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道离开谁都照样转,谁都有顺的时候,也有逆的时候,顺逆间看的就是各自怎样想,怎样做。
在不知不觉间,大虞渡过了四个时期,太祖、太宗、宣宗三朝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然而在步入一帝三后这段特殊时期,风气,人心,事态……全都变了,大虞走了段波涛汹涌的路,也恰恰是这一段路,使得很多人都跟着变了。
可是这段路走着,又突然转变了方向。
大虞是急转直下间来到了正统帝独统下,尽管在此之前,也是正统帝御极的,可执掌至尊权柄的人变了。
以至于今下啊,大虞迈向了第五个时期。
可这一时期下,究竟是怎样的,依旧有很多人看不透。
跟太祖、太皇太后、太宗、宣宗他们比起来,今上的心思、想法太难叫人琢磨透彻,甚至今上的不少做派,是超出很多人预料的。
今上太能藏了。
关键是在今上的身上,还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太祖的杀伐果决,太皇太后的怀柔坚韧,太宗的仁爱豁达,宣宗的嫉恶如仇全都能看到,可问题是在这做派之下,今上还有自己的风格与脾性,以至于现在的政坛风向是不定的。
只是有太多的人,根本就不知今上想要什么。
楚凌想要的就是叫人猜不透。
不管是在中枢层面的,亦或是在地方层面的,他有任何的想法或做派,除非是他有意想要揭开,否则任何人都别想知道他想要什么。
这就是正统朝要有的!!
楚凌接手的大虞是怎样的,楚凌已是心知肚明,对于怎样统御和治理,楚凌已有清晰的规划和路线。
过去怎样,楚凌不想提。
事实就摆在那里,提与不提又有什么意义?
人是要活在当下的!
当下事实怎样,也摆在这里。
能适应,能跟上,就继续在这个圈子里。
谁要是不习惯,掉队了,那都要为各自的选择,去承受对应的代价。
作为大虞皇帝,楚凌先前就能选择适应,选择跟上,在这大虞还有谁能跟楚凌比身份的?
“吏部的铨选改制,朕觉得没太大问题了。”
虞宫,太极殿。
楚凌倚着软垫,盯着所持奏疏,语气平静道:“针对于铨选改制,吏部组织数次研讨与审议,既然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那就以吏部之名施行吧。”
“这几年下来,大虞中枢及地方的吏治,是存在不小的问题与积弊,明眼人都能瞧出根节所在,但却没有人敢出面去解决。”
“卿是吏部尚书,是朕钦定的肱股栋梁,朕只希望卿能秉承一颗公心,将吏治给朕从源头上整饬好,而非是叫吏治越变越差!”
“臣遵旨!”
史钰当即抬手作揖道,“请陛下放心,铨选改制既是臣牵头施行的,那臣一定会做出成效来。”
“好,有这股决心,朕就放心了。”
楚凌合上奏疏,露出欣慰的笑容。
对于史钰这位大臣,楚凌还是很满意的,看似随和的性格,实则却极有主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这样的人,适合待在吏部尚书这一特殊位置上。
毕竟吏部管的不一样。
是管官帽子的地方。
如果吏部的人,一个个都是精于算计,善于钻营之辈,那大虞离完蛋就不远了,卖官鬻爵将成为无法打压的势头,甚至可能为了利益,继而联起手来欺瞒上面,真要到这一步,楚凌就成聋子瞎子了。
而最叫楚凌看重的,是史钰在地方任职的经历,特别是其在安东道那几年,还经历了一些别的,是怎样的脾性,早就得到了验证。
史钰要真可疑的话,孙黎在生前就不会让楚凌在其死后,将其从地方擢升到中枢,且还担任吏部尚书这等要职。
甚至为给史钰铺路,孙黎还做了一件事。
所谓的徐贞勾结逆藩作乱,针对的不止徐贞皇太后之位,针对的还有她的党羽,还有一些挡住宣宗肱股晋升的群体。
在为楚凌进一步巩固权势与地位这件事上,孙黎是格外狠心的,别管牵扯到谁,只要影响到了她的孙儿,那就一个下场!!
