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青州在李基眼中,便宛如是一个残局。
取青州,则必须是速取。
欲速,又往往不达。
徐盛所率领的大军推进入青州境内,围困了安丘、昌安二城,必然会让曹仁下意识地调动大量兵力汇聚到北海国进行防守。
北海国的守军一多,自然会削减青州其余州郡的守军。
“若所料没错,曹仁已知北伐檄文,亦知安丘、昌安被困之事……”
李基喃喃地说着。
“曹仁派往青州各州郡调集兵马的军令短则一日,长则两日方能送达,各地整军亦需半日到一日的时间,离开驻守郡县也同样需要一日的赶路时间。”
“若是已在边境整兵待发的子龙与文长现在便出发,或会与部份兵马碰上。”
“再等等,再等个半日出发,本侯要让那些兵马刚刚离开驻守郡县便知悉后方遇袭,令他们进退两难,疲于奔命。”
司马懿满脸佩服地说道。
“老师高见。”
李基闻言,瞥了司马懿一眼,转而接着开口道。
“且为争取更多的时间,曹仁也必会派遣骑兵星夜疾驰赶赴安丘、昌安,既为激励安丘、昌安守军士气,也为了探查徐盛一部的规模。”
“派人传信给徐盛,让徐盛看着办,想办法将那一股骑兵给吞了。”
察言观色的司马懿不知自己为何拍马屁似乎拍到马腿上了,连忙正色接话道。
“据锦衣司所收集的情报,曹操通过并州马场获得大量良马进行骑兵训练,从中又择优而建立一支名曰:‘虎豹骑’的精锐骑兵,人数约在八千左右。”
“为巩固青州防线,曹操调拨了约莫三千之数的虎豹骑至青州,由被曹操誉为‘千里驹’的曹休统领。”
“若是调来的是虎豹骑,建武将军手中没有足够骑兵,想要拦住对方怕是不易,不如请子龙将军分兵一支调往相助建武将军?”
李基听罢,低头思考起司马懿的这个提议。
曹操羡慕西凉铁骑、并州狼骑以及白马义从的精锐久矣,因而在得了并州那一片养马地后,曹操就千方百计地收集战马,培养骑兵。
为此,曹操不惜在并州大开互市,以盐铁等物从鲜卑换回了不少良马。
虎豹骑,无疑就是曹操培养出来的一支精锐骑兵。
若是趁机吞掉那一支虎豹骑,无疑是对曹魏的重创。
思索顷刻后,李基开口问道。
“孔明以为呢?”
“拙见以为,大可不必。”诸葛亮答道。
“为何?”李基问道。
“老师所设大略一成,青州便有若牢笼,既无援兵,又将缺衣少粮,大可于冬季缓缓图之灭之,那三千虎豹骑纵使再如何精锐,届时亦能反掌而灭。”
诸葛亮拱手应了一句,然后开口道。
“且即便请卫将军分兵一部分白马义从,少了同样拦不住虎豹骑,多了又严重影响卫将军所率兵力。”
“既然如此,不如不分,更利于子龙将军奇袭东朝津。”
李基随之颔首,诸葛亮与司马懿迂回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的行事作风有所不同。
优势渐显之际,诸葛亮更喜欢求稳,司马懿则是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李基略加斟酌后,道。
“不必分兵,拿下东朝津不容有失。”
“即便曹仁派来的是虎豹骑,徐文向绝非庸将,又有田元皓为军师,想必在提前准备的情况下,也足够那一支虎豹骑喝一壶了。”
赵云所率领隐于边境整装待发的白马义从,需要深入敌后直取东朝津。
一万五之数不少,但终究是轻骑奔袭,缺乏攻坚利器,又没有后勤补给,成败与否全赖赵云与郭嘉临机决断。
一旦东朝津有重兵防守,一时攻陷不下来,说不得这一万五白马义从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了。
因此,多给赵云留些兵力,也能让赵云多些把握。
而接下来的时间,李基一直坐镇中军大帐,翻阅着各方汇聚而来的军报与情报。
直至夜深子时,李基方才派出了传令兵分别奔赴赵云与魏延所在之处。
待传令兵赶至赵云与魏延所在之处,已将近天明。
而赵云与魏延也知战机稍纵即逝,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直在等待着李基的军令。
即便是夜间小憩一阵,那也是甲胄不离身。
待李基的军令送达后,赵云几乎是当即就出发,率领着大部骑兵穿插入泰山郡内,直奔济南国。
自收到军令起的七日内,拿下东朝津,这便是赵云的任务。
一旦七日内没能拿下东朝津,待远在冀州的曹操得知北伐之事,必然会迅速往青州派遣援军。
作为从冀州横跨黄河抵达青州的主要渡口,东朝津的防备力量也必然会随之大大提高,再想奇袭攻陷东朝津可就不是如此容易的了。
与赵云的兵贵神速不同,魏延在收到军令后,匆匆便唤来了庞统进行商议,开口道。
“士元,依我之见,出兵之事宜再缓数日。”
庞统听罢,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魏延的意思,道。
“文长是打算等齐国境内大部分的兵力都被调离后,再出兵入北海国走东线攻临淄?”
