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归仁不像他表现得那么淡定。
或者说,挖掘黄河河堤放水的主意,压根就不是他这种丘八脑袋能想出来的。要是他有这种头脑,现在早就解套了,压根不会被人两面夹着进退不得。
这一切,都是史思明的计划,主意也是史思明麾下谋士出的。
李归仁被汴州朝廷雄厚的实力与举重若轻的手腕所震慑,为求自保,不得不与虎谋皮,跟史思明联合。按照以往的尿性,史思明不给李归仁一个大逼斗就算客气了。
但解决了史朝义之后,史思明心情大好,又或者他打了胜仗很得意什么的。在得知李归仁有投效之意,史思明便立马给了李归仁一个选项:
你去把黄河南岸的河堤给挖了,把汴州朝廷往死里得罪。这样,你没有退路,大家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要不然,我凭什么相信你?
不得不说,史思明这个提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非常老辣,拿捏住了李归仁。
为了取信于史思明,李归仁不得不这么做。
正如他控制住民夫的家眷,让他们去南岸办事一样,史思明也是拿捏住了李归仁的痛处,让李归仁替自己办事。
人生在世,身不由己,乱世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就看谁的底线更低,谁就能占据主动。
这些人未必可以建立新世道,也一定不可能笑道最后。只是乱世人命如草芥,多活一天也是好的,还需要在乎缺不缺德?
几波民夫全军覆没,李归仁得知此事后,心中惴惴不安。
李归仁很明白,他这一下,可谓是在汴州朝廷头上拉屎。
方清要是不收拾他,如何服众?如何向麾下部曲与亲信们交待?如何跟汴州百姓交待?
所以李归仁生怕方清派人暗杀自己,弄了几百亲兵住在自己院落周围。平日里出行,身边没有少于五十人的,就是怕被汴州来的刺客一刀给噶了。
这天,李归仁收到了刘龙仙给自己的回信,见送信的偏将张通晤面色不好看,于是他沉声问道:“刘将军怎么说?”
“末将不敢说。”
张通晤摇摇头,他脸上都青一块紫一块的,想来这次去送信没少挨打。
李归仁瞬间面沉如水,一把抢过信,拆开一看,差点气晕过去!
刘龙仙在信中大骂李归仁丧心病狂,简直禽兽不如,居然派人去挖掘黄河南岸的河堤,人神共愤。
因为李归仁已经是禽兽了,刘龙仙决定与这位邺城的主将势不两立,割袍断义!
要是汴州朝廷来攻邺城,他自己必为先锋!
这厮煞有介事,话说得一套一套的,看得李归仁冷笑不止。
呵呵,刘龙仙等这一天应该等了很久吧?
以前找不到借口,毕竟二人共事的时间不短,说没有交情,那是假的。
刘龙仙也不好意思主动翻脸,怕部下们为难。
但是,正如李归仁向史思明投诚的时候,说之前都是刘龙仙怂恿他诈降的一样。刘龙仙应该也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不过面对的对象,是汴州朝廷和方清罢了。
曾经亲密无间合作,扛过多次危机的二人,最终还是因为利益,分道扬镳。
这能怪刘龙仙么?
汴州朝廷让他当河阳三城防御使,形同节度使,如今这样的乱世,谁可以拒绝类似的诱惑?
既然自立门户了,那么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也很正常。
想到这里,李归仁长叹一声。
那么,他为什么不学刘龙仙,也顺势投靠汴州朝廷呢?
因为,方清身边,已经有了一大帮兄弟。这些人已经占据了关键位置,和方清之间颇有信任。
自己去了那边,也不过是当狗罢了,还是一条迟早要被烹杀的狗。
现在汴州朝廷已经不比从前,已经不需要去“千金买骨”了。
李归仁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力,作为夹在幽州与汴州之间的邺城,他只能投向弱的一方。唯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价值。
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来得重要。
李归仁之所以要掘河堤,不是因为他轻视方清,恰恰相反,方清的厉害,他深有体会。正因为如此,他才知道,如果没有自己帮忙,史思明必败无疑!
到时候汴州军渡河而来,他或许连当狗的机会都没了。
“还愣着做什么,没点眼色!”
看着张通晤不动,李归仁不耐烦的对着其摆摆手。
“那个……末将告退。”
张通晤面色尴尬抱拳行礼道,随即转身便走。
李归仁才不在乎这种小鱼小虾怎么想,不过是个送信的而已,哪怕他知道对方会被刘龙仙教训一顿,是做给自己看的。
待张通晤走后,李归仁这才在桌案前安静思索。他闻到了一股不安的气息,这种战场直觉,多次救了他的命。
只是,到底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呢?
