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的官员为太子带来崭新的衮冕,玄衣上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九种纹章,头戴九旒冕,腰缠白玉带。
为三十七名羽林军带来银甲银盔,李玄、齐斟酌在内的三十七名等羽林军褪下布衣,又变成威风凛凛的羽林军,白色的雉尾高高扬起,随风而动。
他们为陈礼钦带来崭新的四品官袍,胸前、身后缝着云雁的补子,脚踩黑皂靴。
受召四十人,只余陈迹尚无官身,一介布衣。
少年的黑色立领大襟出众,身姿挺拔,但在这四十人中格格不入。
小满趴在二楼窗棂上忿忿不平:“他们为啥独独没给我家公子带官袍啊?我家公子穿官袍肯定也很英武,不比他们差!”
张夏摸了摸她脑袋,笑着说道:“陈迹的官职,要今日面圣之后才能定下。”
小满遗憾道:“这一趟回京,肯定会有许多官贵人家小姐在内城等着看呢,若是公子换上官袍多威风。”
张夏随口道:“不碍事,他瞧不上那些花痴女子。”
小满想了想:“也是!”
她眼珠子转了转:“二姐,你方才说,让公子去见他想见的人,他想见的人是谁啊?”
张夏轻声道:“天上的星星。”
楼下,鸿胪寺的官员又开始排进城时的队列。
太子一马当先,李玄与陈礼钦并驾齐驱,陈在左,李在右,而后是余下三十六名羽林军两两成行,最后才是一介草民陈迹,孤零零缀在末尾。
齐斟酌见状,当即对鸿胪寺官员说道:“这不行,此次固原一役,陈迹功劳仅次李指挥使,他怎能排在最末尾?”
李玄摇摇头:“不,他功劳在我之上,当与陈大人并驾才是。”
便是其余羽林军也站在原地没动,不愿排在陈迹前面。
鸿胪寺的中年官员没好气道:“各位功臣,此番回京有几万百姓沿街观礼,我顾不得跟你们纠缠谁的功劳最大,这先后顺序也不是按功劳排的,是按官职。难道陈大人没功劳,我就要把他排最后去?”
齐斟酌小声道:“也不是不行……”
李玄瞪他一眼,而后对鸿胪寺官员抱拳道:“但陈迹乃是殿下亲许的右司卫……”
鸿胪寺官员抬起手:“打住打住,吏部都还没下文书的事,各位可不要犯忌讳,他这六品右司卫得面圣之后才算数呢。今日进宫面圣也只是走个授勋嘉奖的过场,重点是让百姓见见凯旋的将士,耀我宁朝武威。排前面、排后面不影响圣上的嘉许,各位不要再耽误时间了,陛下见完你们还得接见番邦使臣。”
齐斟酌还要再说什么。
陈迹牵着枣枣的缰绳,笑着说道:“大家不必争执,我在哪都一样。”
李玄与齐斟酌不再言语,鸿胪寺官员却看着陈迹身后的枣枣,又回头看向太子座下的白马。
那匹精挑细选的白马,竟比枣枣还矮了一头。
鸿胪寺官员赶忙说道:“不行不行,如何能让一匹马抢了殿下的风头?将这匹马换给太子。”
可他才刚靠近,枣枣却暴烈的张嘴去咬,吓得他连连后退。
陈迹摸了摸枣枣的脸颊:“回马厩去吧,待会儿你和二姐他们一起回京。”
枣枣听话的自己回了马厩,低头吃起草料,鸿胪寺官员扶了扶头顶乌纱,啧啧称奇:“神了诶,这马通人性!”
陈迹去驿站换了匹马,笑着说道:“大人,可以出发了。”
鸿胪寺官员对众人挥手:“进京,记得速度慢些,莫要乱了队形!”
齐斟酌气闷:“师父,他们惯会看人先看身份……我以前也这样,你别跟他们一般见识,也别跟我一般见识。”
陈迹无所谓道:“没关系,不重要。”
……
……
长长的仪仗缓缓开动,他们从丰台出发,沿夯土官道向东行,骑马两个时辰抵达右安门。
进了京城外城,百姓将宣武门大街两侧站得满满当当,欢呼雀跃。
当太子穿过城门洞时,羽林军英姿如龙,百姓山呼海啸。穿着粗布衣裳的百姓将早上出城采来的鲜花抛在地上,一个个亢奋激昂。
有年轻人跟在队伍两侧奔走,一边走,一边兴高采烈问道:“听说李大人在固原万军从中取景朝上将首级,此事是真的吗?”
