真人表演秀,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和服务,颠覆了传统的购物、交流和娱乐方式,其意义不亚于用汽车代替马车、电气取代蒸汽。
它将互不相识的人链接在一起,降低了信息传递的门槛,同时造就了一大批潜力无限的新经济公司和富豪。谷歌、亚马孙、ebay、高通这些公司,虽然在泡沫中摔个狗啃泥,但随后又坚强的爬了起来,并且在后来的移动互联网舞台上,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为这场真人秀买单的,是迷失在“非理性繁荣”中的投资者,看到疯涨的股票和新经济公司的光环,逐渐失去了理性转而变得疯狂,再冷静的人看到这场盛宴也会变得贪婪,进入到这场投机的party中。
正如巴菲特老爷子所说,在别人贪婪时保持警惕,在别人警惕时变得贪婪。当所有人都表现出无底线的贪婪的时候,就应该好好想想,是不是该把自己的脑袋,放在冰水里面泡一泡。
十几年后美股早已摆脱了互联网泡沫带来的影响,整个世界也因为互联网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上购物、电子支付、物联网、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
也许我们应该感谢世纪交替时的那场泡沫,因为正是这场热潮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把互联网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首富从学徒开始,首富从学徒开始最新章节,首富从学徒开始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首富从学徒开始,首富从学徒开始最新章节,首富从学徒开始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