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这次强力坚持天子李琦挂帅出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阳谋。即便是李宝臣和李抱玉等人洞悉了图谋,也改变不了什么。
本来,就是大大方方给这些人看的,不需要藏着掖着。
这是在给各路军阀一个台阶下,他们“投降”的是大唐正统,而非是方清本人。所以在心理上便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地方。
站住这个大义,李抱玉等人就必须要做出选择:你是想当反贼自立,以至于连老家都不顾,还是要回归到朝廷的旗帜下,反攻河西,夺回凉州?
这是把李抱玉架起来烤,也是给他递了个梯子。识趣的就赶紧顺着梯子下来,要不然摔死了可别怪他人!
所以面对辛云京的质问,李抱玉只能劝说众将,说是事关重大不能不慎重考虑,但绝不会投降吐蕃!希望麾下各部将领稍安勿躁,三日之内必有决断。
听到李抱玉信誓旦旦的保证,众将这才散去。只是走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面色凝重,心事重重的样子。
等众人走后,李抱玉这才长叹一声,对李抱真抱怨道:“吐蕃大军压境,军中人心浮动,要如何破局?莫非真要听方清的调度,交出赤水军的控制权吗?”
听从汴州朝廷指挥,打回河西,这对李抱玉来说是没有什么心理障碍的。他们家本就是世代生活在凉州,要不然也指挥不动赤水军,赶走吐蕃人是应有之义。
但将赤水军的指挥权交给方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赤水军是河东军的绝对主力和绝大部分精锐,没了赤水军,他们就只剩下这几年在河东地区招募的一些团结兵了。
其战斗力跟赤水军这种建军超过百年的老牌劲旅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换言之,投靠汴州朝廷的话,他们虽然依旧是一方大员,但实力已经不足以掀起风浪,只能泯然众人而已。
李抱玉不甘心呐,这是打断了凉州安氏的脊梁!他们以后会被方清随意拿捏!
可是,现在博弈的核心本身就是:你投靠我,要有诚意才行!
什么叫诚意?
你甘心被我拿捏,然后我选择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笑泯恩仇,这才叫政治利益交换,这才叫有诚意。
否则,你手里还有赤水军这张王牌,是不是还想着其他事?或者是有别样心思?
这些政治上的弯弯绕绕,李抱玉没法跟麾下那些将领们说。毕竟,立场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就很可能截然相反。
“兄长,方清应该还会派人来此,而且应该就是近期,我们不妨先等两天再说。
至于军中将领,我私下里一个一个去说。”
李抱真低声建议道,除了辛云京这般的刺头,其他人的立场其实并不坚定。
那辛云京为什么要当刺头呢?
因为辛氏老家兰州,刚刚沦陷,他心中非常焦急。而且辛氏同样是河西大族,其子弟广泛分布于开元时期的河西诸军之中。
换言之,辛氏可以说是汉人出身的“凉州安氏”,与凉州安氏在很多方面高度重合!
如果说河西五州一定要找一家跟朝廷对接的家族,那么辛氏在很多方面亦是可以取代安氏。世上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只要涉及到了关键利益,亲兄弟和生养父母也能反目成仇!
更何况辛云京和凉州安氏过往走的就不是一个路子,其人脉与关系网,并不完全重合,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与人脉。
辛云京借机发难,其动机非常单纯,就是为了争夺赤水军的主导权!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辛云京此人留不得,不如……”
李抱真伸出手,做了一个劈砍的手势。
李抱玉摇摇头道:“不可,辛氏在赤水军中颇有人脉,贸然动手却无合适的理由,容易引起动荡。吐蕃人在侧,我们乱不得。”
“唉!”
听到这话,李抱真一声长叹。什么叫“内忧外患”,现在这样的情况,就是内忧外患!
