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寨乡是整个澜沧县的发展重点,县交通局肯定会照顾的。”
李金水马上给出积极回应。
听着好像给足了郭洪硕这个前领导面子。
但事实上,却跟郭洪硕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完全是因为王寨乡本身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谁当王寨乡的一把手,县交通局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王寨乡的发展。
郭洪硕又不傻,自然能听出李金水的真实意思。
这让郭洪硕一阵肝疼。
都说人走茶凉,他人还没走呢,李金水就不把他当回事了。
而更不把他当回事的事,还在后面。
“老郭,要不现在就办理一下交接?”
李金水对郭洪硕说道。
“老郭……”
这个称呼,比把您换成你,更让郭洪硕不爽。
郭洪硕从来没想过,被他一直压着的李金水,有朝一日,会叫他老郭。
不过,郭洪硕属于过度敏感了,如果郭洪硕有职务,李金水肯定称呼职务,但问题是李金水现在没职务,也只能是老郭了。
“好,交接!”
知道县交通局已经不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再呆下去,完全是给自己找气生,郭洪硕当即和李金水办理交接手续。
其实,也没什么交接的。
平常那些脏活累活,郭洪硕本来就都扔给李金水来干,即便郭洪硕这个人突然没了,也不影响县交通局的正常工作。
一个小时后。
两个纸箱装上郭洪硕的车,郭洪硕开车离开。
看着消失在大门口的汽车,李金水撇了撇嘴,“就凭你,还想去王寨乡,还想跟宋思铭斗,你也就是个当炮灰的材料!”
前段时间,尚德大酒店的范中举,可是跟他要过郭洪硕的银行卡号。
虽然不知道范中举到底要干什么,但以李金水对范中举的了解,以及范中举跟宋思铭的关系,李金水猜测,郭洪硕早就掉进坑里了,只是他自己还浑然不知。
王寨乡。
宋思铭刚陪着潘建国,接受完青山日报和江北日报的采访,就接到了县长冉再宇打来的电话。
冉再宇将今天县委常委会上发生的一切,悉数告知宋思铭。
而后,更是评价起何荣光,“何书记还是比较仁义的,换成其他人,大概率当时什么都不说,等郭洪硕到了王寨乡,再把郭洪硕带走审查。”
“这说明何书记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宋思铭回应道。
“确实。”
“作为纪委书记,也应该有原则有底线。”
冉再宇内心也是非常敬佩何荣光。
如果把他放在何荣光的位置上,平心而论,他做不到何荣光的程度。
“但这只是我们的角度,倪文昭那边,估计已经恨死何书记了。”
宋思铭接着说道。
“不知道倪文昭会不会又去告状。”
冉再宇有些担心。
倪文昭的告状大法一旦用出来,市委的黄书记都扛不住。
之前,倪文昭告状是针对整个澜沧县委,大家低低头,也就过去了,万一集中火力对准何荣光,何荣光怕是难以应对。
“告状?”
“告谁的状?”
“告何书记的状?”
“他可告不倒何书记。”
宋思铭呵呵笑道。
“为什么?”
冉再宇不解道。
“因为比背景的话,何书记不在倪文昭之下,甚至比倪文昭还要强上一丢丢。”
宋思铭解释道。
“不会吧?”
“背景比倪文昭还深的话,三十七岁才副处?”
冉再宇不太相信。
“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培养方式。”
“有先发制人的,也有厚积薄发的。”
“何书记就属于后者。”
宋思铭进一步解释道。
“厚积薄发……”
冉再宇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几个案例。
那几个案例都是四十岁前,默默无闻,四十岁后,一飞冲天。
“你没发现,倪文昭对何书记比较克制吗?”
