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淳收了阮籍叔侄和刘伶三人后非常开心,陪同的越国臣属纷纷上前祝贺,让谯氏兄弟和陈寿羡慕不已。
不过马淳也没忘了他们几人,要知道里面还有一个史家大牛在呢。于是便让他们以游学的名义加入越学院,成为一名研究生,攻读学院各家学说,以备将来量才使用。
越学院作为越国最高等级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人才培养机构,里面分为四个等级。
最高等级是掌院祭酒,由马淳兼任,实际上负责一切事物的是国相、假祭酒谢赞。其下就是教授,由各类学说最权威的人士担任,但是目前大部分权威人士并没有来越国,所以基本空缺。只有道家开创丹道灵宝派的仙翁葛玄被授予了教授之职。
在下面就是拥有极高学术能力的博士,目前除了新加入的阮籍三人,还有马淳弟子,科学院院长胡建,以及越国农学第一人周良,还有越国医署医正董建、葛玄弟子郑隐四人。
最后就是那些有志于学术研究,天资优异,在各个学校中考核最优的年轻人作为研究生入院学习。将来或量才使用,进入越国各个部门为官,或留在越学院成为博士,深入研究各派学术。
这一年多来,自从崖洲军击败东吴七万平叛大军,辽东又击退司马懿亲率的大军,并且被东吴朝廷割地而成越国。除了地处南疆的越国本土,辽东这边也时常有形形色色的人士进入。
这些人大多是各国不得志的底层士人,比如前面来到崖洲岛的竹林七贤当中的阮籍叔侄和刘伶。还有长安人氾国,乃是前汉黄门侍郎氾胜之的后人,农家学派的当代传人。
氾胜之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农家因为偏重耕种,与底层百姓混在一起,很少有读书做官的门人子弟。当年氾胜之也是以儒转农才会编著农书《氾胜之书》,到了氾国这一代,更是几乎与老农无异。
辽东刺史万震知道老师马淳看重各种学术人才,见农家传人氾国率家中子弟来投,不敢怠慢,派专人护送氾国一行人南下崖洲岛,进入科学院任职。
随后崖州越学院成立,氾国也在学院里担任博士,据说这个就读过《泛胜之书》,只知耕种,连《论语》都没学过的老头,最有希望继仙翁葛玄之后担任教授之职。
除此之外,前来越国的名士几乎很少。毕竟这些名士几乎都是各大豪门世家子弟,越国不许豪门占有大量土地的政策,让这些名士望而却步,打内心里就不愿投奔越国。
南下越国最多的还是东吴那些没落士族的子弟。在经过南鲁党争之后,很多家族被孙权借机打掉了不少,抄家灭族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家族幸存的子弟为了生存,只好流落各处。越国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纷纷南下崖洲岛,希望在马淳这里能够得到一官半职,以重振家族。
只是东吴这些所谓的豪门子弟,人员素质实在有些不堪,眼高手低的比比皆是。当年暨艳考核五官中郎署时就曾发出合格人才不到一成的感慨,就知道东吴人才凋落到何等程度。更何况这些家族相对优秀的成员几乎都被孙权处理掉了,剩下的这些歪瓜裂枣能熟练诵读《论语》就已经算是顶尖人物了,连越国普通学校中学毕业的学生都远远不如。
鉴于这种情况,马淳也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只是吩咐户部按照程序将他们落籍到越国郡县。若是还想恢复家族荣耀,就必须进入各类学校,等考核合格才择优录取并授予相应官职。
这些家族子弟毕竟相比普通百姓,文化基础更加扎实,若是安心学习,更容易出人头地。而且他们拥有东吴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将来攻取江东也会更加容易一些。
并不是说东吴那些没落家族一个人才都没有。至少顾氏几个小辈,还有张休几个儿子也辗转来到崖州。如今他们大都进入学校就读,据说成绩非常优异,能文能武,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领衔人物。顾谭的儿子顾禹更是早早通过考试,进入户部观政,并且被马淳看中,进入公府,成为马淳身边的秘书郎。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南下交、崖,其中鱼龙混杂,一些怀着各种目的的细作、间谍也随之大量进入越国。使得情报司主事参军秦川人不得不将刺探敌国的任务交由属下完成,自己回到琼山城亲自主持鉴别工作。
越国情报司在各国情报机构当中只能算是小弟,其历史远远比不过魏国进奏曹、蜀国军议司以及东吴解烦卫。但马淳拥有先进的情报理念,并将这些理念整理成册,系统性的训练情报司人员。
