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官路 457,谈佛论道

小说:师道官路 作者:刚强与散淡 更新时间:2024-08-19 16:59:1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一个多月没有在书库上出现,搜索也找不到了,点击直线下掉,全靠老朋友捧场了。暂时一天二更,待恢复书库的排行榜后再恢复三更。谢书友南郭星人成为拙作第76位粉丝,距100位粉丝只差24位了,好期待粉丝过百呀!书友们来呀!

  谢好友南郭星人昨天的两张月票和罗格朗电工昨天100大洋的打赏!

  ----------------------------------------------------------------------------------------------------------------

  大家循声往喻洁所指的方向看去。

  原来在丹霞石的石壁上,有一只靴子的图案。

  “这是刑部苏爷爷遗靴处,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位刑部苏大人游鸣凤山,由于雨天路滑,不小心摔跤,靴子从脚上掉此处。被大家传为笑谈。还有的说是这里河滩淤积,都是稀泥。刑部苏爷爷到这里游玩,走这河滩怕脱靴失了官威官仪。可是稀泥不解风情,偏偏把他的靴子紧紧吸住。最后留下了他的一只靴子。这苏爷爷就一只脚穿靴,一只脚光着,最后只好赤脚了。”南槐瑾介绍这个掌故。

  喻洁再次看那丹霞石上的靴子。突然想到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这苏爷爷万万不会想到他掉了一只靴子,就会让后人知道在明朝还有一个苏爷爷。

  “郑局长,我就在想,芸芸众生有那么一两个特别的人,最后就在历史历史留下了或美或丑的印记。正所谓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呢。”南槐瑾说。

  现在该喻洁心里吃惊了,刚才自己正在想这个问题,南槐瑾现在就说到了这个问题,是冥冥之中有人控制着人的思维,还是,人的思维显现两人是否为知音。但愿是后者。

  几人再往前走就到了一个游鸣凤山最有趣的景点:多子岩、多子岩为横陈的一石缝,状如女阴。又名打子岩,即投石(子)求子,多子多福之意。

  这里的山被河水阻隔。据说育龄夫妇在这虔诚许愿后,投石子到那石缝里就可以求子得子。

  喻洁就要南槐瑾打三个石子,南槐瑾三个石子全中,令人好笑的是,南槐瑾的三个石子进去,把原先人家投进去的石子挤了不少出来。

  “你投进了,把人家的挤出来,是不是人家就没有儿子了?”喻洁问南槐瑾。

  “应该不会吧,那这样岂不是后人害前人。我们以后的人不就也会把我投进去的挤出来。”南槐瑾的想法还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他把人家的挤出来了,自己的将来也会被后面的挤出来。应该是投进去就被神仙记下了。这样才合理吧。“槐瑾,你看,对面还有应该庙。”喻洁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那是观音殿,供奉送子观音神像。清康熙年间,观音殿由一sha市藉道人主持,并用香火所得在家乡购置田地,以济贫民,久而久之,便又将观音殿称之为“sha市家庙”。原建筑于民国末年,毁于战乱,现在这么破败就是毁了以后没有修复。”

  “我听你们介绍说,鸣凤山好像是道教圣地,怎么会有庙呢?庙宇可是佛教的?”喻洁问的突然,还真把南槐瑾问倒了。

  南槐瑾见郑局长笑眯眯地望着自己,就把球踢给郑局长:“郑局长,刚才洁洁问鸣凤山是道教圣地,为什么又有佛教的庙?帮助解释一下。”

  “这个问题正好我还研究过。一般道教和佛教是不会建在一起的,但也不是完全如此,比如中岳嵩山,就有道教和佛教并存的现象。只不过他们选择建筑的地点有区别。道教一般选择在山顶,而佛教选择在山麓。道教充满仙气,少了烟火气。而佛教更和红尘的人类社会接近。这是在建筑方面的特点。”郑局长说完。

  “那您的意思还有别的方面比较?”南槐瑾见郑局长谈兴很浓就凑趣地问。

  像郑局长这样四五十岁的人正是话痨的开始,总喜欢和人讲讲,最缺乏的是听众。如果有听众还主动提出问题来,郑局长这个年龄的人就会对你平生好感。在那个时代,人们跑官,要官,买官的现象还很少。所以对上级领导主动去联系的少。不像后来有人总结说:密切联系领导,理论联系实惠,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社会风气的改变,导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

  “是的。比如道教追求的修本世,就是达到最高境界,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等等。可是我们又看见那个做到了的,史书上也无此记载。而佛教教人向善,追求来世。讲究因果报应。今世的果皆是上世的因使然。今世做好事善事,下辈子就有好报。下辈子怎么样谁也无法求证,但我们可以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呀。所以道教慢慢没落,而佛教却深入人心。”郑局长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喘了口气。

  “郑局长果然很有研究。”南槐瑾适时对着郑局长的马屁拍了下。

  “还有,道教要炼丹,搞什么驻颜术,长生不老药。可是好多道教的人都因服丹而亡,追求长生不老反而早早丢命。佛教就不这样去追求,不去炼外在的东西,注重内心修炼。”

  “想不到郑局长研究的还很深入。”南槐瑾适时回应。

  “这样说吧,刚才我是泛泛而谈,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脱离生死轮回?我们小时候,大人们总是讲脱生呀什么的。这脱生不就是生死轮回吗?”

  “是的。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哦。”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我们搞清了核心思想就好办了。”南槐瑾应道。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我还认为佛教还积极一些呢。”

  “他们都有自己积极的一面,也有各自消极的一面。”“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by:dad856|65025|16701085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师道官路,师道官路最新章节,师道官路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