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凡神诡异事之后,清洗百姓记忆,是否有必要。”
在苏光神识探得众多百姓言论之时,南奕悠然开口,并看向苏光。
“以道友之见,大离朝廷缘何推崇清洗记忆,以使百姓远神诡、避异事?”
苏光微微一怔。
虽然知道南奕此问隐有深意,但仔细想了想,苏光仍旧答曰:“自是为民着想,尽可能地使百姓不为神诡异事所扰。”
“虽说略显傲慢,但于凡人百姓而言,很多时候,无知确实是一种幸福。”
“毕竟,对于神诡异事,凡人一来无力应对,知之徒生日常烦恼;二来,知晓太多,也更加容易遭遇神诡异事。”
南奕闻言笑了笑。
用他前世的话来讲,这就是大离朝廷对于神诡异事在民间舆论处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并有着“神诡莫名、神诡莫测、神诡莫言、神诡莫近”的官方宣传口径。
这些做法不能说错,相应说辞也并非没理。
就好比“为你好”,不可能一点“好”都没有。
但,有道理,不等于唯一之理。
身为穿越者的南奕,在已然熟悉此世思潮观念后,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时机,可以高谈阔论,发表惊世骇俗之暴论:
“私以为,清洗百姓记忆之旧例,究其本质,是为稳定民心。”
“面对层出不穷的神诡异事,凡人懵懂无知,安居乐业,更有利于秩序稳定、气运凝聚。”
“如此,哪怕动用王朝气运清洗百姓记忆,也无损其本,可以很快恢复,算不得亏。”
苏光在旁认真听着,却面色如常。
南奕适才所言,虽显直白,却是话糙理不糙。
只有不亏本的生意,才能形成约定俗成的长久规矩。
否则,漫长时日下,总会有利益受损者不打算继续守规矩。
而南奕如此郑重其事,显然不会是只说些众人皆知的论点。
所以,苏光不发一言,继续静静听下去。
南奕声音悠悠:“然,凡人无知更为安全一说,诚然有理,却是流于表面。”
“无论凡人百姓知或不知,神诡异事,皆在那里,不增不减。”
“所谓无知更安全,真要计较,亦不过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理,源于知之愈多者,愈易撞上神诡异事。”
“如果凡人百姓普遍不知,一如当下,那么极个别的清醒者,确实会更显风险。”
“可是,如果凡人百姓皆有所耳闻,不知详情,只知大概,会是何等局面?”
南奕抛出一个问题,转身直视向苏光。
苏光当即一怔。
这是她从没考虑过的角度。
但若按这个角度来思考,苏光愕然发现,相较于全民不知,全民皆知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变化。
说白了,神诡异事的发生与否,其实压根就不与凡人百姓相关。哪怕全都蒙上眼睛,该发生的,依旧会发生。
只是在其发生时,那些没有蒙眼睛的清醒者,更为突出,也就更容易撞上相应事件而已。
但如果全民皆知,全都没有蒙眼,那么突出者,反倒成了只把脑袋埋在土里、高撅着屁股的鸵鸟。
南奕继续道:“原本,我心中隐隐有此猜想,但也并不能确定。直到最近几天,因提前思虑弑君刺驾一事成败与否所会带来的影响,捎带着了解了一些其他三大王朝的现况,方才愕然注意到一件事。”
南奕缓缓开口:“坎、离、震、兑,四大王朝之中,唯有离朝,将分隔仙凡、约束神诡一说,作为国策,甚至有清洗百姓记忆之举动。”
“那么,缘何离朝有此规矩?”
迎着南奕炯炯有神的双眸,苏光沉吟道:“许是约定俗成,传承至今。”
“好一个约定俗成。”南奕轻笑,“却不知,何人约,何人定?”
南奕并非是在问苏光。他自顾自地接着道:“俗语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修行亦然。初时独修己道,明悟本心,蜕凡入玄;待到修有所成,则牧民立约,传道四方。”
“是以,大离如今之规矩,追本溯源,当是昔日修士所留。”
苏光有些听明白了南奕言下之意,却又感觉自己许是理解错了,试探着问:“那……盟主的意思是?”