权力之争向来如此。
该心狠的时候,你心软了,那就等着被人清算吧。
“陛下,臣还有一件事。”
“说。”
看着有几分踌躇的史钰,楚凌猜到了其想说什么。
“在吏部施行铨选改制下,于京畿道治下试行高薪养廉,此事是否能延缓推行?”在楚凌的注视下,史钰再度作揖拜道。
“今下国库情况不是特别乐观,收支仍存较大差额,而宗庆道又出叛乱,中枢有司本就人心浮动,为镇压叛乱,南军抽调五万精锐离都平叛……臣窃认为高薪养廉,在地方率先试行,还是在这特殊关口下,难保会出别的风波,最重要的是臣担心国库拨付不及时,反倒会使此惠政遭到诟病。”
讲到这里的时候,史钰心跳加快不少。
他希望天子能听懂他想表述,但却不能直接表述的意思。
一句话来讲,在中枢财政缺钱的大背景下,吏部要在中枢层面率先施行铨选改制,这本就叫中枢职官吏员人心惶惶,而与此同时,京畿道作为地方要试行高薪养廉,这看似是稳住了中枢周遭安稳,但实则却也带来不少麻烦。
可史钰也知道,就今下的国情,高薪养廉这一新规,现阶段只能在地方择一道试行,看情况怎样,不能在中枢层面试行的原因,是这部分开支太高了,这不是如今的国库所能负担起的。
“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吏部在中枢施行铨选改制的同时,必须要在京畿道试行高薪养廉。”
在史钰忐忑下,楚凌语气坚定道:“国库拨付怎样,自有户部兜底与纾解,卿只需把本职做好即可。”
“至于卿所忧种种,朕觉得无需想的太多,事实已经存在许久了,终究是要解决的,不解决的话,那矛盾与积弊,甚至是危机,是无法给它连根拔起的。”
“臣明白了。”
史钰嘴上这样讲,但心里却思索起来。
仅是这番话,他便印证了一些猜想。
天子所谋的有很多。
京畿道这边,肯定有天子想要促成的一些事!!
事实上史钰猜的一点不错。
在明确要在北打一仗的背景下,楚凌必须要确保京畿道的绝对安稳,高薪养廉就是维稳的手段之一。
楚凌需要那些有良心,愿做事的人,别受到中枢的影响,更别受到地方的影响,去各司其职把事儿做好。
中枢要派十几万大军出动,必要的话,在北疆戍边的精锐之师,可能也要抽调部分精锐参战。
这消耗可想而知有多大。
楚凌向来不打无准备之战,以紫光阁所辖诸号各行,仅是楚凌确保后勤保证的组成渠道之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叫前线厮杀的将士,因为吃的用的分了心神,楚凌必须要在战前就把该筹谋的都筹谋好。
在这件事上,任何人都不能拖他的后退。
其实在楚凌看来,今下他筹谋与促成的大势,对于他看重的文武,是一次考验,楚凌就是想要看看,在大势不明下,他们一个个到底会怎样做,怎样选,如果没有达到楚凌的满意,楚凌会毫不犹疑的舍弃掉一批人!!
别怪楚凌冷酷无情,现实本就是这样。
作为大虞皇帝,楚凌要敢出错了,那他就被动了,他先前所抢出的时间与优势,必将在转瞬间消散掉。
这可不是楚凌想要看到的。
“陛下,萧靖亲自去了御史台。”
在史钰离开没多久,李忠低首走进大殿,“不止是这样,萧靖还派人去了锦衣卫、虞都令府、卫尉寺等有司,眼下在中枢一些有司在议论此事。”
“到底是要出手了。”
楚凌听后,露出一抹淡笑,“萧卿还真是没有叫朕失望啊,这个时机把握的很好,这也给史钰,给吏部减轻一些压力啊。”
李忠低首不言,可在他心底却掀起阵阵涟漪。
恰恰是因为他待在御前的缘故,知晓一些世人所不知的秘闻,这也使得李忠知晓,今上想要干什么。
等到一些真相揭开的那刻,李忠连想都不用想,朝野间势必会因此大震的,因为谁都不会想到今上会如此果决!!
