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二十年(446年)。

  梁岳八十岁。

  骊山,离恨天。

  九重高台之上是白玉床。

  祝英台的棺椁在九重高台之下。

  长明灯照亮阴暗寂静的地下城池。

  陶俑林立,战车宏伟,底下有水银河流。

  梁岳盘坐棺椁旁边,五心朝天,紧守灵台,玉蚕此时已化为蚕茧,看不出蚕的形状。

  他拿起罗盘,此罗盘名为太阿罗盘,上面分为六个区域,分别写着气、日、月、星、山、川。

  输入真气。

  嗡嗡嗡!

  罗盘亮起玄光,每个刻印皆是一道道光路。

  梁岳神念汇聚“气”,气发出更强烈的光。

  呼呼呼!

  封闭的小世界刮起大风,大风随着心念而有不同的强弱。

  汇聚“日”之上,灰蒙蒙的天空升起一轮金灿灿的大日。

  整个小世界变为白天。

  随后继续摆弄罗盘,水银河流变成奔腾不休的真正河流,“山”字可以改变整个地下的布局。

  “还不错。”梁岳放下罗盘。

  这玩意肯定是假的,不过也为小世界增添一抹生机。

  梁岳思索死后之事。

  首先是尸解准备,他将八块鬼仙葫芦砖全部运来,还有天师六宝,以及六阳阵法的布置图。

  六阳阵法是以天师六宝为基石的防御阵法,负责护佑自己死后的肉身。

  “我死后,后人定能一统天下吧。”

  “武功之事,交由景明、灵运他们进行推演。”梁岳也管不了那么多,此世武功还是太差,大周天功法唯有纯阳功,希望后人能够推陈出新。

  “差不多了。”

  梁岳总结了一下,该告别已经告别,该送走已经送走。

  他想起一件事。

  随即前往离恨天之外,利用土遁之法前往十丈以上的地面。

  外界。

  金乌翱翔山林,羽毛似铁,爪牙如金,神骏非常。

  啸天追逐野兽嬉戏。

  一旁的山涧,草龟好似大石头一动不动。

  梁岳出现刹那,金乌和啸天兴奋地围过来。

  “金乌、啸天、玄武、望你们保重,下一世再会。”

  “嗷呜!”啸天眼中流下泪水,仰天长啸,它明白有很长时间见不到主人了。

  金乌在天上不断长啸,声音带着挥散不去的悲伤。

  梁岳转身,身形缓缓进入土中。

  下次再出来,已是六十年以后。

  离别是写不完的,人生难免有遗憾。

  或许这就是死亡。

  梁岳布置阵法,白玉床周边分别放着天师六宝,淡淡赤红光幕犹如倒扣玉碗,将整个白玉床笼罩,可防御外部攻击,以及反杀来犯之敌。

  放有阴阳奇石的洞道,已用黏土糊住。

  “五年份的辟谷丹在身侧、还有两缸丹水、压缩干粮、重生之后可用来充饥。”

  太一守尸,死后炼形。

  神魂发生质变,突破到第二层“出窍御物”境界,但身体是普通人,因此必须准备粮食才行。

  梁岳想着想着,渐渐闭上眼睛。

  这算不算是自杀?

  或许是吧。

  脑海闪过一幕幕记忆,与祖母相依为命、书院初识英台、梁宅三兄弟结拜、结婚生子、天下大乱、准备创业……直到册封长乐郡公、以及死后盖棺定论。

  过目不忘,历久弥新。

  他是山阴梁氏先祖、帝师、新武学的开创者、宋国开国郡公、当世唯一之仙。

  加入历史、融入历史。乃历史长河之中的神仙是也。

  一路相聚与离别,一路磨炼与进步。

  观历史长河,磨炼红尘仙心。

  “此世已终,去也!”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梁岳断气,玉蚕蚕茧化为巨茧虚影,笼罩整个肉身,梁岳整个人仿佛化为巨茧。

  化茧成蝶,死后复活。

  成就不可思议神通。

  太一守尸,尸解炼形。

  第一世,结束。

  第二世,即将开始。

  ……

  历史长河不会因某个人的死去而停止流动。

  元嘉二十一年。

  后人各自有了新的生活。

  柳庄坞堡大门外。

  青年梁仁对身后大门的父母挥挥手,谢灵运骑在马上,等待着弟子与家人告别。

  “母亲,父亲,你们放心,我一定照顾好自己的。”

  哒哒哒……

  两匹马奔向天涯。

  “师父,我们去哪?”梁仁问道。

  “行走天涯,收集天下神话,武功绝学,创造属于逍遥派神功!”

