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说过,恐艾滋和恐狂犬症患者,之所以因为一次危险遭遇,极端恐惧自己感染致病病毒。qiuyelou是因为他太过妥协和退缩的人格,平时总是要以外人的不幸,来衬托自己的快乐。

  一旦不幸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获得对等的恐惧。

  如果现实给予他较好的条件和环境,他的人格暂时不再需要退缩;可想而知,他就会获得超常的恐惧。(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推理)

  所以,在他感觉越幸福的时候,这种担忧和恐惧就越强烈。

  如果他们本身有心理疾病,他们甚至会感觉以前那些心理疾病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仿佛在一瞬间完全消失了;似乎再也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他们甚至渴望那些心理疾病再度出现,以此转移和消除对生理疾病或者死亡的极度恐惧。

  通过对上面这种恐惧心理的比对,如果大家仔细了解了前面的章节,

  就会发现:这与S男家中突然闯入陌生人,危胁到母亲和她的生命;而他的本能意外受阻;无力反抗;几乎是完全吻合的。

  前面所有的心理分析,最终回归到S男面对死亡危胁时的心境。

  也由此印证了:我在前面有关“呼吸”的章节中,所阐述的――母子的身心是想连的,孩子本身的身心也是相连的。

  (正因为如此,恐狂犬和恐艾者,极端担心连累到自己的家人。)

  所以,身体和心理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唯独在身体受到死亡挑战时,心理疾病才能够完全消失。qiuyelou

  抑郁的时候,他感觉度日如年;可突如其来的身体死亡危胁,他又渴望生命无限长久.

  但如果面对这种死亡危胁挑战失败,心理疾病又会回归。

  所以,恐艾和恐狂犬是有严格的记忆基础的。

  不能简单地判定他们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太过夸张。

  因为所有复杂的心理问题全部调动并集中于此,容不得他们有一刻的逃避.

  所以,有些心理疾患者在经过深层地心理分析后,几乎所有问题都已得到解决。

  唯独偶尔会突然闪过"死亡"地强迫意念,转瞬即逝.

  那是因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被他集中还原到最初和母亲面对死亡危胁时的记忆.

  最后的问题仅仅是用"本能"而不是"过早防卫",消除"死亡恐惧"的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他感觉即便有这种短暂地"死亡强迫",也比以前抑郁的时候要好太多;是一种本质地突破。

  以前即使没有这种症状,他也感觉这一辈子注定完了,没有希望了,只能苟活着。

  但现在他却完全没有这种绝望和厌世了。

  回到主题:

  但如果把恐狂犬和恐艾完全归于心理因素,可能会引来大家的质疑。

  因为患者确实曾经做过一些危险举动,是有可能感染病毒的。

  唯一的办法是送去医院检查,而不是通过心理调节来解决他们的恐惧。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恐狂犬和恐艾者又是极端恐惧去医院检查的。

  也许大多数人会责怪他们太过矛盾,无法理解。

  但是,即使是如此矛盾,也是合理的。

  如果大家了解了前面“自然生长”此章,就可以了解:一个害怕关注有关自己的负面消息的人,表面上是他太过退缩,不自信。实际是他的潜意识对自己十分自信,根本不想去关注那些东西。只是受外界的暗示,形成意识;导致潜意识和意识的冲突。

  同理,恐狂犬和恐艾者害怕去医院,也是潜意识地对自己的绝对自信――不会感染病毒。

  也许,这还是心理上的。

  那么他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还是需要医院的检查啊!心理医生是没办法断定的。

  但我想说的是:未必。

  此话怎说?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共餐,与人拥抱、握手……,是根本不会担心自己感染艾滋或狂犬病毒的;也根本没必要去医院检查。

  即使是稍微危险一点的举动,他们也同样不会担心。

  因为他们的潜意识有一种防卫机制,可以判断:在这些情况下,是不可能感染病毒的。

  同样的,心理疾患者也有心理防卫机制。只是他们对外界的危险性极端夸大了。

  所以,常人认为不足为患的,在他们看来是异常恐惧的。

  但请不要试图用安慰的方式抚平他们的恐惧。

  因为你的话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外在暗示。

  患者之所以异常恐惧,也是因为外在的暗示。

  如果依靠这种暗示,患者永远会徘徊在恐惧与轻松之间,无法自主。

  只能依靠患者本能的心理机制来判断。

  何谓患者本能的心理机制?

  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恐狂犬和恐艾者之所以害怕去医院检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讳疾忌医,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相信自己没有问题;但因为本身的心理机制变形了,再加上外在的暗示,而把自信变成了害怕,所以非常矛盾。

  但那种潜意识的自信是不会变形的,和常人相信共餐和握手不会感染一样。

  潜意识的本能机制因为能够规避风险而自信;也因自信而能够规避风险。

  等到他们必须得去医院的时候,他的恐惧和矛盾同时也不复存在,而保持一种近乎无意识地朦胧。(这也是曾经最健康时的一种记忆。)

  这样,心理健康依旧会保持,而不会受生理的牵扯。

  心理疾患者那些看似盲目和错误的举动,都深深蕴藏着本能的防卫和判断机制。

  只是因为压抑太深,而异常恐惧。

  所以,只需要明白这种潜意识的本能机制便可。

  如果不是通过心理疾患者本能的判断,而是依靠外界的引导,消除他的恐惧.

  是无法令他根本改变的.

  心理疾病仍然不会离开他.

  因为根据前面"记忆的空洞"那章所述:患者极端担心身体上的疾病,而忽略了当下的快乐和常态.会在当下留下一个记忆空洞.日后的生活,他的记忆会来弥补这个空洞.造成人格的退缩,诱发心理疾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深层心理学,深层心理学最新章节,深层心理学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