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不弃 第155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

小说:三国之烽烟不弃 作者:未栖 更新时间:2024-08-19 12:20:54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虽说无巧不成书,但若是太巧,就难以避免人为的嫌疑。

  因此,纵使我能猜测得出此物乃是何人所放,也不曾掉以轻心。

  在我看来,弓箭不过是个端倪初露,真正精彩的还在后面……总归,蒹葭的狐狸尾巴开始摇摆了。

  翌日,我前往太守府,拜谒蜀郡太守张翼。

  然而,太守府吏告知,昨日他家太守同人饮酒,至今未醒。

  我直觉不对,便又多问了一句,那所谓的“人”是谁?

  府吏言,乃是一俊秀公子,生得白白净净,颇为柔媚。

  柔媚……品味着如此二字,我心里咯噔一下,知晓那谁已是捷足先登。因而,离开之前,嘱咐府吏,替我传达给他们家太守一句话:酒后胡言,若引事端,吾必追究。

  随后,乘车而去。

  回归相府,王妁早已候在门首,一边迎我入内,一边着急询问:“如何?”

  “是祸非福。”我看了看她,努力抑制满腹的恼火,耐心地同她详细说道:“她已经赶在我之前见过张翼。”

  偌大蜀汉,唯有张翼是清楚地知晓我在雒城的点点滴滴的。

  所以,寻到他,便就能够将我许多的把柄牢攥手中。

  王妁怔愣,默了默,而后,又问:“那……会有怎般后果?”

  “看她怀的是什么心了。”总归,不会有什么佳好的结果,“若是她仅想离间我与孔明,顶多把诸事说予孔明一个人听,如此,我最多不过被休弃。可,若是她想毁了我,那便会闹得天下皆知,到时,就不仅是休弃了。”

  尽管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涉及贞洁,只怕会百口莫辩。

  “你……丞相该是信你的吧?”被我的言语惊吓到,王妁满满的愧疚和担忧,“再说,她也不至于这么狠……”

  我扶额,想想便是头疼,“若是真的闹大,他信任我也无济于事。”

  三人成虎,舆论的威力便在于朝夕间毁人、立人,纵使孔明贵为丞相也未必有力抵挡。

  再说蒹葭,她要是能有王妁的一半心软,我也不用同她争斗到这般境地。

  闻言,王妁止步,立在我身后,诚恳地说道:“抱歉,我不该自作主张的。”

  我无言以对,良久,叹息一声,“只怕如此一番彻底被她将主动夺去,而你我只能任人宰割了。”

  “对不起。”

  “罢了。”我摆手,务实道:“现如今,你我还是好好想想如何补救吧。”

  转身,隐忍不住地还是抱怨了一句,“不过,这么多年,你竟然还能为她利用,王氏阿妁,你真好本事。”

  蒹葭此计倒是甚好,利用王妁逼她破约的决心,骗王妁取来弓箭,摆出张任横亘在我与孔明之间,而后,又抓住时机地去同张翼交好,获悉我在雒城的事事非非,既掌握到将我逼死的法子,又使得我无法彻底同她翻脸,唯有自作自受,等待恶果。

  此番,我算是栽了。

  然而,多日之后,市坊之间竟然并未传出任何有关于我的言论。对此,王妁如释重负,笑道,果如她所言,蒹葭还未狠到如斯地步。

  我没反驳,但,心里并不赞同。以蒹葭的性子,她绝无可能这般轻易地放过我,可是,若要我说理由,却又一时半会想象不出。

  她没那么狠……她没那么狠……她没那么狠……

  王妁凭什么认为她没那么狠?就凭她不曾将我逼入绝境?

  顿了顿,我了然一笑,揶揄王妁道:“你可还记得为何昔日先帝会喜爱你多于喜爱蒹葭?”