“叫梅花内卫继续盯着。”
楚凌瞥了眼李忠,语气淡漠道:“特别是徐黜、王睿、徐恢这帮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朕全都要知晓。”
“奴婢遵旨!”
李忠当即作揖拜道。
大局正在一点点向前推,楚凌绝不允许在这关键时刻,有任何人敢破坏他的大计,这关乎到大虞今后的国运。
相较于大兴殿的平静,彼时的锦衣卫驻所,气氛却显得不太一样了。
“指挥使,您说这萧靖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指挥同知庞虎眉头紧锁,举着手里的书信,言语间透着不解道:“没有丝毫的避讳,派人来咱锦衣卫所在,关键给您的书信,还是一封嘘寒问暖的信,卑下记得,您跟萧靖的关系还没这么好吧?”
“是啊。”
严政紧随其后道:“锦衣卫乃是陛下特设,是陛下最为锋利的国之利刃,除了一些紧要的案子,可能会跟一些有司有所联系外,平日里,锦衣卫上下是不跟中枢这些有司,还有地方有过紧密的联系的。”
“这其中必有猫腻啊!!”
“猫腻肯定是有的。”
见二人如此,臧浩似笑非笑道:“就在刚刚,底下的弟兄来报,萧靖去了御史台,去见暴铁头了。”
嗯?
二人听到这里,看了眼对方,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萧靖这到底是想干什么啊。
他们怎么愈发看不透了?
“今下的形势,特别是朝局,本就是扑朔迷离的。”
看了眼二人,臧浩继续道:“尤其是北虏、西川两国使团还作妖不断,这样的态势在我朝还是很少见的。”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萧靖这就是故意为之的,至于为什么这样,我也猜到一点了,但是现在还不能讲。”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不过萧靖这样做,反倒叫我觉得盯着的一批群体中,有一些可以提前逮捕起来了,萧靖不是想要搅局吗?那咱们也跟着搅搅。”
“刺激北虏、西川两国使团的同时,顺带把朝中一些群体也给刺激下,看能否得到些意外收获。”
“指挥使,抓哪些?”
庞虎、严政异口同声道。
“疑似凤羽司暗桩的全都抓了。”
臧浩双眼微眯道:“不过行踪最为可疑的那几位,要叫底下的兄弟唱出戏,让他们惊心动魄下能逃脱掉。”
“引蛇出洞?”
庞虎眉头微挑道。
“不,应该叫抛砖引玉才对。”
臧浩嘴角微扬道:“锦衣卫这次要将虞都内外,乃至是京畿道这边,可能渗透的凤羽司暗桩全给抓了。”
“这个慕容天香,本事还是挺大的。”
“现在我有一种直觉,归其管辖的凤羽司,只怕渗透进来的暗桩不少,宗庆道这次出现的叛乱,势必有其手笔在。”
“对北虏、西川、东吁、南诏这些国敌,我锦衣卫是不必想他们渗透,但是他们渗透的暗桩,必须要全都给揪出来才行!!”
“指挥使,这事儿交给我来办。”
听到这话,严政眼神凌厉道:“唱戏这事儿,卑下在行,卑下定叫这些人有来无回,慕容天香这厮,早晚会自食恶果的。”
“警觉点,别出岔子。”
臧浩表情严肃,看向严政道:“现在的情况,明显是不寻常的,别的,咱们锦衣卫无需操心,但是在职责范围之内的,必须要做漂亮,别出任何差池!!”
“是!”
严政郑重抱拳喝道。
“你跟我走一趟。”
臧浩起身,看了眼庞虎道。
“指挥使,去哪儿?”