  一路烟尘,浪迹天涯。

  城门外,梁景明和萧献容夫妻两人眼泪汪汪,不舍大儿子离开。

  萧献容看向旁边的少年梁义,千叮万嘱道:“你可不能学你大哥,以后不要乱跑,知道了吗?”

  “娘亲,我知道了。”梁义个性张扬,笑道,“我以后一定要建功立业。”

  “哎。”

  梁景明不由得叹息,这孩子小时候人就老实,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活泼了。

  “快跟你弘文师兄练武!”梁景明催促道。

  不远处,李弘文抱着宝剑,静静等候。

  平常他为人和善,一旦涉及到长乐派后人培养,李弘文可是严厉万分。

  “哦……”梁义不情不愿跑到李弘文身边。

  元嘉二十二年。

  刘裕大女儿刘珏去世。

  梁义年少成名,入仕会稽国,担任会稽主簿,会稽王友。

  现在的会稽王是刘义隆,自从刘义符将二儿子封为琅琊王,弟弟刘义隆则袭会稽王。

  刘裕和刘义符两代人做了许多改革,尤其是对大臣领兵以及郡王兵进行限制,因此在哪当王都差不多。

  刘义隆人品踏实,从不闹事,深得刘义符信任。

  元嘉二十三年。

  洛阳皇宫内,刘义符终于将一切整合完毕。

  “十万大军,发起总攻!一统天下!”

  朝堂上的酷吏们再次发力,聚拢钱财,打压异己,整合朝堂。

  大军节节胜利,将这些年得而复失的土地收回。

  刘义符三天三夜没合眼,这样生活不规律的日子,已经过了十来年。

  看着前线战报,刘义符对妻子梁鹤云说:“很快就要统一了。”

  统一之后,开始改革经济。

  后面交给儿子刘祚经营。

  刘祚再交给孙子刘温,定能创造出两代人的盛世。

  后人骂自己也好,鼓吹自己也罢,一切交给历史。

  刘义符看下一篇奏折。

  原来是京城禁卫军大统领檀道济请求皇帝赐婚孙女。

  “温儿已有婚配,乃是徐氏之女。檀家不如与萧氏长子成婚。”

  刘义符御笔画下批示。

  刘温是皇太孙,如果与檀家联姻,檀家将来的势力未免过大,不太好控制。

  “咳咳……”刘义符写着批示,忽然剧烈咳嗽,洁白纸面滴落几滴嫣红鲜血。

  “义符?”梁鹤云急忙上前。

  刘义符状态十分糟糕,很快一病不起,陷入昏迷。

  昏迷前命令太子监国,主持北伐事业。

  刘义符病得太突然,北伐事业全赖此人,明面封锁消息,但暗地里消息流传开来。

  于此同时,被压制许久的世家大族开始反扑。

  以兰陵萧氏为首的高门联络萧氏之外孙刘义隆。

  “王上,您出山稳定局面吧,朝堂不能再穷兵黩武了,江左基业怕是不保!”

  刘义隆稳坐大堂,并未急着答应,而是缓缓问道:“尔等反叛国家乎?”

  “我们只想攘除奸臣,拨乱反正。并非造反。”

  “好,我有一个条件,一切听我指挥。”

  就这般,世家推选刘义隆为盟主。

  刘义隆等人与朝堂势力秘密勾连,并暗中召见檀道济。

  洛阳,檀氏家中。

  檀道济坐立不安,充满着对未来的迷茫。

  “师父,您说得对,权力是个大漩涡。”檀道济敏锐察觉出皇帝拒绝联姻的深意。

  无非是觉得檀家在军中势力过大。

  檀道济倒是不怕义符对自己动手,毕竟他知道义符仁义的性格,但是第三代皇帝呢?乃至第四代?