所以秦川人的部下比其他三国更加规范和有效,几方势力在琼山城展开了激烈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打掉了不少敌国细作组织,遏止住了各国对越国的刺探行为。
对于马淳来说,他是完全放心秦川人的工作能力,并不过问那些细枝末节。
他眼下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学术研讨上。越学院的成立,吸引了不少顶尖学术人才,特别是老庄学说代表性人物阮籍叔侄和刘伶三人。
作为“知行合一”理论基础之一的黄老学说,越深入了解就越能够丰富自己的理论。
马淳师从谢赞,对史家和律学有过系统性的学习,儒家学说也是当世文人的基础学问,再加上黄老学说,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淳兼容并包,终于可以将自己的学说整理成册,形成完善的学术体系。
从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六月开始,到五凤二年(公元255年)七月,整整两年时间,马淳在越学院学者阮籍叔侄、刘伶,以及在他们三人写信邀请过来的山涛、嵇康和向秀的帮助下,结合葛玄道家灵宝派改良而成的化学、胡建的物理、董建的医学、氾国的农学,编撰成一部综合性的学术性著作《天理》。
在这本著作中,马淳先以先秦时楚国屈原《天问》一书为引,详细解答了天体运行的规律。认为大地为球状,在宇宙中以星辰的形式因为引力围绕太阳旋转,是为日心说。宇宙星辰都是在引力牵引下运行不息。
在此基础上,再度引出天道循环有其自然规律,是为天道有常。《天理》就是寻找这个常,以这个常为万物之基,又为万物之理。
所有学说必须围绕这个常来发展、延伸。只有遵从这个基础,才能找到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不管世界怎么发展,只要依照这个常理,就能找到根源,就能解决任何问题。
结合到实际,最终精炼成一句话,就是“实事求是”。不管是治政也好,民生百业也好,只要依据以“常”为基础,“实事求是”寻找根源,根据这个根源再找到解决方法,就能无往而不利。
这也就是说,越国治政并非一成不变,“常”恒在,“实事”恒变。在恒变的情况下依据常理去“求是”,这个“求”的过程就是寻找正确的“是”的方法。
治政策略,律法变动,都是“求”的过程。这就是越国治政的基本国...策,成为越国以及将来越王朝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
不过马淳也没忘了他们几人,要知道里面还有一个史家大牛在呢。于是便让他们以游学的名义加入越学院,成为一名研究生,攻读学院各家学说,以备将来量才使用。
越学院作为越国最高等级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人才培养机构,里面分为四个等级。
最高等级是掌院祭酒,由马淳兼任,实际上负责一切事物的是国相、假祭酒谢赞。其下就是教授,由各类学说最权威的人士担任,但是目前大部分权威人士并没有来越国,所以基本空缺。只有道家开创丹道灵宝派的仙翁葛玄被授予了教授之职。
在下面就是拥有极高学术能力的博士,目前除了新加入的阮籍三人,还有马淳弟子,科学院院长胡建,以及越国农学第一人周良,还有越国医署医正董建、葛玄弟子郑隐四人。
最后就是那些有志于学术研究,天资优异,在各个学校中考核最优的年轻人作为研究生入院学习。将来或量才使用,进入越国各个部门为官,或留在越学院成为博士,深入研究各派学术。
这一年多来,自从崖洲军击败东吴七万平叛大军,辽东又击退司马懿亲率的大军,并且被东吴朝廷割地而成越国。除了地处南疆的越国本土,辽东这边也时常有形形色色的人士进入。
这些人大多是各国不得志的底层士人,比如前面来到崖洲岛的竹林七贤当中的阮籍叔侄和刘伶。还有长安人氾国,乃是前汉黄门侍郎氾胜之的后人,农家学派的当代传人。
氾胜之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农家因为偏重耕种,与底层百姓混在一起,很少有读书做官的门人子弟。当年氾胜之也是以儒转农才会编著农书《氾胜之书》,到了氾国这一代,更是几乎与老农无异。
辽东刺史万震知道老师马淳看重各种学术人才,见农家传人氾国率家中子弟来投,不敢怠慢,派专人护送氾国一行人南下崖洲岛,进入科学院任职。
随后崖州越学院成立,氾国也在学院里担任博士,据说这个就读过《泛胜之书》,只知耕种,连《论语》都没学过的老头,最有希望继仙翁葛玄之后担任教授之职。
除此之外,前来越国的名士几乎很少。毕竟这些名士几乎都是各大豪门世家子弟,越国不许豪门占有大量土地的政策,让这些名士望而却步,打内心里就不愿投奔越国。