“他不得不克制。”
宋思铭随后提供佐证。
“好像是。”
冉再宇仔细回应了一下,还真是如此。
如果换成其他纪委书记,三番两次地叫停倪文昭的人事提案,倪文昭早就拍桌子了,但对于何荣光,倪文昭确实礼貌得很。
“何书记这个人很多时候,都是对事不对人。”
“涉及原则问题,从不让步。”
“郭洪硕有问题就是有问题,不在于谁要提拔郭洪硕。”
“冉县长,你信不信,换成你提议郭洪硕到王寨乡,何书记一样会反对?”
宋思铭问冉再宇。
“这个我信。”
冉再宇对何荣光的判断也是站队归站队,原则不能变。
有些人只要是自己队伍里的,干什么都是对的,可在何荣光那里,绝对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我估计郭洪硕不行的话,倪文昭还会换别人到王寨乡。”
冉再宇随后说道。
“换就换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只要不影响王寨乡的工作,我大不了往后退几步。”
之前与陶冀针尖对麦芒,现在又与倪文昭针尖对麦芒,宋思铭也有点累了。
有时候,躺在床上,他也在想,是不是非得一争高下,自己如果低下头,会不会是另一种结果,更好的结果。
“你自己心理上能接受就行。”
“我们现在也没办法给你提供太大助力。”
冉再宇告知宋思铭。
市委书记黄铁军刚找他们谈过话,最起码,近段时间,他们不太可能明目张胆和倪文昭对着干了。
像今天常委会这样,频繁的举手同意,将成为常态。
“我明白。”
“我尽量低调一点。”
宋思铭呵呵笑道。
又聊了几句,双方结束了通话。
宋思铭给青山日报和江北日报的记者,安排了农家特色饭,中午,准备带着记者,到老百姓家里体验王寨乡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
但临出发了,宋思铭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是望川县野坡镇官庄村的一个村民打来的。
之前,宋思铭在官庄村发东西,东西不够了,就是这个村民帮忙联系的镇上批发站,后续更是义务帮忙买东西,运东西,发东西。
村民在电话里告诉宋思铭,上次发东西的帐不对,批发站说他还欠七千多块货款,希望宋思铭能到官庄村,解决这个问题。
李金水马上给出积极回应。
听着好像给足了郭洪硕这个前领导面子。
但事实上,却跟郭洪硕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完全是因为王寨乡本身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谁当王寨乡的一把手,县交通局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王寨乡的发展。
郭洪硕又不傻,自然能听出李金水的真实意思。
这让郭洪硕一阵肝疼。
都说人走茶凉,他人还没走呢,李金水就不把他当回事了。
而更不把他当回事的事,还在后面。
“老郭,要不现在就办理一下交接?”
李金水对郭洪硕说道。
“老郭……”
这个称呼,比把您换成你,更让郭洪硕不爽。
郭洪硕从来没想过,被他一直压着的李金水,有朝一日,会叫他老郭。
不过,郭洪硕属于过度敏感了,如果郭洪硕有职务,李金水肯定称呼职务,但问题是李金水现在没职务,也只能是老郭了。
“好,交接!”
知道县交通局已经不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再呆下去,完全是给自己找气生,郭洪硕当即和李金水办理交接手续。
其实,也没什么交接的。
平常那些脏活累活,郭洪硕本来就都扔给李金水来干,即便郭洪硕这个人突然没了,也不影响县交通局的正常工作。
一个小时后。
两个纸箱装上郭洪硕的车,郭洪硕开车离开。
看着消失在大门口的汽车,李金水撇了撇嘴,“就凭你,还想去王寨乡,还想跟宋思铭斗,你也就是个当炮灰的材料!”