李归仁想不明白,索性不去想了。他倒在书房的软塌上,眯着眼睛,脑子开始放空。
这些时日提心吊胆,让他感觉身心疲惫。如今既然汴州军没有动静,那对方发难大概不会在最近了。
史思明大军已经在滏水陉附近扎营,自己这边随时有后援。只要不开城门,不与汴州军接战,方清能把自己怎么样呢?
就算要死,那也是在史思明之后了。
李归仁忍不住长叹一声。
就这样眯着眼睛,有一搭没一搭的想着事情,李归仁慢慢进入了梦乡。
他隐约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方清和史思明二人在战场上各自带兵,打得昏天黑地,部曲死伤惨重。而自己的部曲则因为没有参战,毫发无损。
梦中,李归仁看到自己大破汴州军,又把史思明打得叫娘,最后俘虏了这两人。看到方清和史思明跪在自己面前磕头求饶,李归仁不由得从梦中笑出声来。
“呵呵,呵呵呵呵呵……”
书房里,他有些神经质一般的笑着,忽然耳朵听到外面的动静,似乎有点不太对劲!
安静,太过于安静了!
李归仁位于邺城之中的府邸,周边亲信兵马起码有数百人。这些丘八,整日闲得无聊惹是生非。大事肯定没有,但平日里吵吵嚷嚷的小事则不少,还有半夜斗殴的事情发生。
今日,怎么一点声响都没有呢?就算门外值守的军士换岗,也会有脚步声吧?
李归仁从睡梦中惊醒,他慌忙的拍了拍全身,发现没什么异常,这才松了口气。然而,当他推开门一看,却发现……本该值守的亲兵,居然连一个人都不在了?
怎么回事?
李归仁急急忙忙来到大堂,却发现史思明正坐在大堂主座上。而自己的部将,居然在其他位置上落座。眼前的这一切,就好像史思明才是邺城的主人,而李归仁自己则是个客人一样。
“李将军,朕已经等你多时了。
现在才来,你可知罪呀?”
史思明笑眯眯的问道,心情似乎很好的样子,还在揶揄李归仁。
“你,你们,你们……”
李归仁语无伦次,面色惊恐,好像看到了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自己的部将,居然不声不响的,就被史思明给收买了!
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事情?
会不会,史思明随时都可以杀他,只是另有所图?
李归仁想不明白,但隐约觉得,当今乱世,子杀父,父杀子亦有之,并没有什么是不能理解的。
“朕打下邺城,他们会死,汴州军打下邺城,他们还是会死。
如果你是他们,该怎么选呢?
你这头蠢猪!”
史思明嘿嘿冷笑道。
“你他娘的!史思明!你真是够卑鄙的!”
李归仁咬牙切齿的指着史思明大骂道。事到如今,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一切都是史思明的计谋而已。
“卑鄙?朕怎么会比你这个挖掘黄河河堤,人神共愤的疯子更卑鄙呢?
瞧瞧你干的事情,居然派人去黄河南岸挖掘河堤,你知道要死多少无辜百姓么?”
史思明居然义正辞严的质问李归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啊好啊,史思明啊史思明,真有你的!
李某佩服啊,真是佩服你!”
李归仁气得大笑不止,此刻哪怕是傻子也回过味来了。
史思明的诡诈,当年在幽州是出了名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可以说是狗改不了吃屎,那德行是一点也没变。
两相对比之下,方清算是十分“纯良”了。虽然那也是个老硬币,但做事起码还算有底线,至少绝不会搞史思明这种阴搓搓的杀招。
“李归仁,不要怪我们,我们也是逼不得已。
大燕皇帝与汴州军,哪一个你也打不过。
你还挖黄河河堤自掘坟墓,搞得现在汴州人人都想生啖你肉。
到时候殃及池鱼,我们也得遭殃,我们不想死啊。
反正都是你下的命令,不如你把这件事扛下来吧。
陛下已经答应派人送你去汴州跟方清解释,给汴州人一个交代,不会杀你的。
所以我们这也不算是背主吧?良禽择木而栖罢了。”
之前刚刚从刘龙仙那边回来的张通晤,壮着胆子为在场众将当了一回嘴替。
“听到没,朕不会杀你。
来人啊,将李归仁绑了,送到开封城给方清处置,这是朕送给他的见面礼。
然后告诉方清,朕一向很仰慕他,问他愿不愿来投我大燕。”
史思明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像是驱赶苍蝇一样的驱赶李归仁一样。
“不用你们绑,我自己会走!”
