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廿六。
燕郡,北幽城。
杜衡携南奕,拜会燕郡郡守燕荣。
见到离去数日却又去而复返的杜衡,燕荣眉峰微挑:“杜侍郎竟还未走?”
他目光掠过杜衡身侧少年,眯眼打量:“不知这位是?“
少年抬袖作揖:“教化司参知南奕,见过郡守。“
燕荣眼底掠过一缕了然,面色不改,淡淡道:“南参知来得好快。久闻盛名,今日一见,果是英雄出少年。“
南奕面上含蓄一笑,心知郡守燕荣是有些轻视于他,方才刻意点出“少年“二字。
身为封疆大吏,各郡郡守无一不是蜕凡圆满,兼有偌大家族产业以为支撑。
在他们眼中,南奕白手起家,势头虽猛,却如烈火烹油,全凭心机手段借势而成,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
待得他日势头稍挫,不复锋芒,极可能会引得众人落井下石,应了那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老话。
简单来说,南奕崛起太快,且侵占百官原有的既得之利,在朝中显得极不合群,为百官所不喜。
若非其挟势压人,以止戈坎离之战稳住阵脚,此刻只怕早就遭百官联手攻讦。
这些关节,南奕同样心知肚明。
可大道之争,向来有进无退。
气运加身之下,他没有时间慢慢沉淀发育,只能步步争先,以势压人。
只要成长得足够快,原本潜在的隐患,会自然而然地不足为患。
至于最差的结果,南奕早已提前备下应对之策,便无需再多想,免得徒增烦恼。
他现在,只需要琢磨如何取胜,一路赢下去,如滚雪球般实现跨越式发展。
燕荣等人,不太认可他们眼中突然就即将要成为大离国师的南奕,存有轻视之心。
但不服也得憋着。
原本,南奕还想与燕荣聊聊,看能否在真气武道或真气水产业上,提前与燕郡展开合作。
只要形成利益联结,如农部本草司那般,自能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他在大离的基本盘。
不过,察觉出燕荣并未刻意遮掩的轻视之意后,南奕当即改口,语气公事公办:“蒙百官推举,在下不日便将出使坎朝。相应事宜,还望郡守大人安排一二。”
南奕当下,并非大离国师。
然其北上坎朝,乃是代表离朝出使,身份亦不一般。
即便不必大张旗鼓,也绝不可让他孤身穿越边境,直接向坎朝元州修士表明身份这般草率。
是以,燕荣虽不喜南奕口吻,仍压下心中不悦,指节轻叩桌案:“南参知有言,本郡自当安排妥当。赵朗!”
片刻后,外间应声走进一位玄袍男子,一身铁血气息,正是燕荣心腹佐官之一的郡尉赵朗。
赵朗抱拳行礼,目光在南奕身上一掠,便垂首立在一旁,面无表情。
“明日,先向坎朝元州递去文书拜帖。而后备齐通关文牒、使节印信,再调一队玄铁卫,于后日启程,由你亲自护送南参知出使坎朝。”燕荣吩咐道。
说罢,他转向南奕,疏离一笑:“边郡杂务冗繁,还请南参知恕本官失陪。”
话落,燕荣已起身拂袖而去。
南奕面色平静,不以为意,只对赵朗微微颔首:“有劳赵郡尉。”
随赵朗步出郡守府后,凛冽朔风卷着细沙扑面而来。
南奕裹了裹青衫,抬眼望向街道尽头——
三丈高的玄黑城墙遍布刀劈斧凿之痕,墙头弩车泛着森然寒光;披甲执锐的军卒列队巡行,脚步声沉如闷雷;就连街市贩夫走卒,亦多是筋肉虬结的武夫,腰间短刃不离身。
此乃边郡应有之风貌。
不正常的是,许多若有若无的神识,正如附骨之疽一般暗中窥伺。
南奕勾了勾嘴角,露出一抹淡笑。
他提前一日突然现身北幽城,犹如投石入湖,自会惊起诸多涟漪。
虽不知此举得以打乱有心人多少布置,但只要有所获,即是妙事。
燕荣为南奕安排的住所在平戎驿。
赵朗在前引路,往平戎驿方向行去。
沿途,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紧闭门户,偶有几家酒肆,门口挂着褪色的军帐布帘,表示开门营业。
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散修,正围坐在酒桌旁,声音粗犷地唾沫横飞:“听说了吗?青崖关外又折了三个兄弟!坎朝那帮秃驴,专挑落单修士下黑手!”
