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
张郃已经组建好了一队草头兵。
这些兵士是在大戟士军的基础上,裹了一层草衣,戴了草帽,又在盾牌上结了草盾。
李翊又命人将这些草通通打上水,然后便下令攻城。
自己所在的南城为主攻方向,其余三城仅壮声势,只攻不打。
一声令下,众将士扛着云梯便往城墙上冲。
由于兵士覆了草,故而步伐缓慢,跌跌撞撞,呼喝声带着一丝诡异感。
陪着黑夜看不清面容,城上守兵面色发白,惊呼道:
“鬼卒!有鬼卒!”
“李翊善使妖法,呼来鬼兵也!”
“一派胡言!”
袁尚大怒,一剑将那名造谣的士兵给砍死。
“哪有什么鬼卒,这不过是那李翊故弄玄虚罢了!”
虽然嘴上如此说,但袁尚内心却怦怦直跳,他知道李翊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袁尚身为主心骨,此刻绝不能打退堂鼓。
掣剑在手,厉声暴喝:
“纵是李翊当真呼来神兵,吾又何惧?”
“传我令,放箭!”
喏!
城头立马聚满了守军,众人张弓便往城下射。
嗖嗖嗖!
箭矢如雨,打在人身上,发出阵阵沉闷的“囔囔”声。
攻城兵的身子愈发沉重,摇摇晃晃地往城下聚拢。
只因这些箭矢,大多扎在了草衣、草盾之上,故而拖慢了其脚步。
见底下人的身形走姿愈发奇也怪哉,但还未展露出有多强的战斗力。
袁尚遂沉下心神,又命人往城下扔石头。
很快,袁兵以袋装石,抛洒而出。
飞石如同下饺子般,淋漓如雨,扑通通乱打。
“……诶啊!”
攻城士兵被石头砸得上蹿下跳,虽然不至于立时毙命,但落在身上也疼。
好在盾上结了厚草,身上也覆了草衣,将飞石的冲击力稍加缓冲。
饶是如此,一轮石雨下来,也使得不少人吃痛负伤。
众士兵咬着牙,奋力攻打城墙。
“竟有此事?”
见底下士兵勇猛,兼之又看不清底下什么状况,袁尚又惊又怒,下令道:
“快,泼金汤!”
金汤,即煮沸的粪水。
既是火焰攻击,又是生化攻击。
若泼打在身上,立时皮开肉绽。
倘使金汤深入伤口,不出几日,立刻死去。
哗啦!
成片的金汤泼了下来。
“……呼呼、啊!”
城下士兵高声大叫,不断原地跳动。
不过依然靠着身上厚厚的草衣,防了大量金汤沸水渗入体内。
见箭矢、落石、金汤皆不能打退这队攻城兵。
袁尚瞪大眼睛,终于感到有些害怕了。
“莫非李翊当真有鬼神之机?”
袁尚心里暗忖,又急忙召来陈琳等人询问。
陈琳从别处城墙快步赶来,听闻袁尚这边的情况,急忙安抚道:
“主公勿忧,眼下黑灯瞎火,谁知李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可教军士打起火把,底下是人是鬼,一看便知。”
袁尚从其言,命军士纷纷举起火把,把城底下照亮。
火光聚在一起,众人定睛一看,原来不是什么鬼卒。
只是攻城士兵在身上结了一层草衣罢了。
“……哼,我道这李翊有甚本事,不过如此而已!”
真相大白后,袁尚又恢复了傲气,即命军士将火把扔下。
轰!
火把似雹般砸落,结果底下士兵只是将身子一抖,并未能着起来。
“是水!李翊让人在草上浇了水。”
陈琳连忙指出其中的关键所在。
什么?
袁尚急得直挠头,忙问陈琳有何妙策破敌。
陈琳眼珠骨碌碌一转,嘿嘿笑道:
“诸公勿忧,吾有计破敌矣。”
“可先暂缓攻势,让敌军上来。”
哦?
袁尚忙问,“何也?”
陈琳补充说道:
“主公可吩咐城中,置备热油。”
“另添柴草,硫磺等引火之物。”
袁尚登时反应过来,即照陈琳之计办理。
虽然这些兵士身上草衣裹了水,但我们若是灌下热油,再配上草垛等物。
便能将这批攻城士兵活生生烧死。
“……呵,中吾计也。”
李翊身骑白马,立在远处,拿着望远镜静静观望着城墙上的动静。
见城上守军开始四下乱窜,搬运草垛之时,便知他们要用火攻了。
“传令!举火!”
李翊将望远镜放下,将手向身后一招。
哗啦啦一声响!
身后,一根根火把点起,将后方照的透亮。
张郃跨马至前,大叫道:
“诸军见火即退!”
原本还在攻打城墙的草头兵,见着后方火光大亮,纷纷弃了城墙,转身奔回本阵中去。
大量的士兵往回跑,直引得袁尚一阵诧怪。
暗忖贼人莫不是知道他要灌油了?
“快!快!点火!”
“……别让贼人跑了!”
袁尚急得直拍城墙,他们费了这么大功夫把这些引火之物搬上城墙,可不能白费。
能烧死一个是一个!
“……不对,不对。”
陈琳皱起眉头,心中扬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暗想李翊颇有异才,今夜折腾了一晚上了,什么战果都没能取下便撤退。
那他折腾这一宿的目的何在?
“……等等!”