南奕笑意盈盈:“依我之见,时移世易,自冬令造化赛博月宰证道,时至今日,民智渐开,其实已然不必太过顾虑陈规旧俗。”
“今帝位空置,无法借用玉玺调动王朝气运,已是定局。既如此,不若将此事看轻,另寻他法以定民心,不过多分说,且观民心变化之趋势。”
“反正,封城不开,消息不会外传,正可据此一试。倘若当真不成,再设法循依旧例,亦为时不晚。”
苏光听罢,不禁有些瞠目。
她本以为自己适才是理解错了,却不想,南奕竟是真的敢!
他刚才说的这些,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另起炉灶,置往昔规矩于不顾,自立章法。
然后,考虑到需要说服百官,南奕给了一个台阶下,就说趁着离京封城,在离京先行试点,试一试新的章法会否带来预料之外的乱子。
南奕说得好听,如果方法不成熟,果真生乱时,便设法循依旧例。
但换言之,如果没有出乱子,南奕就打算将新的章法推行整个离朝——
直接掀翻棋盘,将旧的棋子扫至一旁,换成自个的新棋子。
大离王朝,实乃南洲仙门之外门。
朝堂百官,能借助王朝气运辅以修行。
但作为挂靠在离朝体系下的外门弟子,他们其实只能算是分了点汤喝。
因为,代表着诸多规矩的离朝体系,根本就是整个仙门内门的修行资粮。
只要离朝运转正常,每一条约定俗成的往昔规矩,都能给对应的内门修士提供信力灵性。
而南奕更改规矩,则是要虎口夺食,将相应资粮据为己有。
此举,极易开罪对应修士,早早树敌。
事实上,道随时移,这么多年下来,离朝大小规矩,也绝非一成不变。
但规矩与规矩之间,亦有高下之分、大小之别。
越是古老的规矩,其背后越是可能有着不容小觑的大修士。
而在神诡异事后清洗百姓记忆这一规矩,显然是古老至极。
南奕若是打算更改这一规矩,其风险怕是绝对不小。
苏光提醒南奕慎重考虑。
南奕却是淡然一笑:“浪越大,鱼越贵。修行资粮就这么多,不争不抢,打哪来?横竖要争,索性争个大的。”
————
在苏光神识探得众多百姓言论之时,南奕悠然开口,并看向苏光。
“以道友之见,大离朝廷缘何推崇清洗记忆,以使百姓远神诡、避异事?”
苏光微微一怔。
虽然知道南奕此问隐有深意,但仔细想了想,苏光仍旧答曰:“自是为民着想,尽可能地使百姓不为神诡异事所扰。”
“虽说略显傲慢,但于凡人百姓而言,很多时候,无知确实是一种幸福。”
“毕竟,对于神诡异事,凡人一来无力应对,知之徒生日常烦恼;二来,知晓太多,也更加容易遭遇神诡异事。”
南奕闻言笑了笑。
用他前世的话来讲,这就是大离朝廷对于神诡异事在民间舆论处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并有着“神诡莫名、神诡莫测、神诡莫言、神诡莫近”的官方宣传口径。
这些做法不能说错,相应说辞也并非没理。
就好比“为你好”,不可能一点“好”都没有。
但,有道理,不等于唯一之理。
身为穿越者的南奕,在已然熟悉此世思潮观念后,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时机,可以高谈阔论,发表惊世骇俗之暴论:
“私以为,清洗百姓记忆之旧例,究其本质,是为稳定民心。”
“面对层出不穷的神诡异事,凡人懵懂无知,安居乐业,更有利于秩序稳定、气运凝聚。”
“如此,哪怕动用王朝气运清洗百姓记忆,也无损其本,可以很快恢复,算不得亏。”
苏光在旁认真听着,却面色如常。
南奕适才所言,虽显直白,却是话糙理不糙。
只有不亏本的生意,才能形成约定俗成的长久规矩。
否则,漫长时日下,总会有利益受损者不打算继续守规矩。
而南奕如此郑重其事,显然不会是只说些众人皆知的论点。
所以,苏光不发一言,继续静静听下去。
南奕声音悠悠:“然,凡人无知更为安全一说,诚然有理,却是流于表面。”
“无论凡人百姓知或不知,神诡异事,皆在那里,不增不减。”
“所谓无知更安全,真要计较,亦不过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理,源于知之愈多者,愈易撞上神诡异事。”
“如果凡人百姓普遍不知,一如当下,那么极个别的清醒者,确实会更显风险。”
“可是,如果凡人百姓皆有所耳闻,不知详情,只知大概,会是何等局面?”
