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起得早,城中百官起得也很早,特别是当朝三公,司徒王允。

  因为,今天是他还张恒约定的第十天。

  终于要走了,这小子终于要走了!

  一想到张恒即将离开,王允就忍不住想仰天大笑。

  当然,现在还不是得意的时候。

  虽然早就收到消息,这几日城外的大军一直在收拾行囊,但毕竟还没走不是。

  于是,一大早王允便穿戴整齐,登上了城头,准备亲自目送张恒离开。

  也只要这样,才能让他安心。

  可是……当他来到城头的时候,却正好看到张恒带着军中将领,也站在了城门外。

  四目相对,气氛一时竟有些尴尬。

  “见过司徒!”

  张恒立在马上,对城头上的王允拱了拱手,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见此,王允心中一顿窝火,却又有些慌张。

  不是要走吗,这小子干什么,该不会改主意了吧!

  王允只得耐着性子对张恒回了一礼,开口问道:“子毅,今日乃大军开拔之日,你不去统领军队,反倒来此处作甚?”

  张恒拱手笑道:“军中事自有诸将负责,下官作为徐州牧使者,今当远离,临走之前,特请入宫拜别天子,还望司徒允许!”

  言语虽然客气,但行动却一点不慢。

  就在张恒说话的时候,城中士卒已经打开了城门。

  你要入城,我岂能拦住,又何必假惺惺地求我!

  王允心中不快,却也只能点头笑道:“子毅言之有理,既如此,且容老夫入宫向天子通报一声,如何?”

  “那就劳烦司徒了!”

  城门虽然打开,但张恒却没进去。

  走都要走了,何必还给人留下话柄。

  “好说,你且在此稍候片刻。”

  王允摆了摆手,迅速转身离去。

  一者,张恒的要求并不算过分,且行为举止完全符合外臣的礼仪,王允没有理由拒绝。

  二者,王允早已受够了张恒,只要能把这瘟神送走,就一切都好说。

  半个时辰左右,王允回来了,开始宣读天子口谕,召张恒进宫觐见。

  得到天子诏令之后,张恒这才打马入城,一路直奔皇宫而去。

  觐见天子的过程自然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刘协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王允的授意下,刘协对张恒,甚至是他背后的刘备都大肆夸奖勉励了一番。

  张恒也是做戏做全套,先是进献了一些珍珠美玉作为贡礼,最后又是一番发誓赌咒,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之类的话。

  最后,两人在一片君臣相的的气氛中,依依不舍地告别。

  可等出了崇德殿之后,王允却立刻换了一副嘴脸。

  “天子也见了,子毅可以走了吧!”王允冷笑道。

  “怎么,司徒要撵人?”张恒似笑非笑道。

  王允冷声道:“不敢,大军在你手中,老夫的身家性命就在你手中。甚至是天子百官,都要看你的脸色行事,老夫又如何敢撵人。”

  “不敢乱说话,下官对天子,对朝廷皆是忠心耿耿,司徒如何能污蔑我有不臣之心?”

  “既无不臣之心,如何拖拖拉拉,不肯离去?”

  见王允不吃自己这套,张恒只要摆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模样。

  “唉,我张子毅忠心为国,一腔热血,天地可鉴。可叹王司徒不明内情,却把张某当成了乱臣贼子,当真让人心寒……”

  “行了行了,此处又无旁人,你这套耍给谁看?”王允皱眉道,实在看不惯张恒做作的模样。

  张恒有些无语地看了王允一眼,恨不得立刻送他去和吕布相见。

  老家伙,你懂不懂规矩,我表下忠心都不能行吗!

  “下官自然是要走的,不过临走之前,下官还想去一个地方。”

  “何处?”

  王允皱眉道,他就知道张恒入宫准没好事。

  张恒淡淡一笑,吐出了两个字。

  “兰台。”

  “你去那里做什么?”王允不解道。

  “下官是爱书之人,有幸入宫,自然想见识见识。”张恒笑道。

  对于这番话,王允是一个字都不会信的。

  但为了打发张恒,他还是咬着牙同意了。

  所谓兰台,其实就是朝廷的官方图书馆。

  昔年大文学家班固,就出任过兰台令史,受诏撰史,最终写成了《汉书》。

  可别小看这个地方,在没有网络和共享精神的汉代,一座国家级的图书馆意味着什么,张恒比任何人都清楚。

  古来先贤典籍,甚至是历代官方禁书,民间不许私藏的内容,都在兰台留有副本。

  数百年的积累下来,这是一座多大的宝库啊!

  若仅是一些藏书,还不至于让张恒亲自跑一趟。

  关键兰台之内,还有另一些东西,那就是档案卷宗!

  所谓的档案卷宗,可谓包罗万象。

  不仅历年的天象地理,也包括了曾经朝廷任免的官职人选,甚至官员的上疏建议,里面都有收录。

  其中就有一个版块,专门收录了四方地形,各郡人口,气候天象,甚至是物产矿藏。

  这玩意儿,相当于后世的户口地理档案,也是对张恒最重要的东西。

  试想一旦掌握了这些信息,今后徐州每征服一块地方,立刻就能拿出当地相应的大致资料。

  人口多少,地形如何,何处有矿藏,哪里可屯兵,瞬间一目了然。

  四百年前,刘邦带着一帮兄弟攻入咸阳,所有人都跑去搜罗金银、财宝、美女的时候,萧何却下令封存律令图书档案,后来更是将这些东西转移到了汉中。

  也正是有了这些资料,萧何才能对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形势强弱、民众疾苦等情况了如指掌,为刘邦平定天下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做个不恰当的类比,正如打游戏一样,在别的诸侯眼中,除了占领区之外,天下都是一片迷雾。

  而有了这些东西后,徐州就等于开了全图视角。

  按图索骥,永远比自己摸索要快得多。

  在别的诸侯还忙着深入基层调查的时候,徐州却已经能凭借档案,迅速捋顺当地错综复杂的形势,进行快速整合吸收,甚至出台一系列政策来统合当地士族百姓。

  虽然只是一些竹简绢帛,但作用却远胜千军万马!

  如此重要之物,张恒自然不能放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最新章节,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