“听说太子殿下运筹帷幄景朝天策军借密道刺杀太子殿下,却被羽林军尽数斩杀,此事是真的吗?”
有年轻士子当街高喊:“我为将军们做了首诗!”
说罢,旁若无人的当街诵读起来:“蹄裂固原雪,弓惊屈吴星。银甲烧虏帐,长剑斩上京。宣武铺花锦,羽林列宿分。铙歌沸九阙,万民簇新勋!”
热闹非凡。
宣武门上一次如此热闹,似乎还是嘉宁二十五年。
百姓们欢呼雀跃,但这些欢呼声里没有分给陈迹。说书人的故事里,并没有陈迹。
毕竟讲羽林军大家都晓得,提起陈迹却没人认识,说书先生还得费心费力为茶馆里的客人解释陈迹是谁,客人也未必能记住。
李玄担忧的回头看向陈迹,却见对方正独自缀在队伍末尾沉默不语。
陈迹正好奇的打量着京城,目光早已不知飘去何处。
京城比固原还要高大、干净、整齐,墙垛上架着铁炮火器,高高的红色旌旗迎风招展,将士披甲戴盔。
原来这才是宁朝城池最雄壮的模样……可陈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队伍沿着宣武门大街进了内城,再沿长安街东行,往皇宫去。
内城中不再是夯土路,而是漂亮的青砖路。
房屋鳞次栉比、井然有序,白墙灰瓦令人耳目一新。
这里,衣着鲜亮的姑娘们不畏春寒,早早换上了罗纱衫袄和马面裙,立领上镶着珍珠领扣,成群结队以轻纱遮面,肆无忌惮的打量着白马上的羽林军将士。
她们的目光从队前扫到队尾,直到扫见陈迹,而后轻飘飘的把目光又挪回了前面。
有官贵人家的小姐指着某位羽林军,骄傲道:“看见没,那是我哥!”
姑娘们当即围了上去,叽叽喳喳道:“诶,托你哥帮我问问,那个第四排的羽林军……”
此时,有人小声道:“队伍末尾那个是谁,怎么没有披甲?”
“想来是鸿胪寺负责仪仗的小吏吧。”
……
……
仪仗缓缓来到午门前,所有人被搜身检查。
搜查羽林军的,也是羽林军。
午门轮值的羽林军将士笑着说道:“恭喜李大人、齐大人,此番固原一役当真给羽林军长脸,万岁军那群小子最近跟我等说话都放尊重了些。各位兄弟凯旋,今晚我等在京留守的在百顺胡同摆接风宴。”
“哈哈,算你小子良心尚存,百顺胡同摆接风宴算是诚意给足了,”齐斟酌笑容满面:“明晚我齐家在鼓腹楼设庆功宴,都来!”
“嚯,鼓腹楼!”
李玄见众人喧闹,却面色肃然的泼了盆凉水:“想要别人看得起,还得好好操训才是,我为你们找了个厉害的教头,往后的日子谁偷懒谁卸甲回家。”
羽林军们见指挥使面色不虞,顿时息了声音,老老实实做完检查放行。
齐斟酌进了午门小声嘀咕道:“姐夫,正高兴的日子,干嘛板着脸。”
李玄斜他一眼:“羽林军此次去固原是什么表现你也看到了,包括你在内,空有行官门径却不知如何厮杀,这让我如何高兴得起来?”
齐斟酌嬉皮笑脸道:“怕什么,接下来有我师父负责操训,我等肯定进境一日千里!”
李玄回头,却见陈迹低头跟在所有人后面,始终沉默不语。
进到六科廊有平静道:“脱靴,解剑,搜身。”
陈迹抬头赫然一副熟悉面孔映入眼帘,对方一身黑色飞鱼服,肩上一条红色绣蟒绵延至胸口,腰胯长刀。
主刑司,解烦卫指挥使,林朝青。
陈迹曾在洛城与对方打过不少交道,洛城事毕再没见过,没想到对方被司礼监调回宫中轮值听差。
林朝青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扫过陈迹时似有疑惑,却没在意。
洛城时,陈迹帮云羊、皎兔始终蒙面,不曾以真面目示人,所以他见陈迹只觉略微眼熟,却忘了在哪见过。
六科廊是面圣前最后一道关卡,所有人在此搜身,搜得比午门羽林军更仔细些,便是外衣也要一件件脱去防止夹带。
就在此时,一个沉闷的声音在林朝青身后传来:“番邦使臣提前进宫了,正在仁寿宫奉上贡品与祥瑞。内相大人有令,先让殿下和羽林军将士们去钟粹宫候着,待传旨了再引他们去仁寿宫面圣。”
陈迹愕然抬头,却见一人戴着白色的纹龙面具,一身白色大襟一尘不染。此人只是往六科廊里随意一站,也能将所有人目光吸引过去。
白龙!
