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擒龙看到那个苏军士兵那种惊慌的样子,心想,怎么回事?

  又是什么大人物要见我?

  难道说,这次我升级要见到斯大林本人了?

  他只好把刚刚到手还没热乎的冲锋枪交给教官,跟着那个传令兵到外面去。

  出了他被软禁的院子,又走了不远,他们拐向一边。

  在一片树林后面,成百个苏军红军战士荷枪实弹,如临大敌,正在对峙。

  沈擒龙一看就明白,这又是两伙苏军士兵在互相敌视。

  沈擒龙心想,人家都说苏联是一个军事强国,现在看来果然不假!

  人家这儿不管谁来开会,都是这种杀气腾腾的大场面。

  显然人家这儿的枪多得不得了,多得没地方去用,都用到自己的同志身上了。

  可是,虽然双方眼看就要爆发大战,看到沈擒龙过来,所有人还都很给面子,全都让开一条路,放沈擒龙过去。

  沈擒龙进了那边的小房子,他知道,这儿是基地指挥官的办公室兼卧室。

  他半夜时候来过。

  沈擒龙进了房子,一看房子里边只有4个人。

  房子的主人早就被赶到狗窝去了,现在是鹊巢鸠占。

  这几个人沈擒龙都认识,一个是凶名赫赫的贝利亚,一个是他的警卫员。

  另外两个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的部长库兹涅佐夫中将和一个红军上校。

  库兹涅佐夫中将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而贝利亚象岩石一样冷酷,毫不退缩。

  两个人已经争吵了很久,他们带来的“谈判队伍”在外面也已经拉好了架势。

  到了这时,沈擒龙已经从他侦察来的情报上面,从教官们的只言片语中间,了解了贝利亚的身份和地位。

  对于另外一个权势滔天的人物,沈擒龙也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沈擒龙知道,这二位不过是做出一种势态,大概这就是谈判的手法。

  假如他们两个今天动了手,明天他们两个就都得让斯大林拽出去枪毙。

  所以,这两个人根本打不起来。

  他们两个在这儿折腾得不可开交,应当还是因为自己的特殊地位。

  沈擒龙不在乎这个,反正现在也不是为中国抗日的事情,他才没那么着急。

  苏联红军的情报基地,好吃好住,舒舒服服,比在八路军司令部舒服一万倍,他干嘛要急着跑到德国去送死?

  所以沈擒龙始终是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显然风度十分优雅。

  听到了那个传令兵的报告声,两个争吵中的大人物这才回头一看,看到沈擒龙笑容可掬地站在他们身后。

  沈擒龙向两个高官行了军礼,然后立正站着,等着命令。

  两个决定亿万人生死的大人物又用俄语吼叫了一通,沈擒龙笑眯眯地用英语说:“你们在说什么?”

  两个人互相瞪了一眼,于是开始用英语说话。

  沈擒龙和他们两个人,全都用极其漂亮的英国贵族英语说话,他们的用语、发音,就是伦敦出生的居民也会自愧不如。

  这说明这3个人的业务素质之高,令人惊叹。

  相对来说,沈擒龙礼貌客气,而那二位的英语把威胁、辱骂,用古老的文明的贵族语言表达出来,更显得别有风味。

  沈擒龙听了一会儿,明白了。

  原来,从苏联间谍收集的情报上看来,各种迹象表明,日本潜艇已经跟德国进行了联络,他们的任务似乎已经完成。

  日本潜艇在德国受到严密保护,日本和德国之间进行了什么交易,苏联完全不清楚。

  现在日本潜艇是不是已经带着日本急需的原子弹技术和原料离开了德国,苏联根本不掌握。

  更重要的是,苏联方面希望能够利用这个机会掌握德国原子弹研究进展的想法也已经成了泡影。

  贝利亚为了控制这个获得原子弹技术的间谍而对沈擒龙进行洗脑,延误了对情报的获取。

  但是贝利亚对斯大林隐瞒了这一事实,正在用其他事情进行遮掩。

  库兹涅佐夫中将抓住了这一点,要逼迫贝利亚让步,夺回对沈擒龙的控制权。

  贝利亚对于千万人的生死尚不关心,怎么会对一个小小的情报那么重视,因此放弃自己的权力。

  加上有斯大林撑腰,所以贝利亚仍然面带冷笑,丝毫不肯让步。

  如果是一般情况,同样是斯大林的亲信,但是地位却不如贝利亚坚挺的库兹涅佐夫中将是不会这么公然向贝利亚挑战的。

  但是,既然原子弹技术事关战后世界的格局,也就是斯大林控制世界的方向,那么他在斯大林心里的份量,也就可想而知。

  这个事实延伸开来,也就说明,有关原子弹的技术,决定着斯大林身边的人的今后的命运和权力的多寡。

  加上沈擒龙本来是库兹涅佐夫中将的人,只因一次小小的失误,就平空被贝利亚夺走,这让库兹涅佐夫中将更加生气。

  两强相争的结果,最后是沈擒龙出来解决问题了。

  沈擒龙说:“我的训练才进行到第一步,距离能够执行任务还差很远。咱们怎么不等到我的训练完成时候再说呢?