临淄的位置,恰好处于东朝津到都昌城的中间,也正是因此才会被曹仁囤放了大量的粮草。
不过,由于泰山山脉的阻挡,正处于琅琊国西北角的邳乡屯兵的魏延,想要进攻临淄,仅有东西两条线路可行。
西线,那便是尾随在赵云之后,一路横穿泰山郡抵达济南国南部后,再绕行折返往东进攻临淄;
东线,则是先入北海国,同样绕过了山脉阻挡,再反回来往西进攻临淄。
西线的路线长,但胜在有赵云的骑兵在前开路以及吸引敌军注意,更为安全。
东线的路线短上许多,但则需要自行从侧翼攻入北海国,再觅机折返往西进攻临淄。
庞统微微皱眉道。“可依丞相的意思,怕是更想让文长走西线,如此也更为妥当许多。”
魏延将庞统拉到了做了许多标记的地图前,道。
“西线稳妥,但耗时却是太长,等如此绕了一圈泰山南麓,短则半月,快则一月不可。”
“且为保粮道安全,沿途还需攻下几个泰山郡要点,以保障粮道畅通。”
顿了顿,魏延接着低声道。
“如此一来,想要拿下临淄,怕是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不可,且后方粮道的压力也是极大,于北伐大业不利。”
“相反,若是选择东线,路线短上不知多少,即便需要我等自行攻陷数个北海郡城池,但曹军也只会以为我军是主力侧翼的佯攻,必不重视。”
“待进一步确认了齐国境内空虚后,再折返奇袭临淄,大有可为。”
取青州,则必须是速取。
欲速,又往往不达。
徐盛所率领的大军推进入青州境内,围困了安丘、昌安二城,必然会让曹仁下意识地调动大量兵力汇聚到北海国进行防守。
北海国的守军一多,自然会削减青州其余州郡的守军。
“若所料没错,曹仁已知北伐檄文,亦知安丘、昌安被困之事……”
李基喃喃地说着。
“曹仁派往青州各州郡调集兵马的军令短则一日,长则两日方能送达,各地整军亦需半日到一日的时间,离开驻守郡县也同样需要一日的赶路时间。”
“若是已在边境整兵待发的子龙与文长现在便出发,或会与部份兵马碰上。”
“再等等,再等个半日出发,本侯要让那些兵马刚刚离开驻守郡县便知悉后方遇袭,令他们进退两难,疲于奔命。”
司马懿满脸佩服地说道。
“老师高见。”
李基闻言,瞥了司马懿一眼,转而接着开口道。
“且为争取更多的时间,曹仁也必会派遣骑兵星夜疾驰赶赴安丘、昌安,既为激励安丘、昌安守军士气,也为了探查徐盛一部的规模。”
“派人传信给徐盛,让徐盛看着办,想办法将那一股骑兵给吞了。”
察言观色的司马懿不知自己为何拍马屁似乎拍到马腿上了,连忙正色接话道。
“据锦衣司所收集的情报,曹操通过并州马场获得大量良马进行骑兵训练,从中又择优而建立一支名曰:‘虎豹骑’的精锐骑兵,人数约在八千左右。”
“为巩固青州防线,曹操调拨了约莫三千之数的虎豹骑至青州,由被曹操誉为‘千里驹’的曹休统领。”
“若是调来的是虎豹骑,建武将军手中没有足够骑兵,想要拦住对方怕是不易,不如请子龙将军分兵一支调往相助建武将军?”
李基听罢,低头思考起司马懿的这个提议。
曹操羡慕西凉铁骑、并州狼骑以及白马义从的精锐久矣,因而在得了并州那一片养马地后,曹操就千方百计地收集战马,培养骑兵。
为此,曹操不惜在并州大开互市,以盐铁等物从鲜卑换回了不少良马。
虎豹骑,无疑就是曹操培养出来的一支精锐骑兵。
若是趁机吞掉那一支虎豹骑,无疑是对曹魏的重创。
思索顷刻后,李基开口问道。
“孔明以为呢?”