陈琳面色发白,一把将袁尚的臂膀攥住。
“主公可还记得,李翊此前攻打渤海诸县时,几乎一夜而下。”
“逃回来的士兵,提到李翊曾用一种攻城利器。”
“抛石机!”
袁尚、陈琳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这个名字。
轰!
话甫方落,头顶一个巨大的火球飞来。
袁尚大惊失色,目眦欲裂:
“……砲从何来!”
“……砲从何来!!”
原来,这配重式投石机射程极远。
兼之又是黑夜,城上守军完全没注意到李翊已经在军中备好了投石机。
操纵投石机的士兵,见城上打满火把,便往火光上抛射。
只是不同于以往抛发巨石。
而是内用圆石,外结干草,然后涂上油脂。
一经点燃,便作火球。
而城上又堆满了引火之物。
火球一经飞空,皮草绽开,落下碎屑火星。
轰!
顷刻之间,城墙上被大火点燃。
众人避之不及,无数士兵被火焰点着,于城垛上惨嚎不止。
“显甫!吾之兵略如何?”
李翊骑在马上,高声冲城墙上呼喊:
“汝父在时,尚非吾之敌手。”
“料汝黄口小儿,有何能耐,刚拒我朝廷义兵?”
“可速速开门献城,我饶你不死!!”
众人久畏李翊之名,今又处于烈火之中,听到李翊的喊话。
正如阎王催命,无常勾魂。
一个个被吓得肝胆俱裂,毛骨悚然。
“李郯侯有鬼神之机,我等不是他的敌手!”
“降了吧!”
“降了吧!!”
众人在大火中哀嚎,绝望,拼命呼喊。
“住口!”
袁尚按剑在手,破口大骂:
“吾父在时,待汝等不薄。”
“今怎可畏难怯敌,不发一矢而降?”
“快!将这些草垛都推下城去!”
袁尚眼下也顾不得许多,急眼了,以剑将草垛挑下城墙。
然为时已晚,
配重式投石机,又谓之为回回炮也。
其势如雷霆,威若山崩。
机绳响动,火球飞空。
烈焰熊熊,呼啸而至。
所击之处,城墙崩裂,楼橹尽摧。
守城士兵无不胆寒,哪里顾得上推下草垛?
只左右乱窜,四下奔逃。
火球落地,烈焰四起,烟尘蔽空。
城中军民,胆战心惊,哭声一片。
百姓们争相乱走,不知该躲在何处。
袁尚望着熊熊大火,止也止不住,方知大势已去。
颓然地将剑插在地上,仰天长叹:
“吾家四世三公,名重河北。”
“如何尽毁于一山野村夫之手耶!!”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从一开始便陷入了李翊的算计之中。
李翊故意摆下草头兵,故弄玄虚。
袁尚一开始猛攻,未能减退这队士兵的攻势,以为是草衣的效果。
但那其实收效甚微。
不是草头兵强,而是这一支攻城士兵本身就强。
故意披了草衣、结了草盾,引导袁尚以为是草衣的效果。
便想着用火攻,将之烧死。
结果反而为对方照明方向,备下了引火之物。
用我的火料,烧我的人。
阴、太阴了!
袁尚咬牙切齿,气得直吐血。
“……报!”
“将军,其余三面城门的贼军,开始攻城了!”
果不其然,趁着袁尚这头大乱。
张飞、赵云、张辽纷纷领兵开始攻城。
“教他们务必守住!”
袁尚嘶声大呼,眼下他这边也是自身难保。
因为李翊趁着大火烧起,守城士兵纷纷退下了城垛之际,也开始攻城。
同时配重式投石机也在缓缓向前推进,一面推进,一面往城墙内抛射。
以为攻城部队作火力掩护。
“黄忠,汝率一队弓弩手跟上。”
“城头火焰一熄,敢有登城据守者。”
“不必过问,以箭射之!”
“喏!”
黄忠接到命令,身后立马跟上数千人,纷纷往墙头上冲。
火焰渐熄,天见微光。
城头之上,焦臭不可闻。
随处可见被烧焦的尸体,面目俱已全非。
袁尚见大批敌军涌进城来,知南皮断然守不住了。
果断率军,弃城而走。
他带走的是自己的主力部队,等于是袁尚见大势已去,几乎未做太多抵抗。
间接地放弃了南皮守军。
“……将军弃我乎!”