前段时间,尚德大酒店的范中举,可是跟他要过郭洪硕的银行卡号。
虽然不知道范中举到底要干什么,但以李金水对范中举的了解,以及范中举跟宋思铭的关系,李金水猜测,郭洪硕早就掉进坑里了,只是他自己还浑然不知。
王寨乡。
宋思铭刚陪着潘建国,接受完青山日报和江北日报的采访,就接到了县长冉再宇打来的电话。
冉再宇将今天县委常委会上发生的一切,悉数告知宋思铭。
而后,更是评价起何荣光,“何书记还是比较仁义的,换成其他人,大概率当时什么都不说,等郭洪硕到了王寨乡,再把郭洪硕带走审查。”
“这说明何书记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宋思铭回应道。
“确实。”
“作为纪委书记,也应该有原则有底线。”
冉再宇内心也是非常敬佩何荣光。
如果把他放在何荣光的位置上,平心而论,他做不到何荣光的程度。
“但这只是我们的角度,倪文昭那边,估计已经恨死何书记了。”
宋思铭接着说道。
“不知道倪文昭会不会又去告状。”
冉再宇有些担心。
倪文昭的告状大法一旦用出来,市委的黄书记都扛不住。
之前,倪文昭告状是针对整个澜沧县委,大家低低头,也就过去了,万一集中火力对准何荣光,何荣光怕是难以应对。
“告状?”
“告谁的状?”
“告何书记的状?”
“他可告不倒何书记。”
宋思铭呵呵笑道。
“为什么?”
冉再宇不解道。
“因为比背景的话,何书记不在倪文昭之下,甚至比倪文昭还要强上一丢丢。”
宋思铭解释道。
“不会吧?”
“背景比倪文昭还深的话,三十七岁才副处?”
冉再宇不太相信。
“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培养方式。”
“有先发制人的,也有厚积薄发的。”
“何书记就属于后者。”
宋思铭进一步解释道。
“厚积薄发……”
冉再宇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几个案例。
那几个案例都是四十岁前,默默无闻,四十岁后,一飞冲天。
“你没发现,倪文昭对何书记比较克制吗?”
“他不得不克制。”
宋思铭随后提供佐证。
“好像是。”
冉再宇仔细回应了一下,还真是如此。
如果换成其他纪委书记,三番两次地叫停倪文昭的人事提案,倪文昭早就拍桌子了,但对于何荣光,倪文昭确实礼貌得很。
“何书记这个人很多时候,都是对事不对人。”
“涉及原则问题,从不让步。”
“郭洪硕有问题就是有问题,不在于谁要提拔郭洪硕。”
“冉县长,你信不信,换成你提议郭洪硕到王寨乡,何书记一样会反对?”
宋思铭问冉再宇。
“这个我信。”
冉再宇对何荣光的判断也是站队归站队,原则不能变。
有些人只要是自己队伍里的,干什么都是对的,可在何荣光那里,绝对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我估计郭洪硕不行的话,倪文昭还会换别人到王寨乡。”
冉再宇随后说道。
“换就换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只要不影响王寨乡的工作,我大不了往后退几步。”
之前与陶冀针尖对麦芒,现在又与倪文昭针尖对麦芒,宋思铭也有点累了。
有时候,躺在床上,他也在想,是不是非得一争高下,自己如果低下头,会不会是另一种结果,更好的结果。
“你自己心理上能接受就行。”
“我们现在也没办法给你提供太大助力。”
冉再宇告知宋思铭。
市委书记黄铁军刚找他们谈过话,最起码,近段时间,他们不太可能明目张胆和倪文昭对着干了。
像今天常委会这样,频繁的举手同意,将成为常态。
“我明白。”
“我尽量低调一点。”
宋思铭呵呵笑道。
又聊了几句,双方结束了通话。
宋思铭给青山日报和江北日报的记者,安排了农家特色饭,中午,准备带着记者,到老百姓家里体验王寨乡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
但临出发了,宋思铭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是望川县野坡镇官庄村的一个村民打来的。
之前,宋思铭在官庄村发东西,东西不够了,就是这个村民帮忙联系的镇上批发站,后续更是义务帮忙买东西,运东西,发东西。
村民在电话里告诉宋思铭,上次发东西的帐不对,批发站说他还欠七千多块货款,希望宋思铭能到官庄村,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