“兄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三日之后,直接派人捉拿辛云京,就说他是吐蕃人的内应。
将他的部曲分给其他将领,这样大家都没什么好说的了。”
李抱真脸上闪过一丝狠厉,压低声音建议道。李抱玉沉思片刻,终于还是缓缓点头。
……
话分两头。
另外一边,诸将返回各自的营帐后也没有闲着。因为并不是只有李抱真一人,才懂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道理。
论氏五兄弟的营盘,被李抱玉安排在新丰驿的西边,让他们防备汴州军可能的突袭。
就在军议之后的当天刚刚入夜,辛云京便悄悄来到论氏五兄弟的大营内,与他们商议大事。
辛云京自幼便是天之骄子,年少从军当年就是河西最年轻的军使。
其人心思缜密,行事心狠手黑,而且胆大包天什么事情都敢搞。在河西从军时,他就经常假扮盗匪劫掠过往胡商,只在方重勇手中栽过一次。
李抱玉兄弟的心思,辛云京心中如明镜一般,可谓是洞若观火。他在军议时看上去很鲁莽,不断挑起众将对李抱玉的不满,就如同一个没脑子的刺头。
实则他一直都有全盘的计划,绝非是临时起意在闹事。
“诸位,现在情况有点不妙啊。”
辛云京看着面前的论氏五兄弟,忍不住长叹一声。
众人都是默然点头,辛云京这句话也算是“正确的废话”了。
“辛将军,李抱玉不肯归顺朝廷,是不是因为与官家有私怨?”
论惟贞低声询问道。
“听闻官家岳父王忠嗣是李抱玉逼死的。”
论怀义附和了一句。
其实李抱玉兄弟的事情,麾下将领并非一无所知。毕竟他们也不是瞎子聋子。在军中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些事情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
“确实如此,李抱玉私心太重,害怕被方清打击报复。但某这里有方清的亲笔信,承诺将会优待赤水军将士。
我们本就是方清旧部,现在投靠过去,也是理所当然,诸位以为如何?”
辛云京将自己命人伪造的那封“方清亲笔信”,交给论惟贞等人查看。
只要事情办成,只要方清不提,谁会在乎他这封信是真的还是假的?此情此景,论氏兄弟也无法查验真伪呀!
论氏五兄弟将辛云京递过来的那封信传阅了一番,然后都是轻轻点头。
“诸位,李抱玉跟官家有仇,可咱们跟官家却是有旧啊,打败吐蕃人以后,我们将来封侯拜相也不在话下。
至于李抱玉如何,那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跟赤水军将士又有什么关系呢?”
辛云京环顾众人,不动声色的鼓动道。虽然论氏五兄弟中没人说话,但众人脸上显然是有所意动。
“再有,现在天子李琦和汴州朝廷,便是大唐当之无愧的正统。难道我们现在,还要跟着李抱玉他们扶持的伪帝李琬混么?
现在汴州朝廷管辖数十个州,已经有大唐大半之地,丁口何止千万?
我们跟着李抱玉一头走到黑,图个什么呢?”
辛云京又补了一刀。
论惟贞是爽快人,直接询问道:“说吧,要怎么做?”
“李抱玉、李抱真兄弟,暗通吐蕃,罪无可恕。
我赤水军将士忠于朝廷,不愿跟随他投吐蕃。于是奋起举事,粉碎了李氏兄弟的阴谋,将二人斩杀!
首级送与朝廷,以示忠诚和归顺的诚意,请天子到长安主持大局。
汴州军与赤水军合兵一处,则唐军势强,击退吐蕃,收复失地不在话下。
于公,此举在挽救河西百姓,为国尽忠。
于私,我等摆脱了和朝廷对抗的不利位置,为子孙后代谋了一条康庄大道,有何不可?”
辛云京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娓娓道来。
这番话入情入理,而且极具可操作性。论惟贞等人都是频频点头。
比起李抱玉兄弟的诡谲与犹疑,辛云京的主意可谓是坦坦荡荡。
一句话,就是干!
“事不宜迟,今夜就动手!”
论惟贞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们的祖父论钦陵,以及家族,当年就是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低估了赞普一派的狠辣果决,动手晚了被人灭族,这才奔逃到大唐。
这样的错误,犯一次就够了,绝不能犯第二次!
辛云京也是没料到论惟贞这般果断,他有些犹疑的询问道:“你我二部合起来不到万人,兵马并不占优,仓促起事会不会……”
“人多容易坏事,走漏消息万事皆休。不如现在就派人去通知官家,让官家,不,最好是天子也一起来河东军大营主持大局。
今夜子时,你我二部同时动手!直奔新丰驿站!”
