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口外。
战船列阵。
这次去“救”孙权,刘封带了楼船10艘,斗舰35艘,蒙冲60艏,走舸20艘,辎重船40艘,共计165艘,满足一万水军三个月远征需求。
楼船,高3-4层,长30-50米,配备弩窗矛穴,每船配置250人,用于中枢指挥、远程投射、正面接战。
斗舰,单层甲板,长20-30米,两侧设盾牌防护,每船配置100人,用于主力冲锋、阵型维持。
蒙冲,狭长船身,覆生牛皮,长15-20米,机动性强,每船配置50人,用于火攻突袭、穿插敌阵。
走舸,长10米以下,无防护,每船配置10人,用于侦察、通讯。
辎重船,载重50吨,每船配置36人,用于携带主粮草、淡水、箭矢、药品、火油、马匹草料、木材、绳索、铁钉等物资。
在接连取得对孙权的胜利后,荆州的战船比关羽时期更加充足。
充足的战船也就意味着有更好的标准化列阵。
刘封虽然只带了一万水军,但这165艘战船能够采用“楼船 斗舰 蒙冲 走舸”的均衡组合,兼顾火力与机动性。
远远望去,气势磅礴,足以令胆小者心颤。
正行间。
人报船阵后方有蒙冲接近,旗号是“征南将军”。
“赵老将军?”
刘封顿感讶异,不知道赵云怎会忽然到来。
“开阵放行。”
赵云到来,必有缘故。
刘封立即下令放赵云的蒙冲入阵。
不多时。
赵云的蒙冲穿过船阵缝隙,来到刘封所在的楼船。
看着接舷登上楼船的赵云,刘封快步迎上:“老将军来此,莫非北方出了变故?”
赵云脸皮微红,取出诏命:“有陛下密诏在此。”
原来赵云自跟刘备后,因长期护持中军而少有杀敌立功的机会,以至于如今都六十了,才当上征南将军。
这个征南将军还是关羽私下劝刘备不能总是提拔新人,刘备才酌情升迁的。
倒不是刘备不器重赵云,而是刘备不想因为赵云跟随时间久,就去破坏既定的军功制;若不优先升迁有军功的大将,就无法让麾下将士尤其是年轻一辈的将士奋勇杀敌。
赵云也知晓刘备的难处,对此也从无怨言。
在当了征南将军后,赵云也没再多想,只不过偶尔跟关羽饮酒的时候会感慨两鬓斑白。
关羽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赵云就只能止步于征南将军的。
刘备当汉中王的时候,关羽觉得黄忠是个老卒不愿并列前后左右四将军时,也有为赵云鸣不平的用意在。
故而。
在刘封离开后,关羽就私下寻到赵云,称“江东诸将或会因吕蒙之死而深恨燕王,子龙当请命护之”。
看似让赵云去护卫刘封,实则是让赵云跟着刘封立功。
关羽很清楚。
刘封心底必然是憋着坏的。
否则也不会专程点将岳举、杨兴、严成、何元、罗延、余化、陆文、牛宪八人,这八人原本是当初关羽回救南郡时提拔的假校尉,都见识过刘封的骁勇,对刘封颇为崇拜。
这八人跟着刘封,刘封用起来就会很顺手。
基于这个猜测,关羽就让赵云打着护卫的名义去向刘备请命。
赵云一开始还不愿意,觉得这样有违德行,结果直接被关羽强拉着去见了刘备。
刘备也不忍心让赵云一直当个征南将军,当即就给了赵云密诏,让赵云乘快船去寻刘封。
对赵云,刘备是很信任的。
哪怕史载赵云反对刘备伐吴,刘备也留赵云都督江州。
于是乎。
赵云就带着密诏来见刘封。
扫了一眼密诏,刘封顿知缘由:“有老将军相助,孤此行就更有把握了。”
赵云连忙道:“燕王殿下若有吩咐,云必当效力。”
刘封大笑:“老将军豪迈,孤也就不客气了。”
招了招手,刘封将刘林、刘爽、刘瓒、孙成和孙虑五人召来。
这次前往江东,除了孙虑外,刘封也将长子、外甥、小舅子一并带上历练。
虽然众小年少,但将门虎子的基本前提就是不能溺爱,若一点苦头都吃不了,那也就别当将门子了。
看着眼前的五个少年,赵云不由疑惑。
刘封先向赵云介绍了五个少年,然后道:“老将军来都来了,不如当几个月的教习如何?”