  我们这边加紧训练,同时留心德国的变化,不就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其他的问题了吗?”

  两个巨头互相看了一眼,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没完成训练,也就执行不了任务,一个没用的人,还争个什么劲呢?

  但是,库兹涅佐夫中将马上问道:“你的训练进行到那一步了?还有多长时间能够执行任务?”

  沈擒龙说:“刚刚上完政治课程。现在要练习自动武器的使用。”

  库兹涅佐夫中将马上说:“武器的使用,我们部有的是,你可以跟我回去。”

  贝利亚当然不干。

  两个人又争吵起来。

  沈擒龙说:“还争什么呢?你们研究一下,训练课程分很多阶段,你们两个部门对那个课程更擅长,就让你们那个部的人来负责授课,不是更好?”

  库兹涅佐夫中将一想,这是一个好办法。

  现在他是肯定不能把沈擒龙抢到自己手里了,那么派人到贝利亚的地盘上来,每天监视贝利亚在干什么,同时尽量争取沈擒龙的效忠,不失为一个良策。

  两大巨头又争吵一阵,最后定下了协议。

  沈擒龙的训练于是由双方进行,双方不得向对方隐瞒最新的德国情报的变化,然后共同研究处理意见。

  其实,这也是两个部门在商议如何向斯大林隐瞒真相,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开脱。

  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得到这样的圆满的结局,两大巨头又握手言欢。

  两个人对这个中国来的间谍都刮目相看,开始重新评价沈擒龙的作用。

  沈擒龙也是得到很大实惠的一个,他这样就可以学到苏联这时最先进的情报获取技术,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

  这次沈擒龙真的准备认真学习了。

  沈擒龙的射击课程重新开始,这次是两个军队情报部和间谍机关共同授课,两边都拿出了自己的自动武器,简直象是在给沈擒龙开冲锋枪、机枪的博览会。

  沈擒龙正要好好看看现在欧洲战场上使用的冲锋枪。

  他们来到另外一个院子,这是一个专门的射击场。

  沈擒龙一看就眼馋得了不得。

  看看人家红军的射击场,再看看我们跟人家老乡种地时候争抢来的练兵场,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人家苏联红军的射击场,宽阔平整,一眼望不到边,两边是高大的松树,对面是醒目的靶子,身边是琳琅满目的枪械,眼前是每人一个的观察用的望远镜。

  再想想我们,还得跟人家老乡好说歹说才能找到一块平地,要开枪的时候,还得防着爱伸手乱摸的看热闹的小屁孩儿,别伤着人家,否则孩子妈妈找到政治部,就祸事了。

  射击课程正式开始。

  教官先向沈擒龙介绍了他已经见过的托卡列夫手枪,然后告诉他,打枪时候要双腿岔开,瞄准靶子……

  教官一枪打出去,打了9环。

  教官把一个望远镜递给沈擒龙,得意地让他看。

  沈擒龙举手一枪,命中靶心。

  几个教官立刻傻眼。

  不过,教官还是有让沈擒龙兴奋的东西,教官要教给他使用沈擒龙做梦都盼着拿到的**沙冲锋枪。

  说起这种冲锋枪,还有一段可耻的历史。

  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所有的抵抗都被击垮。

  然而,处在德军包围和攻击之下的波兰人又收到了另一个致命性的消息,苏联红军开进了波兰。

  苏德瓜分波兰的协议立即开始生效,根据协议,苏联拥有波罗的海国家的控制权。

  为了在不断扩张的第三帝国前面建立起一道防范阵地,苏联吞并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又向芬兰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芬兰坚决拒绝了苏联的要求,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对芬兰展开全面入侵。

  芬兰人凭借熟悉地形、适应气候等有利条件,对苏联的进攻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抵抗。

  苏军在芬兰滑雪部队的游击战袭扰下甚至放弃了抵抗,只等着自己灭亡的命运。

  这次战争中出现了永垂史册的狙击手排行榜第一名――芬兰“白色死神”西蒙·海耶。

  西蒙·海耶用芬兰制莫辛纳甘步枪和其传统瞄具狙杀542名苏军士兵。

  但是,给苏联留下更加惨痛印象,从而改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是芬兰军队装备的索米冲锋枪。