李归仁爆喝一声。
谁也没有上前为难他,对于必死之人,大家都是很宽容的,谁又会跟死人过不去呢?
人死债消,无论多大仇恨,对方死了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是人们朴素的价值观。
李归仁转过头,死死的盯着史思明说道:“史思明,李某就先走一步,在地下等着你!呵呵,你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说这些没意思,那不是你操心的事情。”
史思明面色淡然道,懒得跟李归仁多费口舌,他也没兴趣跟死人争什么长短。
李归仁转身便走,几个史思明的亲兵紧随其后,未有阻拦。其实,就算他们现在放了李归仁,挖掘黄河河堤这件事,也会让李归仁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去。
这样的人,不管有事没事,别人都乐意去砍他一刀出口气。
此时此刻,李归仁这才想起刘龙仙以前跟自己说过的一个故事,据说还是方清跟刘龙仙闲聊的时候说的。
方清说人身上有正气,邪祟就不能近身。一旦走了歪路,气运也会随之而去,那时候,邪祟就要开始害你了。
李归仁当时只是一笑而过,什么邪祟,无稽之谈。
如今看来,方清才是真正的明白人。什么是邪祟,史思明这样的人就是活生生的邪祟!
如果自己不是贪念作祟,又怎么会被部下集体背叛呢?
与虎谋皮者,自古难有好下场,为什么当初自己就没想过呢!
李归仁此刻已经悔青了肠子!
以前他的部曲不反叛,是因为知道可以投靠汴州朝廷,大不了也就回家务农,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
李归仁自己把自己的后路断了,跟随他的那些部曲,后路自然也被断了。这年头,部曲跟主将都是一体的,主将遭殃,部曲也跑不了!
大家眼睛又不瞎,这时候不转投他人,难道等汴州军的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时候,才想起要跑路么?
“史思明!去汴州后,李某会让方清把我的人头带在身边,我要睁大眼睛看你怎么死!”
李归仁已经走到大堂门口了,却忽然转过身,对着史思明咆哮道!眼神中充满了怨毒!
“你还嘴硬!你还敢嘴硬!你以为你是什么狗东西!”
史思明气得暴跳如雷,再也端不住皇帝的架子。
他让两个亲兵将李归仁按在地上,接过宦官递过来的木棍,对着李归仁的背就是两下!
随后,一棍又一棍,朝着李归仁的身上砸去!
“陛下,李归仁还要送到汴州,若是死了就坏事了。”
张通晤凑近史思明,压低声音说道,心有惴惴。
李归仁是方清杀了,不关他们的事情。可是史思明若是亲手杀了李归仁,这件事他们就逃不脱干系了。
掩耳盗铃一般的遮羞布,对于他们这些叛将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却又很重要。
大概是觉得跟一个死人斗气确实很没意思,史思明也就坡下驴一般的将木棍丢到地上。他下手是有分寸的,那几下最多也就皮肉伤而已,不可能把李归仁打死。
若是真打死了,那就起不到恶心方清的作用了,十分不划算。
让方清亲手宰了李归仁,那才叫过瘾呢。
想到这里,史思明忍不住得意的笑了起来。
……
邺城发生的事情,方重勇自然不会知道,因为他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忙。
洪灾来了,虽然因为动员及时,挽回了一些损失,但还是有地方受灾,而且也不全在汴州。
汴州朝廷既然被称为朝廷,那自然是要行使朝廷的职能,赈灾便是朝廷要干的活。
调拨粮秣,维护河堤,对淹水的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准备瘟疫的药材,安置受灾的流民等等。
一时间他忙得脚尖不着地。
随着赈灾的持续,汴州运河四通八达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粮仓里的粮食,通过运河抵达受灾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天夜里,方重勇依旧在府衙书房里面批阅公文。
朝廷打算建立新的“工艺学校”,专门负责培养各种学徒,以及建立新的行业标准。这些唐代都有,但是不成体系。皇宫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工艺学校”,只不过剥削极为严重,把学徒当徭役使唤。
既然是要改朝换代,那么肯定不能比从前要差,这方面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远远谈不上完成。
“官家,车将军求见,说是有要紧事。”
大聪明悄无声息的走进书房,对方重勇叉手行礼禀告道。
“让他进来吧。”
方重勇头也不抬的说道,他的注意力还在文稿上。
或者说,挖掘黄河河堤放水的主意,压根就不是他这种丘八脑袋能想出来的。要是他有这种头脑,现在早就解套了,压根不会被人两面夹着进退不得。
这一切,都是史思明的计划,主意也是史思明麾下谋士出的。
李归仁被汴州朝廷雄厚的实力与举重若轻的手腕所震慑,为求自保,不得不与虎谋皮,跟史思明联合。按照以往的尿性,史思明不给李归仁一个大逼斗就算客气了。
但解决了史朝义之后,史思明心情大好,又或者他打了胜仗很得意什么的。在得知李归仁有投效之意,史思明便立马给了李归仁一个选项:
你去把黄河南岸的河堤给挖了,把汴州朝廷往死里得罪。这样,你没有退路,大家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要不然,我凭什么相信你?