论惟贞十分确信的说道。
一个人的人品,平时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年方重勇在河西担任刺史,顺便搞走私,让河西诸军将领都吃饱了。
他处事公道童叟无欺,众人皆心服口服。
后面领兵作战,方重勇也是指挥若定,颇有章法,分配任务合理,报功从不拖欠疏漏。
比起盘踞在凉州,出身昭武九姓之一的安氏,显然已经在新朝廷里面一言九鼎的方重勇,看起来更值得信赖。
论惟贞就是觉得方重勇有能力有担当,值得押宝。至于李抱玉他们……拜托啊,那又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不过是异父异母的非兄弟罢了!连老乡都算不上!
顶多将来在他们坟头多上几炷香,还要怎样?
“举事之时,派人去李抱玉本部人马以外的其他各部游说,就说李抱玉等人已经派人去引吐蕃军过来了,请诸军守卫好大营,莫要让吐蕃人占了便宜即可。
事态混乱,必有许多人不愿意卷入其中。他们宁可作壁上观,等我们跟李抱玉分出个胜负以后再说。
这件事辛某来办!”
辛云京紧握双拳说道,多年的江湖经验,多年背后捅刀的熟练度,让他可以在紧急时刻从容的考虑到各种情况。
派人去态度暧昧的将领那边,给李抱玉等人泼脏水,稳住这些人,就是一招妙棋。做成的可能性很大。
反倒是邀约其一起举事,容易走漏消息。
“行,领口挂红绸是自己人,其他的挡路杀无赦。”
论惟贞点点头道,说完转身便去安排军务了。论氏其他几个,也各忙各的,非常干练。
辛云京走出论氏所在的营帐,此时满天星斗,看上去瑰丽而神秘。
只是不知道今夜会有几颗陨落。
……
华州郑县,这是王忠嗣的老家。汴州军抵达华阴后,方重勇便留王难得守华阴,带着车光倩和前锋军来到郑县驻扎,顺便来王氏的祖坟,在此祭拜王忠嗣。
“当年,王将军之父便是力战吐蕃军而亡,可悲可叹。
如今吐蕃人又来了,我辈实在是责无旁贷,要痛击吐蕃人才是。”
看着王忠嗣的墓碑,车光倩忍不住摇头感慨道。
“话虽如此,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吐蕃并非回纥那般编制脆弱,一打就散。
要收复河西,将吐蕃赶回高原,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方重勇面色平静说道,看起来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吐蕃军有备而来,速胜论显然不可取。三年之内能将吐蕃人赶回青海湖,便已经是不世之功了。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官家,辛云京长子辛求见。”
正当方重勇思索吐蕃之事的时候,张光晟凑到他耳边,低声禀告道。
“就是那个尿得远?”
方重勇顿时恍然大悟,当年在河西的时候,经常逗这孩子。辛只比方重勇小五岁,当年二人还比赛过谁尿得更远。
只不过那时候方重勇天天跟阿娜耶这个假胡姬在床上鬼混,身体有点虚。所以辛才得了个绰号叫“尿得远”。
“可不就是那位嘛,不过他这次来有急事!”
张光晟先是露出怪笑,随即立刻面色严肃了起来。
“走,去看看。”
来到王家祖宅的大堂,方重勇就看到一个和辛云京有几分相似的年轻人,在大堂外走来走去,看起来异常焦急。
“哈哈哈哈,果然是你呀,尿得远。”
一见面,方重勇就走过去拍了拍辛的肩膀,哈哈大笑。
见方重勇一点也不见外,辛这才松了口气,压低声音禀告道:“官家,李抱玉兄弟要投吐蕃人,我父与论氏兄弟已经兵变,让我来通知官家,去新丰驿主持大局,最好天子也去。”
嗯?
听到这话,方重勇和车光倩都是一愣。
李抱玉要投吐蕃人?这好像有点……不合常理啊!
二人心中都是感觉非常诧异。
“那兵变结果如何?”
车光倩很快抓住了重点。
谁知辛一脸无奈的摇摇头道:“父亲与论氏兄弟约定在子时兵变,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七八个时辰了,某也不知道结果如何。或许……已经成功了吧。”
辛面色有些为难,谁让古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呢,通讯不发达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
这要怎么办?
一时之间,方重勇与车光倩二人都有些犹豫。
如果兵变成功,那直接过去接管就行。但万一失败了呢?