  正是因为曾经的她单纯善良,而非蒹葭那般的攻于心计。

  王妁“……”,羞于提起往事,便粉饰太平地说道:“你直接同我言说就可,莫要问来问去,委实麻烦。”

  我失笑,总算是再度瞧见她以往的模样,心情愉悦了些许,解释:“她想要的是我众叛亲离,所有我喜爱的、在意的尽皆离我而去,如此,她怎么会让自己显现得比我还要险恶上几分?”

  只有比我好的才更容易招惹那谁喜爱。

  这便是她的谋划。

  王妁会意,深觉事态严重,蹙眉问道:“那你准备怎么做?”

  “看那谁的反应。”别人,我尚可以蒙骗周旋,孔明,我做不到也不想做。

  如今,我唯一期盼地便是他尚能记得前些时日应允过我的事情。

  又是多日。

  我的身躯渐变沉重,可,某人却是已有长久未曾出现。

  前番,我去寻他,竟然被门前的奴仆阻拦,说是,丞相公务繁忙,任何人不得入内相见。

  我不悦,提醒那奴仆道,我可不是什么别人,乃是丞相夫人,诸葛孔明的结发妻子,岂有将我阻挡在外的道理?

  可惜,那奴仆不为所动,淡淡然回答,还请夫人见谅,丞相吩咐的是任何人便就包括夫人在内。

  随即,我便恼了,挺着肚子同那奴仆抗衡,重复道:“你到底让不让我进去?到底让不让我进去……”

  奴仆无奈,既不敢推阻,亦不敢违命,就只有左右侧身地挡我,不停央求,“还请夫人不要为难小的。”

  最终,书房里的某人被惊扰,平静无波地说道:“阿硕,你走吧,为夫近来确是很忙。”

  只此一言,我便再没反抗,转身离开,一边走,一边抱怨,“小心眼,小心眼,诸葛孔明你真是小心眼……”余光中,隐约可见某个熟悉的身影缓步而过。

  半月之后,王妁来报:蒹葭出入书房,来去自由。

  她说,蒹葭常给孔明送茶,有时一呆便就半个时辰。

  闻言,我拍案而起,怒不可抑地扫落所有杯盏,骂道:“蒹葭那个贱/人,枉我几次三番相救。”

  王妁惶恐,立刻跪拜在我面前,说道:“夫人息怒。”

  接着,一传百,百传千,所有候侍的奴仆尽皆屈膝,异口同声,“夫人息怒。”

  ……

  再往书房,我并非孤身一人,而是领着逶迤的侍婢,浩荡而来。

  这次,守门的奴仆倒是未再阻挡,悄然地对着我做了做揖,唤了声“夫人”便就退下。

  然后,内里传来清晰的对话之声,女子娇柔,怯生生地说道:“丞相,奴婢奉夫人之命来给丞相送茶。”

  “夫人?”这是男子的,清清浅浅,带有笑意,“她还记得每日给我送茶?”

  可,辞令却难掩讥讽。

  我听着,双手紧握成拳,面上羞愤难堪到极致。

  这时,女声又起,替我辩解,“丞相哪里话,夫人自是日夜惦记着丞相的。”

  “她若是真的惦记就不会对别的男子念念不忘了。”似是有搁笔卷纸的声响,伴随着男子特有的清朗温润,既是好听又是刺耳,“若非她怀有身孕,我倒真想同她有个了断。”

  “丞相不可。”女子转而匆忙,情真意切地说道:“众人皆知夫人思慕丞相,为丞相付尽一切,即便心有旁骛,也不过短暂迷途,还请丞相念在往日的勤奋之上善待夫人。”

  男子轻笑,“你倒是一点也不嫉妒?”

  “夫人乃是丞相的嫡室,蒹葭没有嫉妒的权利。”低低的,透着点委屈。

  “那若是我给予你这权利呢?”

  “……”女子默然,似是羞赧,半晌才作答,“丞相,是在同蒹葭说笑吧?”

  怎么能呢?