不得不说,史思明这个提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非常老辣,拿捏住了李归仁。
为了取信于史思明,李归仁不得不这么做。
正如他控制住民夫的家眷,让他们去南岸办事一样,史思明也是拿捏住了李归仁的痛处,让李归仁替自己办事。
人生在世,身不由己,乱世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就看谁的底线更低,谁就能占据主动。
这些人未必可以建立新世道,也一定不可能笑道最后。只是乱世人命如草芥,多活一天也是好的,还需要在乎缺不缺德?
几波民夫全军覆没,李归仁得知此事后,心中惴惴不安。
李归仁很明白,他这一下,可谓是在汴州朝廷头上拉屎。
方清要是不收拾他,如何服众?如何向麾下部曲与亲信们交待?如何跟汴州百姓交待?
所以李归仁生怕方清派人暗杀自己,弄了几百亲兵住在自己院落周围。平日里出行,身边没有少于五十人的,就是怕被汴州来的刺客一刀给噶了。
这天,李归仁收到了刘龙仙给自己的回信,见送信的偏将张通晤面色不好看,于是他沉声问道:“刘将军怎么说?”
“末将不敢说。”
张通晤摇摇头,他脸上都青一块紫一块的,想来这次去送信没少挨打。
李归仁瞬间面沉如水,一把抢过信,拆开一看,差点气晕过去!
刘龙仙在信中大骂李归仁丧心病狂,简直禽兽不如,居然派人去挖掘黄河南岸的河堤,人神共愤。
因为李归仁已经是禽兽了,刘龙仙决定与这位邺城的主将势不两立,割袍断义!
要是汴州朝廷来攻邺城,他自己必为先锋!
这厮煞有介事,话说得一套一套的,看得李归仁冷笑不止。
呵呵,刘龙仙等这一天应该等了很久吧?
以前找不到借口,毕竟二人共事的时间不短,说没有交情,那是假的。
刘龙仙也不好意思主动翻脸,怕部下们为难。
但是,正如李归仁向史思明投诚的时候,说之前都是刘龙仙怂恿他诈降的一样。刘龙仙应该也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不过面对的对象,是汴州朝廷和方清罢了。
曾经亲密无间合作,扛过多次危机的二人,最终还是因为利益,分道扬镳。
这能怪刘龙仙么?
汴州朝廷让他当河阳三城防御使,形同节度使,如今这样的乱世,谁可以拒绝类似的诱惑?
既然自立门户了,那么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也很正常。
想到这里,李归仁长叹一声。
那么,他为什么不学刘龙仙,也顺势投靠汴州朝廷呢?
因为,方清身边,已经有了一大帮兄弟。这些人已经占据了关键位置,和方清之间颇有信任。
自己去了那边,也不过是当狗罢了,还是一条迟早要被烹杀的狗。
现在汴州朝廷已经不比从前,已经不需要去“千金买骨”了。
李归仁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力,作为夹在幽州与汴州之间的邺城,他只能投向弱的一方。唯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价值。
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来得重要。
李归仁之所以要掘河堤,不是因为他轻视方清,恰恰相反,方清的厉害,他深有体会。正因为如此,他才知道,如果没有自己帮忙,史思明必败无疑!
到时候汴州军渡河而来,他或许连当狗的机会都没了。
“还愣着做什么,没点眼色!”
看着张通晤不动,李归仁不耐烦的对着其摆摆手。
“那个……末将告退。”
张通晤面色尴尬抱拳行礼道,随即转身便走。
李归仁才不在乎这种小鱼小虾怎么想,不过是个送信的而已,哪怕他知道对方会被刘龙仙教训一顿,是做给自己看的。
待张通晤走后,李归仁这才在桌案前安静思索。他闻到了一股不安的气息,这种战场直觉,多次救了他的命。
只是,到底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呢?
