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马氏微微挑眉。

  马蓁蓁能想到的只有:“商会。”

  应天商会。

  马氏却在一怔之后笑道:“我还以为,你会说设立六部之外的一部呢。”

  马蓁蓁:……

  行吧,她娘思想也很超前了!

  1903年,清光绪年间才会出现的商部,她娘都已经想到了!

  马蓁蓁也考虑了,只是因为光绪那会儿商部并没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商业、或者说是商会,其实是欧洲资本制度的产物,马蓁蓁觉得,或许与这封建社会不能相融。

  她便想着,先从做商会开始。

  这样一个民间组织,牵头者又是朝廷中的齐王,那对其他商贾来说,或许也能相信几分,安分几分。

  马氏对这些也不懂,只能建议马蓁蓁再寻叶师他们问问。

  “我也正有此打算呢,娘,我先送你回去,咱们边走边说吧。”马蓁蓁陪着马氏回到了坤宁宫,又在她娘这里蹭了顿饭才离开。

  这一天过的,实在是精彩纷呈。

  马蓁蓁睡醒之后,忽然想起昨天朱元璋和朱标的争执,很想知道昨儿是谁赢了。

  到底谁才是对她最好的那个,她也很好奇呀!

  正好,马氏使人来叫她去用早膳。

  也是昨晚几个兄弟都没出宫,今儿人全,马氏便叫了他们过去,叫上朱元璋一起,吃顿饭。

  马蓁蓁到了之后,从朱标到朱橚都已经在了,她挨个打完招呼,笑眯眯的挨着马氏坐下:“爹,昨儿你和大哥谁赢了?”

  “自然是我!”朱元璋毫不犹豫。

  朱标却发出一声冷笑,笑的朱元璋瞪大眼睛:“怎么?”

  “那爹,你对我这么好,一定会愿意答应我一件事吧。”马蓁蓁托着腮,笑眯眯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一拍胸脯刚要应下,忽然又眯起眼睛:“不对。”

  一般马蓁蓁这般说话的时候,往往都是有什么坑等着他去踩的。

  恰好早膳摆了上来,朱元璋一挥手:“先吃饭,吃完再说!”

  至于吃完之后,朱元璋一抹嘴,跑的比谁都快!

  马蓁蓁哼哼一声,看着他的背影,眼珠儿一转就是一个好主意。

  她问朱标要了个空白折子,认认真真,一板一眼的写起了对于“商部”和“商会”的建议。

  以及,商业蓬勃对百姓和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楚明云并不专研经济,她只学过历史,也看过后人的总结,但不管怎样,她能确定一件事。

  她将那件事,写在了这天的日记中:

  【中华土地面积广阔,一直以来便是看重农业,却又觉得商业危害农业会导致“国贫民侈(奢侈)”(出自李悝)。】

  【但世界之大,并非只有中华,也并非只有明朝。】

  【我们在抑商禁技巧的同时,世界其他地方还在飞速发展着。】

  【人为利益驱使,又因兴趣所然,创造力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才发现别国已经那般五彩缤纷,而中华大地依旧是农民为多。】

  马蓁蓁写着都觉得,这日记要被自己写成论文了。

  她叹了口气,又写道,【好在如今,朱元璋已经可以正确看待商业,只是若商业蓬勃发展,总还需要一个明令规矩,需要一个组织约束。】

  【商部与商会,一归属国家,一归属民间,两方合作,或许能将商人更好的管理起来。】

  马蓁蓁也只能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其实,她的所思所想,远不如当世大儒。

  点击提交之后,马蓁蓁又看了看之前日记的星级。

  嗯,那一篇关于刘伯温的结局,当时提交之后显示三颗星(可补星),后来就涨到四颗星。

  写了这么多年了,她还是搞不懂,这个玩意儿到底是怎么评的有用度。

  写完日记,睡觉!

  这边马蓁蓁刚刚陷入美梦,那边朱元璋才听完天启所言,若有所思的从地上站起身来。

  他缓步踱回书案前,上面摆着的一道展开、明显刚刚他正在看的折子,便是马蓁蓁写的那个。

  天启所言,竟与他女儿所想,不谋而合。

  朱元璋思索着掂起笔来,想写些什么,却又写不下。

  门被“嘎吱”一声推开,朱元璋第一反应并不是去看来人是谁,而是先去看放在书案上怀表的时间。

  哦,竟然已经过了子时了。

  都不必再看是谁来了,朱元璋直接开口说道:“妹子,我这正准备去睡。”

  “当真?”马氏走到他身边,一手放在他肩膀上,另一只手从他手中抽走朱砂笔,“这就准备去睡?”

  “当真,当真,批完这一道折子便去。”朱元璋连忙说道。

  马氏还未看出那折子是谁写的,便惊讶的“咦?”了一声:“瞧这页角的褶皱,这折子你看几遍了?”

  再细看,马氏先道,“怎么这字与蓁蓁的有些像。”

  等看完落款,马氏便笑了。

  果然是马蓁蓁写的。

  朱元璋叹了口气,将朱砂笔放在一旁:“罢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批,先睡吧。”

  马氏也并不觉得意外,她让朱元璋去洗漱,自己拿起马蓁蓁的那道折子看了起来。

  与昨日和她说起的笼统相比,这会儿马蓁蓁的想法明显已经具体了一些,落在纸上,将“商部”与“商会”的架构和用处写的明明白白。

  可操作性十足。

  但,马氏也明白朱元璋的犹豫。

  自千年前,魏文侯李悝提出“农伤则国贫”,并将商业与农业相对立之后,这么长时间,每个朝代几乎都是重农抑商。

  尤其唐朝时,颁布商品、市场、物价管理、度量衡和外贸管理等经济立法,使得商人盛行,而方镇兹乱,财赋不足,国库空虚。

  这之后的宋朝吸取教训,实行国家专卖禁榷制度,也就是说规定一些物品,是政府专卖,民间不得流通销售。

  这般,才将财力拉起一些。

  若他们现在便表现出支持商业的态度,那未来会如何,谁也不敢肯定。

  马氏放下奏折,走到朱元璋身边,温声与她说道:“商业之事,我再与蓁蓁说一说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最新章节,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