刘林得了刘封眼神暗示,第一个向前行礼:“小辈刘林,请老将军指教。”
孙成、刘爽和刘瓒也纷纷向前行礼,请赵云指教。
孙虑则是心有顾忌,有心学刘林四人又忐忑如今的质子身份。
刘封轻轻拍了拍孙虑的肩膀,安抚道:“别想太多。你虽为质子,但孤与父皇都不会因此而轻慢你。虽说你姑母因故返回了江东,但你姑母跟父皇的鱼水情也不会因此而消失。
孤也不会厚此薄彼。”
温润的声音在孙虑耳边响起,这个不到十岁的少年眼中泛起了泪光,也向前向赵云行礼:“小辈孙虑,请老将军指教。”
一路到了夏口。
关平驱船迎来,分享了曹孙战事的最新情报:“有消息传回,三日前有大量战船自柴桑往濡须口方向而去了,孙权在濡须口的战事,应该不太顺利。”
刘封蹙眉:“石阳的文聘,可有动作?”
关平摇头:“文聘只如往常一般,在加固石阳的城防。”
沉思片刻,刘封吩咐道:“去石阳放出消息。孙权次子孙虑,为救孙权,泣血三日而请兵,陛下念孙虑至孝,遂令燕王刘封督陆口、夏口、樊口水军三万,往救孙权。”
“燕王殿下,你莫非是想.”关平吃了一惊,隐隐有了猜测。
刘封打断了关平的猜测:“只管放出消息便是,其余的,看天意。”
关平了然:“我会仔细盯着的。”
到了鄂城。
刘封又见了关兴,向关兴索要了江夏地理地形图后,同样吩咐关兴在江北释放“燕王刘封欲引陆口、夏口、樊口水军三万救孙权”的消息。
随后。
刘封又率众战船一路南下前往柴桑。
赵云也看出了端倪:“燕王殿下,莫非意在石阳?”
刘封笑了笑,也不隐瞒:“老将军慧眼如炬,孤的确有此意。文聘卡在石阳,陆逊又在柴桑,如鲠在喉。
江夏留兵少了,容易被二人算计争抢;江夏留兵多了,又会增加丞相的钱粮筹集压力。孤此番救孙权,除了平衡江东诸方势力外,也的确有寻机夺取石阳的用意。”
刘封就不是个会没事瞎逛的人。
专程去江东,自然不可能单纯就为了去救孙权。
至于最终是否会去夺石阳,也如刘封对关平所言一般“看天意”。
天意,即机会!
而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饶是赵云心性沉稳,此刻也不免有些激动。
若真能夺取石阳,就能更进一步!
身为武将,没人不想建功立业。
对赵云而言: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倘若老死于床榻之间,岂不可惜?
刘封百余艘战船顺流而下时,没有隐藏行踪,而是旌旗高挂,生怕没人知道似的。
探得消息,柴桑的陆逊也是惊得不轻:“刘封此时来柴桑,莫非是得知我分兵救濡须口,想乘虚而入?”
不怪陆逊这般想。
孙权已经背盟三次了。
第一次夺长沙三郡。
第二次夺南郡。
第三次联合文聘攻打夏口。
虽说孙权及时滑跪称臣又退出鄂城,让刘备一时之间找不到攻打孙权的理由,但真想打一个人的时候又岂会没有理由?
就如同后世某个叫朱棣的,北伐的理由竟然是要报刘邦的白登之耻。
孙权夺南郡的理由也是“关羽擅取湘关米”。
陆逊不敢大意。
一边下令诸营准备,一边带了三十余艘战船横江拦路。
看着前方列阵齐整的楼船、斗舰、蒙冲、走舸,陆逊的脸色也逐渐阴沉。
“荆州水军,竟精锐如此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作为常年在孙权麾下带兵的,陆逊自然能看明白刘封这支水军的精锐之处。
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忌惮。
陆逊左右。
丁奉和徐盛也是忌惮不已,纷纷按住了腰间的短刀。
片刻后。
陆逊又见荆州水军楼船上的五色旌旗挥舞,楼船、斗舰、蒙冲、走舸纷纷改变阵型。
又有一艘挂着“燕王”大旗的楼船自阵中而出,如箭矢头一般列于阵前。
一艘走舸驶向陆逊的船阵。
船头一什长,持文书而至,迎面高呼:“燕王殿下有王命在此!柴桑陆都督可在?”
陆逊蹙眉。
虽然名义上孙权臣服了刘备、陆逊这个柴桑都督也的确要迎刘封的王命,但一想到对方是接连坏了江东大计的刘封,陆逊就感觉心头堵得慌。
丁奉和徐盛,亦是如此。
以前打生打死,现在要俯首听命,但凡有点儿心气的都会感到耻辱。
然而。
如今形势比人强,就算陆逊、丁奉和徐盛心有不忿,也得先忍着。
陆逊暗叹一声,让什长入船阵宣读刘封的“王命”。
什长也是不惧,即便周围皆是吴军,也没半点胆怯之意,驾驶走舸接舷陆逊的楼船。
不多时。
什长登船,将文书下达给陆逊。
看着文书的内容,陆逊忍不住眼皮一跳:“虑公子请来的援军,这怎么可能?”