庞虎听后,立时道:“是否要……”
“去见武安驸马。”
臧浩语气淡然道:“叫一队旗校跟着。”
“是。”
庞虎应了声,没有再说别的了。
在不知不觉间,大虞渡过了四个时期,太祖、太宗、宣宗三朝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然而在步入一帝三后这段特殊时期,风气,人心,事态……全都变了,大虞走了段波涛汹涌的路,也恰恰是这一段路,使得很多人都跟着变了。
可是这段路走着,又突然转变了方向。
大虞是急转直下间来到了正统帝独统下,尽管在此之前,也是正统帝御极的,可执掌至尊权柄的人变了。
以至于今下啊,大虞迈向了第五个时期。
可这一时期下,究竟是怎样的,依旧有很多人看不透。
跟太祖、太皇太后、太宗、宣宗他们比起来,今上的心思、想法太难叫人琢磨透彻,甚至今上的不少做派,是超出很多人预料的。
今上太能藏了。
关键是在今上的身上,还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太祖的杀伐果决,太皇太后的怀柔坚韧,太宗的仁爱豁达,宣宗的嫉恶如仇全都能看到,可问题是在这做派之下,今上还有自己的风格与脾性,以至于现在的政坛风向是不定的。
只是有太多的人,根本就不知今上想要什么。
楚凌想要的就是叫人猜不透。
不管是在中枢层面的,亦或是在地方层面的,他有任何的想法或做派,除非是他有意想要揭开,否则任何人都别想知道他想要什么。
这就是正统朝要有的!!
楚凌接手的大虞是怎样的,楚凌已是心知肚明,对于怎样统御和治理,楚凌已有清晰的规划和路线。
过去怎样,楚凌不想提。
事实就摆在那里,提与不提又有什么意义?
人是要活在当下的!
当下事实怎样,也摆在这里。
能适应,能跟上,就继续在这个圈子里。
谁要是不习惯,掉队了,那都要为各自的选择,去承受对应的代价。
作为大虞皇帝,楚凌先前就能选择适应,选择跟上,在这大虞还有谁能跟楚凌比身份的?
“吏部的铨选改制,朕觉得没太大问题了。”
虞宫,太极殿。
楚凌倚着软垫,盯着所持奏疏,语气平静道:“针对于铨选改制,吏部组织数次研讨与审议,既然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那就以吏部之名施行吧。”
“这几年下来,大虞中枢及地方的吏治,是存在不小的问题与积弊,明眼人都能瞧出根节所在,但却没有人敢出面去解决。”
“卿是吏部尚书,是朕钦定的肱股栋梁,朕只希望卿能秉承一颗公心,将吏治给朕从源头上整饬好,而非是叫吏治越变越差!”
“臣遵旨!”
史钰当即抬手作揖道,“请陛下放心,铨选改制既是臣牵头施行的,那臣一定会做出成效来。”
“好,有这股决心,朕就放心了。”
楚凌合上奏疏,露出欣慰的笑容。
对于史钰这位大臣,楚凌还是很满意的,看似随和的性格,实则却极有主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这样的人,适合待在吏部尚书这一特殊位置上。
毕竟吏部管的不一样。
是管官帽子的地方。
如果吏部的人,一个个都是精于算计,善于钻营之辈,那大虞离完蛋就不远了,卖官鬻爵将成为无法打压的势头,甚至可能为了利益,继而联起手来欺瞒上面,真要到这一步,楚凌就成聋子瞎子了。
而最叫楚凌看重的,是史钰在地方任职的经历,特别是其在安东道那几年,还经历了一些别的,是怎样的脾性,早就得到了验证。
史钰要真可疑的话,孙黎在生前就不会让楚凌在其死后,将其从地方擢升到中枢,且还担任吏部尚书这等要职。
甚至为给史钰铺路,孙黎还做了一件事。
所谓的徐贞勾结逆藩作乱,针对的不止徐贞皇太后之位,针对的还有她的党羽,还有一些挡住宣宗肱股晋升的群体。
在为楚凌进一步巩固权势与地位这件事上,孙黎是格外狠心的,别管牵扯到谁,只要影响到了她的孙儿,那就一个下场!!