他们去那边不是送给李抱玉一个大礼?
本来,就是大大方方给这些人看的,不需要藏着掖着。
这是在给各路军阀一个台阶下,他们“投降”的是大唐正统,而非是方清本人。所以在心理上便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地方。
站住这个大义,李抱玉等人就必须要做出选择:你是想当反贼自立,以至于连老家都不顾,还是要回归到朝廷的旗帜下,反攻河西,夺回凉州?
这是把李抱玉架起来烤,也是给他递了个梯子。识趣的就赶紧顺着梯子下来,要不然摔死了可别怪他人!
所以面对辛云京的质问,李抱玉只能劝说众将,说是事关重大不能不慎重考虑,但绝不会投降吐蕃!希望麾下各部将领稍安勿躁,三日之内必有决断。
听到李抱玉信誓旦旦的保证,众将这才散去。只是走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面色凝重,心事重重的样子。
等众人走后,李抱玉这才长叹一声,对李抱真抱怨道:“吐蕃大军压境,军中人心浮动,要如何破局?莫非真要听方清的调度,交出赤水军的控制权吗?”
听从汴州朝廷指挥,打回河西,这对李抱玉来说是没有什么心理障碍的。他们家本就是世代生活在凉州,要不然也指挥不动赤水军,赶走吐蕃人是应有之义。
但将赤水军的指挥权交给方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赤水军是河东军的绝对主力和绝大部分精锐,没了赤水军,他们就只剩下这几年在河东地区招募的一些团结兵了。
其战斗力跟赤水军这种建军超过百年的老牌劲旅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换言之,投靠汴州朝廷的话,他们虽然依旧是一方大员,但实力已经不足以掀起风浪,只能泯然众人而已。
李抱玉不甘心呐,这是打断了凉州安氏的脊梁!他们以后会被方清随意拿捏!
可是,现在博弈的核心本身就是:你投靠我,要有诚意才行!
什么叫诚意?
你甘心被我拿捏,然后我选择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笑泯恩仇,这才叫政治利益交换,这才叫有诚意。
否则,你手里还有赤水军这张王牌,是不是还想着其他事?或者是有别样心思?
这些政治上的弯弯绕绕,李抱玉没法跟麾下那些将领们说。毕竟,立场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就很可能截然相反。
“兄长,方清应该还会派人来此,而且应该就是近期,我们不妨先等两天再说。
至于军中将领,我私下里一个一个去说。”
李抱真低声建议道,除了辛云京这般的刺头,其他人的立场其实并不坚定。
那辛云京为什么要当刺头呢?
因为辛氏老家兰州,刚刚沦陷,他心中非常焦急。而且辛氏同样是河西大族,其子弟广泛分布于开元时期的河西诸军之中。
换言之,辛氏可以说是汉人出身的“凉州安氏”,与凉州安氏在很多方面高度重合!
如果说河西五州一定要找一家跟朝廷对接的家族,那么辛氏在很多方面亦是可以取代安氏。世上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只要涉及到了关键利益,亲兄弟和生养父母也能反目成仇!
更何况辛云京和凉州安氏过往走的就不是一个路子,其人脉与关系网,并不完全重合,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与人脉。
辛云京借机发难,其动机非常单纯,就是为了争夺赤水军的主导权!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辛云京此人留不得,不如……”
李抱真伸出手,做了一个劈砍的手势。
李抱玉摇摇头道:“不可,辛氏在赤水军中颇有人脉,贸然动手却无合适的理由,容易引起动荡。吐蕃人在侧,我们乱不得。”
“唉!”
听到这话,李抱真一声长叹。什么叫“内忧外患”,现在这样的情况,就是内忧外患!