丁奉和徐盛也是惊疑不定。
“虑公子只是质子,刘备怎会答应虑公子的请命?”
“都督不可大意,定是刘备的假途灭虢之计,想趁机对至尊不利!”
不论是丁奉还是徐盛,都在怀疑刘备刘封父子的用心。
陆逊不由蹙紧了眉头:“话虽如此,但如果强行阻拦,刘封必会以此为借口攻打柴桑。至尊在濡须口本就处于劣势,若再与刘封开战,江东就不复至尊所有了!”
丁奉忿忿:“开战就开战,我等还怕了刘封不成?刘封也就能在陆上能逞威风,水上如何是我等对手!
而我们据守城墙,北临大江,南靠山陵,以逸待劳,以主制客,这正是百战百胜的胜势,想破柴桑,除非关羽亲来!”
徐盛也道:“都督,可还记得刘备入川助刘璋抵挡张鲁旧事?绝不能放刘封过柴桑!
一旦刘封到了濡须口后,明面要替至尊抵挡曹丕,暗地里必定要钱要粮,至尊稍有怠慢,刘封就能定至尊不敬之罪。
刘封如今是燕王,对刘封不敬就是对刘备不敬,届时刘备就又有了出兵攻打至尊的理由。”
陆逊挥手制止了丁奉和徐盛的劝谏,看向送文书的什长,道:“劳烦回禀燕王殿下,我欲与燕王殿下当面一谈。”
什长得了回复后,也不迟疑,直接驾驶走舸离开。
丁奉和徐盛疑惑的看向陆逊,不明白陆逊的用意。
“不可莽撞!”
陆逊没有多解释,只是指挥军士将楼船向刘封的楼船靠拢。
见到楼船上的旗号,刘封也将楼船向前,与陆逊的楼船接舷。
“陆都督,好久不见,你的风采更盛昔年啊!”刘封热情高呼。
陆逊亦是高呼回应,那热情劲儿,如见偶像:“燕王殿下风姿卓越,一向令我钦佩,今日能与燕王殿下一会,实乃三生有幸啊!”
若是不知道内情的,只看这一幕,都会猜测刘封和陆逊是不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待得船头木板铺上,陆逊从容的来到所在的刘封楼船。
丁奉和徐盛对视一眼,也跟着陆逊登船,各自按住刀柄护卫在陆逊左右,谨慎的盯着周围。
见丁奉和徐盛这紧张模样,刘封轻笑:“丁将军,徐将军,不用如此紧张,倘若孤想杀你们,根本不用这般麻烦。
介绍一下,这位老将军,乃是大汉的征南将军赵云,想必你们也听过老将军的名声。
犹还记得长坂坡时,老将军怀抱太子,于曹操大军中血战而归;昔年孙夫人欲带太子回江东,也幸有老将军截江相救。
你们若想领教老将军的本事,可与老将军切磋一二。”
丁奉和徐盛这才看清立在刘封身后老将,虽然两鬓斑白,但那不怒自威的气势和过往的名头,令丁奉和徐盛有些手颤。
陆逊暗暗一叹:“丁将军、徐将军,将佩刀放下吧,面见燕王时,岂能携带兵刃而让人笑话?”
丁奉和徐盛对视一眼,咬牙将佩刀解下,陆逊亦将佩刀解下。
见三人识趣,刘封这才邀三人入船舱。
船舱内,宴席也早早布置好。
看到宴席上的孙虑以及刘林、刘爽、刘瓒、孙成五个少年,陆逊暗暗松了一口气。
其实冒险来登船的时候,陆逊也考虑过万一刘封直接翻脸擒杀,那柴桑的几千水军就不战自溃了。
可若不冒险,即便能依靠柴桑的地利暂时挡住刘封,也无法长久。
倘若同时跟刘备和曹丕为敌,孙权只有败亡一条路!
再降曹丕?
但凡曹丕还有点脑子,都会让孙权将长子送出去为质。
两个儿子都当了质子,孙权这个吴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江东的文武也必会人心尽散,到那时候谁还管你孙权是谁啊!
江东的世家豪族也不是傻子,非得对孙权死忠。
要么降曹丕,要么降刘备,江东也就一分为二。
而身为孙策女婿的陆逊,也必然会因孙权的败亡而牵连吴郡陆氏,这不是陆逊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幸的是。
陆逊赌对了!
刘封虽然很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孙权,但也是要脸面的。
江东不比南中。
南中八姓体量太小,又不与曹魏接壤,平推就足够了。
江东豪族体量太大,又与曹魏接壤,只要有平推的迹象,剩下的豪族就会疯一般的去寻求曹丕的庇护。
这样的结果不是刘封愿意看到的。
“燕王殿下,你这次出兵,真的是去救吴王的吗?”
