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小娘子。”
耳边传来李清田的呼声,苏棠睁开眼睛。
迷蒙的视线中,外面的天色已经有些亮了。
糟了~
今儿她竟忘了一早练功。
不对,李姐姐怎么进来了?小夫君呢?
苏棠转头,旁边床上早没了小夫君的身影。
李清田道:“半刻钟前,他们父子就出去了,奴以为小娘子醒了,不想小娘子……”
苏棠扶着额头:“或是昨儿睡的晚了……”
可之前晚上也睡这么晚,早晨起的也一样很早啊?
“小娘子,今儿还去练功吗?”李清田问。
“去。”
……
转瞬,日头已然明亮。
“好吃食”前面仍是人声热闹。
旁边大红纸上一行墨字惹眼。
——若有喜好等位牌,可往俞家竹编自行采买。
“俞家竹编?哪儿?”有食客问。
“梧桐树那边,一问便知。”李清田道。
有食客应着,也有食客冲旁边的苏棠啧啧点头:“小娘子是个心善的。原本那竹编有几个瞧在眼里的,这回有了小娘子的抬举,瞧着吧。”
“都是手艺人,不过是互相帮衬罢了。”苏棠道。
食客瞧着李清田手中挥舞出来如云瀑布般的龙须面,愣愣点头,“还真是手艺啊~”
苏棠也是看的眼花缭乱。
虽然头一回拉面是她,可当李姐姐上手之后,她才知道功夫的厉害~
摊子内的食客们看着龙须入锅,继续吃面的吃面,攀谈的攀谈。
“昨儿晚上听说了吗?闹鬼了。”
“不可能。”
“我能作证,我家就在附近,半夜里就听着那家狂风乱舞的,我都不敢出门,今儿一早就见着那家里头收拾东西搬腾。”
“谁家?”
“方家,平和街巷尾巴倒数第二家的方家。”
“……”
方家?
苏棠心头一动,问:“他家里是不是有书堂院的学子?”
“不错。”食客道。
这么巧的吗?
********
书堂院。
方夫子端坐在书帘之侧,看着眼前的少年郎君,目露欣慰:“昨儿你亦是赞同我小惩大诫,我还以为你和你父亲一样是个端方君子,岂不料今儿就给了我一个惊喜。”
少年郎君眉目微沉,仍是苏棠见惯了的清淡神色:“夫子曾言,万物有源,因果有序,弟子初来书堂院,何来与人有当街买凶的仇怨,即便是因着夫子,私以为也不该是他,所以便想看一看背后是否另有他人,果然,昨儿那位黄同窗就忍不住了,而既背后之人已经露面,交付给学堂的银钱也出了,不如就早早的打发他回去,也免得碍事。”
方夫子颔首而笑:“接下来你又待如何?”
“自然是要和黄同窗过上几招。”静渊道。
方夫子道:“江阴黄家,祖上曾献红薯,亩产千斤,为文帝后平六大家立下大功,后封爵三代,于其父而终,如今已无爵位,虽三代经营,仍日渐式微,膝下三子,嫡子承家业,幼子整日里玩耍胡闹,庶子一心求学,但因是庶出,即便家中亦有祖业,也没有名儒教授,于是就来了此地,意欲拜我为师,而我也早有所言,不会收他。”
“弟子知道了。”静渊道。
“知道什么?”方夫子问。
“弟子知道家世背景缺一不可,还有夫子。”静渊道。
方夫子看着他,忽的大笑:“好,好啊,仅凭你今日所言,已经比你父亲强。”
“我与你父亲同窗同科,同朝为官,朝中上下少不得把我与你父亲相提并论,我方家祖上祭酒之尊,鼎盛时朝中半数都是我方家学生,如今虽是落魄,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我亦是少年成名。你父亲寒门出身,性情耿直,说好听一点是眼里不揉沙子,说不好听的就是傻,每每于一事有不同之解,我与你父亲少不得争吵,甚是三五天之久,旁人听闻,只以为我和你父亲脾气相冲,久而久之,便有我和你父亲为难的传言流出。”
“为官三年,我已五品,你父亲仍是七品,若非陛下圣明破格提拔,恐怕到现在你父亲也还在翰林院的编修室里吃灰。而后不过五年,你父亲便已与我同级,更是手握实权,后来陛下派你父亲任江南御史,出京时,我说在外地为官要圆滑一些,你父亲口口答应却是根本置之不理,若不然也不会落得这般……”
说到此处,方夫子已经满眼含泪哽咽不已。
一旁的静渊深吸了口气,擦去眼角的泪湿,红着眼,涩声:“夫子比父亲先离了朝堂。”
方夫子怔怔失神的眼中恍惚喃喃:“是啊,如今想来,我也是不会做官的。”
“但若非夫子,静渊如今恐仍如惶惶之犬不可终日。”静渊垂首。
虽少年郎恭敬之态,可少年郎微微轻颤的身子又怎么不让人知道此刻是如何的痛彻心扉。
他只是听闻,而这少年却是近乎亲眼所见全家是如何的死于匪人之手。
方夫子看着静渊的头顶,几欲伸手,终只问:“你可知我为何留在此地?”