权力之争向来如此。
该心狠的时候,你心软了,那就等着被人清算吧。
“陛下,臣还有一件事。”
“说。”
看着有几分踌躇的史钰,楚凌猜到了其想说什么。
“在吏部施行铨选改制下,于京畿道治下试行高薪养廉,此事是否能延缓推行?”在楚凌的注视下,史钰再度作揖拜道。
“今下国库情况不是特别乐观,收支仍存较大差额,而宗庆道又出叛乱,中枢有司本就人心浮动,为镇压叛乱,南军抽调五万精锐离都平叛……臣窃认为高薪养廉,在地方率先试行,还是在这特殊关口下,难保会出别的风波,最重要的是臣担心国库拨付不及时,反倒会使此惠政遭到诟病。”
讲到这里的时候,史钰心跳加快不少。
他希望天子能听懂他想表述,但却不能直接表述的意思。
一句话来讲,在中枢财政缺钱的大背景下,吏部要在中枢层面率先施行铨选改制,这本就叫中枢职官吏员人心惶惶,而与此同时,京畿道作为地方要试行高薪养廉,这看似是稳住了中枢周遭安稳,但实则却也带来不少麻烦。
可史钰也知道,就今下的国情,高薪养廉这一新规,现阶段只能在地方择一道试行,看情况怎样,不能在中枢层面试行的原因,是这部分开支太高了,这不是如今的国库所能负担起的。
“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吏部在中枢施行铨选改制的同时,必须要在京畿道试行高薪养廉。”
在史钰忐忑下,楚凌语气坚定道:“国库拨付怎样,自有户部兜底与纾解,卿只需把本职做好即可。”
“至于卿所忧种种,朕觉得无需想的太多,事实已经存在许久了,终究是要解决的,不解决的话,那矛盾与积弊,甚至是危机,是无法给它连根拔起的。”
“臣明白了。”
史钰嘴上这样讲,但心里却思索起来。
仅是这番话,他便印证了一些猜想。
天子所谋的有很多。
京畿道这边,肯定有天子想要促成的一些事!!
事实上史钰猜的一点不错。
在明确要在北打一仗的背景下,楚凌必须要确保京畿道的绝对安稳,高薪养廉就是维稳的手段之一。
楚凌需要那些有良心,愿做事的人,别受到中枢的影响,更别受到地方的影响,去各司其职把事儿做好。
中枢要派十几万大军出动,必要的话,在北疆戍边的精锐之师,可能也要抽调部分精锐参战。
这消耗可想而知有多大。
楚凌向来不打无准备之战,以紫光阁所辖诸号各行,仅是楚凌确保后勤保证的组成渠道之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叫前线厮杀的将士,因为吃的用的分了心神,楚凌必须要在战前就把该筹谋的都筹谋好。
在这件事上,任何人都不能拖他的后退。
其实在楚凌看来,今下他筹谋与促成的大势,对于他看重的文武,是一次考验,楚凌就是想要看看,在大势不明下,他们一个个到底会怎样做,怎样选,如果没有达到楚凌的满意,楚凌会毫不犹疑的舍弃掉一批人!!
别怪楚凌冷酷无情,现实本就是这样。
作为大虞皇帝,楚凌要敢出错了,那他就被动了,他先前所抢出的时间与优势,必将在转瞬间消散掉。
这可不是楚凌想要看到的。
“陛下,萧靖亲自去了御史台。”
在史钰离开没多久,李忠低首走进大殿,“不止是这样,萧靖还派人去了锦衣卫、虞都令府、卫尉寺等有司,眼下在中枢一些有司在议论此事。”
“到底是要出手了。”
楚凌听后,露出一抹淡笑,“萧卿还真是没有叫朕失望啊,这个时机把握的很好,这也给史钰,给吏部减轻一些压力啊。”
李忠低首不言,可在他心底却掀起阵阵涟漪。
恰恰是因为他待在御前的缘故,知晓一些世人所不知的秘闻,这也使得李忠知晓,今上想要干什么。
等到一些真相揭开的那刻,李忠连想都不用想,朝野间势必会因此大震的,因为谁都不会想到今上会如此果决!!