南皮守军见袁尚不与他们一起守城,本就被李翊军杀得胆寒的他们,再无一丝一毫战意。
以马延、张顗为首的先锋将,未能走脱,遂纷纷倒戈卸甲。
举全部部曲,向李翊投降。
李翊暗忖,马延、张顗所部不在少数,若逼之急,必以为患。
可李翊又做不出像白起、曹操那样坑杀俘虏的事来。
只要李翊想,他完全可以趁着马延、张顗未定之时,尽数坑之。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消除一个隐患,还能节省大量粮草。
事实上,
曹操在官渡之战之所以大量坑杀俘虏,就是因为养不起这么多兵。
把他们放了,又怕放虎归山。
毕竟袁氏的号召力太强了。
以曹操的性格,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来。
但李翊始终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之中,人和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坑杀俘虏只能解一时之急,并不能为长久之用。
于是,厚待马延、张顗二将。
先设酒宴款待之,又安抚二人道:
“汝二人平渤海有功,又熟悉冀州地利。”
“吾平河北,正缺两位向导。”
“汝二人可随军听用,待功成之后。”
“吾自当上表,奏请封汝二人为列侯。”
先给一个干净的背景,说你们是有功的,不是贼军。
然后表明你们的价值,可以作向导。
最后再画个饼,之后要给你们封列侯。
这是李翊标准的御人三件套。
马延、张顗感念李翊恩德,纷纷表示愿意效死力。
李翊这才稍稍宽心,又下令军士进城不得惊扰百姓,然后将府库俱数封存好。
待诸事料理完之后,须由他亲自来清查。
既克渤海,李翊清点完府库之后,命人大飨军士。
众人皆问大军该向何处进军。
只因袁尚兵败逃出南皮之后,不见了踪迹。
短时间内也查不到他的动向,所以大伙儿才问接下来该向哪里进兵。
李翊言道:
“此次借道青州,专欲克冀州而来。”
“我只管发兵,捣向魏地。”
“魏地若破,冀州可得矣。”
“至于袁尚动向,任其自去,吾只要冀州。”
众人领命,自南皮出发,一路向西南方向打向魏地。
李翊用马延、张顗为先锋,又命许攸辅之,帮忙劝降诸城邑。
这些人都是河北的老面孔,在旧袁营位高权重。
诸守城将,见其来到,又畏惧李翊兵威,纷纷纳城投降。
李翊将印绶举数还给守城官员,仍命他们为县官。
只因他心里清楚,现在这些官员投靠他,无非是畏惧自己的兵威。
自己若是一上来就解了他们的兵权,必然会引起反抗。
现在就这样保持“中立”就可以了,等到李翊打下魏地,夺了冀州之后。
这些名义上投降的城邑,传檄可定,真正意义上归降。
就如同官渡之战时期,后方的豫州一样。
他们名义上倒向袁氏,扣住粮草不往中枢发。
但当袁氏倒下之后,立马如数上缴绢布粮食。
而不论是曹操也好、刘备也好,都是直接将这些豫州官员与袁氏互通的书信一把火烧了。
表示既往不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骑墙派人数太多。
你不可能一下子全收拾了,否则你豫州的行政系统都得瘫痪。
烧书信,也是为了收买人心。
不过在烧之前,李翊曾命庞统将这些书信全都备份了一份儿。
现在袁氏力量依然强大,为了团结,不能搞内讧。
等之后平定了北方,在慢慢地秋后算账。
靠着“带路党”的引路,兼之李翊在北方打出来的名声。
军队一路畅通无阻,直捣冀州首府魏郡。
至魏地时,李翊方知曹操也打至此处。
只剩下一座邺城未克,曹操将之包围住。
尽管知道曹操会来,但曹操的扫荡速度还是比李翊预想的要快一些。
但转念一想,去年自己北征魏地时,本就扫荡了这里一次。
以曹操之武略,进军如此神速倒也合理。
如今曹刘两家明面上仍是同盟,李翊出于礼貌,主动停驻军马去与曹操打招呼。
同时,也是为了刺探情报。
想看看曹操打到哪里了。
一打听才知道,曹操分了两路兵。
曹操一路,从上党打到了魏郡,只剩下邺城一座尚未能克。
而曹洪一路,打到了赵国。
只剩下赵国治所邯郸未能克。
只因此前袁尚、袁谭兄弟内斗,耗费了冀州大量兵力。
冀州诸城邑,人心惶惶,各级官员也躁动不安。
很多小县小邑都是未作抵抗,便投降了。
尽管此举招来了许多骂声,但官员们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而少数仍旧忠于袁氏的官员,虽然奋起抵抗了。
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也很难挡住曹操的大兵。
城破之后,像这种做了抵抗的城邑,曹操则是一律实行屠戮。
以此来震慑其余敢抵抗的城邑。
至于那些主动投降的官员。
曹操也如同李翊那般,保留了他们的原本职位。
少数带着部曲投降的,曹操还给他们升了官。
靠着大部分城邑的“不抵抗政策”,曹刘两军进兵都十分神速。
曹操见李翊领兵至,即邀之入营,共议破邺之策。
然李翊此来,却是为了商讨冀州的划分问题。
该来的终究是要来。
袁氏遗产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冀州。
此前为了曹刘同盟,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谈及此事。
如今,两边大军都打到邺城来了。
那就只能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曹操见李翊带着大量人马过来。
旌旗蔽日,铠甲凝霜。
人强马壮,威风凛凛。
心下已知来者不善,但还是率部笑脸出迎。
“……李先生久违了,闻先生在渤海大破袁尚。”
“河北之民,闻得先生之名,人人丧胆。”
“虽三尺蒙童闻说,亦不敢啼哭。”
“使曹某闻之,好不叹羡!”
李翊身着甲胄,不置可否,只笑了笑:
“吾受命讨贼,自当效死。”
“非是为了一时功名,而要陈兵加祸于河北百姓。”
“我闻曹公此次寇略河北城邑,所过多所残戮。”
“此举,就不怕遭百姓记恨吗?”
曹操听出李翊的嘲讽之意,略一沉吟,抬头道:
“……李先生倒还真如以往一般宅心仁厚。”
“只是自古争城夺地,必是相互攻伐。”
“夫争地战者,杀人盈野,争城战者,杀人盈城。”
“若不摧加兵锋,战事不能早定。”
“如若城邑居民俱肯配合,吾又何须杀人夺城?”