陆逊直言询问。
此刻孙权的儿子孙虑和刘封的儿子刘林都在席间,陆逊想以此来试探刘封的真实想法。
既然刘封打着“孙虑求兵”的名义,那么通过刘封的回答和孙虑的反应,陆逊自信能看出端倪来。
刘封尚未回答,孙虑就已经起身:“陆都督,莫要生疑。燕王殿下这次是真的要救我父王,并非有假。”
陆逊嘴角抽了抽。
虑公子啊虑公子,你这个时候抢什么话啊!
你都这般说了,我还怎么试探刘封的本意?
陆逊给丁奉使了个眼神,丁奉会意,起身道:“虑公子,恕我直言,你只是质子,不懂当前形势。倘若燕王殿下想骗你,你又如何能辨别真假?”
听到“质子”两个字,孙虑只感觉心头一阵火大,小脸儿涨得通红:“我怎么就不懂当前形势了?
曹丕明面上是想为张辽报仇,实则是想试探江东如今还有几分军力,故而在父王退守濡须口后,依旧遣大军攻打。
而如今,濡须口战事对父王越来越不利,柴桑也在几日前分兵去救,足见曹丕真正的意图是想趁机灭了父王。
有了江东之地,曹丕就能补足水上劣势,今后要南下攻打大汉就可再从江东策应,淮南一带也不用再部署重兵。
是你不懂当前形势!”
丁奉惊骇不已。
这真是一个不到十岁少年的见识?
不。
不对。
虑公子怎会知道如此多的军情?
他只是个质子啊!
陆逊脸色复杂。
若一开始只是觉得孙虑抢话是年少无知不知深浅,可听了孙虑这一番军情分析后,陆逊忽然发现自己对刘封的认知还是太浅薄了。
孙虑当质子才多久?
竟能跟刘封的关系如此亲近?
“人心的成见就如一座大山。“刘封轻叹:“质子不是奴隶。孤昔日让吴王送子为质,本意是为了促进两家和好。然而两家和睦,竟需要一个不到十岁的少年来维持,孤深感愧疚。
故而孙虑到来后,孤就奏请陛下,将孙虑与孤的长子、妻弟以及两个外甥一同读书习武,衣食度用也不曾有半点亏待,也不会因其质子身份就心存鄙夷之心。
再介绍一下,刘爽和刘瓒,乃是孤的小妹之子,也是曹纯的庶子;然而曹纯死得早,曹家人对孤的外甥又非打即骂,孤怜妹甥孤苦,就将其接回了荆州。
如今二人已经改为刘姓,入宗室族谱,孤不会因为他们的出身就区别对待。
孤对孙虑,也同样如此。孤也希望孙虑今后能如他的祖父孙坚一般,能为大汉讨贼,不负祖父威名。
这次随军带上,也是为了增长几人的见识和胆色,故而一应军情分析,孤都会让其旁听。”
在刘封说话间。
刘爽和刘瓒抬头挺胸,面有傲色。
两人已经能坦然承认曹纯庶子的身份了,同样也更以入了宗室族谱为荣。
孙虑亦是如此。
在刘封提到孙坚的时候,孙虑的眼中全是光。
陆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眼神变得更复杂了。
【好厉害的攻心术!论拉拢人心,刘封此子,真是令人惊惧!】
将心比心。
换做刘封的儿子刘林在江东为质,孙权必然会将刘林软禁,更别说一视同仁的培养了。
看着对刘封都生出了崇拜之意的孙虑,陆逊不由暗叹一声,拱手请道:“燕王殿下,能否单独一谈?”
刘封大笑起身:“陆都督既有此意,孤又岂能不应。宴席佳肴也不能浪费了,众人可自便,孤与陆都督暂离片刻。”
来到船头。
陆逊凝声再问:“燕王殿下,你这次出兵,真的是去救吴王的吗?”
刘封指着江水,不答反问:“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孤想问一句,假如吴王昔日成功夺了荆州,能否击败曹丕,建天下霸业?”
陆逊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夺荆州的目的,只是为了跟曹丕划江而治,以保江东,而非争霸天下。”
刘封叹道:“划江而治,虽能保有江东,但也只是苟延残喘,不过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罢了。
素闻陆都督的从祖父季宁公为人义烈,千里进贡而加封忠义将军,令人钦佩!陆都督何不效仿,以复陆氏忠义之名?”
陆逊脸色复杂:“燕王殿下过誉了。从祖父虽然忠义护汉,但也令宗族百余人死伤大半,为一己忠名而令族人受难,我岂能效仿!”
刘封大笑,回头看向陆逊:“陆都督,孤果然没看错。你是个聪明人,知道如何去趋利避害,也懂得隐忍保全。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回答了孤的问题,孤也不瞒你:这次出兵,是救吴王还是灭吴王,不在于孤,而在于你。”
在于我?