南奕抛出一个问题,转身直视向苏光。
苏光当即一怔。
这是她从没考虑过的角度。
但若按这个角度来思考,苏光愕然发现,相较于全民不知,全民皆知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变化。
说白了,神诡异事的发生与否,其实压根就不与凡人百姓相关。哪怕全都蒙上眼睛,该发生的,依旧会发生。
只是在其发生时,那些没有蒙眼睛的清醒者,更为突出,也就更容易撞上相应事件而已。
但如果全民皆知,全都没有蒙眼,那么突出者,反倒成了只把脑袋埋在土里、高撅着屁股的鸵鸟。
南奕继续道:“原本,我心中隐隐有此猜想,但也并不能确定。直到最近几天,因提前思虑弑君刺驾一事成败与否所会带来的影响,捎带着了解了一些其他三大王朝的现况,方才愕然注意到一件事。”
南奕缓缓开口:“坎、离、震、兑,四大王朝之中,唯有离朝,将分隔仙凡、约束神诡一说,作为国策,甚至有清洗百姓记忆之举动。”
“那么,缘何离朝有此规矩?”
迎着南奕炯炯有神的双眸,苏光沉吟道:“许是约定俗成,传承至今。”
“好一个约定俗成。”南奕轻笑,“却不知,何人约,何人定?”
南奕并非是在问苏光。他自顾自地接着道:“俗语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修行亦然。初时独修己道,明悟本心,蜕凡入玄;待到修有所成,则牧民立约,传道四方。”
“是以,大离如今之规矩,追本溯源,当是昔日修士所留。”
苏光有些听明白了南奕言下之意,却又感觉自己许是理解错了,试探着问:“那……盟主的意思是?”
南奕笑意盈盈:“依我之见,时移世易,自冬令造化赛博月宰证道,时至今日,民智渐开,其实已然不必太过顾虑陈规旧俗。”
“今帝位空置,无法借用玉玺调动王朝气运,已是定局。既如此,不若将此事看轻,另寻他法以定民心,不过多分说,且观民心变化之趋势。”
“反正,封城不开,消息不会外传,正可据此一试。倘若当真不成,再设法循依旧例,亦为时不晚。”
苏光听罢,不禁有些瞠目。
她本以为自己适才是理解错了,却不想,南奕竟是真的敢!
他刚才说的这些,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另起炉灶,置往昔规矩于不顾,自立章法。
然后,考虑到需要说服百官,南奕给了一个台阶下,就说趁着离京封城,在离京先行试点,试一试新的章法会否带来预料之外的乱子。
南奕说得好听,如果方法不成熟,果真生乱时,便设法循依旧例。
但换言之,如果没有出乱子,南奕就打算将新的章法推行整个离朝——
直接掀翻棋盘,将旧的棋子扫至一旁,换成自个的新棋子。
大离王朝,实乃南洲仙门之外门。
朝堂百官,能借助王朝气运辅以修行。
但作为挂靠在离朝体系下的外门弟子,他们其实只能算是分了点汤喝。
因为,代表着诸多规矩的离朝体系,根本就是整个仙门内门的修行资粮。
只要离朝运转正常,每一条约定俗成的往昔规矩,都能给对应的内门修士提供信力灵性。
而南奕更改规矩,则是要虎口夺食,将相应资粮据为己有。
此举,极易开罪对应修士,早早树敌。
事实上,道随时移,这么多年下来,离朝大小规矩,也绝非一成不变。
但规矩与规矩之间,亦有高下之分、大小之别。
越是古老的规矩,其背后越是可能有着不容小觑的大修士。
而在神诡异事后清洗百姓记忆这一规矩,显然是古老至极。
南奕若是打算更改这一规矩,其风险怕是绝对不小。
苏光提醒南奕慎重考虑。
南奕却是淡然一笑:“浪越大,鱼越贵。修行资粮就这么多,不争不抢,打哪来?横竖要争,索性争个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