南奕走了一路,听着这些只言片语,对燕郡的民间生态也有了几分了解。
作为边郡,这里驻有武部军卫司的修士。
但边军,并不止军卫司修士。
许多散修为求上进,会投身边军,积攒军功;哪怕不喜束缚,不入边军,也会三五成群,在边境线上闯荡厮杀。
盖因两国边境的交界地带,常有灵境现世。
既有幸运儿攻破灵境,获得机缘造化;也可能甘尽苦来,变成倒霉蛋,在随机传送后,被敌国修士率先发现并劫掠。
与此同时,修士身死于此,也很容易化作诡灵,进而诞生新的灵境。
是以,边郡修士精于斗法厮杀,多带有一身铁血气息。
而民间武夫,也常来这里走动拾荒,期望拾得死去修士所留下的“神功秘法”传承。
总之,燕郡风貌,可谓大相迥异于内地郡治。
又行数步,除了酒肆以外,南奕终于看见一家开门营业的茶肆。
他停住脚步,手指茶肆:“赵郡尉,且容我去茶棚歇歇脚,饮口热茶。”
赵朗皱了皱眉,见南奕态度坚定,只得点头:“末将在外候着。”
茶肆里摆着八张木桌,南奕随意找了张坐下,要了碗热茶。
待茶博士倒茶时,他温声问道:“老丈,我初来燕郡,见此地茶肆客人稀少,不像别郡有许多百姓聚着听人说书。不知这是为何?“
茶博士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闻言愣了愣,说道:“听书啊……要是十年前,哪怕五年前,茶肆里也是热闹得很,不少人不为别的,专程赶来听人说书。“
“可现在到处都是工厂,小伙子们白天都在做工,哪有时间来喝茶?也就那些酒肆,还有些莽汉时不时去喝上几杯。“
南奕了然点头。
燕郡紧邻坎朝,早早开启蒸汽化进程,治下百姓却是不像汉郡或离京那般闲散。
他接着问道:“老丈可曾听过《大离双龙传》?”
茶博士回忆了一阵,不太确定地说:“依稀有所耳闻,似乎是京城那边新近流行的话本,听一些书生提起过几嘴。但具体是讲啥故事,老头子我就不清楚了。”
南奕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他付过茶钱,端起茶碗一饮而尽,起身离去。
————
燕郡,北幽城。
杜衡携南奕,拜会燕郡郡守燕荣。
见到离去数日却又去而复返的杜衡,燕荣眉峰微挑:“杜侍郎竟还未走?”
他目光掠过杜衡身侧少年,眯眼打量:“不知这位是?“
少年抬袖作揖:“教化司参知南奕,见过郡守。“
燕荣眼底掠过一缕了然,面色不改,淡淡道:“南参知来得好快。久闻盛名,今日一见,果是英雄出少年。“
南奕面上含蓄一笑,心知郡守燕荣是有些轻视于他,方才刻意点出“少年“二字。
身为封疆大吏,各郡郡守无一不是蜕凡圆满,兼有偌大家族产业以为支撑。
在他们眼中,南奕白手起家,势头虽猛,却如烈火烹油,全凭心机手段借势而成,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
待得他日势头稍挫,不复锋芒,极可能会引得众人落井下石,应了那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老话。
简单来说,南奕崛起太快,且侵占百官原有的既得之利,在朝中显得极不合群,为百官所不喜。
若非其挟势压人,以止戈坎离之战稳住阵脚,此刻只怕早就遭百官联手攻讦。
这些关节,南奕同样心知肚明。
可大道之争,向来有进无退。
气运加身之下,他没有时间慢慢沉淀发育,只能步步争先,以势压人。
只要成长得足够快,原本潜在的隐患,会自然而然地不足为患。
至于最差的结果,南奕早已提前备下应对之策,便无需再多想,免得徒增烦恼。
他现在,只需要琢磨如何取胜,一路赢下去,如滚雪球般实现跨越式发展。
燕荣等人,不太认可他们眼中突然就即将要成为大离国师的南奕,存有轻视之心。
但不服也得憋着。
原本,南奕还想与燕荣聊聊,看能否在真气武道或真气水产业上,提前与燕郡展开合作。
只要形成利益联结,如农部本草司那般,自能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他在大离的基本盘。
不过,察觉出燕荣并未刻意遮掩的轻视之意后,南奕当即改口,语气公事公办:“蒙百官推举,在下不日便将出使坎朝。相应事宜,还望郡守大人安排一二。”
南奕当下,并非大离国师。
然其北上坎朝,乃是代表离朝出使,身份亦不一般。
即便不必大张旗鼓,也绝不可让他孤身穿越边境,直接向坎朝元州修士表明身份这般草率。
是以,燕荣虽不喜南奕口吻,仍压下心中不悦,指节轻叩桌案:“南参知有言,本郡自当安排妥当。赵朗!”
