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刀行 第580章年关,二郎

小说:泼刀行 作者:张老西 更新时间:2025-02-15 01:57:19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轰!

  一声巨响,打破了黑夜寂静。

  街巷暗道之间,家犬狂吠,不少百姓都被惊醒,星星点点的烛火亮起。

  有些百姓走出家门,惊疑不定看向远处。

  这个声音有点像炮。

  但普通的炮,可没这么响。

  看方向,是西城。

  那边出了什么事……

  …………

  文庙街,硝烟弥漫,遍地狼藉。

  街道中央出现个大坑,附近树木都从中间折断,文庙的墙壁也塌了一截。

  呻吟声不断,满地残肢断臂。

  “我的腿,我的腿!”

  一名疤脸汉子死死抱着扭曲大腿,痛苦惨叫,侧身翻滚,旁边都是卫所士兵尸体。

  在他身旁不远处,司徒千面色阴沉。

  负责行动的聂三姑已死,但任务还是要继续,于是在他命令下,继续进行围剿。

  但他犯了两个重要错误。

  一是心存私心,抽空去救了白泣红,派人将其安顿好,浪费了关键时间。

  二是队伍失去了控制。

  聂三姑身死,蜀王招揽的这些江湖术士,各个偷奸耍滑,还鼓动盐帮那些人跟在身后。

  看似热闹,但没人真敢冲上去动手。

  毕竟,凶名赫赫的聂三姑都被人割了脑袋。

  为利而聚,何需那么拼命。

  加上那负责指挥的百户,也因“血盆圣母”影响昏厥,整个卫所队伍也是一片混乱。

  他们跟着来到此地,随后便中了招。

  两个炸药包,都掺了少许新式火药,还扔在人堆里,故而造成如此惨象。

  “收拾伤者,回去复命!”

  看着周围景象,司徒千脸色极其难看。

  虽说抢到了那批火药,但损失同样惊人。

  幽冥戏台露了底、聂三姑身死、白泣红失去战力,还造成了不小动静。

  蜀王那边,怕是不好交代……

  数百米外屋顶后方,李衍静静观望。

  他已用了遁术,加上龙蛇牌遮掩,这种距离,任何人都无法发现。

  看到那些人停止追击,他才转身跳下暗巷,绕了个弯,朝着相反方向而去。

  不到半柱香,便看到了一条大河。

  这条大河十分齐整,乃当初修建蜀王府时开凿,环绕整个蜀王府,连接东西南北城。

  李衍沿着河道飞奔,同时观察后方。

  果然,蜀王府西侧小门已经打开,不少黑翎卫策马而出,向着西城方向而去。

  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们这边。

  李衍看到后,忍不住心中暗赞。

  这条逃生路线,乃是无相公子帮忙策划,从成都府衙后方暗渠离开,穿过小巷去文庙街,随后进入御河水道,闭气逃遁。

  不愧是成都黑道魁首,蜀王多年都没抓住的老狐狸,对王府行动的判断丝毫不差。

  加上他分兵两路,将人引开。

  这些人算是彻底保住了性命。

  李衍脚步不停,沿着河很快来到城北。

  这里已是蜀王府后方。

  城北居住者,大多是成都府达官显贵,但因为忌讳,蜀王府后方附近,几乎无人建造大宅。

  沿着石阶向下,两侧要么是人烟罕至的密林,杂草丛生,要么是宫观寺庙和仓库。

  禹王庙在东侧,此地更多是仓库,要么被北城富户租赁,要么被宁川卫所占领。

  李衍查看周围,掐动法诀,对着空中闻了几下,很快在岸边找到一些湿脚印。

  他用脚撩起浮土遮掩,又从怀中取出个药瓶,撒下一些粉末,消除气味,这才离开。

  没多久,便来到了一座黑漆漆的仓库外。

  咚咚咚!

  长长短短敲了几声,便推开仓库木门闪身进入,又小心合上。

  里面堆满了杂物,黑漆马虎。

  董存山就站在一旁等待,看到他后终于松了口气,“李少侠,没事吧?”

  “没事,追兵已撤了。”

  说了两句,二人便绕过那些杂物。

  后方用木板相隔,极其巧妙地形成了个密室,里面点着微弱烛光,旁边正是逃出的众人。

  “李少侠,多谢!”