“叫梅花内卫继续盯着。”
楚凌瞥了眼李忠,语气淡漠道:“特别是徐黜、王睿、徐恢这帮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朕全都要知晓。”
“奴婢遵旨!”
李忠当即作揖拜道。
大局正在一点点向前推,楚凌绝不允许在这关键时刻,有任何人敢破坏他的大计,这关乎到大虞今后的国运。
相较于大兴殿的平静,彼时的锦衣卫驻所,气氛却显得不太一样了。
“指挥使,您说这萧靖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指挥同知庞虎眉头紧锁,举着手里的书信,言语间透着不解道:“没有丝毫的避讳,派人来咱锦衣卫所在,关键给您的书信,还是一封嘘寒问暖的信,卑下记得,您跟萧靖的关系还没这么好吧?”
“是啊。”
严政紧随其后道:“锦衣卫乃是陛下特设,是陛下最为锋利的国之利刃,除了一些紧要的案子,可能会跟一些有司有所联系外,平日里,锦衣卫上下是不跟中枢这些有司,还有地方有过紧密的联系的。”
“这其中必有猫腻啊!!”
“猫腻肯定是有的。”
见二人如此,臧浩似笑非笑道:“就在刚刚,底下的弟兄来报,萧靖去了御史台,去见暴铁头了。”
嗯?
二人听到这里,看了眼对方,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萧靖这到底是想干什么啊。
他们怎么愈发看不透了?
“今下的形势,特别是朝局,本就是扑朔迷离的。”
看了眼二人,臧浩继续道:“尤其是北虏、西川两国使团还作妖不断,这样的态势在我朝还是很少见的。”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萧靖这就是故意为之的,至于为什么这样,我也猜到一点了,但是现在还不能讲。”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不过萧靖这样做,反倒叫我觉得盯着的一批群体中,有一些可以提前逮捕起来了,萧靖不是想要搅局吗?那咱们也跟着搅搅。”
“刺激北虏、西川两国使团的同时,顺带把朝中一些群体也给刺激下,看能否得到些意外收获。”
“指挥使,抓哪些?”
庞虎、严政异口同声道。
“疑似凤羽司暗桩的全都抓了。”
臧浩双眼微眯道:“不过行踪最为可疑的那几位,要叫底下的兄弟唱出戏,让他们惊心动魄下能逃脱掉。”
“引蛇出洞?”
庞虎眉头微挑道。
“不,应该叫抛砖引玉才对。”
臧浩嘴角微扬道:“锦衣卫这次要将虞都内外,乃至是京畿道这边,可能渗透的凤羽司暗桩全给抓了。”
“这个慕容天香,本事还是挺大的。”
“现在我有一种直觉,归其管辖的凤羽司,只怕渗透进来的暗桩不少,宗庆道这次出现的叛乱,势必有其手笔在。”
“对北虏、西川、东吁、南诏这些国敌,我锦衣卫是不必想他们渗透,但是他们渗透的暗桩,必须要全都给揪出来才行!!”
“指挥使,这事儿交给我来办。”
听到这话,严政眼神凌厉道:“唱戏这事儿,卑下在行,卑下定叫这些人有来无回,慕容天香这厮,早晚会自食恶果的。”
“警觉点,别出岔子。”
臧浩表情严肃,看向严政道:“现在的情况,明显是不寻常的,别的,咱们锦衣卫无需操心,但是在职责范围之内的,必须要做漂亮,别出任何差池!!”
“是!”
严政郑重抱拳喝道。
“你跟我走一趟。”
臧浩起身,看了眼庞虎道。
“指挥使,去哪儿?”
庞虎听后,立时道:“是否要……”
“去见武安驸马。”
臧浩语气淡然道:“叫一队旗校跟着。”
“是。”
庞虎应了声,没有再说别的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