“兄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三日之后,直接派人捉拿辛云京,就说他是吐蕃人的内应。
将他的部曲分给其他将领,这样大家都没什么好说的了。”
李抱真脸上闪过一丝狠厉,压低声音建议道。李抱玉沉思片刻,终于还是缓缓点头。
……
话分两头。
另外一边,诸将返回各自的营帐后也没有闲着。因为并不是只有李抱真一人,才懂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道理。
论氏五兄弟的营盘,被李抱玉安排在新丰驿的西边,让他们防备汴州军可能的突袭。
就在军议之后的当天刚刚入夜,辛云京便悄悄来到论氏五兄弟的大营内,与他们商议大事。
辛云京自幼便是天之骄子,年少从军当年就是河西最年轻的军使。
其人心思缜密,行事心狠手黑,而且胆大包天什么事情都敢搞。在河西从军时,他就经常假扮盗匪劫掠过往胡商,只在方重勇手中栽过一次。
李抱玉兄弟的心思,辛云京心中如明镜一般,可谓是洞若观火。他在军议时看上去很鲁莽,不断挑起众将对李抱玉的不满,就如同一个没脑子的刺头。
实则他一直都有全盘的计划,绝非是临时起意在闹事。
“诸位,现在情况有点不妙啊。”
辛云京看着面前的论氏五兄弟,忍不住长叹一声。
众人都是默然点头,辛云京这句话也算是“正确的废话”了。
“辛将军,李抱玉不肯归顺朝廷,是不是因为与官家有私怨?”
论惟贞低声询问道。
“听闻官家岳父王忠嗣是李抱玉逼死的。”
论怀义附和了一句。
其实李抱玉兄弟的事情,麾下将领并非一无所知。毕竟他们也不是瞎子聋子。在军中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些事情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
“确实如此,李抱玉私心太重,害怕被方清打击报复。但某这里有方清的亲笔信,承诺将会优待赤水军将士。
我们本就是方清旧部,现在投靠过去,也是理所当然,诸位以为如何?”
辛云京将自己命人伪造的那封“方清亲笔信”,交给论惟贞等人查看。
只要事情办成,只要方清不提,谁会在乎他这封信是真的还是假的?此情此景,论氏兄弟也无法查验真伪呀!
论氏五兄弟将辛云京递过来的那封信传阅了一番,然后都是轻轻点头。
“诸位,李抱玉跟官家有仇,可咱们跟官家却是有旧啊,打败吐蕃人以后,我们将来封侯拜相也不在话下。
至于李抱玉如何,那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跟赤水军将士又有什么关系呢?”
辛云京环顾众人,不动声色的鼓动道。虽然论氏五兄弟中没人说话,但众人脸上显然是有所意动。
“再有,现在天子李琦和汴州朝廷,便是大唐当之无愧的正统。难道我们现在,还要跟着李抱玉他们扶持的伪帝李琬混么?
现在汴州朝廷管辖数十个州,已经有大唐大半之地,丁口何止千万?
我们跟着李抱玉一头走到黑,图个什么呢?”
辛云京又补了一刀。
论惟贞是爽快人,直接询问道:“说吧,要怎么做?”
“李抱玉、李抱真兄弟,暗通吐蕃,罪无可恕。
我赤水军将士忠于朝廷,不愿跟随他投吐蕃。于是奋起举事,粉碎了李氏兄弟的阴谋,将二人斩杀!
首级送与朝廷,以示忠诚和归顺的诚意,请天子到长安主持大局。
汴州军与赤水军合兵一处,则唐军势强,击退吐蕃,收复失地不在话下。
于公,此举在挽救河西百姓,为国尽忠。
于私,我等摆脱了和朝廷对抗的不利位置,为子孙后代谋了一条康庄大道,有何不可?”
辛云京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娓娓道来。
这番话入情入理,而且极具可操作性。论惟贞等人都是频频点头。
比起李抱玉兄弟的诡谲与犹疑,辛云京的主意可谓是坦坦荡荡。
一句话,就是干!
“事不宜迟,今夜就动手!”
论惟贞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们的祖父论钦陵,以及家族,当年就是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低估了赞普一派的狠辣果决,动手晚了被人灭族,这才奔逃到大唐。
这样的错误,犯一次就够了,绝不能犯第二次!
辛云京也是没料到论惟贞这般果断,他有些犹疑的询问道:“你我二部合起来不到万人,兵马并不占优,仓促起事会不会……”
“人多容易坏事,走漏消息万事皆休。不如现在就派人去通知官家,让官家,不,最好是天子也一起来河东军大营主持大局。
今夜子时,你我二部同时动手!直奔新丰驿站!”
