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官路 260,办喜事〔2〕

小说:师道官路 作者:刚强与散淡 更新时间:2024-08-19 16:59:1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如果你听见某家鞭炮响了,你自认为和这家关系还不错,平时又有来往,这家办事怎么没有请你,你就要打听打听。如果是红事,自己没有接到邀请,你就要揣摩他的用意了。是想小规模,这就只接了来往密切的主要亲戚,比如姑舅姨。还是漫天撒请帖,把你撒漏了,你都可以不睬,因为按习俗你不接我,我就可以不去,你不接我,说明你心里没有我。既然你心里没有我,我也就只能这样了。

  如果自己家里办过事了,对方来赶过人情,而且来往的是对方来的多,这时就又不同了,这是还人情,人家没有接你,你也应该主动去。这家庭办大型的酒宴和国家间发动战争有点类似,要积攒好长时间的财力才能办的。往往一场这样的大事办过,主办方那是像遭了洪水洗劫以后一样的。

  南槐瑾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情泛滥,婚丧嫁娶这类大事就不算了,还有乔迁,如果乔迁还算大事的话,后来还有上梁,就是屋子主体完工的标志的庆祝。再后来延伸到放线,开工都要请客吃饭收人情。

  民国有位大才子说过,要的一日不安,请客。要的一年不安,做房子,要的终生不安,娶姨太太。

  后来发展到请客也简单了,在大宾馆把酒席桌数按发请帖的数一定,就是办事那天在门口迎客和酒席当中的逐桌敬酒。其他的事交给专门的人去做了。你就是晚上算一下还有几个人没有来。

  这做房子的事也不是经常搞得。

  有人就开发一些庆祝的由头。得孩子了喝满月酒,一岁了搞抓周。十岁了搞十岁宴,然后就是升高中,上大学,考研究生的升学宴。接着结婚生子再周而复始地循环。

  还有什么升官宴,评职宴,不一而足。

  自己什么做三十六岁,四十,五十,六十,老婆的,父母的。

  这是后来的故事,我们由源头想到最后发展的结果。

  别人家没有办这样大事的常态,你不去还人情,也许三五年人家都不会去办这样的大事,你就没有机会还人情,最终自家有这样的庆祝活动,你要热闹,要人气,人家凭什么来给你捧场?

  所以,一家办这样的红四六,是对主人和可能的客人的社会人际关系的一次考量。主办方想大操大办,客人来的爆棚,主客双方虽然在接待和被接待中搞得手忙脚乱,但是主客双方都会心里舒坦。做客人的就会想,你看该来的都来了,有的不该来的也来了。我这该来的如果今天不来,今后可怎么见面呀。如果来者寥寥,主客双方就会觉得都没有面子。摆好酒席没有人来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不是太差。来客也会觉得自己没有面子,想到这是一个人际关系交往的一个平台,可是人太少,平台就显得太寂寞。

  后来南槐瑾就遇到一个年轻的同事结婚,男女都是南槐瑾的同事,像这种情况或者说关系,南槐瑾怎么也是要去的,虽然南槐瑾对那个新娘子评价不高。当时凑份子时南槐瑾出差了,不知道。

  回来后也没有人提起。南槐瑾本来就牢记人情到处赶,下雨好借伞的古训,没有人提起自然就不知道,也就没有凑份子。举行婚礼和婚宴时南槐瑾已经是一个人的单独办公室了,也没有人多事来通知他。南槐瑾回了家时,一个在那帮忙的另一个同事给南槐瑾打电话,问他走到哪里了?

  南槐瑾很奇怪说在家呀,那个同事才清楚南槐瑾不知道,告诉了原委。就说您快点来吧。南槐瑾说我没有凑份子,实际上已经回家了不想去。那人又说,不要紧,来了再出人情钱也来得及。南槐瑾说来迟了人家不好安排。那人就说,不要紧,预备的酒席还空的多。

  南槐瑾一听,这人做事也太不靠谱了。原来帮忙的人在替结婚的拉客,这有点像拉壮丁。

  南槐瑾最后还是没有去,在以后的日子里,南槐瑾就观察这对小年轻。果然是不咋地那类。

  南槐瑾人在教室,心在迎亲的队伍,想的是这草爆竹遇雨会淋湿吗?这新娘子在雨中是坐的花轿还是在雨中淋雨?

  爆竹没有淋湿,因为还在不急不慢地炸响。这炸响就从杨柳河的上游逐渐向杨柳小学靠近。

  杨柳河的上游,从区位优劣来说比杨柳大队还要偏僻,经济状态还要差。雎县有个说法,山里的姑娘嫁到坪,坪里的姑娘进了城。山里的小伙子要娶亲就很困难了。

  鞭炮声音更近了,也隐隐约约听见了迎亲的喇叭声音。就在这时下课了。南槐瑾就站在教室门口的走廊看热闹。

  杨柳小学的教学楼一面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把学校和居民区分开。

  南槐瑾首先看见的是两个吹唢呐的汉子,戴着斗笠,所以吹唢呐的汉子面目就在斗笠的遮蔽下不是很清楚,倒增加了几分神秘。有点像港台武侠影视剧里的江湖好汉。接着也是戴斗笠的打锣的。这锣是筛锣,就是锣面很大,直径大约有四十公分。和打筛锣并排的是打马锣的。这打马锣的最吸人眼球。因为他边打锣边把锣抛向空中。

  走在第三排的是敲鼓的,这鼓是小鼓,挎在打鼓人的胸前,然后并排的是一个打嚓的。

  这群人从新娘子家就开始敲锣打鼓地走,实际上还是很辛苦的。吹唢呐的还好一些,走一截,才吹几句,然后又歇下来。

  这时就看见新郎官了。新郎官穿着中山服,那时男的正装是中山装。四个兜的。人穿上中山装就显得老成持重。也许从此后小伙子就长大‘成’人了,不在是毛头小伙了。

  新郎后面肯定是新娘子了。新娘子穿着红色的对襟夹袄,因为现在季节有些冷了。

  新郎没有打伞,把伞提着,他可能是嫌打着伞走路不爽利吧。

  新娘子打着伞,步子没有小伙子迈得快和大。就慢悠悠地像看风景的走。

  接着后面就是送亲的,送亲的和结亲的人挑着陪嫁的箱子,被褥等。走在最后面的是放鞭炮的。这个队伍有二三十人组成。出了新郎新娘都是戴着斗笠的,大约就是这对新人今天是甩手掌柜。

  这支队伍就从杨柳小学的旁边绕到易大爹的家去了。

  这时鞭炮就噼里啪啦一阵急响,一听声音就不是草爆竹了。在关键时刻还是要花点钱买点好鞭的。南槐瑾刚到寝室坐下。一个南槐瑾不认识的小伙子跑得气喘吁吁到了南槐瑾的房间:“南主任,快!快!帮帮忙!”-- by:dad856|65025|16700793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师道官路,师道官路最新章节,师道官路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