言讫,曹操笑着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只是这笑声却听不出多少笑意。
又似转移话题一般瞥向李翊身后的军马,感慨道:
“徐州军士果然人人健儿,个个英雄。”
“难怪先生这么快便能平定渤海!”
李翊唇角微微翘起,冷声道:
“若论武略,翊诚以为不及曹公。”
“曹公不过数月,便连克上党、魏郡、赵国三地。”
“翊比之曹公,尚有许多需学之处。”
曹操听出了李翊的讥讽之意,当即沉声回道:
“当初结盟之时,我等便已约好。”
“并州归吾,青州归刘玄德。”
“今君已占了青州,如何又唆使马超侵占并州。”
“教我如何不分兵夺取上党?”
曹操一句话,指出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质问李翊为何在并州问题上,坑他一手。
一个则是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兵占据上党。
按照曹操原本的构想,面对苦寒贫瘠的并州之地,他也没打算出兵占领。
因为冀州才是大头,先把冀州消化了,壮大自身实力之后,再去考虑其他地区。
现在的并州,曹操仅仅只是想用武力,威逼高干屈服。
也就是间接统治。
并州在他的上方,又连接关中地区,只要不添乱子,对曹操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但如今并州除了要面临匈奴人和高干的威胁之外,又多了一个马超。
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并州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等于说,
曹操若要抚定并州,就需要考虑至少三方势力了。
这无疑增大了他的工作量。
面对曹操的质问,李翊也显得很从容不怕,澹澹答道:
“曹司空用钟繇为司隶校尉,使其抚定关中。”
“马腾、韩遂亦遣子送至司空处,司空难道还担心马儿不吃草吗?”
曹操闷哼一声,大声回道:
“就怕这马儿吃的是别家草!”
“吾是遣人去雍凉邀马腾出兵,助我抚定并州不假。”
“然吾已差人探明,吾使尚未至陇西,马超便已出兵!”
言外之意,曹操已经知道马超是在未经过马腾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出兵并州的。
虽然马超屯兵在关中,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权。
但这小子一战降了并州之后,居然还不走。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为此,曹操便上表请奏马超为谏议大夫。
想邀他入朝做事,但毫无疑问地被马超拒绝了。
这小子既不肯来朝廷为官,又不回凉州老家。
俨然是想长留并州,在这里当“土皇帝”。
偏偏高干和呼厨泉又是两个软人。
手上有兵,却不发作。
真就让马超骑在自己头上拉屎,而毫无作为。
“并州问题,当由曹公自行解决,非是翊所能决断的。”
李翊的态度也很明确。
我承认当初谈判时,并州是给你了。
所以现在并州出了问题,也该由你自己解决。
至于为什么会出问题,那你别问。
“……哼。”
曹操不怒反笑,“李先生真是一如往常般……机敏过人……机敏过人呐……”
“……哈哈哈。”两人皆笑。
曹操心里明白,并州问题必是李翊的手笔。
虽然曹操并不是现在就要马上占据并州。
但自己西北方凭空多了一个隐患,使得曹操出兵也不是,不出兵也不是。
如果你出兵并州,解除西北之患。
那冀州还要不要了?
李翊肯定会趁着这个空当,席卷冀州诸郡。
等到曹操领兵回来,估计连口汤都没得喝。
为了得到冀州,曹操的军事动向就没停过。
几乎是徐州军打到哪,他就跟到哪。
为的就是防止刘备独占冀州。
可若是不出兵呢?
难道就放任马超在并州壮大?
高干、呼厨泉又是两个骑墙派,肯定不会在这时候倒向自己。
若是马超的威胁不解除,曹操又怎么全力以赴去跟刘备抢冀州地盘?
“……好一手妙棋!”
曹操心里暗暗叫苦,只叹防不胜防。
竟在战乱焦灼中,被李翊钻了空子,在自己的西北方悬了一柄利刃。
“……好罢!”
曹操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李先生想要哪里。”
没办法,现在曹操吃了这个暗亏,只能是让李翊先开价了。
李翊就喜欢跟这样的聪明人谈话,都不用自己说,对方已经明白自己的意图了。
“……渤海郡、博陵郡、巨鹿郡、安平郡、河间国、中山国、常山国、甘陵国。”
李翊背着手,面如止水一般提出了自己的述求。
“痴心妄想!!!”
曹操须发倒竖,破口大骂。
曹营诸将更是气得拔剑,只要曹操一声令下。
他们马上就会冲上去,将李翊砍作肉酱。
然李翊身后众将亦纷纷拔剑,嗔目怒视。
两边剑拔弩张,俱不敢先行开战。
只有李翊最是沉稳,淡淡地向身后挥了挥手,平静道:
“诸位要拔剑,砍向盟友乎?”
李翊刻意将“盟友”二字的声调扬的老高。
言讫,李翊诸将纷纷将剑收好。
曹操虽然怒不可遏,但还是咬着牙,狞声冲身后人吼道:
“都把剑收起来!”
众人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将剑收好。
但众人嘴上仍是骂个不停,纷纷抱怨:
“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打至此地。”
“这李翊倒好,张口便要了大半个冀州。”
“吾等兄弟,难道便白死了?”
李翊适才所要的郡县,是除了魏郡、赵国之外,全部索要了。
但问题是,曹操本就已经打下魏郡、赵国了。
而李翊一路下来,仅仅只实控了渤海一地而已。
却张口把剩下的郡国宣称,全部索要了。
这叫曹营众人如何不怒?
