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官路 421,折磨

小说:师道官路 作者:刚强与散淡 更新时间:2024-08-19 16:59:1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一周多没有在书库上出现,搜索也找不到了,点击直线下掉,全靠老朋友捧场了。暂时一天一更,待恢复书库的排行榜后再恢复二更,三更。谢书友终南楼观成为拙作第74位粉丝,距100位粉丝只差26位了,好期待粉丝过百呀!书友们来呀!

  ----------------------------------------------------------------------------------------------------------------------

  南槐瑾想,折磨就折磨吧。毕竟是被美女折磨。就耐下心接着听课,就听花容接着讲到:

  “4,抑扬顿挫。抑扬顿挫四个字就是四个方面,抑就是压低声音,或者是低沉,或者是小音量。扬和抑正好相反相对。

  “顿就是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语法、强调三种停顿。

  “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例如贺敬之《雷锋之歌)中的一句:‘来呵!让我们紧紧挽住雷锋的这三条刀伤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条’之后略作停顿,就会给听众造成‘三条手臂’的错觉,影响理解的正确性。

  “挫,指转折,这包括语意的转折,情绪的转折,情感的转折等。

  “我的体会是挫还有有力的感觉,落实到朗诵就是重音的处理。

  “重音是指朗诵、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或者特别轻的现象。一般用增加(或减少)声音的强度来体现。重音有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1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2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3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4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5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如果一句话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例如:我去过雎县。(回答‘谁去过雎县’)我去过雎县。(回答‘你去没去过雎县’)我去过雎县。(回答‘北京、雎县等地,你去过哪儿?’)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有以下区别:

  “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5,收拖弱破

  “收指在朗诵时,声音不做延长。像古代诗歌的单句。

  “拖指在朗诵时,声音做延长。像古代诗歌的双句。

  “弱指在朗诵时有意插入一个微弱音节,这个音节不认真注意还不容易发现,因为它的读音微弱。例如读‘这样’‘这个’‘这些’这些词时,有意在中间插一个‘一’的音节进去,当然,这‘一’不能读的太明显,只能起到一个音节的润滑作用。

  “破指在朗诵时故意把联系紧密的词一字一顿。主要是在文尾。

  “3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

  “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4句调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叶挺同志的《囚歌》朗诵,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收)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收)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收)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拖)

  我渴望自由,(→)(庄严)(收)

  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弱拖)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顿挫)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收)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收)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拖)(得到永生破读)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另外,朗诵不同于演戏

  “朗诵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

  好不容易下课了,花容对自己处理的情况还自我感觉良好,问王永胜三人,课怎么样。“我是外行,看热闹的。你问他们两个。”王永胜又恢复了对课堂不臧否的状态,就把皮球踢到南槐瑾和牛从文的面前。-- by:dad856|65025|16701051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师道官路,师道官路最新章节,师道官路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