  我勾了勾唇,赫然推门,目光怨毒地望向内里的一对男女,几近相拥却硬生生地为我所打断。女子窘迫,害怕地躲藏到男子身后,攥着男子的衣角,寻求庇护的模样。男子却是悠然自适,对着我笑若春风,言曰:“此事闹完,你可就要安心养胎了。”

  我“嗯”,点头如捣蒜。

  然后,男子平静地转身,一点一点地抽回自己的衣角,坐到书案前,提笔写书,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蒹葭吃惊,凝视着自己空落的手心半晌,笑道:“这是你们的计策?

  我摇摇头,坦诚,“不是,是你的。”

  我只是将计就计,而某人恰好嫌我闹腾,为了能让我尽早了解此事,插了插手罢了。

  她笑,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伤心欲绝,就只有喧闹过后的平静,平静地陈述着自己的结局,“到底,我还是赌输了。”

  赌孔明真的会为她所引诱,因为吃味而将我放弃。可是,她不知晓,孔明有多么了解我对他的情意,了解到就算有一千一万个张任出现也相信我绝然不会见异思迁。

  转眸,她望向孔明,语有不甘,“黄月英这个阿丑真的就这么好?值得你为她放弃姑娘,放弃我?”

  而回答她的是沉寂。

  可是,我知晓什么才是真正的答案:不是我好,不是她们不好,只是我因为曾经存有的时空的阻隔,对这段感情更加珍惜罢了。

  唯有珍惜方能长久。

  欣然一笑,我询问王妁,“双剑你是想她生还是想她死?”

  这是最后一次我唤她双剑了……

  她怔了怔,而后,扬笑,“你都唤我双剑了,我还能让她死吗?”

  “那好……便就将她乱棍赶出丞相府吧……”

  曾经,我想过杀她,想过将她驱逐,可是,到最后竟就只是选择了赶她出府。

  至于缘由,我自己也不甚清楚,是因为她阿姊也是我的阿姊,还是因为我可怜她的遭遇……种种,种种,无须深究也无法深究。

  只要她不再打扰我的生活便好。

  ……

  处理完蒹葭,众人尽皆退下,仅余我和孔明夫妻相对。

  我走到他身边,抱住他的背脊,不满:“你答应过不会真的同我置气的。”

  可,他还是晾了我许多天,不理不睬的,与置气无差……

  他失笑,反手将我拉入怀中,言笑晏晏,“我确是不曾与你置气。”

  “那你不来见我?!”害得我拖着你儿子跟我一起胡思乱想,“还说什么政务繁忙……”

  “政务也确是繁忙。”他说着,自手边取出一卷纸帛,延展开来,对我说道:“阿硕,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吾欲出兵北伐。”

  我低眸,便就将那纸帛之上的熟悉词句尽皆收入眼帘: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依稀着,我还能背诵几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这连串的是他的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一点都不冗长,一点都不讨厌。

  “对不起……”对不起我曾那般憎恶你的出师表,曾那般不屑你的真情实意,对不起……

  他却笑了,问道:“对不起什么?”

  “对不起,我误会你了。”我埋首在他怀中,唇角扬笑,可眼角落泪。

  孔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在越变越短……

  所以……

  我攥着他的衣襟,央求道:“北伐便北伐,可是,必须等到我生下孩子再走。”

  结局什么的,我早已不甚再乎,我在乎的就只有这剩下的七年光阴。

  “好。”

  “还有,我真的同张任没什么。”

  “我知晓。”

  “但是,他真的对我很好……”

  “嗯,我很感激他。”

  “那你不准再同他吃醋。”

  “嗯?何为吃醋?”

  “没……没什么……就是吃味的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某栖中考唯一不会背的就是出师表,现在这么多年过去就只会被出师表了……

  话说,看到这章姑娘们能看出什么端倪吗?比如,那啥?嘿嘿……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之烽烟不弃,三国之烽烟不弃最新章节,三国之烽烟不弃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