……
(本章完)
张郃已经组建好了一队草头兵。
这些兵士是在大戟士军的基础上,裹了一层草衣,戴了草帽,又在盾牌上结了草盾。
李翊又命人将这些草通通打上水,然后便下令攻城。
自己所在的南城为主攻方向,其余三城仅壮声势,只攻不打。
一声令下,众将士扛着云梯便往城墙上冲。
由于兵士覆了草,故而步伐缓慢,跌跌撞撞,呼喝声带着一丝诡异感。
陪着黑夜看不清面容,城上守兵面色发白,惊呼道:
“鬼卒!有鬼卒!”
“李翊善使妖法,呼来鬼兵也!”
“一派胡言!”
袁尚大怒,一剑将那名造谣的士兵给砍死。
“哪有什么鬼卒,这不过是那李翊故弄玄虚罢了!”
虽然嘴上如此说,但袁尚内心却怦怦直跳,他知道李翊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袁尚身为主心骨,此刻绝不能打退堂鼓。
掣剑在手,厉声暴喝:
“纵是李翊当真呼来神兵,吾又何惧?”
“传我令,放箭!”
喏!
城头立马聚满了守军,众人张弓便往城下射。
嗖嗖嗖!
箭矢如雨,打在人身上,发出阵阵沉闷的“囔囔”声。
攻城兵的身子愈发沉重,摇摇晃晃地往城下聚拢。
只因这些箭矢,大多扎在了草衣、草盾之上,故而拖慢了其脚步。
见底下人的身形走姿愈发奇也怪哉,但还未展露出有多强的战斗力。
袁尚遂沉下心神,又命人往城下扔石头。
很快,袁兵以袋装石,抛洒而出。
飞石如同下饺子般,淋漓如雨,扑通通乱打。
“……诶啊!”
攻城士兵被石头砸得上蹿下跳,虽然不至于立时毙命,但落在身上也疼。
好在盾上结了厚草,身上也覆了草衣,将飞石的冲击力稍加缓冲。
饶是如此,一轮石雨下来,也使得不少人吃痛负伤。
众士兵咬着牙,奋力攻打城墙。
“竟有此事?”
见底下士兵勇猛,兼之又看不清底下什么状况,袁尚又惊又怒,下令道:
“快,泼金汤!”
金汤,即煮沸的粪水。
既是火焰攻击,又是生化攻击。
若泼打在身上,立时皮开肉绽。
倘使金汤深入伤口,不出几日,立刻死去。
哗啦!
成片的金汤泼了下来。
“……呼呼、啊!”
城下士兵高声大叫,不断原地跳动。
不过依然靠着身上厚厚的草衣,防了大量金汤沸水渗入体内。
见箭矢、落石、金汤皆不能打退这队攻城兵。
袁尚瞪大眼睛,终于感到有些害怕了。
“莫非李翊当真有鬼神之机?”
袁尚心里暗忖,又急忙召来陈琳等人询问。
陈琳从别处城墙快步赶来,听闻袁尚这边的情况,急忙安抚道:
“主公勿忧,眼下黑灯瞎火,谁知李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可教军士打起火把,底下是人是鬼,一看便知。”
袁尚从其言,命军士纷纷举起火把,把城底下照亮。
火光聚在一起,众人定睛一看,原来不是什么鬼卒。
只是攻城士兵在身上结了一层草衣罢了。
“……哼,我道这李翊有甚本事,不过如此而已!”
真相大白后,袁尚又恢复了傲气,即命军士将火把扔下。
轰!
火把似雹般砸落,结果底下士兵只是将身子一抖,并未能着起来。
“是水!李翊让人在草上浇了水。”
陈琳连忙指出其中的关键所在。
什么?
袁尚急得直挠头,忙问陈琳有何妙策破敌。
陈琳眼珠骨碌碌一转,嘿嘿笑道:
“诸公勿忧,吾有计破敌矣。”
“可先暂缓攻势,让敌军上来。”
哦?
袁尚忙问,“何也?”
陈琳补充说道:
“主公可吩咐城中,置备热油。”
“另添柴草,硫磺等引火之物。”
袁尚登时反应过来,即照陈琳之计办理。
虽然这些兵士身上草衣裹了水,但我们若是灌下热油,再配上草垛等物。
便能将这批攻城士兵活生生烧死。
“……呵,中吾计也。”
李翊身骑白马,立在远处,拿着望远镜静静观望着城墙上的动静。
见城上守军开始四下乱窜,搬运草垛之时,便知他们要用火攻了。
“传令!举火!”
李翊将望远镜放下,将手向身后一招。
哗啦啦一声响!
身后,一根根火把点起,将后方照的透亮。
张郃跨马至前,大叫道:
“诸军见火即退!”
原本还在攻打城墙的草头兵,见着后方火光大亮,纷纷弃了城墙,转身奔回本阵中去。
大量的士兵往回跑,直引得袁尚一阵诧怪。
暗忖贼人莫不是知道他要灌油了?
“快!快!点火!”
“……别让贼人跑了!”
袁尚急得直拍城墙,他们费了这么大功夫把这些引火之物搬上城墙,可不能白费。
能烧死一个是一个!
“……不对,不对。”
陈琳皱起眉头,心中扬起一股不详的预感。
暗想李翊颇有异才,今夜折腾了一晚上了,什么战果都没能取下便撤退。
那他折腾这一宿的目的何在?
“……等等!”