李归仁想不明白,索性不去想了。他倒在书房的软塌上,眯着眼睛,脑子开始放空。
这些时日提心吊胆,让他感觉身心疲惫。如今既然汴州军没有动静,那对方发难大概不会在最近了。
史思明大军已经在滏水陉附近扎营,自己这边随时有后援。只要不开城门,不与汴州军接战,方清能把自己怎么样呢?
就算要死,那也是在史思明之后了。
李归仁忍不住长叹一声。
就这样眯着眼睛,有一搭没一搭的想着事情,李归仁慢慢进入了梦乡。
他隐约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方清和史思明二人在战场上各自带兵,打得昏天黑地,部曲死伤惨重。而自己的部曲则因为没有参战,毫发无损。
梦中,李归仁看到自己大破汴州军,又把史思明打得叫娘,最后俘虏了这两人。看到方清和史思明跪在自己面前磕头求饶,李归仁不由得从梦中笑出声来。
“呵呵,呵呵呵呵呵……”
书房里,他有些神经质一般的笑着,忽然耳朵听到外面的动静,似乎有点不太对劲!
安静,太过于安静了!
李归仁位于邺城之中的府邸,周边亲信兵马起码有数百人。这些丘八,整日闲得无聊惹是生非。大事肯定没有,但平日里吵吵嚷嚷的小事则不少,还有半夜斗殴的事情发生。
今日,怎么一点声响都没有呢?就算门外值守的军士换岗,也会有脚步声吧?
李归仁从睡梦中惊醒,他慌忙的拍了拍全身,发现没什么异常,这才松了口气。然而,当他推开门一看,却发现……本该值守的亲兵,居然连一个人都不在了?
怎么回事?
李归仁急急忙忙来到大堂,却发现史思明正坐在大堂主座上。而自己的部将,居然在其他位置上落座。眼前的这一切,就好像史思明才是邺城的主人,而李归仁自己则是个客人一样。
“李将军,朕已经等你多时了。
现在才来,你可知罪呀?”
史思明笑眯眯的问道,心情似乎很好的样子,还在揶揄李归仁。
“你,你们,你们……”
李归仁语无伦次,面色惊恐,好像看到了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自己的部将,居然不声不响的,就被史思明给收买了!
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事情?
会不会,史思明随时都可以杀他,只是另有所图?
李归仁想不明白,但隐约觉得,当今乱世,子杀父,父杀子亦有之,并没有什么是不能理解的。
“朕打下邺城,他们会死,汴州军打下邺城,他们还是会死。
如果你是他们,该怎么选呢?
你这头蠢猪!”
史思明嘿嘿冷笑道。
“你他娘的!史思明!你真是够卑鄙的!”
李归仁咬牙切齿的指着史思明大骂道。事到如今,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一切都是史思明的计谋而已。
“卑鄙?朕怎么会比你这个挖掘黄河河堤,人神共愤的疯子更卑鄙呢?
瞧瞧你干的事情,居然派人去黄河南岸挖掘河堤,你知道要死多少无辜百姓么?”
史思明居然义正辞严的质问李归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啊好啊,史思明啊史思明,真有你的!
李某佩服啊,真是佩服你!”
李归仁气得大笑不止,此刻哪怕是傻子也回过味来了。
史思明的诡诈,当年在幽州是出了名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可以说是狗改不了吃屎,那德行是一点也没变。
两相对比之下,方清算是十分“纯良”了。虽然那也是个老硬币,但做事起码还算有底线,至少绝不会搞史思明这种阴搓搓的杀招。
“李归仁,不要怪我们,我们也是逼不得已。
大燕皇帝与汴州军,哪一个你也打不过。
你还挖黄河河堤自掘坟墓,搞得现在汴州人人都想生啖你肉。
到时候殃及池鱼,我们也得遭殃,我们不想死啊。
反正都是你下的命令,不如你把这件事扛下来吧。
陛下已经答应派人送你去汴州跟方清解释,给汴州人一个交代,不会杀你的。
所以我们这也不算是背主吧?良禽择木而栖罢了。”
之前刚刚从刘龙仙那边回来的张通晤,壮着胆子为在场众将当了一回嘴替。
“听到没,朕不会杀你。
来人啊,将李归仁绑了,送到开封城给方清处置,这是朕送给他的见面礼。
然后告诉方清,朕一向很仰慕他,问他愿不愿来投我大燕。”
史思明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像是驱赶苍蝇一样的驱赶李归仁一样。
“不用你们绑,我自己会走!”
