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完了吕布的生死后,张恒又把目光看向了赵云。

  “子龙,你自常山随我而来,一路不辞劳苦,屡有功勋。如今雒阳之行大功告成,你想要何种赏赐?”

  赵云连忙拱手道:“长史,末将追随您,乃是为仁义之所在,所行所为皆是本分,不敢居功!”

  闻言,张恒笑了。

  若旁人说这些话,张恒必定会认为是谦虚之言,但从赵云嘴里说出来,却无比真挚。

  倒是一旁张恒的新任护卫张绣,直接不屑地撇了撇嘴。

  这小白脸真虚伪!

  张恒笑道:“军中之事,赏罚分明,岂能是你说不要就不要的。不过你既如此说,那我便再给你加些担子,如何?”

  闻言,张绣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的意味。

  张子毅是何等聪明之人,你在他面前惺惺作态,这下弄巧成拙了吧。

  可赵云却毫不犹豫地拱手道:“长史请吩咐!”

  “雒阳的两万禁军,皆是董贼精挑细选出来的,可谓西凉军的精锐之师,今后便交由你统领了。”

  张绣顿时惊呆了,眼中流露着疯狂的嫉妒。

  这就是所谓的加些担子?

  这分明是赏赐好吧!

  这小白脸哪里好了,值得你张子毅如此厚爱!

  可赵云却犹豫了,迟迟不敢答应。

  那可是两万骑兵啊,而且还是西凉铁骑,这是何等的份量!

  试问天下诸侯,除了公孙瓒之外,还有谁能拿出这么多的精锐骑兵?

  “怎么,子龙不满意?”张恒笑问道。

  “不,末将无才无德,自觉无法担此大任,还望长史收回成命!”

  张恒摆了摆手,“行了行了,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了。”

  “可是……”

  “没有可是,我说你行你就行。”张恒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末将遵命!”赵云这才重重一抱拳道。

  张恒满意地点了点头,旋即又笑道:“西凉铁骑不同于中原军队,战力强则强矣,但想要完全掌控,还需施展些手段。子龙打算如何驾驭这两万西凉铁骑?”

  面对张恒的考校,赵云没有立刻回答。

  思索片刻之后,才开口答道:“长史,末将以为,统军自当法度严明。有功者赏,有罪者罚,如此可使士卒归心,将士效死,才能打造出一支仁义之师!”

  赵云的回答,放在这个时代,属于一份标准答案。

  但,这却不是张恒想要的答案。

  “子龙此言甚好,但却有一点不妥……”

  赵云皱眉道:“何处不妥,还请长史示下。”

  “若照此法施展下去,不出一月,军心尽散。”

  “为何!”

  赵云瞪大了眼睛,其中写满了不可置信,他不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

  张恒叹了口气,目光看向了远方,若有所思道:“子龙可知,这世间之事,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赵云略一皱眉,沉吟片刻后才答道,“末将以为,世间之事,当以道义为先。”

  “错,道义固然重要,却并非首要。”

  张恒注视着赵云,缓缓伸出了一根手指。

  “世间之事,首重者便是一个字,利!”

  “利?”

  “不错,利之所至,天下归心。”

  这番言论过于新奇,剧烈冲击着赵云的三观,让他不能接受。

  迎着张恒的目光,赵云一咬牙道:“长史之言,末将却是不敢苟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岂可以利趋之?”

  张恒笑了,“子龙以为,道义不是利益之所在?”

  “道义和利益是两码事。”赵云摇了摇头,还是不赞成张恒的看法。

  张恒没再解释,而是扭头向张绣笑道:“伯渊,我来问你,你与令叔父为何会归顺徐州?”

  张绣一愣,他万没想到张恒会忽然问他,一时便愣住了。

  张恒摇头一笑,又向贾诩问道:“文和你来说。”

  贾诩本来看戏看得好好的,也没想到会波及到自己,心中便有些无奈。

  张子毅,你自己好为人师就算了,却偏偏扯上我作甚。

  如此弱智的问题,也值得我来回答?

  “玄德公宽仁有为,乃百年未见之明主,有志之士莫不宾服,在下自然也不例外。”

  听了贾诩的回答,张恒差点没笑出声。

  “子龙,你听到了吧,文和先生之所以归顺徐州,皆因玄德公之仁德,至少……不用担心自己的小命哪天就没了。”

  贾诩:……

  我是这个意思吗?