冯先生!
林朝青听闻此言,迟疑道:“白龙大人,他们不在此处听旨,只怕是不合规矩。”
白龙笑了笑:“怎么,林指挥使如今只听吴秀大人的话,内相也使唤不动了吗?”
林朝青赶忙抱拳道:“不敢,卑职……”
白龙哈哈一笑:“林指挥使与本座平级,不用以卑职相称。”
林朝青谦逊道:“不一样的,卑职这就领他们去钟粹宫候旨。”
白龙侧身往旁边一立,让开道路。
待队伍末尾的陈迹经过他身边时,他细若蚊声对陈迹说道:“小子,不用谢。”
陈迹攥紧了拳头。
林朝青领着众人往东六宫走去,陈迹面色平静的跟在末尾。
他在一面面红墙灰瓦中,沿着东六宫的青砖道。
穿过一重重影壁。
穿过一重重垂花门。
穿过延禧宫、景仁宫。
穿过承乾宫、永和宫。
最终在钟粹宫与景阳宫之间站定,两宫一街之隔。
陈迹走了四千一百五十八里路,杀了三百四十九个人,就是为了站在这里。
只要能站在这里。
走前面还是走后面,穿官服还是穿布衣,身份是六品右司卫还是草民,都不重要。
陈迹深深吸了口气小心翼翼往右侧景阳宫看去。
只见春日午后,阳光洒在一位纤瘦的蓝袍道姑身上。对方站在阳光里,正拿着一只竹扫帚,轻轻的将落叶扫在一起。
好久不见,白鲤。
……
第四卷,四千里路,完。
(本章完)
为三十七名羽林军带来银甲银盔,李玄、齐斟酌在内的三十七名等羽林军褪下布衣,又变成威风凛凛的羽林军,白色的雉尾高高扬起,随风而动。
他们为陈礼钦带来崭新的四品官袍,胸前、身后缝着云雁的补子,脚踩黑皂靴。
受召四十人,只余陈迹尚无官身,一介布衣。
少年的黑色立领大襟出众,身姿挺拔,但在这四十人中格格不入。
小满趴在二楼窗棂上忿忿不平:“他们为啥独独没给我家公子带官袍啊?我家公子穿官袍肯定也很英武,不比他们差!”
张夏摸了摸她脑袋,笑着说道:“陈迹的官职,要今日面圣之后才能定下。”
小满遗憾道:“这一趟回京,肯定会有许多官贵人家小姐在内城等着看呢,若是公子换上官袍多威风。”
张夏随口道:“不碍事,他瞧不上那些花痴女子。”
小满想了想:“也是!”
她眼珠子转了转:“二姐,你方才说,让公子去见他想见的人,他想见的人是谁啊?”
张夏轻声道:“天上的星星。”
楼下,鸿胪寺的官员又开始排进城时的队列。
太子一马当先,李玄与陈礼钦并驾齐驱,陈在左,李在右,而后是余下三十六名羽林军两两成行,最后才是一介草民陈迹,孤零零缀在末尾。
齐斟酌见状,当即对鸿胪寺官员说道:“这不行,此次固原一役,陈迹功劳仅次李指挥使,他怎能排在最末尾?”
李玄摇摇头:“不,他功劳在我之上,当与陈大人并驾才是。”
便是其余羽林军也站在原地没动,不愿排在陈迹前面。
鸿胪寺的中年官员没好气道:“各位功臣,此番回京有几万百姓沿街观礼,我顾不得跟你们纠缠谁的功劳最大,这先后顺序也不是按功劳排的,是按官职。难道陈大人没功劳,我就要把他排最后去?”