李归仁爆喝一声。
谁也没有上前为难他,对于必死之人,大家都是很宽容的,谁又会跟死人过不去呢?
人死债消,无论多大仇恨,对方死了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是人们朴素的价值观。
李归仁转过头,死死的盯着史思明说道:“史思明,李某就先走一步,在地下等着你!呵呵,你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说这些没意思,那不是你操心的事情。”
史思明面色淡然道,懒得跟李归仁多费口舌,他也没兴趣跟死人争什么长短。
李归仁转身便走,几个史思明的亲兵紧随其后,未有阻拦。其实,就算他们现在放了李归仁,挖掘黄河河堤这件事,也会让李归仁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去。
这样的人,不管有事没事,别人都乐意去砍他一刀出口气。
此时此刻,李归仁这才想起刘龙仙以前跟自己说过的一个故事,据说还是方清跟刘龙仙闲聊的时候说的。
方清说人身上有正气,邪祟就不能近身。一旦走了歪路,气运也会随之而去,那时候,邪祟就要开始害你了。
李归仁当时只是一笑而过,什么邪祟,无稽之谈。
如今看来,方清才是真正的明白人。什么是邪祟,史思明这样的人就是活生生的邪祟!
如果自己不是贪念作祟,又怎么会被部下集体背叛呢?
与虎谋皮者,自古难有好下场,为什么当初自己就没想过呢!
李归仁此刻已经悔青了肠子!
以前他的部曲不反叛,是因为知道可以投靠汴州朝廷,大不了也就回家务农,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
李归仁自己把自己的后路断了,跟随他的那些部曲,后路自然也被断了。这年头,部曲跟主将都是一体的,主将遭殃,部曲也跑不了!
大家眼睛又不瞎,这时候不转投他人,难道等汴州军的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时候,才想起要跑路么?
“史思明!去汴州后,李某会让方清把我的人头带在身边,我要睁大眼睛看你怎么死!”
李归仁已经走到大堂门口了,却忽然转过身,对着史思明咆哮道!眼神中充满了怨毒!
“你还嘴硬!你还敢嘴硬!你以为你是什么狗东西!”
史思明气得暴跳如雷,再也端不住皇帝的架子。
他让两个亲兵将李归仁按在地上,接过宦官递过来的木棍,对着李归仁的背就是两下!
随后,一棍又一棍,朝着李归仁的身上砸去!
“陛下,李归仁还要送到汴州,若是死了就坏事了。”
张通晤凑近史思明,压低声音说道,心有惴惴。
李归仁是方清杀了,不关他们的事情。可是史思明若是亲手杀了李归仁,这件事他们就逃不脱干系了。
掩耳盗铃一般的遮羞布,对于他们这些叛将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却又很重要。
大概是觉得跟一个死人斗气确实很没意思,史思明也就坡下驴一般的将木棍丢到地上。他下手是有分寸的,那几下最多也就皮肉伤而已,不可能把李归仁打死。
若是真打死了,那就起不到恶心方清的作用了,十分不划算。
让方清亲手宰了李归仁,那才叫过瘾呢。
想到这里,史思明忍不住得意的笑了起来。
……
邺城发生的事情,方重勇自然不会知道,因为他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忙。
洪灾来了,虽然因为动员及时,挽回了一些损失,但还是有地方受灾,而且也不全在汴州。
汴州朝廷既然被称为朝廷,那自然是要行使朝廷的职能,赈灾便是朝廷要干的活。
调拨粮秣,维护河堤,对淹水的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准备瘟疫的药材,安置受灾的流民等等。
一时间他忙得脚尖不着地。
随着赈灾的持续,汴州运河四通八达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粮仓里的粮食,通过运河抵达受灾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天夜里,方重勇依旧在府衙书房里面批阅公文。
朝廷打算建立新的“工艺学校”,专门负责培养各种学徒,以及建立新的行业标准。这些唐代都有,但是不成体系。皇宫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工艺学校”,只不过剥削极为严重,把学徒当徭役使唤。
既然是要改朝换代,那么肯定不能比从前要差,这方面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远远谈不上完成。
“官家,车将军求见,说是有要紧事。”
大聪明悄无声息的走进书房,对方重勇叉手行礼禀告道。
“让他进来吧。”
方重勇头也不抬的说道,他的注意力还在文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