陈琳面色发白,一把将袁尚的臂膀攥住。
“主公可还记得,李翊此前攻打渤海诸县时,几乎一夜而下。”
“逃回来的士兵,提到李翊曾用一种攻城利器。”
“抛石机!”
袁尚、陈琳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这个名字。
轰!
话甫方落,头顶一个巨大的火球飞来。
袁尚大惊失色,目眦欲裂:
“……砲从何来!”
“……砲从何来!!”
原来,这配重式投石机射程极远。
兼之又是黑夜,城上守军完全没注意到李翊已经在军中备好了投石机。
操纵投石机的士兵,见城上打满火把,便往火光上抛射。
只是不同于以往抛发巨石。
而是内用圆石,外结干草,然后涂上油脂。
一经点燃,便作火球。
而城上又堆满了引火之物。
火球一经飞空,皮草绽开,落下碎屑火星。
轰!
顷刻之间,城墙上被大火点燃。
众人避之不及,无数士兵被火焰点着,于城垛上惨嚎不止。
“显甫!吾之兵略如何?”
李翊骑在马上,高声冲城墙上呼喊:
“汝父在时,尚非吾之敌手。”
“料汝黄口小儿,有何能耐,刚拒我朝廷义兵?”
“可速速开门献城,我饶你不死!!”
众人久畏李翊之名,今又处于烈火之中,听到李翊的喊话。
正如阎王催命,无常勾魂。
一个个被吓得肝胆俱裂,毛骨悚然。
“李郯侯有鬼神之机,我等不是他的敌手!”
“降了吧!”
“降了吧!!”
众人在大火中哀嚎,绝望,拼命呼喊。
“住口!”
袁尚按剑在手,破口大骂:
“吾父在时,待汝等不薄。”
“今怎可畏难怯敌,不发一矢而降?”
“快!将这些草垛都推下城去!”
袁尚眼下也顾不得许多,急眼了,以剑将草垛挑下城墙。
然为时已晚,
配重式投石机,又谓之为回回炮也。
其势如雷霆,威若山崩。
机绳响动,火球飞空。
烈焰熊熊,呼啸而至。
所击之处,城墙崩裂,楼橹尽摧。
守城士兵无不胆寒,哪里顾得上推下草垛?
只左右乱窜,四下奔逃。
火球落地,烈焰四起,烟尘蔽空。
城中军民,胆战心惊,哭声一片。
百姓们争相乱走,不知该躲在何处。
袁尚望着熊熊大火,止也止不住,方知大势已去。
颓然地将剑插在地上,仰天长叹:
“吾家四世三公,名重河北。”
“如何尽毁于一山野村夫之手耶!!”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从一开始便陷入了李翊的算计之中。
李翊故意摆下草头兵,故弄玄虚。
袁尚一开始猛攻,未能减退这队士兵的攻势,以为是草衣的效果。
但那其实收效甚微。
不是草头兵强,而是这一支攻城士兵本身就强。
故意披了草衣、结了草盾,引导袁尚以为是草衣的效果。
便想着用火攻,将之烧死。
结果反而为对方照明方向,备下了引火之物。
用我的火料,烧我的人。
阴、太阴了!
袁尚咬牙切齿,气得直吐血。
“……报!”
“将军,其余三面城门的贼军,开始攻城了!”
果不其然,趁着袁尚这头大乱。
张飞、赵云、张辽纷纷领兵开始攻城。
“教他们务必守住!”
袁尚嘶声大呼,眼下他这边也是自身难保。
因为李翊趁着大火烧起,守城士兵纷纷退下了城垛之际,也开始攻城。
同时配重式投石机也在缓缓向前推进,一面推进,一面往城墙内抛射。
以为攻城部队作火力掩护。
“黄忠,汝率一队弓弩手跟上。”
“城头火焰一熄,敢有登城据守者。”
“不必过问,以箭射之!”
“喏!”
黄忠接到命令,身后立马跟上数千人,纷纷往墙头上冲。
火焰渐熄,天见微光。
城头之上,焦臭不可闻。
随处可见被烧焦的尸体,面目俱已全非。
袁尚见大批敌军涌进城来,知南皮断然守不住了。
果断率军,弃城而走。
他带走的是自己的主力部队,等于是袁尚见大势已去,几乎未做太多抵抗。
间接地放弃了南皮守军。
“……将军弃我乎!”