南下越国最多的还是东吴那些没落士族的子弟。在经过南鲁党争之后,很多家族被孙权借机打掉了不少,抄家灭族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家族幸存的子弟为了生存,只好流落各处。越国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纷纷南下崖洲岛,希望在马淳这里能够得到一官半职,以重振家族。
只是东吴这些所谓的豪门子弟,人员素质实在有些不堪,眼高手低的比比皆是。当年暨艳考核五官中郎署时就曾发出合格人才不到一成的感慨,就知道东吴人才凋落到何等程度。更何况这些家族相对优秀的成员几乎都被孙权处理掉了,剩下的这些歪瓜裂枣能熟练诵读《论语》就已经算是顶尖人物了,连越国普通学校中学毕业的学生都远远不如。
鉴于这种情况,马淳也没有把他们拒之门外,只是吩咐户部按照程序将他们落籍到越国郡县。若是还想恢复家族荣耀,就必须进入各类学校,等考核合格才择优录取并授予相应官职。
这些家族子弟毕竟相比普通百姓,文化基础更加扎实,若是安心学习,更容易出人头地。而且他们拥有东吴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将来攻取江东也会更加容易一些。
并不是说东吴那些没落家族一个人才都没有。至少顾氏几个小辈,还有张休几个儿子也辗转来到崖州。如今他们大都进入学校就读,据说成绩非常优异,能文能武,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领衔人物。顾谭的儿子顾禹更是早早通过考试,进入户部观政,并且被马淳看中,进入公府,成为马淳身边的秘书郎。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南下交、崖,其中鱼龙混杂,一些怀着各种目的的细作、间谍也随之大量进入越国。使得情报司主事参军秦川人不得不将刺探敌国的任务交由属下完成,自己回到琼山城亲自主持鉴别工作。
越国情报司在各国情报机构当中只能算是小弟,其历史远远比不过魏国进奏曹、蜀国军议司以及东吴解烦卫。但马淳拥有先进的情报理念,并将这些理念整理成册,系统性的训练情报司人员。
所以秦川人的部下比其他三国更加规范和有效,几方势力在琼山城展开了激烈的渗透与反渗透斗争。在他的精心策划下,打掉了不少敌国细作组织,遏止住了各国对越国的刺探行为。
对于马淳来说,他是完全放心秦川人的工作能力,并不过问那些细枝末节。
他眼下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学术研讨上。越学院的成立,吸引了不少顶尖学术人才,特别是老庄学说代表性人物阮籍叔侄和刘伶三人。
作为“知行合一”理论基础之一的黄老学说,越深入了解就越能够丰富自己的理论。
马淳师从谢赞,对史家和律学有过系统性的学习,儒家学说也是当世文人的基础学问,再加上黄老学说,在这些人的帮助下,马淳兼容并包,终于可以将自己的学说整理成册,形成完善的学术体系。
从吴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六月开始,到五凤二年(公元255年)七月,整整两年时间,马淳在越学院学者阮籍叔侄、刘伶,以及在他们三人写信邀请过来的山涛、嵇康和向秀的帮助下,结合葛玄道家灵宝派改良而成的化学、胡建的物理、董建的医学、氾国的农学,编撰成一部综合性的学术性著作《天理》。
在这本著作中,马淳先以先秦时楚国屈原《天问》一书为引,详细解答了天体运行的规律。认为大地为球状,在宇宙中以星辰的形式因为引力围绕太阳旋转,是为日心说。宇宙星辰都是在引力牵引下运行不息。
在此基础上,再度引出天道循环有其自然规律,是为天道有常。《天理》就是寻找这个常,以这个常为万物之基,又为万物之理。
所有学说必须围绕这个常来发展、延伸。只有遵从这个基础,才能找到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不管世界怎么发展,只要依照这个常理,就能找到根源,就能解决任何问题。
结合到实际,最终精炼成一句话,就是“实事求是”。不管是治政也好,民生百业也好,只要依据以“常”为基础,“实事求是”寻找根源,根据这个根源再找到解决方法,就能无往而不利。
这也就是说,越国治政并非一成不变,“常”恒在,“实事”恒变。在恒变的情况下依据常理去“求是”,这个“求”的过程就是寻找正确的“是”的方法。
治政策略,律法变动,都是“求”的过程。这就是越国治政的基本国...策,成为越国以及将来越王朝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之挣扎求活,三国之挣扎求活最新章节,三国之挣扎求活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之挣扎求活,三国之挣扎求活最新章节,三国之挣扎求活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