陆逊吓了一跳,脸色更为复杂。
(本章完)
战船列阵。
这次去“救”孙权,刘封带了楼船10艘,斗舰35艘,蒙冲60艏,走舸20艘,辎重船40艘,共计165艘,满足一万水军三个月远征需求。
楼船,高3-4层,长30-50米,配备弩窗矛穴,每船配置250人,用于中枢指挥、远程投射、正面接战。
斗舰,单层甲板,长20-30米,两侧设盾牌防护,每船配置100人,用于主力冲锋、阵型维持。
蒙冲,狭长船身,覆生牛皮,长15-20米,机动性强,每船配置50人,用于火攻突袭、穿插敌阵。
走舸,长10米以下,无防护,每船配置10人,用于侦察、通讯。
辎重船,载重50吨,每船配置36人,用于携带主粮草、淡水、箭矢、药品、火油、马匹草料、木材、绳索、铁钉等物资。
在接连取得对孙权的胜利后,荆州的战船比关羽时期更加充足。
充足的战船也就意味着有更好的标准化列阵。
刘封虽然只带了一万水军,但这165艘战船能够采用“楼船 斗舰 蒙冲 走舸”的均衡组合,兼顾火力与机动性。
远远望去,气势磅礴,足以令胆小者心颤。
正行间。
人报船阵后方有蒙冲接近,旗号是“征南将军”。
“赵老将军?”
刘封顿感讶异,不知道赵云怎会忽然到来。
“开阵放行。”
赵云到来,必有缘故。
刘封立即下令放赵云的蒙冲入阵。
不多时。
赵云的蒙冲穿过船阵缝隙,来到刘封所在的楼船。
看着接舷登上楼船的赵云,刘封快步迎上:“老将军来此,莫非北方出了变故?”
赵云脸皮微红,取出诏命:“有陛下密诏在此。”
原来赵云自跟刘备后,因长期护持中军而少有杀敌立功的机会,以至于如今都六十了,才当上征南将军。
这个征南将军还是关羽私下劝刘备不能总是提拔新人,刘备才酌情升迁的。
倒不是刘备不器重赵云,而是刘备不想因为赵云跟随时间久,就去破坏既定的军功制;若不优先升迁有军功的大将,就无法让麾下将士尤其是年轻一辈的将士奋勇杀敌。
赵云也知晓刘备的难处,对此也从无怨言。
在当了征南将军后,赵云也没再多想,只不过偶尔跟关羽饮酒的时候会感慨两鬓斑白。
关羽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赵云就只能止步于征南将军的。
刘备当汉中王的时候,关羽觉得黄忠是个老卒不愿并列前后左右四将军时,也有为赵云鸣不平的用意在。
故而。
在刘封离开后,关羽就私下寻到赵云,称“江东诸将或会因吕蒙之死而深恨燕王,子龙当请命护之”。
看似让赵云去护卫刘封,实则是让赵云跟着刘封立功。
关羽很清楚。
刘封心底必然是憋着坏的。
否则也不会专程点将岳举、杨兴、严成、何元、罗延、余化、陆文、牛宪八人,这八人原本是当初关羽回救南郡时提拔的假校尉,都见识过刘封的骁勇,对刘封颇为崇拜。
这八人跟着刘封,刘封用起来就会很顺手。
基于这个猜测,关羽就让赵云打着护卫的名义去向刘备请命。
赵云一开始还不愿意,觉得这样有违德行,结果直接被关羽强拉着去见了刘备。
刘备也不忍心让赵云一直当个征南将军,当即就给了赵云密诏,让赵云乘快船去寻刘封。
对赵云,刘备是很信任的。
哪怕史载赵云反对刘备伐吴,刘备也留赵云都督江州。
于是乎。
赵云就带着密诏来见刘封。
扫了一眼密诏,刘封顿知缘由:“有老将军相助,孤此行就更有把握了。”
赵云连忙道:“燕王殿下若有吩咐,云必当效力。”
刘封大笑:“老将军豪迈,孤也就不客气了。”
招了招手,刘封将刘林、刘爽、刘瓒、孙成和孙虑五人召来。
这次前往江东,除了孙虑外,刘封也将长子、外甥、小舅子一并带上历练。
虽然众小年少,但将门虎子的基本前提就是不能溺爱,若一点苦头都吃不了,那也就别当将门子了。
看着眼前的五个少年,赵云不由疑惑。
刘封先向赵云介绍了五个少年,然后道:“老将军来都来了,不如当几个月的教习如何?”