论惟贞十分确信的说道。
一个人的人品,平时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年方重勇在河西担任刺史,顺便搞走私,让河西诸军将领都吃饱了。
他处事公道童叟无欺,众人皆心服口服。
后面领兵作战,方重勇也是指挥若定,颇有章法,分配任务合理,报功从不拖欠疏漏。
比起盘踞在凉州,出身昭武九姓之一的安氏,显然已经在新朝廷里面一言九鼎的方重勇,看起来更值得信赖。
论惟贞就是觉得方重勇有能力有担当,值得押宝。至于李抱玉他们……拜托啊,那又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不过是异父异母的非兄弟罢了!连老乡都算不上!
顶多将来在他们坟头多上几炷香,还要怎样?
“举事之时,派人去李抱玉本部人马以外的其他各部游说,就说李抱玉等人已经派人去引吐蕃军过来了,请诸军守卫好大营,莫要让吐蕃人占了便宜即可。
事态混乱,必有许多人不愿意卷入其中。他们宁可作壁上观,等我们跟李抱玉分出个胜负以后再说。
这件事辛某来办!”
辛云京紧握双拳说道,多年的江湖经验,多年背后捅刀的熟练度,让他可以在紧急时刻从容的考虑到各种情况。
派人去态度暧昧的将领那边,给李抱玉等人泼脏水,稳住这些人,就是一招妙棋。做成的可能性很大。
反倒是邀约其一起举事,容易走漏消息。
“行,领口挂红绸是自己人,其他的挡路杀无赦。”
论惟贞点点头道,说完转身便去安排军务了。论氏其他几个,也各忙各的,非常干练。
辛云京走出论氏所在的营帐,此时满天星斗,看上去瑰丽而神秘。
只是不知道今夜会有几颗陨落。
……
华州郑县,这是王忠嗣的老家。汴州军抵达华阴后,方重勇便留王难得守华阴,带着车光倩和前锋军来到郑县驻扎,顺便来王氏的祖坟,在此祭拜王忠嗣。
“当年,王将军之父便是力战吐蕃军而亡,可悲可叹。
如今吐蕃人又来了,我辈实在是责无旁贷,要痛击吐蕃人才是。”
看着王忠嗣的墓碑,车光倩忍不住摇头感慨道。
“话虽如此,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吐蕃并非回纥那般编制脆弱,一打就散。
要收复河西,将吐蕃赶回高原,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方重勇面色平静说道,看起来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吐蕃军有备而来,速胜论显然不可取。三年之内能将吐蕃人赶回青海湖,便已经是不世之功了。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官家,辛云京长子辛求见。”
正当方重勇思索吐蕃之事的时候,张光晟凑到他耳边,低声禀告道。
“就是那个尿得远?”
方重勇顿时恍然大悟,当年在河西的时候,经常逗这孩子。辛只比方重勇小五岁,当年二人还比赛过谁尿得更远。
只不过那时候方重勇天天跟阿娜耶这个假胡姬在床上鬼混,身体有点虚。所以辛才得了个绰号叫“尿得远”。
“可不就是那位嘛,不过他这次来有急事!”
张光晟先是露出怪笑,随即立刻面色严肃了起来。
“走,去看看。”
来到王家祖宅的大堂,方重勇就看到一个和辛云京有几分相似的年轻人,在大堂外走来走去,看起来异常焦急。
“哈哈哈哈,果然是你呀,尿得远。”
一见面,方重勇就走过去拍了拍辛的肩膀,哈哈大笑。
见方重勇一点也不见外,辛这才松了口气,压低声音禀告道:“官家,李抱玉兄弟要投吐蕃人,我父与论氏兄弟已经兵变,让我来通知官家,去新丰驿主持大局,最好天子也去。”
嗯?
听到这话,方重勇和车光倩都是一愣。
李抱玉要投吐蕃人?这好像有点……不合常理啊!
二人心中都是感觉非常诧异。
“那兵变结果如何?”
车光倩很快抓住了重点。
谁知辛一脸无奈的摇摇头道:“父亲与论氏兄弟约定在子时兵变,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七八个时辰了,某也不知道结果如何。或许……已经成功了吧。”
辛面色有些为难,谁让古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呢,通讯不发达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
这要怎么办?
一时之间,方重勇与车光倩二人都有些犹豫。
如果兵变成功,那直接过去接管就行。但万一失败了呢?
他们去那边不是送给李抱玉一个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