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赫的到来。

  使阿卜满怀感恩。

  若不是大汉恩赐,他们两兄弟,此生恐不能再见。

  不过,也仅是一次见面而已,未来谢赫还要回到条支,处理通山商会贸易之事。

  一连两日。

  阿卜带着谢赫游走洛阳各坊,令其大开眼界。

  而于此时。

  大业宫,中枢尉理事地。

  荀彧望着汇聚于堂下的六部之众,问道:“徐郎中,不多休息几日吗?”

  “不了。”

  徐岳摇了摇头道。

  荀彧颔首道:“诸位,从身毒来的第一批务工之人已经定下,经市舶监的公文计算,总计超过一万两千人,并且工部的章程已经发入徐州!”

  “这些人都留下。”

  卫觊沉声道:“西域的战事,影响到了通山商会,如今他们只能在三韩进行贸易,所以必须保证有足够多的身毒人为大汉劳作。”

  “不对。”

  “要让一些人回去。”

  羊衜蹙眉道:“有人赚钱,有人在身毒宣扬大汉之名,才能引来更多的人,卫尚书莫要竭泽而渔!”

  “这倒是。”

  卫觊捏着胡须,眸子微亮道:“调集一批身毒人,负责在陈郡养马,这样不会泄露什么机密,还不会让他们接触到马场之外的事情,待六个月的期限一到,便收取船费,遣他们返回身毒。”

  “可。”

  羊衜捏着一叠巴掌大的纸张,在堂中分发了一圈,淡笑道:“此为船票,专门对外邦,或者大汉境内渡船所制,只需购买便可登船,诸以为如何?”

  “很精致啊!”

  “竟然还有凹凸纹络。”

  沮授摩挲着船票,笑道:“上面印有四兽,更有壮丽之景,且是彩绘图案,是为了铸造新币做准备吗?”

  “算是。”

  “不过,新币推行为金本位,不在此十年章程之内。”

  羊衜掀袍落座,解释道:“设下船票,只是为了更好的统合赋税,以及钱财的纳取,这些船票由市舶监分发各大渡口,每月一结算。”

  “船票。”

  荀彧眼眸闪烁道:“若是设立为百姓传递家书,或者运输财帛的商会,是否可发行其票印,来增加户部的收入!”

  羊衜眉头一皱道:“驿传司深入坊间?”

  “可以如此理解。”

  荀彧淡笑道:“设定各种路程的票印,譬如十里,百里,千里,为百姓开路途,为户部纳财,可走驿传司旧途,归大汉银行辖制,纵是没有人多少人传递家书,也算是一方仁政,可定于明年大政之列!”

  “妙策。”

  “开财源之政。”

  堂下,众人颔首附和道。

  羊衜作揖道:“户部这些时日草拟章程,先行门下议政!”

  “善。”

  荀彧点了点头,再度道:“刑部!”

  “令君。”

  审议司郎中周忠起身作揖道。

  荀彧思忖道:“因堂途商会开设车行,陛下责令刑部拟定一法,尤其是要遵守车舆在城池内通行规章,防止冲撞百姓,随明年大政颁布。”

  “诺。”

  周忠作揖应下。

  “今日且如此吧。”

  荀彧沉声道:“各州贡士,近来从各方奔赴洛阳参考会试,还望诸位闭门拒客,莫要因小失大,被谏议抨击于朝堂。”

  “诺。”

  众人作揖而退。

  为官者,身居高位要慎之又慎。

  尤其是当今天子这一朝,起于草莽者不少。

  他们这些臣卿,多为旧士人,自然需要注意影响。

  免得被谏议,监州误会,以为欲行旧时士卿广纳门生之事。

  “令君。”

  沮授留在堂中,淡笑道:“今年行事过于谨慎了。”

  “小心无大错。”

  荀彧无奈道:“沮尚书留驻,可是兵部有要事?”

  “是。”

  沮授从桌案上抽出一张名单递过去,沉声道:“镇国府拟定兵事,明年秋收之后平天下,统山河,然南地多山岭,粮草运输与瘴气之疾是难事,所以需要令君协调工部,户部,重制军粮,伤药!”

  “兵部何意?”

  荀彧目光扫过名单,心中不由一沉。

  名单之中,不只有海量的粮食,肉食,还有不少草药。

  “简单。”

  沮授解释道:“兵部需要配给新的水囊,最好是用铁制,还有一些随军的食盒,也是用铁来制造,这样可以随时烧沸,避免恶气袭身之疾。”

  “公与。”

  荀彧不由唤出沮授的字。

  工部,于今年可是消耗海量的铁料。

  兵部的公文一旦递过去,怕是卫觊当场就要挂冠致仕了。

  怪不得沮授不与工部交涉,反而把事情推在他这个中枢令的头上。

  “人为重。”

  “猛卒可不容易培养。”

  沮授无奈道:“镇国府四司,前些时日拍着兵部桌案,严令某筹备好所有事宜,若是因辎重供给出现问题,莫说是镇国府说不过去,恐怕陛下都会问责!”

  “某试试。”

  荀彧深吸了口气。

  中枢令,位于六部尚书之上,却不及曾经的相权。

  所以,他行事多有掣肘,而不是将六部院当做一言堂。

  “多谢。”

  沮授顿时松了口气。

  今年,卫觊可是如疯魔一般。

  开年之初,便催促各部筹备铁矿石,据悉连宗正刘虞都被骂的下不来台,他可不敢过去触霉头。

  “铁盒?”

  “铁水壶?”

  不久,工部大堂传出一声暴喝。

  卫觊望着堂下的荀彧,有种怒火无处倾泄之感。

  不论如何,荀彧都是中枢令,负责统合六部施政,为文官之极致,焉能在大业宫令其失颜。

  “如何?”

  “先造一些也行啊!”

  荀彧无奈道:“南地山岭无尽,按照太医府之论,若是多染瘴气,还常吃生水,必有恶疾,总不能让将士没有死在战场,却死于辎重供给之下吧!”

  “某……!”

  卫觊脸色一变再变道:“铁料有盈余,但不能如此浪费吧!”

  “镇国府,兵部已定。”

  荀彧掀袍坐在一侧,说道:“今日工部且拿出一个章程,某去兵部,镇国府交涉,你不能让某一个中枢令,白白跑一趟工部吧?”

  “无赖。”

  “令君,焉能如此。”

  卫觊气冲冲的坐下,无奈道:“铁料制作极难,不若以铜制?”

  “你可真敢说。”

  荀彧脸色一黑道:“铜制,超过铁料的价格了吧!”

  “不一定。”

  “从外邦取便是。”

  卫觊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大汉采矿不足,可以在朝贡贸易中添一笔啊!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最新章节,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