刘林得了刘封眼神暗示,第一个向前行礼:“小辈刘林,请老将军指教。”
孙成、刘爽和刘瓒也纷纷向前行礼,请赵云指教。
孙虑则是心有顾忌,有心学刘林四人又忐忑如今的质子身份。
刘封轻轻拍了拍孙虑的肩膀,安抚道:“别想太多。你虽为质子,但孤与父皇都不会因此而轻慢你。虽说你姑母因故返回了江东,但你姑母跟父皇的鱼水情也不会因此而消失。
孤也不会厚此薄彼。”
温润的声音在孙虑耳边响起,这个不到十岁的少年眼中泛起了泪光,也向前向赵云行礼:“小辈孙虑,请老将军指教。”
一路到了夏口。
关平驱船迎来,分享了曹孙战事的最新情报:“有消息传回,三日前有大量战船自柴桑往濡须口方向而去了,孙权在濡须口的战事,应该不太顺利。”
刘封蹙眉:“石阳的文聘,可有动作?”
关平摇头:“文聘只如往常一般,在加固石阳的城防。”
沉思片刻,刘封吩咐道:“去石阳放出消息。孙权次子孙虑,为救孙权,泣血三日而请兵,陛下念孙虑至孝,遂令燕王刘封督陆口、夏口、樊口水军三万,往救孙权。”
“燕王殿下,你莫非是想.”关平吃了一惊,隐隐有了猜测。
刘封打断了关平的猜测:“只管放出消息便是,其余的,看天意。”
关平了然:“我会仔细盯着的。”
到了鄂城。
刘封又见了关兴,向关兴索要了江夏地理地形图后,同样吩咐关兴在江北释放“燕王刘封欲引陆口、夏口、樊口水军三万救孙权”的消息。
随后。
刘封又率众战船一路南下前往柴桑。
赵云也看出了端倪:“燕王殿下,莫非意在石阳?”
刘封笑了笑,也不隐瞒:“老将军慧眼如炬,孤的确有此意。文聘卡在石阳,陆逊又在柴桑,如鲠在喉。
江夏留兵少了,容易被二人算计争抢;江夏留兵多了,又会增加丞相的钱粮筹集压力。孤此番救孙权,除了平衡江东诸方势力外,也的确有寻机夺取石阳的用意。”
刘封就不是个会没事瞎逛的人。
专程去江东,自然不可能单纯就为了去救孙权。
至于最终是否会去夺石阳,也如刘封对关平所言一般“看天意”。
天意,即机会!
而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饶是赵云心性沉稳,此刻也不免有些激动。
若真能夺取石阳,就能更进一步!
身为武将,没人不想建功立业。
对赵云而言: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倘若老死于床榻之间,岂不可惜?
刘封百余艘战船顺流而下时,没有隐藏行踪,而是旌旗高挂,生怕没人知道似的。
探得消息,柴桑的陆逊也是惊得不轻:“刘封此时来柴桑,莫非是得知我分兵救濡须口,想乘虚而入?”
不怪陆逊这般想。
孙权已经背盟三次了。
第一次夺长沙三郡。
第二次夺南郡。
第三次联合文聘攻打夏口。
虽说孙权及时滑跪称臣又退出鄂城,让刘备一时之间找不到攻打孙权的理由,但真想打一个人的时候又岂会没有理由?
就如同后世某个叫朱棣的,北伐的理由竟然是要报刘邦的白登之耻。
孙权夺南郡的理由也是“关羽擅取湘关米”。
陆逊不敢大意。
一边下令诸营准备,一边带了三十余艘战船横江拦路。
看着前方列阵齐整的楼船、斗舰、蒙冲、走舸,陆逊的脸色也逐渐阴沉。
“荆州水军,竟精锐如此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作为常年在孙权麾下带兵的,陆逊自然能看明白刘封这支水军的精锐之处。
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忌惮。
陆逊左右。
丁奉和徐盛也是忌惮不已,纷纷按住了腰间的短刀。
片刻后。
陆逊又见荆州水军楼船上的五色旌旗挥舞,楼船、斗舰、蒙冲、走舸纷纷改变阵型。
又有一艘挂着“燕王”大旗的楼船自阵中而出,如箭矢头一般列于阵前。
一艘走舸驶向陆逊的船阵。
船头一什长,持文书而至,迎面高呼:“燕王殿下有王命在此!柴桑陆都督可在?”
陆逊蹙眉。
虽然名义上孙权臣服了刘备、陆逊这个柴桑都督也的确要迎刘封的王命,但一想到对方是接连坏了江东大计的刘封,陆逊就感觉心头堵得慌。
丁奉和徐盛,亦是如此。
以前打生打死,现在要俯首听命,但凡有点儿心气的都会感到耻辱。
然而。
如今形势比人强,就算陆逊、丁奉和徐盛心有不忿,也得先忍着。
陆逊暗叹一声,让什长入船阵宣读刘封的“王命”。
什长也是不惧,即便周围皆是吴军,也没半点胆怯之意,驾驶走舸接舷陆逊的楼船。
不多时。
什长登船,将文书下达给陆逊。
看着文书的内容,陆逊忍不住眼皮一跳:“虑公子请来的援军,这怎么可能?”
丁奉和徐盛也是惊疑不定。
“虑公子只是质子,刘备怎会答应虑公子的请命?”