  王御史此刻已缓过神来,郑重起身抱拳。

  “大人客气了。”

  李衍微微点头,随后摸到房间暗格,推开一扇木板,里面赫然是一个个包袱,既有蒸好的饼子,也有些清水。

  “这是成都黑道藏身处。”

  李衍解释道:“他们准备了些干粮,虽说味道差,但也是保命之物,诸位近日最好别乱跑,等风头过去再说。”

  众人听罢,皆沉默不语。

  士气明显有些低落。

  此事倒也不奇怪。

  他们从京城而来,无论八卦门,还是白云观,肯定不单为了那点酬金。

  只要能将蜀王掀翻,他们宗门立刻能与开海派和朝中几位大员搭上线,乘风而起。

  董家虽有宗师,但已经年迈。

  人道变革,他们也嗅到了危险气息。

  但这下,全都泡了汤。

  蜀王突然发难,而且在这大雪封路的时节,无法从外地调集援兵,前期优势损失殆尽。

  眼下,连保命都是问题。

  王御史沉思了一下,沉声道:“李少侠,事到如今,你等可有计划?”

  “难!”

  李衍直言不讳道:“蜀王已被妖人控制,图谋不小,蜀中玄门正道不会坐视,援军估计很快会到。”

  “但人数毕竟有限,蜀王麾下军队众多,且携火器之威,该如何破局,在下也不清楚。”

  此话一出,王御史眼神也变得暗淡,叹道:“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

  “恕老夫直言,趋利避害乃是人之本性,那些江湖中人来了,估计也会坐视,李少侠是否要离开成都避难?”

  李衍闻言,冷声道:“大人小看了我等。”

  “天有不测风云,人行世间,哪会一帆风顺,关关难过,关关都要过。”

  “江湖中人,并非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我等也肯定会留下。”

  “大人若要走,我可帮你们联络安排,但事后肯定要欠人情,大人可以考虑一下。”

  说罢,抱拳告辞离开。

  他与王御史这帮人联络,原本是想借他们之力,打掉蜀王兵权,却没想发生了这种事。

  看这王御史有退缩之意,怕是靠不住了。

  在他离开后,密室内一片死寂。

  董存山看了看周围师兄弟,心中一叹,抱拳道:“大人,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能先行离开成都,从重庆那边调集兵马,更为稳妥。”

  说实话,他也不想这样。

  但这次出来,带的弟子们都是八卦门未来,若全部折损于此,那才是无法交代。

  家大业大,做事也就更加谨慎。

  “贫道不这么看。”而白云观的为首道人摇头道:“听那李少侠之意,蜀王已被妖人夺舍,加上诸多动作,正月十五那日,怕是要弄什么邪法。”

  “援兵不一定能及时到来,若满城百姓遇难,贫道等人,怕是后半辈子都睡不好。”

  董存山苦笑了一声,没有反驳。

  他何尝不知道事情严重。

  要怎么做,还得看王御史抉择。

  “本官不走!”

  王御史沉默了半天,终于开口。

  他面色凝重道:“若那妖人,真弄出什么惊动神州的大事,按皇上性子,咱们事后都要倒霉。”

  “如今,已是无路可退!”

  “董先生,明日你就出发离开,前往重庆府求援,本官留在成都府,看能否找到机会…”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夺取兵权!”