南皮守军见袁尚不与他们一起守城,本就被李翊军杀得胆寒的他们,再无一丝一毫战意。
以马延、张顗为首的先锋将,未能走脱,遂纷纷倒戈卸甲。
举全部部曲,向李翊投降。
李翊暗忖,马延、张顗所部不在少数,若逼之急,必以为患。
可李翊又做不出像白起、曹操那样坑杀俘虏的事来。
只要李翊想,他完全可以趁着马延、张顗未定之时,尽数坑之。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消除一个隐患,还能节省大量粮草。
事实上,
曹操在官渡之战之所以大量坑杀俘虏,就是因为养不起这么多兵。
把他们放了,又怕放虎归山。
毕竟袁氏的号召力太强了。
以曹操的性格,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来。
但李翊始终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之中,人和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坑杀俘虏只能解一时之急,并不能为长久之用。
于是,厚待马延、张顗二将。
先设酒宴款待之,又安抚二人道:
“汝二人平渤海有功,又熟悉冀州地利。”
“吾平河北,正缺两位向导。”
“汝二人可随军听用,待功成之后。”
“吾自当上表,奏请封汝二人为列侯。”
先给一个干净的背景,说你们是有功的,不是贼军。
然后表明你们的价值,可以作向导。
最后再画个饼,之后要给你们封列侯。
这是李翊标准的御人三件套。
马延、张顗感念李翊恩德,纷纷表示愿意效死力。
李翊这才稍稍宽心,又下令军士进城不得惊扰百姓,然后将府库俱数封存好。
待诸事料理完之后,须由他亲自来清查。
既克渤海,李翊清点完府库之后,命人大飨军士。
众人皆问大军该向何处进军。
只因袁尚兵败逃出南皮之后,不见了踪迹。
短时间内也查不到他的动向,所以大伙儿才问接下来该向哪里进兵。
李翊言道:
“此次借道青州,专欲克冀州而来。”
“我只管发兵,捣向魏地。”
“魏地若破,冀州可得矣。”
“至于袁尚动向,任其自去,吾只要冀州。”
众人领命,自南皮出发,一路向西南方向打向魏地。
李翊用马延、张顗为先锋,又命许攸辅之,帮忙劝降诸城邑。
这些人都是河北的老面孔,在旧袁营位高权重。
诸守城将,见其来到,又畏惧李翊兵威,纷纷纳城投降。
李翊将印绶举数还给守城官员,仍命他们为县官。
只因他心里清楚,现在这些官员投靠他,无非是畏惧自己的兵威。
自己若是一上来就解了他们的兵权,必然会引起反抗。
现在就这样保持“中立”就可以了,等到李翊打下魏地,夺了冀州之后。
这些名义上投降的城邑,传檄可定,真正意义上归降。
就如同官渡之战时期,后方的豫州一样。
他们名义上倒向袁氏,扣住粮草不往中枢发。
但当袁氏倒下之后,立马如数上缴绢布粮食。
而不论是曹操也好、刘备也好,都是直接将这些豫州官员与袁氏互通的书信一把火烧了。
表示既往不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骑墙派人数太多。
你不可能一下子全收拾了,否则你豫州的行政系统都得瘫痪。
烧书信,也是为了收买人心。
不过在烧之前,李翊曾命庞统将这些书信全都备份了一份儿。
现在袁氏力量依然强大,为了团结,不能搞内讧。
等之后平定了北方,在慢慢地秋后算账。
靠着“带路党”的引路,兼之李翊在北方打出来的名声。
军队一路畅通无阻,直捣冀州首府魏郡。
至魏地时,李翊方知曹操也打至此处。
只剩下一座邺城未克,曹操将之包围住。
尽管知道曹操会来,但曹操的扫荡速度还是比李翊预想的要快一些。
但转念一想,去年自己北征魏地时,本就扫荡了这里一次。
以曹操之武略,进军如此神速倒也合理。
如今曹刘两家明面上仍是同盟,李翊出于礼貌,主动停驻军马去与曹操打招呼。
同时,也是为了刺探情报。
想看看曹操打到哪里了。
一打听才知道,曹操分了两路兵。
曹操一路,从上党打到了魏郡,只剩下邺城一座尚未能克。
而曹洪一路,打到了赵国。
只剩下赵国治所邯郸未能克。
只因此前袁尚、袁谭兄弟内斗,耗费了冀州大量兵力。
冀州诸城邑,人心惶惶,各级官员也躁动不安。
很多小县小邑都是未作抵抗,便投降了。
尽管此举招来了许多骂声,但官员们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而少数仍旧忠于袁氏的官员,虽然奋起抵抗了。
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也很难挡住曹操的大兵。
城破之后,像这种做了抵抗的城邑,曹操则是一律实行屠戮。
以此来震慑其余敢抵抗的城邑。
至于那些主动投降的官员。
曹操也如同李翊那般,保留了他们的原本职位。
少数带着部曲投降的,曹操还给他们升了官。
靠着大部分城邑的“不抵抗政策”,曹刘两军进兵都十分神速。
曹操见李翊领兵至,即邀之入营,共议破邺之策。
然李翊此来,却是为了商讨冀州的划分问题。
该来的终究是要来。
袁氏遗产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冀州。
此前为了曹刘同盟,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谈及此事。
如今,两边大军都打到邺城来了。
那就只能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曹操见李翊带着大量人马过来。
旌旗蔽日,铠甲凝霜。
人强马壮,威风凛凛。
心下已知来者不善,但还是率部笑脸出迎。
“……李先生久违了,闻先生在渤海大破袁尚。”
“河北之民,闻得先生之名,人人丧胆。”
“虽三尺蒙童闻说,亦不敢啼哭。”
“使曹某闻之,好不叹羡!”
李翊身着甲胄,不置可否,只笑了笑:
“吾受命讨贼,自当效死。”
“非是为了一时功名,而要陈兵加祸于河北百姓。”
“我闻曹公此次寇略河北城邑,所过多所残戮。”
“此举,就不怕遭百姓记恨吗?”
曹操听出李翊的嘲讽之意,略一沉吟,抬头道:
“……李先生倒还真如以往一般宅心仁厚。”
“只是自古争城夺地,必是相互攻伐。”
“夫争地战者,杀人盈野,争城战者,杀人盈城。”
“若不摧加兵锋,战事不能早定。”
“如若城邑居民俱肯配合,吾又何须杀人夺城?”