“都督不可大意,定是刘备的假途灭虢之计,想趁机对至尊不利!”
不论是丁奉还是徐盛,都在怀疑刘备刘封父子的用心。
陆逊不由蹙紧了眉头:“话虽如此,但如果强行阻拦,刘封必会以此为借口攻打柴桑。至尊在濡须口本就处于劣势,若再与刘封开战,江东就不复至尊所有了!”
丁奉忿忿:“开战就开战,我等还怕了刘封不成?刘封也就能在陆上能逞威风,水上如何是我等对手!
而我们据守城墙,北临大江,南靠山陵,以逸待劳,以主制客,这正是百战百胜的胜势,想破柴桑,除非关羽亲来!”
徐盛也道:“都督,可还记得刘备入川助刘璋抵挡张鲁旧事?绝不能放刘封过柴桑!
一旦刘封到了濡须口后,明面要替至尊抵挡曹丕,暗地里必定要钱要粮,至尊稍有怠慢,刘封就能定至尊不敬之罪。
刘封如今是燕王,对刘封不敬就是对刘备不敬,届时刘备就又有了出兵攻打至尊的理由。”
陆逊挥手制止了丁奉和徐盛的劝谏,看向送文书的什长,道:“劳烦回禀燕王殿下,我欲与燕王殿下当面一谈。”
什长得了回复后,也不迟疑,直接驾驶走舸离开。
丁奉和徐盛疑惑的看向陆逊,不明白陆逊的用意。
“不可莽撞!”
陆逊没有多解释,只是指挥军士将楼船向刘封的楼船靠拢。
见到楼船上的旗号,刘封也将楼船向前,与陆逊的楼船接舷。
“陆都督,好久不见,你的风采更盛昔年啊!”刘封热情高呼。
陆逊亦是高呼回应,那热情劲儿,如见偶像:“燕王殿下风姿卓越,一向令我钦佩,今日能与燕王殿下一会,实乃三生有幸啊!”
若是不知道内情的,只看这一幕,都会猜测刘封和陆逊是不是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待得船头木板铺上,陆逊从容的来到所在的刘封楼船。
丁奉和徐盛对视一眼,也跟着陆逊登船,各自按住刀柄护卫在陆逊左右,谨慎的盯着周围。
见丁奉和徐盛这紧张模样,刘封轻笑:“丁将军,徐将军,不用如此紧张,倘若孤想杀你们,根本不用这般麻烦。
介绍一下,这位老将军,乃是大汉的征南将军赵云,想必你们也听过老将军的名声。
犹还记得长坂坡时,老将军怀抱太子,于曹操大军中血战而归;昔年孙夫人欲带太子回江东,也幸有老将军截江相救。
你们若想领教老将军的本事,可与老将军切磋一二。”
丁奉和徐盛这才看清立在刘封身后老将,虽然两鬓斑白,但那不怒自威的气势和过往的名头,令丁奉和徐盛有些手颤。
陆逊暗暗一叹:“丁将军、徐将军,将佩刀放下吧,面见燕王时,岂能携带兵刃而让人笑话?”
丁奉和徐盛对视一眼,咬牙将佩刀解下,陆逊亦将佩刀解下。
见三人识趣,刘封这才邀三人入船舱。
船舱内,宴席也早早布置好。
看到宴席上的孙虑以及刘林、刘爽、刘瓒、孙成五个少年,陆逊暗暗松了一口气。
其实冒险来登船的时候,陆逊也考虑过万一刘封直接翻脸擒杀,那柴桑的几千水军就不战自溃了。
可若不冒险,即便能依靠柴桑的地利暂时挡住刘封,也无法长久。
倘若同时跟刘备和曹丕为敌,孙权只有败亡一条路!
再降曹丕?
但凡曹丕还有点脑子,都会让孙权将长子送出去为质。
两个儿子都当了质子,孙权这个吴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江东的文武也必会人心尽散,到那时候谁还管你孙权是谁啊!
江东的世家豪族也不是傻子,非得对孙权死忠。
要么降曹丕,要么降刘备,江东也就一分为二。
而身为孙策女婿的陆逊,也必然会因孙权的败亡而牵连吴郡陆氏,这不是陆逊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幸的是。
陆逊赌对了!
刘封虽然很想一劳永逸的解决孙权,但也是要脸面的。
江东不比南中。
南中八姓体量太小,又不与曹魏接壤,平推就足够了。
江东豪族体量太大,又与曹魏接壤,只要有平推的迹象,剩下的豪族就会疯一般的去寻求曹丕的庇护。
这样的结果不是刘封愿意看到的。
“燕王殿下,你这次出兵,真的是去救吴王的吗?”
