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87章 中堂,将星来了!

小说:清妖 作者:傲骨铁心 更新时间:2025-08-18 21:56:23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承德这边,老太爷昨儿就嘀咕要回京,让伴驾的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给准备下,今儿一大早就又带着两个皇孙去打猎了。

  就老太爷这八十多岁的高龄身子别说拉弓上马了,就连走路都困难,所以是坐在轿子里陪两个孙子开心去的。

  隔辈亲,老小孩嘛,越老越好玩。

  成亲王永瑆和仪郡王永璇也跟着去了,一同去的除了伴驾的嫔妃、宗室外还有大学士纪昀,关键时候老太爷诗兴上来要吟诗一首卡文的话,得纪大学士帮忙往下顺。

  和珅没去,留在四知书屋处理各地奏折公文,屋内还有另一军机大臣松筠在。

  状元郎王杰因前些天的事仍同和珅生着闷气,索性不在四知书屋办公,而是把办公室搬到了离四知书屋一百多米的松香院中,除必要一般不到四知书屋来,相关文件什么的也都由章京和笔帖式来回跑。

  对此,和珅懒得理会,这军机处多他王杰一个不多,少他王杰一个不少,就王杰那天天跟泼妇似盯着他和珅撒泼的德性,没必要再热脸贴他的冷屁股,自寻没趣。

  这边和珅刚处理完几份公文,就有笔帖式轻步过来小声递了话,和珅听后不动声色来到另一屋中。

  里面候着的兵部职方司郎中明安赶紧“叭叭”甩袖,上前跪下恭声道:“卑职明安参见中堂大人!”

  “起来吧。”

  和珅笑着示意明安起身,颇为亲近的样子,原因自是这位明郎中乃他和珅所用之人。

  兵部职方司和武选司都是兵部的要害机构,一个管着军队的调兵文书,一个管着将领的晋升。

  如此重要岗位,和珅岂能不安排自己人?

  福长安不过名义上的尚书而已,真正决定兵部运转的还是他和中堂。

  包括吏部、户部、工部。

  四部唯他和珅马首是瞻。

  坐下后,有笔贴式给中堂大人奉茶,尔后知趣退出,不忘带上屋门。

  和珅看了眼明安,微笑道:“大老远打京里来承德为的何事?”

  明安赶紧道:“中堂,大将军未按兵部拟定的进军路线行军,而是执意走青海口外,刘部堂深感困顿,特让卑职前来请示中堂大人意思!”

  “什么?”

  和珅眉头顿皱,前兵部尚书庆桂出任甘肃总督后向朝廷上书说青海口外即将入冬,若由此入藏必然险阻丛丛,故建议福康安改走另一条沿途设有驿站的路入高原,虽然改道会拖延抵达高原的时间,但后勤这一块的压力却能小许多,且相对安全。

  军机处收到庆桂的奏折后立即召集兵部、户部相关人员研究,会后众人一致认为改道是正确的。

  和珅便将研究结果报给老太爷,老太爷那边也认可改道方案,军机处就用蓝批拟了旨意给兵部,要兵部督促福康安执行改道方案。

  未想福康安却视兵部为无物,也不顾甘肃总督庆桂劝说,仍旧坚持从西宁一路入藏,并要求西北方面不惜一切供应大军粮草。

  福长安这个名义上的兵部尚书根本不通兵事,只知兄长的事必须无条件配合,因此要求管着的兵部和户部全力保障,谁要办砸了就拿谁是问。

  这就让按新方案制定后勤和供给路线的各方都乱了手脚,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仍按旧行军路线办理,那不少已经运到半路的粮草物资就得折回,一来一回不仅耽搁事,还要多增消耗。

  国库眼下吃紧,哪里容得这般浪费,再说时间上也来不及。

  兵部汉尚书刘峨深感此事棘手,但他又做不了主,便让明安前来承德请示和珅。

  毕竟,和珅是事实上的帝国首相,也是事实上的帝国“二皇帝”。

  和珅思索片刻,问明安:“刘部堂什么意思?”

  明安道:“刘部堂说大将军勇猛是好,但从青海口外行军的话,沿途可能会遇大雪,届时青草皆无,人马无食,粮道亦无法保证,恐会因断粮事败。”

  说完,明安迟疑了下,似还有话要说。

  和珅右手轻抬:“说。”

  明安这才小心翼翼道:“中堂,兵部先前派去军中的人说.说大将军当着他面言中堂不过是皇上抬举的账房先生。”

  “噢?”