齐斟酌小声道:“也不是不行……”
李玄瞪他一眼,而后对鸿胪寺官员抱拳道:“但陈迹乃是殿下亲许的右司卫……”
鸿胪寺官员抬起手:“打住打住,吏部都还没下文书的事,各位可不要犯忌讳,他这六品右司卫得面圣之后才算数呢。今日进宫面圣也只是走个授勋嘉奖的过场,重点是让百姓见见凯旋的将士,耀我宁朝武威。排前面、排后面不影响圣上的嘉许,各位不要再耽误时间了,陛下见完你们还得接见番邦使臣。”
齐斟酌还要再说什么。
陈迹牵着枣枣的缰绳,笑着说道:“大家不必争执,我在哪都一样。”
李玄与齐斟酌不再言语,鸿胪寺官员却看着陈迹身后的枣枣,又回头看向太子座下的白马。
那匹精挑细选的白马,竟比枣枣还矮了一头。
鸿胪寺官员赶忙说道:“不行不行,如何能让一匹马抢了殿下的风头?将这匹马换给太子。”
可他才刚靠近,枣枣却暴烈的张嘴去咬,吓得他连连后退。
陈迹摸了摸枣枣的脸颊:“回马厩去吧,待会儿你和二姐他们一起回京。”
枣枣听话的自己回了马厩,低头吃起草料,鸿胪寺官员扶了扶头顶乌纱,啧啧称奇:“神了诶,这马通人性!”
陈迹去驿站换了匹马,笑着说道:“大人,可以出发了。”
鸿胪寺官员对众人挥手:“进京,记得速度慢些,莫要乱了队形!”
齐斟酌气闷:“师父,他们惯会看人先看身份……我以前也这样,你别跟他们一般见识,也别跟我一般见识。”
陈迹无所谓道:“没关系,不重要。”
……
……
长长的仪仗缓缓开动,他们从丰台出发,沿夯土官道向东行,骑马两个时辰抵达右安门。
进了京城外城,百姓将宣武门大街两侧站得满满当当,欢呼雀跃。
当太子穿过城门洞时,羽林军英姿如龙,百姓山呼海啸。穿着粗布衣裳的百姓将早上出城采来的鲜花抛在地上,一个个亢奋激昂。
有年轻人跟在队伍两侧奔走,一边走,一边兴高采烈问道:“听说李大人在固原万军从中取景朝上将首级,此事是真的吗?”
“听说太子殿下运筹帷幄景朝天策军借密道刺杀太子殿下,却被羽林军尽数斩杀,此事是真的吗?”
有年轻士子当街高喊:“我为将军们做了首诗!”
说罢,旁若无人的当街诵读起来:“蹄裂固原雪,弓惊屈吴星。银甲烧虏帐,长剑斩上京。宣武铺花锦,羽林列宿分。铙歌沸九阙,万民簇新勋!”
热闹非凡。
宣武门上一次如此热闹,似乎还是嘉宁二十五年。
百姓们欢呼雀跃,但这些欢呼声里没有分给陈迹。说书人的故事里,并没有陈迹。
毕竟讲羽林军大家都晓得,提起陈迹却没人认识,说书先生还得费心费力为茶馆里的客人解释陈迹是谁,客人也未必能记住。
李玄担忧的回头看向陈迹,却见对方正独自缀在队伍末尾沉默不语。
陈迹正好奇的打量着京城,目光早已不知飘去何处。
京城比固原还要高大、干净、整齐,墙垛上架着铁炮火器,高高的红色旌旗迎风招展,将士披甲戴盔。
原来这才是宁朝城池最雄壮的模样……可陈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队伍沿着宣武门大街进了内城,再沿长安街东行,往皇宫去。
内城中不再是夯土路,而是漂亮的青砖路。
房屋鳞次栉比、井然有序,白墙灰瓦令人耳目一新。
这里,衣着鲜亮的姑娘们不畏春寒,早早换上了罗纱衫袄和马面裙,立领上镶着珍珠领扣,成群结队以轻纱遮面,肆无忌惮的打量着白马上的羽林军将士。
她们的目光从队前扫到队尾,直到扫见陈迹,而后轻飘飘的把目光又挪回了前面。
有官贵人家的小姐指着某位羽林军,骄傲道:“看见没,那是我哥!”
姑娘们当即围了上去,叽叽喳喳道:“诶,托你哥帮我问问,那个第四排的羽林军……”
此时,有人小声道:“队伍末尾那个是谁,怎么没有披甲?”