“不知。”静渊。
“这里曾是文帝后劫后余生之地。据说皇后亲自出征多日,文帝心念皇后,得闻皇后大胜归来经过此地,便来此地相候,不想被六大家得闻伺机而动,于文帝危难之时,皇后领着麾下精兵大破之,也因此文帝后下定了决心要铲除六大家,也正是破劫而生。”方夫子盯着静渊,眼中的痛意化作浓稠的墨,“由此,这里也是你的生地。”
“夫子……”静渊瞳孔剧颤。
“陆砚,陆静渊,从今日起,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一切有为师在。”方夫子锵声,余音缭绕在屋内,久久不去。
陆静渊起身,恭恭敬敬磕头。
“是,学生拜谢先生。”
……
书堂院的钟声响起。
学子们起离了座位,正在松快着身形的时候,只见静渊从远处过来。
这是又去夫子那边吃小灶了~
学子们神色各异。
陆静渊视若无睹,于自己座位坐下。
另一边黄文昭微微抬眉。
刚才这位静渊同窗落座的时候似乎看了他一眼。
这时,外面忽的传来“轰隆”一声。
晴空霹雳。
耳边传来李清田的呼声,苏棠睁开眼睛。
迷蒙的视线中,外面的天色已经有些亮了。
糟了~
今儿她竟忘了一早练功。
不对,李姐姐怎么进来了?小夫君呢?
苏棠转头,旁边床上早没了小夫君的身影。
李清田道:“半刻钟前,他们父子就出去了,奴以为小娘子醒了,不想小娘子……”
苏棠扶着额头:“或是昨儿睡的晚了……”
可之前晚上也睡这么晚,早晨起的也一样很早啊?
“小娘子,今儿还去练功吗?”李清田问。
“去。”
……
转瞬,日头已然明亮。
“好吃食”前面仍是人声热闹。
旁边大红纸上一行墨字惹眼。
——若有喜好等位牌,可往俞家竹编自行采买。
“俞家竹编?哪儿?”有食客问。
“梧桐树那边,一问便知。”李清田道。
有食客应着,也有食客冲旁边的苏棠啧啧点头:“小娘子是个心善的。原本那竹编有几个瞧在眼里的,这回有了小娘子的抬举,瞧着吧。”
“都是手艺人,不过是互相帮衬罢了。”苏棠道。
食客瞧着李清田手中挥舞出来如云瀑布般的龙须面,愣愣点头,“还真是手艺啊~”
苏棠也是看的眼花缭乱。
虽然头一回拉面是她,可当李姐姐上手之后,她才知道功夫的厉害~
摊子内的食客们看着龙须入锅,继续吃面的吃面,攀谈的攀谈。
“昨儿晚上听说了吗?闹鬼了。”
“不可能。”
“我能作证,我家就在附近,半夜里就听着那家狂风乱舞的,我都不敢出门,今儿一早就见着那家里头收拾东西搬腾。”
“谁家?”
“方家,平和街巷尾巴倒数第二家的方家。”
“……”
方家?
苏棠心头一动,问:“他家里是不是有书堂院的学子?”
“不错。”食客道。
这么巧的吗?