  索米冲锋枪是芬兰设计师艾莫·约翰尼斯·莱迪设计的,索米是由芬兰语中芬兰一词演变而来的。

  苏军在战争爆发之前也曾研制装备过冲锋枪,但苏军部分领导人认为冲锋枪不应作为军用武器,加上苏联制造的武器确实很差,所以苏军没有冲锋枪。

  索米冲锋枪前倒下的几十万苏军尸体,让罗刹终于醒悟到冲锋枪的价值,斯大林签署命令,恢复冲锋枪的生产。

  **德冲锋枪从此诞生,并配装了71发弹鼓,比索米弹鼓多装一发弹,这个是要表明“苏联设计的武器应该超过芬兰”。

  后来的**沙冲锋枪全长84公分,空枪重3.6公斤,使用71发弹鼓或者35发弹匣供弹。

  它用的托卡列夫手枪弹其实就是7.63毫米匣子枪子弹的翻版,具有200米的有效距离。

  说**沙冲锋枪决定了二战苏联战场的胜利都不算过份。

  让人奇怪的是,苏联自己设计的武器都不怎么样,可是它从别人那儿模仿来的武器全都能发扬光大,名垂青史。

  象后来的ak47自动步枪,pg火箭筒,各种战斗机,都是这种结论的有力证据。

  **沙冲锋枪是苏联的土特产,这个可以敞开了祸害,教官们给沈擒龙拿来了一大堆。

  其次最多的是德国的mp38/40冲锋枪。

  这个属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苏联版本。

  德国兵在苏联扔下了不计其数的mp38/40冲锋枪,而且这个是沈擒龙在德国可能遇到的最多的冲锋枪,教官们特意耐心指点沈擒龙用法。

  另外还有一种冲锋枪引起了沈擒龙的注意,这就是英军的司登冲锋枪。

  这种枪看起来极其简陋,跟红色油光发亮的木制枪托和枪身的**沙冲锋枪,和简直是艺术品的德国mp38/40冲锋枪根本无法相比。

  经询问之后沈擒龙才知道,原来这种冲锋枪是英国敦刻尔克撤退之后临时拼凑出来给当兵的代替烧火棍用的。

  这些武器苏联是把英国特工和游击队干掉之后从他们手里夺取的。

  不必这些教官怎么传授技术,沈擒龙摆弄几下,就能把这些枪支迅速掌握。

  尽管沈擒龙极力收敛,他高超的枪法还是让教官们大为吃惊。

  沈擒龙的武器专家,对中国战场上的各种武器都使用自如,枪支的道理大致相通,他只要看一眼,就掌握其中真谛了,不用这些本领低微却傲慢的教官们在他面前班门弄斧。

  沈擒龙一边使用这些武器,熟悉它们的性能,一边询问苏军侦察兵平时最喜欢使用那些武器,以及他们的理由。

  这时总参谋部情报部的教官们得意起来了。

  他们一面是要向沈擒龙介绍知识,一面也是要向内务部的秘密警察们炫耀一下自己的能力,于是向沈擒龙详细详述了从前线回来的专业侦察兵们对这些武器的评价。

  在二战中,苏军侦察分队使用最多的自动武器是冲锋枪。

  冲锋枪的优势在于能够形成短暂的密集火力,它的缺点却是射程较小。

  虽然苏联冲锋枪的表尺射程最大的为200米,但实际有效射程达不到这个距离,杀伤效果也较差,连发射击精度更低。

  冲锋枪通常只能够对50――70米距离内的目标进行瞄准射击。

  苏军侦察兵们认为,侦察部队最需要的自动武器是德国的stg44式突击步枪。

  沈擒龙是实战经验极其丰富的老侦察兵,他对苏军侦察兵的见解十分赞同。

  所有的武器全都使用过一遍,教官问道:“那么你这次行动,需要什么武器呢?”

  沈擒龙说:“我要一支20响。”

  “20――响?”

  “那是什么东西?”

  沈擒龙说:“就是德国m1932毛瑟手枪。”

  教官们恍然大悟,纷纷点头:“对,德国毛瑟手枪,好枪,一次能打10发,威力也大。我们红军也使用过很多。不过现在有冲锋枪了,手枪未免就太落后了。”

  沈擒龙说:“不,我说的不是毛瑟1896之类的半自动的,我说的是能一次打20发连发的。有吗?”

  教官们迷惑地摇摇头:“大概没有。有那种手枪?”

  沈擒龙心想,怪了,这些家伙连这么猛的武器都没听说过?

  其实这事一点儿不奇怪,全世界真正让20响发挥威力的,只有中国一家。

  苏联在革命前用过大量的匣子枪,但是后来有了自己的军事工业,也就不再使用德国匣子枪了。

  虽然没有一件合适的武器,但是这毕竟是在自己的基地里边自由自在地玩儿枪,沈擒龙还是很享受这种时光。

  正在这时,一个摩托车手冲进打靶场,向负责教官敬了一个礼,递给他一张纸条。

  那个军官不会英语,他让翻译告诉沈擒龙,由于情况紧急,他的射击课程提前结束,他必须马上赶回住处,学习新的课程。

  沈擒龙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果然,贝利亚下达命令,让沈擒龙立刻学习密码使用,第二天学习跳伞。

  真正紧张的时刻到来了,几个教官连夜向沈擒龙传授密码知识。

  他们教给沈擒龙的是一套密码,据教官说,这是基于英语语法编制的密码。

  而苏联通用的是四位电报码,使用这种英语密码,为的是不暴露苏联的影子。

  沈擒龙只用了一晚,就把这套密码背得滚瓜烂熟。

  第二天,他学习了从伞台上跳伞。

  这次他没有学完课程,没有来得及上飞机实践,贝利亚已经出现了。

  他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递给沈擒龙一件东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世界特种部队始祖,世界特种部队始祖最新章节,世界特种部队始祖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