“想来是鸿胪寺负责仪仗的小吏吧。”
……
……
仪仗缓缓来到午门前,所有人被搜身检查。
搜查羽林军的,也是羽林军。
午门轮值的羽林军将士笑着说道:“恭喜李大人、齐大人,此番固原一役当真给羽林军长脸,万岁军那群小子最近跟我等说话都放尊重了些。各位兄弟凯旋,今晚我等在京留守的在百顺胡同摆接风宴。”
“哈哈,算你小子良心尚存,百顺胡同摆接风宴算是诚意给足了,”齐斟酌笑容满面:“明晚我齐家在鼓腹楼设庆功宴,都来!”
“嚯,鼓腹楼!”
李玄见众人喧闹,却面色肃然的泼了盆凉水:“想要别人看得起,还得好好操训才是,我为你们找了个厉害的教头,往后的日子谁偷懒谁卸甲回家。”
羽林军们见指挥使面色不虞,顿时息了声音,老老实实做完检查放行。
齐斟酌进了午门小声嘀咕道:“姐夫,正高兴的日子,干嘛板着脸。”
李玄斜他一眼:“羽林军此次去固原是什么表现你也看到了,包括你在内,空有行官门径却不知如何厮杀,这让我如何高兴得起来?”
齐斟酌嬉皮笑脸道:“怕什么,接下来有我师父负责操训,我等肯定进境一日千里!”
李玄回头,却见陈迹低头跟在所有人后面,始终沉默不语。
进到六科廊有平静道:“脱靴,解剑,搜身。”
陈迹抬头赫然一副熟悉面孔映入眼帘,对方一身黑色飞鱼服,肩上一条红色绣蟒绵延至胸口,腰胯长刀。
主刑司,解烦卫指挥使,林朝青。
陈迹曾在洛城与对方打过不少交道,洛城事毕再没见过,没想到对方被司礼监调回宫中轮值听差。
林朝青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扫过陈迹时似有疑惑,却没在意。
洛城时,陈迹帮云羊、皎兔始终蒙面,不曾以真面目示人,所以他见陈迹只觉略微眼熟,却忘了在哪见过。
六科廊是面圣前最后一道关卡,所有人在此搜身,搜得比午门羽林军更仔细些,便是外衣也要一件件脱去防止夹带。
就在此时,一个沉闷的声音在林朝青身后传来:“番邦使臣提前进宫了,正在仁寿宫奉上贡品与祥瑞。内相大人有令,先让殿下和羽林军将士们去钟粹宫候着,待传旨了再引他们去仁寿宫面圣。”
陈迹愕然抬头,却见一人戴着白色的纹龙面具,一身白色大襟一尘不染。此人只是往六科廊里随意一站,也能将所有人目光吸引过去。
白龙!
冯先生!
林朝青听闻此言,迟疑道:“白龙大人,他们不在此处听旨,只怕是不合规矩。”
白龙笑了笑:“怎么,林指挥使如今只听吴秀大人的话,内相也使唤不动了吗?”
林朝青赶忙抱拳道:“不敢,卑职……”
白龙哈哈一笑:“林指挥使与本座平级,不用以卑职相称。”
林朝青谦逊道:“不一样的,卑职这就领他们去钟粹宫候旨。”
白龙侧身往旁边一立,让开道路。
待队伍末尾的陈迹经过他身边时,他细若蚊声对陈迹说道:“小子,不用谢。”
陈迹攥紧了拳头。
林朝青领着众人往东六宫走去,陈迹面色平静的跟在末尾。
他在一面面红墙灰瓦中,沿着东六宫的青砖道。
穿过一重重影壁。
穿过一重重垂花门。
穿过延禧宫、景仁宫。
穿过承乾宫、永和宫。
最终在钟粹宫与景阳宫之间站定,两宫一街之隔。
陈迹走了四千一百五十八里路,杀了三百四十九个人,就是为了站在这里。
只要能站在这里。
走前面还是走后面,穿官服还是穿布衣,身份是六品右司卫还是草民,都不重要。
陈迹深深吸了口气小心翼翼往右侧景阳宫看去。
只见春日午后,阳光洒在一位纤瘦的蓝袍道姑身上。对方站在阳光里,正拿着一只竹扫帚,轻轻的将落叶扫在一起。
好久不见,白鲤。
……
第四卷,四千里路,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