********
书堂院。
方夫子端坐在书帘之侧,看着眼前的少年郎君,目露欣慰:“昨儿你亦是赞同我小惩大诫,我还以为你和你父亲一样是个端方君子,岂不料今儿就给了我一个惊喜。”
少年郎君眉目微沉,仍是苏棠见惯了的清淡神色:“夫子曾言,万物有源,因果有序,弟子初来书堂院,何来与人有当街买凶的仇怨,即便是因着夫子,私以为也不该是他,所以便想看一看背后是否另有他人,果然,昨儿那位黄同窗就忍不住了,而既背后之人已经露面,交付给学堂的银钱也出了,不如就早早的打发他回去,也免得碍事。”
方夫子颔首而笑:“接下来你又待如何?”
“自然是要和黄同窗过上几招。”静渊道。
方夫子道:“江阴黄家,祖上曾献红薯,亩产千斤,为文帝后平六大家立下大功,后封爵三代,于其父而终,如今已无爵位,虽三代经营,仍日渐式微,膝下三子,嫡子承家业,幼子整日里玩耍胡闹,庶子一心求学,但因是庶出,即便家中亦有祖业,也没有名儒教授,于是就来了此地,意欲拜我为师,而我也早有所言,不会收他。”
“弟子知道了。”静渊道。
“知道什么?”方夫子问。
“弟子知道家世背景缺一不可,还有夫子。”静渊道。
方夫子看着他,忽的大笑:“好,好啊,仅凭你今日所言,已经比你父亲强。”
“我与你父亲同窗同科,同朝为官,朝中上下少不得把我与你父亲相提并论,我方家祖上祭酒之尊,鼎盛时朝中半数都是我方家学生,如今虽是落魄,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我亦是少年成名。你父亲寒门出身,性情耿直,说好听一点是眼里不揉沙子,说不好听的就是傻,每每于一事有不同之解,我与你父亲少不得争吵,甚是三五天之久,旁人听闻,只以为我和你父亲脾气相冲,久而久之,便有我和你父亲为难的传言流出。”
“为官三年,我已五品,你父亲仍是七品,若非陛下圣明破格提拔,恐怕到现在你父亲也还在翰林院的编修室里吃灰。而后不过五年,你父亲便已与我同级,更是手握实权,后来陛下派你父亲任江南御史,出京时,我说在外地为官要圆滑一些,你父亲口口答应却是根本置之不理,若不然也不会落得这般……”
说到此处,方夫子已经满眼含泪哽咽不已。
一旁的静渊深吸了口气,擦去眼角的泪湿,红着眼,涩声:“夫子比父亲先离了朝堂。”
方夫子怔怔失神的眼中恍惚喃喃:“是啊,如今想来,我也是不会做官的。”
“但若非夫子,静渊如今恐仍如惶惶之犬不可终日。”静渊垂首。
虽少年郎恭敬之态,可少年郎微微轻颤的身子又怎么不让人知道此刻是如何的痛彻心扉。
他只是听闻,而这少年却是近乎亲眼所见全家是如何的死于匪人之手。
方夫子看着静渊的头顶,几欲伸手,终只问:“你可知我为何留在此地?”
“不知。”静渊。
“这里曾是文帝后劫后余生之地。据说皇后亲自出征多日,文帝心念皇后,得闻皇后大胜归来经过此地,便来此地相候,不想被六大家得闻伺机而动,于文帝危难之时,皇后领着麾下精兵大破之,也因此文帝后下定了决心要铲除六大家,也正是破劫而生。”方夫子盯着静渊,眼中的痛意化作浓稠的墨,“由此,这里也是你的生地。”
“夫子……”静渊瞳孔剧颤。
“陆砚,陆静渊,从今日起,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一切有为师在。”方夫子锵声,余音缭绕在屋内,久久不去。
陆静渊起身,恭恭敬敬磕头。
“是,学生拜谢先生。”
……
书堂院的钟声响起。
学子们起离了座位,正在松快着身形的时候,只见静渊从远处过来。
这是又去夫子那边吃小灶了~
学子们神色各异。
陆静渊视若无睹,于自己座位坐下。
另一边黄文昭微微抬眉。
刚才这位静渊同窗落座的时候似乎看了他一眼。
这时,外面忽的传来“轰隆”一声。
晴空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