陆逊直言询问。
此刻孙权的儿子孙虑和刘封的儿子刘林都在席间,陆逊想以此来试探刘封的真实想法。
既然刘封打着“孙虑求兵”的名义,那么通过刘封的回答和孙虑的反应,陆逊自信能看出端倪来。
刘封尚未回答,孙虑就已经起身:“陆都督,莫要生疑。燕王殿下这次是真的要救我父王,并非有假。”
陆逊嘴角抽了抽。
虑公子啊虑公子,你这个时候抢什么话啊!
你都这般说了,我还怎么试探刘封的本意?
陆逊给丁奉使了个眼神,丁奉会意,起身道:“虑公子,恕我直言,你只是质子,不懂当前形势。倘若燕王殿下想骗你,你又如何能辨别真假?”
听到“质子”两个字,孙虑只感觉心头一阵火大,小脸儿涨得通红:“我怎么就不懂当前形势了?
曹丕明面上是想为张辽报仇,实则是想试探江东如今还有几分军力,故而在父王退守濡须口后,依旧遣大军攻打。
而如今,濡须口战事对父王越来越不利,柴桑也在几日前分兵去救,足见曹丕真正的意图是想趁机灭了父王。
有了江东之地,曹丕就能补足水上劣势,今后要南下攻打大汉就可再从江东策应,淮南一带也不用再部署重兵。
是你不懂当前形势!”
丁奉惊骇不已。
这真是一个不到十岁少年的见识?
不。
不对。
虑公子怎会知道如此多的军情?
他只是个质子啊!
陆逊脸色复杂。
若一开始只是觉得孙虑抢话是年少无知不知深浅,可听了孙虑这一番军情分析后,陆逊忽然发现自己对刘封的认知还是太浅薄了。
孙虑当质子才多久?
竟能跟刘封的关系如此亲近?
“人心的成见就如一座大山。“刘封轻叹:“质子不是奴隶。孤昔日让吴王送子为质,本意是为了促进两家和好。然而两家和睦,竟需要一个不到十岁的少年来维持,孤深感愧疚。
故而孙虑到来后,孤就奏请陛下,将孙虑与孤的长子、妻弟以及两个外甥一同读书习武,衣食度用也不曾有半点亏待,也不会因其质子身份就心存鄙夷之心。
再介绍一下,刘爽和刘瓒,乃是孤的小妹之子,也是曹纯的庶子;然而曹纯死得早,曹家人对孤的外甥又非打即骂,孤怜妹甥孤苦,就将其接回了荆州。
如今二人已经改为刘姓,入宗室族谱,孤不会因为他们的出身就区别对待。
孤对孙虑,也同样如此。孤也希望孙虑今后能如他的祖父孙坚一般,能为大汉讨贼,不负祖父威名。
这次随军带上,也是为了增长几人的见识和胆色,故而一应军情分析,孤都会让其旁听。”
在刘封说话间。
刘爽和刘瓒抬头挺胸,面有傲色。
两人已经能坦然承认曹纯庶子的身份了,同样也更以入了宗室族谱为荣。
孙虑亦是如此。
在刘封提到孙坚的时候,孙虑的眼中全是光。
陆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眼神变得更复杂了。
【好厉害的攻心术!论拉拢人心,刘封此子,真是令人惊惧!】
将心比心。
换做刘封的儿子刘林在江东为质,孙权必然会将刘林软禁,更别说一视同仁的培养了。
看着对刘封都生出了崇拜之意的孙虑,陆逊不由暗叹一声,拱手请道:“燕王殿下,能否单独一谈?”
刘封大笑起身:“陆都督既有此意,孤又岂能不应。宴席佳肴也不能浪费了,众人可自便,孤与陆都督暂离片刻。”
来到船头。
陆逊凝声再问:“燕王殿下,你这次出兵,真的是去救吴王的吗?”
刘封指着江水,不答反问:“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孤想问一句,假如吴王昔日成功夺了荆州,能否击败曹丕,建天下霸业?”
陆逊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夺荆州的目的,只是为了跟曹丕划江而治,以保江东,而非争霸天下。”
刘封叹道:“划江而治,虽能保有江东,但也只是苟延残喘,不过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罢了。
素闻陆都督的从祖父季宁公为人义烈,千里进贡而加封忠义将军,令人钦佩!陆都督何不效仿,以复陆氏忠义之名?”
陆逊脸色复杂:“燕王殿下过誉了。从祖父虽然忠义护汉,但也令宗族百余人死伤大半,为一己忠名而令族人受难,我岂能效仿!”
刘封大笑,回头看向陆逊:“陆都督,孤果然没看错。你是个聪明人,知道如何去趋利避害,也懂得隐忍保全。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回答了孤的问题,孤也不瞒你:这次出兵,是救吴王还是灭吴王,不在于孤,而在于你。”
在于我?
陆逊吓了一跳,脸色更为复杂。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刘封,三国:我不是刘封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刘封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不是刘封,三国:我不是刘封最新章节,三国:我不是刘封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