  和珅面色一变,继而微哼一声,冷笑道:“他富察氏都是高贵人不成,没有皇上,他们又是什么?崇文门收钱的小吏都比他们强。”

  对福康安不禁又生厌恶,去年为让弟弟和琳能出外掌握军权,加之与福长安的关系,和珅这才试图缓和同福康安的关系,以期两家能为长期盟友。

  在此之前,和珅与福康安是很不对付的,两人曾多次“交火”,不是他和珅不能容人,而是福康安仗着身世对和珅百般看不起。

  和珅早年在咸安学宫的老师袁枚便对和珅说过福康安压根没有本事,实为“膏梁纨挎、一无所用之童呆”,这些年来所谓的赫赫战功要么是部将替他打下,要么就是抢的。

  如平台之功便是夺自部将海兰察和台湾总兵柴大纪。

  战后叙功,海兰察本应列首功,最终被福康安以“总统全局”为由占去头等功,老太爷知不知道?

  当然知道!

  故朱批提醒福康安:“海兰察奋勇可嘉,勿令向隅。”

  就是别老抢人家的功。

  因首功被抢,海兰察更是酒后怒斥:“福大帅历来奏功之折,半出幕僚虚构。”

  什么意思呢,就是福康安打从军以来所有战功,不敢说全部吧,至少一半都是手下那帮文人帮他虚构的。

  这也导致海兰察愈发同福康安离心离德,福康安可能知道理亏,自个能力有限,因此对海兰察也一直忍着。

  毕竟还指着海兰察给他卖命。

  那台湾总兵柴大纪却是可怜,直接被福康安诬陷斩首弃市。

  这次福康安以大将军身份出征高原,真要叫他再立大功回朝,“二皇帝”和珅的地位肯定会被动摇。

  然而老太爷的年纪越来越大,三年后更要退位禅让,不管储君是成亲王永瑆还是嘉亲王永琰,都迫使和珅必须拉拢福康安这位军中一把手。

  因为永瑆的妻子是福康安的妹妹,若永瑆登基,福康安就是手握重兵的国舅,由不得他和珅不拉拢。

  若永琰登基,为了自保同样也要拉拢手握重兵的福康安,根本没有和珅的选择余地,除非永瑆和永琰都“落选”,十七阿哥永璘横空出世,成为乾隆朝夺嫡的最大“黑马”。

  但那几乎不可能,永璘就跟个没爹疼的孩子,老太爷压根不待见他。

  如此,和珅能做的除了向福康安示好,就是让弟弟和琳能够跟着福康安捞取军功,从而掌握部分兵权,为将来买个“保险”。

  只现在看来,和珅还是有点一厢情愿,那福康安对他仍旧百般瞧不起,否则就不会当众说他和珅是皇上抬举的账房先生了。

  这种话,一般人敢讲?

  若非纨绔童呆之辈,能这么肆无忌惮?

  正所谓他不仁,便不怪我不义!

  目中闪烁片刻后,和珅看向明安淡淡吩咐道:“递话给福宁,福康安不从军机处调遣,若因粮草断绝撤军,乃其不力也。”

  福宁是谁?

  负责福康安大军粮草运输的甘肃布政使,和珅的亲信。

  和珅也是没办法,既然福康安不把他放在眼里,又一心想抢夺高原的大功,为保险起见只能让福康安竹篮打水一场空。

  杀一杀福康安的骄横之气也好,省得回朝之后过于跋扈,重演年羹尧旧事。

  至于高原的事,老太爷虽看重,却非心腹大患,毕竟那雪区非大清之地,大清于那并无有效统治,甚至连前明所收茶马之税都不曾有,最多同蒙古一样算藩属国而已。

  大清的真实版图还是关内汉地和辽东之地及那西域,其余之地非根本,非必要不值得大动干戈。

  明安自是低声应下,作为和党中人,他也不想看见嚣张跋扈的福大将军回朝作威作福。

  和珅这边想的更远,就是如何让弟弟和琳接替多次请求退休的四川总督李世杰,之后若老太爷执意再征高原,又如何能让和琳取代福康安出征。

  思来想去,操作起来很难,因为和琳是去年才“文转武”,一来于军中没有根基,二来军事方面经验也不足,冒然在老太爷那里进言重用和琳,可能会适得其反。

  可惜麾下无得力大将可用,否则何至于向福康安示好,又何至于担心三年之后的局面。

  自古权臣若无大将臂助,若无强兵可援,下场和珅比任何人都看得清。

  一时神情复杂,有些失了神。

  明安在边上瞧着不敢出声,小心翼翼将桌上的茶碗捧起端到和珅面前:“中堂?”

  和珅接过茶碗,轻轻吹开茶沫,心中依旧在盘算军中的事,正欲饮茶,外面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继而就听有人在外激动道:“禀中堂,京师转来安徽六百里加急捷报,署理巡抚赵有禄以八百大破十万白莲教匪!”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清妖,清妖最新章节,清妖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