“拙见以为,大可不必。”诸葛亮答道。
“为何?”李基问道。
“老师所设大略一成,青州便有若牢笼,既无援兵,又将缺衣少粮,大可于冬季缓缓图之灭之,那三千虎豹骑纵使再如何精锐,届时亦能反掌而灭。”
诸葛亮拱手应了一句,然后开口道。
“且即便请卫将军分兵一部分白马义从,少了同样拦不住虎豹骑,多了又严重影响卫将军所率兵力。”
“既然如此,不如不分,更利于子龙将军奇袭东朝津。”
李基随之颔首,诸葛亮与司马懿迂回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的行事作风有所不同。
优势渐显之际,诸葛亮更喜欢求稳,司马懿则是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李基略加斟酌后,道。
“不必分兵,拿下东朝津不容有失。”
“即便曹仁派来的是虎豹骑,徐文向绝非庸将,又有田元皓为军师,想必在提前准备的情况下,也足够那一支虎豹骑喝一壶了。”
赵云所率领隐于边境整装待发的白马义从,需要深入敌后直取东朝津。
一万五之数不少,但终究是轻骑奔袭,缺乏攻坚利器,又没有后勤补给,成败与否全赖赵云与郭嘉临机决断。
一旦东朝津有重兵防守,一时攻陷不下来,说不得这一万五白马义从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了。
因此,多给赵云留些兵力,也能让赵云多些把握。
而接下来的时间,李基一直坐镇中军大帐,翻阅着各方汇聚而来的军报与情报。
直至夜深子时,李基方才派出了传令兵分别奔赴赵云与魏延所在之处。
待传令兵赶至赵云与魏延所在之处,已将近天明。
而赵云与魏延也知战机稍纵即逝,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直在等待着李基的军令。
即便是夜间小憩一阵,那也是甲胄不离身。
待李基的军令送达后,赵云几乎是当即就出发,率领着大部骑兵穿插入泰山郡内,直奔济南国。
自收到军令起的七日内,拿下东朝津,这便是赵云的任务。
一旦七日内没能拿下东朝津,待远在冀州的曹操得知北伐之事,必然会迅速往青州派遣援军。
作为从冀州横跨黄河抵达青州的主要渡口,东朝津的防备力量也必然会随之大大提高,再想奇袭攻陷东朝津可就不是如此容易的了。
与赵云的兵贵神速不同,魏延在收到军令后,匆匆便唤来了庞统进行商议,开口道。
“士元,依我之见,出兵之事宜再缓数日。”
庞统听罢,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魏延的意思,道。
“文长是打算等齐国境内大部分的兵力都被调离后,再出兵入北海国走东线攻临淄?”
临淄的位置,恰好处于东朝津到都昌城的中间,也正是因此才会被曹仁囤放了大量的粮草。
不过,由于泰山山脉的阻挡,正处于琅琊国西北角的邳乡屯兵的魏延,想要进攻临淄,仅有东西两条线路可行。
西线,那便是尾随在赵云之后,一路横穿泰山郡抵达济南国南部后,再绕行折返往东进攻临淄;
东线,则是先入北海国,同样绕过了山脉阻挡,再反回来往西进攻临淄。
西线的路线长,但胜在有赵云的骑兵在前开路以及吸引敌军注意,更为安全。
东线的路线短上许多,但则需要自行从侧翼攻入北海国,再觅机折返往西进攻临淄。
庞统微微皱眉道。“可依丞相的意思,怕是更想让文长走西线,如此也更为妥当许多。”
魏延将庞统拉到了做了许多标记的地图前,道。
“西线稳妥,但耗时却是太长,等如此绕了一圈泰山南麓,短则半月,快则一月不可。”
“且为保粮道安全,沿途还需攻下几个泰山郡要点,以保障粮道畅通。”
顿了顿,魏延接着低声道。
“如此一来,想要拿下临淄,怕是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不可,且后方粮道的压力也是极大,于北伐大业不利。”
“相反,若是选择东线,路线短上不知多少,即便需要我等自行攻陷数个北海郡城池,但曹军也只会以为我军是主力侧翼的佯攻,必不重视。”
“待进一步确认了齐国境内空虚后,再折返奇袭临淄,大有可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最新章节,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最新章节,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