  …………

  随后的两日,成都府一片安宁。

  蜀王府发出安民告示,说成都衙门火药库看守不力,发生爆炸,遇难者众多,包括王御史。

  说实话,这事根本没人信。

  然而成都达官显贵,如今个个寒若惊蝉,都紧闭门宅避灾,哪敢有半句废话。

  至于民间,也是各种流言四起。

  但流言归流言,日子总要过。

  盐帮继续发福利,蜀王府严令军队不得滋扰,百姓也渐渐习惯,甚至起了看上层狗咬狗的心思。

  街面之上,也逐渐恢复繁荣。

  李衍也不再惹事,抽空将董存山送离成都后,便每日在城中探查,终于联系到了躲在南城荒宅的竹林六闲。

  另一边,蜀王那边的血傩师、黑教喇嘛多吉扎西回归,配合黑翎卫,在城里暗中搜查,还弄死了无相公子几个手下。

  对方势大,李衍等人也只得暂时潜伏。

  就在这热闹且紧张的氛围中,年关临近……

  …………

  大年三十,日落黄昏。

  前些日子好不容易晴了几天,但腊月三十,飞雪又突兀而至。

  锦江两岸吊脚楼,仿佛披上三寸素缟,青羊宫檐角的铜铃,也冻成冰坠子,风过时叮咚如碎玉。

  成都府青砖巷陌间,朱漆门扉上的秦琼、尉迟恭画像,被雪衬得愈发鲜艳。

  噼里啪啦,爆竹声声。

  惊飞枝头麻雀,惹得野狗雪中乱吠。

  这大年三十的晚上,虽说风雪呼啸,街上行人稀少,家家户户房门紧闭,但却很热闹。

  按蜀地习俗,今日都要祭祖守岁。

  中午要吃“食年饭”,宗族共聚。

  入夜要喝“团年酒”,食腊味拼盘。

  无论王宫大院,还是寻常百姓家,都有人举着火把,照遍各个阴暗角落。

  厨房、井台这些地方,也要点燃蜡烛。

  终夜不熄,防鼠窃粮。

  这个习俗,叫“照虚耗”。

  过年的时候,不仅有年兽,民间传闻,还有一种“虚耗鬼”,会藏在家中阴暗之处。

  若不驱逐,来年便会生病倒霉。

  富户们更是讲究,必须用产自青城山的柏油,制成长明灯,灯芯混入邛崃火井镇的天然盐晶。

  燃烧时噼啪作响,以惊退“虚耗鬼”。

  城南王员外家,老管家便亲自拎着长明灯,带人挨个地方照耗,就连床底也不放过。

  终于,来到了牲口棚。

  蜀地农谚云:“牛马虚耗,春耕无靠”。

  这里,更是重点地方。

  忙了一整天,小伙计已有些疲乏,老管家更是哈欠连天,拎着长明灯扭头道:“打起精神,今日还要陪着东家守岁。”

  “唉~往年还能请个戏子唱曲,今年却是寡淡了些……”

  话音未落,就见身后伙计瞪大了双眼。

  “怎么了?”

  老管家皱眉询问。

  小伙计咽了口唾沫,“我…我看到一个人影,眨眼的功夫,就没了,定是虚耗鬼!”

  “呸呸,说什么胡话呢!”

  老管家骂了一句,但还是拎着灯,将牲口棚里里外外照了一遍,骂道:“哪有东西,肯定是你眼了,待会儿别乱说,小心东家打你板子。”

  说罢,带着伙计转身离开。

  牲口棚后方草垛处,李衍缓缓走出。

  他拎着一袋子东西,将密道口小心遮掩后,才翻墙而出。

  这是成都地下暗道的一个出口,他这段时间经常往来,没想到差点被发现。

  李衍拎着东西,在街上穿行。

  似乎是过大年的原因,街上守卫明显少了一些,只偶尔有黑翎卫策马而过。

  风雪中,更夫缩在蓑衣下,冷得跺了跺脚,又敲梆高喊“平安吉庆——!”,身后留下一行脚印。

  就在这满城年味中,李衍带上甲马,踩着城墙腾空而起,从城南离开。

  远处贫民窟中,燃烧着一个个火堆。

  这也是成都年俗,乃是烧树根疙瘩,烤火守岁,称“煨百病”。

  贫民窟百姓,也借此渡过寒夜。

  风雪中的一处处火光,让周围更加黑暗。

  李衍拎着两大袋东西,踏雪而行,很快来到了府河与南河交汇处。

  这里有座合江亭,位处偏僻,四下风雪呼啸,庭中却亮着烛火,有一人正席坐饮酒。

  “雪拥蓝关马不前哟—!”

  粗犷的声音响起,正是那二郎真君转世。

  “杨前辈好兴致!”

  李衍哈哈一笑,拎着东西进入凉亭,抖掉斗笠上积雪,又将包裹放在地上打开。

  “拿了些椒柏酒,还有这,他们做的‘打米酥’不错,用的是川西坝子的红…”

  “打住!”

  杨承化摆了摆手,皱眉道:“这大过年的,你不陪那些同伴守岁,来找我作甚?”

  李衍笑道:“这不是怕您一人寂寞么。”

  要想对付蜀王,这二郎真君转世杨承化,可是主力,但此人一直躲在码头附近,始终不肯跟他们汇合。

  杨承化看了看远处,虽风雪黑暗,但还是能隐约看到成都府灯火。

  “寂寞?”

  他微微摇头,“只是过客,何来寂寞?”

  李衍哑然,不知该说什么。

  “嗯~”

  忽然,杨承化眉头微蹙,摁住了额头。

  “前辈怎么了?”

  李衍心中一惊,连忙询问。

  杨承化拎起酒壶,咚咚咚灌了几口,看向成都府城墙,闷哼道:“这几日,某脑子里全是声音,也忒吵了点,连睡觉都不安稳…”

  李衍听罢,顿时了然。

  这二郎真君转世,正在大量吸收香火愿力…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泼刀行,泼刀行最新章节,泼刀行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