片刻后,外间应声走进一位玄袍男子,一身铁血气息,正是燕荣心腹佐官之一的郡尉赵朗。
赵朗抱拳行礼,目光在南奕身上一掠,便垂首立在一旁,面无表情。
“明日,先向坎朝元州递去文书拜帖。而后备齐通关文牒、使节印信,再调一队玄铁卫,于后日启程,由你亲自护送南参知出使坎朝。”燕荣吩咐道。
说罢,他转向南奕,疏离一笑:“边郡杂务冗繁,还请南参知恕本官失陪。”
话落,燕荣已起身拂袖而去。
南奕面色平静,不以为意,只对赵朗微微颔首:“有劳赵郡尉。”
随赵朗步出郡守府后,凛冽朔风卷着细沙扑面而来。
南奕裹了裹青衫,抬眼望向街道尽头——
三丈高的玄黑城墙遍布刀劈斧凿之痕,墙头弩车泛着森然寒光;披甲执锐的军卒列队巡行,脚步声沉如闷雷;就连街市贩夫走卒,亦多是筋肉虬结的武夫,腰间短刃不离身。
此乃边郡应有之风貌。
不正常的是,许多若有若无的神识,正如附骨之疽一般暗中窥伺。
南奕勾了勾嘴角,露出一抹淡笑。
他提前一日突然现身北幽城,犹如投石入湖,自会惊起诸多涟漪。
虽不知此举得以打乱有心人多少布置,但只要有所获,即是妙事。
燕荣为南奕安排的住所在平戎驿。
赵朗在前引路,往平戎驿方向行去。
沿途,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紧闭门户,偶有几家酒肆,门口挂着褪色的军帐布帘,表示开门营业。
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散修,正围坐在酒桌旁,声音粗犷地唾沫横飞:“听说了吗?青崖关外又折了三个兄弟!坎朝那帮秃驴,专挑落单修士下黑手!”
南奕走了一路,听着这些只言片语,对燕郡的民间生态也有了几分了解。
作为边郡,这里驻有武部军卫司的修士。
但边军,并不止军卫司修士。
许多散修为求上进,会投身边军,积攒军功;哪怕不喜束缚,不入边军,也会三五成群,在边境线上闯荡厮杀。
盖因两国边境的交界地带,常有灵境现世。
既有幸运儿攻破灵境,获得机缘造化;也可能甘尽苦来,变成倒霉蛋,在随机传送后,被敌国修士率先发现并劫掠。
与此同时,修士身死于此,也很容易化作诡灵,进而诞生新的灵境。
是以,边郡修士精于斗法厮杀,多带有一身铁血气息。
而民间武夫,也常来这里走动拾荒,期望拾得死去修士所留下的“神功秘法”传承。
总之,燕郡风貌,可谓大相迥异于内地郡治。
又行数步,除了酒肆以外,南奕终于看见一家开门营业的茶肆。
他停住脚步,手指茶肆:“赵郡尉,且容我去茶棚歇歇脚,饮口热茶。”
赵朗皱了皱眉,见南奕态度坚定,只得点头:“末将在外候着。”
茶肆里摆着八张木桌,南奕随意找了张坐下,要了碗热茶。
待茶博士倒茶时,他温声问道:“老丈,我初来燕郡,见此地茶肆客人稀少,不像别郡有许多百姓聚着听人说书。不知这是为何?“
茶博士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闻言愣了愣,说道:“听书啊……要是十年前,哪怕五年前,茶肆里也是热闹得很,不少人不为别的,专程赶来听人说书。“
“可现在到处都是工厂,小伙子们白天都在做工,哪有时间来喝茶?也就那些酒肆,还有些莽汉时不时去喝上几杯。“
南奕了然点头。
燕郡紧邻坎朝,早早开启蒸汽化进程,治下百姓却是不像汉郡或离京那般闲散。
他接着问道:“老丈可曾听过《大离双龙传》?”
茶博士回忆了一阵,不太确定地说:“依稀有所耳闻,似乎是京城那边新近流行的话本,听一些书生提起过几嘴。但具体是讲啥故事,老头子我就不清楚了。”
南奕点了点头,不再多问。
他付过茶钱,端起茶碗一饮而尽,起身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