  自古天家最无情。

  况且两位帝王立志北伐,向来喜欢打压世家,利用世家力量填补北伐亏空。

  不仅是檀家,说不定与自己交好的梁家、许家都得受到波及。

  “家主,有人求见。”

  来人正是刘义隆。

  “什么?”

  两人密谈,檀氏与刘义隆一脉联姻。

  并保证长乐派一脉在江左的利益。

  庭中落雪,刘义隆冒着雨雪,从昏暗处走到辉煌。

  表情不是阴谋得逞的畅快,而是为江山社稷的忧虑。

  “我亦是为了国家。”

  三代人北伐,像汉武帝一样打几十年仗,国家离亡不远了,江左基业即将凋零。

  即便一统成功,以北方胡虏混居的特性,至少又花几十年治理。

  百姓至少要苦一百年。

  刘义隆觉得先发展南朝,再以强大的国力碾压,而不是以江左之基业,去补北伐之亏。

  元嘉二十三年末。

  刘义符病逝,群臣反扑,檀道济领兵控制皇城。

  后宫烧毁,黑衣卫以及梁鹤云、刘义符一脉不知所踪,史书定论:失火而死。

  一场内乱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

  于此同时,由于朝野内乱,导致北伐受挫,北伐军精锐丧失过半,至此,北伐告终,由攻势转为守势。

  这一年,刘义隆清除徐羡之、谢晦等权臣。

  次年,刘义隆登基称帝,年号太初。

  金光洒落至高无上的太极殿。

  檀道济望着换了主人的龙椅,目光复杂难言。

  宋国,将来会走到什么地步?

  “朕宣布,停止北伐;开放山泽,百姓自由初入。削减徭役,减轻赋税。年老、丧偶、年幼丧父及患重疾者可向郡县求助。”

  “鼓励农桑,奖勤于耕作养蚕农户。”

  “开垦湖田、湖广。开荒者赐田、稻种。”

  “全面推广齐民术。”

  “开办官学!”

  “大赦天下!”

  诏令颁布,传告天下。

  初步稳定局面。

  朝堂有人提议对刘义符一脉进行清算,被刘义隆拒绝,说:“难道你要看到刘氏子孙自相残杀不成?”

  随后为了稳定三吴,大肆封赏从龙者,檀道济为南海郡公,都督江、广二州军事;其余人等皆有封赏,甚至连死去的梁岳,都加封了永嘉郡王。

  朝堂世家大族弹冠相庆。

  太初元年一直到太初五年。

  经济渐渐恢复,取而代之则是战线回退。

  世家大族想象中的晋朝世家轮流执政时代,亦是没有到来。

  很快他们发现虽然恢复了家业和地方影响力,但对于朝堂的影响还是和以前差不多,刘义隆只不过给了他们虚高的名头。

  刘义隆虽篡位,也认同刘义符留给子孙的恢复经济思路。

  太初十年。

  刘义隆推行繁荣经济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后人称之太初之治。

  一时间,南朝繁华,多少楼台烟雨中。

  随着长乐派、净明道、灵宝派进入上层,大周天武学渐渐传播开来。

  事在人为,梁岳留下的策略,仅仅成功了一半。

  这一年,梁景明逝世。

  长子梁仁深山修道,梁义有自己的爵位,由梁信袭封永嘉郡王之位。

  这一日,梁信赴宴王氏之宴,被人用计拖住。

  一伙人杀入柳庄坞堡。

  “这可是帝师陵墓……”

  “怕什么?帝师难道还能诈尸?”

  “传闻帝师有天师六宝,拿到宝物,我族当兴!”

  人亡政息,这位郡王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难道还能复活不成?

  李弘文带领人马连战各方势力。

  大战三日,不眠不休,血流漂橹。

  敌人用计、用毒、弓弩无可奈何。

  李弘文守住先师陵寝。

  随后净明道、灵宝派的人发觉不对,过来支援,打退敌人,迎回梁信。

  中护军梁义带兵归来,屠杀会稽琅琊王氏,一时间,朝堂震动,不了了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风风雨雨,自有祸福。

  棺材中的人也管不到外面的世界。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转眼已是一甲子。(506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末法时代的尸解仙,末法时代的尸解仙最新章节,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