言讫,曹操笑着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只是这笑声却听不出多少笑意。
又似转移话题一般瞥向李翊身后的军马,感慨道:
“徐州军士果然人人健儿,个个英雄。”
“难怪先生这么快便能平定渤海!”
李翊唇角微微翘起,冷声道:
“若论武略,翊诚以为不及曹公。”
“曹公不过数月,便连克上党、魏郡、赵国三地。”
“翊比之曹公,尚有许多需学之处。”
曹操听出了李翊的讥讽之意,当即沉声回道:
“当初结盟之时,我等便已约好。”
“并州归吾,青州归刘玄德。”
“今君已占了青州,如何又唆使马超侵占并州。”
“教我如何不分兵夺取上党?”
曹操一句话,指出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质问李翊为何在并州问题上,坑他一手。
一个则是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兵占据上党。
按照曹操原本的构想,面对苦寒贫瘠的并州之地,他也没打算出兵占领。
因为冀州才是大头,先把冀州消化了,壮大自身实力之后,再去考虑其他地区。
现在的并州,曹操仅仅只是想用武力,威逼高干屈服。
也就是间接统治。
并州在他的上方,又连接关中地区,只要不添乱子,对曹操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但如今并州除了要面临匈奴人和高干的威胁之外,又多了一个马超。
使得原本就复杂的并州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等于说,
曹操若要抚定并州,就需要考虑至少三方势力了。
这无疑增大了他的工作量。
面对曹操的质问,李翊也显得很从容不怕,澹澹答道:
“曹司空用钟繇为司隶校尉,使其抚定关中。”
“马腾、韩遂亦遣子送至司空处,司空难道还担心马儿不吃草吗?”
曹操闷哼一声,大声回道:
“就怕这马儿吃的是别家草!”
“吾是遣人去雍凉邀马腾出兵,助我抚定并州不假。”
“然吾已差人探明,吾使尚未至陇西,马超便已出兵!”
言外之意,曹操已经知道马超是在未经过马腾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出兵并州的。
虽然马超屯兵在关中,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权。
但这小子一战降了并州之后,居然还不走。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为此,曹操便上表请奏马超为谏议大夫。
想邀他入朝做事,但毫无疑问地被马超拒绝了。
这小子既不肯来朝廷为官,又不回凉州老家。
俨然是想长留并州,在这里当“土皇帝”。
偏偏高干和呼厨泉又是两个软人。
手上有兵,却不发作。
真就让马超骑在自己头上拉屎,而毫无作为。
“并州问题,当由曹公自行解决,非是翊所能决断的。”
李翊的态度也很明确。
我承认当初谈判时,并州是给你了。
所以现在并州出了问题,也该由你自己解决。
至于为什么会出问题,那你别问。
“……哼。”
曹操不怒反笑,“李先生真是一如往常般……机敏过人……机敏过人呐……”
“……哈哈哈。”两人皆笑。
曹操心里明白,并州问题必是李翊的手笔。
虽然曹操并不是现在就要马上占据并州。
但自己西北方凭空多了一个隐患,使得曹操出兵也不是,不出兵也不是。
如果你出兵并州,解除西北之患。
那冀州还要不要了?
李翊肯定会趁着这个空当,席卷冀州诸郡。
等到曹操领兵回来,估计连口汤都没得喝。
为了得到冀州,曹操的军事动向就没停过。
几乎是徐州军打到哪,他就跟到哪。
为的就是防止刘备独占冀州。
可若是不出兵呢?
难道就放任马超在并州壮大?
高干、呼厨泉又是两个骑墙派,肯定不会在这时候倒向自己。
若是马超的威胁不解除,曹操又怎么全力以赴去跟刘备抢冀州地盘?
“……好一手妙棋!”
曹操心里暗暗叫苦,只叹防不胜防。
竟在战乱焦灼中,被李翊钻了空子,在自己的西北方悬了一柄利刃。
“……好罢!”
曹操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李先生想要哪里。”
没办法,现在曹操吃了这个暗亏,只能是让李翊先开价了。
李翊就喜欢跟这样的聪明人谈话,都不用自己说,对方已经明白自己的意图了。
“……渤海郡、博陵郡、巨鹿郡、安平郡、河间国、中山国、常山国、甘陵国。”
李翊背着手,面如止水一般提出了自己的述求。
“痴心妄想!!!”
曹操须发倒竖,破口大骂。
曹营诸将更是气得拔剑,只要曹操一声令下。
他们马上就会冲上去,将李翊砍作肉酱。
然李翊身后众将亦纷纷拔剑,嗔目怒视。
两边剑拔弩张,俱不敢先行开战。
只有李翊最是沉稳,淡淡地向身后挥了挥手,平静道:
“诸位要拔剑,砍向盟友乎?”
李翊刻意将“盟友”二字的声调扬的老高。
言讫,李翊诸将纷纷将剑收好。
曹操虽然怒不可遏,但还是咬着牙,狞声冲身后人吼道:
“都把剑收起来!”
众人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将剑收好。
但众人嘴上仍是骂个不停,纷纷抱怨:
“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才打至此地。”
“这李翊倒好,张口便要了大半个冀州。”
“吾等兄弟,难道便白死了?”
李翊适才所要的郡县,是除了魏郡、赵国之外,全部索要了。
但问题是,曹操本就已经打下魏郡、赵国了。
而李翊一路下来,仅仅只实控了渤海一地而已。
却张口把剩下的郡国宣称,全部索要了。
这叫曹营众人如何不怒?
……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