  赵云却是若有所思,大概明白张恒想说什么了。

  “还有子龙你,当初为何要聚众捍卫家园?”张恒又问道。

  “自然是庇护家乡父老。”赵云毫不犹豫地答道。

  “这不就是了。”张恒耸了耸肩道,“你生在常山,长在常山,自然不忍家乡父老受贼寇凌辱。捍卫家园,便满足了你心中的道义。见家乡父老平安,你便心满意足,如此,你心中的仁义,便是你的利益。

  正如你投奔徐州,是为了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一般,这也是你的利益所在。

  有时候,利益与道义并不冲突,子龙以为如何?”

  赵云这才恍然大悟,对张恒拱手道:“多谢长史教诲,末将明白了!”

  张恒伸手入怀,掏出一卷竹简递了过去。

  赵云连忙接过,问道:“长史,这是何物?”

  “太公兵法。”张恒笑道。

  赵云惊讶道:“可是当年留侯所学之《太公兵法》?”

  “正是。”

  “多谢长史!”赵云大喜,连忙拜谢道。

  所谓《太公兵法》,在后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六韬》,是张恒入徐州之后偶然得到的。

  这本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不管真假,但张良确实学过这本书,并且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不同于孙子兵法的理论派,这本太公兵法却是真正的实用派,里面记载的,都是操作性极强的东西。

  而且它的核心思想只有一条——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也就是说,你能让更多的人获利,才能战无不胜,可谓是功利主义的先驱。

  赵云各方面都好,但唯独太过恪守仁义道德,手段也就不够灵活,所以张恒才将这本太公兵法交给他,让他触类旁通一番。

  张恒认真道:“此书博大精深,子龙若有闲暇,可好生研读,必然有所助益。”

  “末将明白。”

  赵云小心翼翼将竹简放入怀中,贴身收好。

  “至于我方才所说,想要收拢这两万西凉军的心,必然要让他们获利。西凉军久居边塞,习性与中原大不相同。你接管之后,需得以利诱之,徐徐教化,才能使将士信服。万不可立刻改弦更张,更不可严刑峻法,强行施为。”

  无论你想让他们变成什么样子,都得先按照他们的习惯来。

  “末将明白了。”赵云重重一点头道。

  望着如获至宝的赵云,张恒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今的徐州,武将虽多不胜数,但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也就只有关羽和张辽。

  为此,张恒曾建议刘备在外设立两大军区。

  等赵云什么时候将这本太公兵法融会贯通,便可以设立第三军区了。

  ……

  大军缓缓行进,十日之后,终于回到了雒阳。

  张恒第一时间便去了城外大营,准备和陈宫商议借道兖州之事。

  可还没进入大营,大老远就见到一个身影向自己冲了过来。

  此人一边冲还一边手舞足蹈,脸上满是兴奋之色,突出一个抽象。

  “子毅,子毅!”

  等到这身影近了,张恒才看清楚,脸上却露出了一丝惊讶。

  “奉孝,你为何会在此处?”

  “自然是来找你!”

  郭嘉跑得气喘吁吁,脸色通红,却怎么也掩盖不住眉宇间的那股兴奋之色。

  这家伙打了鸡血了?

  “子毅,雒阳发生的事,我可都听说了。”郭嘉埋怨道,“你这厮太不厚道,诛杀董贼这么大的功劳,居然一个人独吞,当真是不仗义!”

  张恒有些无语,“你大老远跑过来,就是为了说这个?”

  “远?一点都不远,兖州距此不过数百里而已。”

  张恒直接无语,对郭嘉竖起了大拇指。

  你可真是个逻辑鬼才!

  “直说吧,你来作甚?”

  “得知你端了董贼的老巢,我特地来为你庆贺。”郭嘉笑道。

  “不说算了。”

  张恒没好气道,直接纵马越过了郭嘉。

  “子毅别走,我说……我说还不行吗!”

  郭嘉一把拉住了缰绳,满脸讨好地笑道:“子毅兄,那个……你看,董贼死了,数万西凉军也拿下了,咱们回去的时候,是不是……顺道直接把兖州给打下来?”

  张恒:……

  郭奉孝,你长得已经很美了,就别想得太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最新章节,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