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这城里可真热闹,处处透着新鲜劲儿,有意思得很呐。”思媛笑着说道。

  “是挺有意思的。不过,旁人觉着有意思的,那是旁人的感受。咱自己眼里看到的、心里觉着有趣的,才是属于咱们自个儿的。”陆嘉衍挽着她说道。

  思媛笑着说道:“这大冷天的,还是家里最舒坦。一回到家,往屋里一窝,啥烦心事都没了。哪用得着讲究那么多规矩。五子说你吃的都是猪食,你倒是乐此不疲。”

  “嗐,我都说了,都那么讲究也活的有些累了。怎么舒坦怎么来,这锅子就该这么着。哪有那些规矩,白菜、粉条、肚子、肥鸡往里一下,放些笋子、蘑菇,这才是好汤。”陆嘉衍不以为然的说道。

  “思媛啊,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讲究。我记得我娘常念叨一句话:热汤热水。天寒地冻的时候回到家,能喝上一口热乎汤,浑身都暖乎乎的,心里也舒坦。就这么一口热汤,我到现在都忘不了。”他叹了口气,想到那个时候。

  思媛嘴角挂着一抹好奇的笑,轻哼道:“呵呵,我倒是要瞧瞧,到底是什么汤这么让人惦记。”边说着,她边伸出手,利落地掀开了锅盖。一看到锅里的东西,不禁脱口而出:

  “鸡脚、鸭架子、猪骨头,胡乱丢两根大白菜,再扔把粉丝,这能好吃?你这是做的大乱炖吧?”

  “我记得以前我就是这么吃的……”陆嘉衍回忆起往事,忍不住叹了口气。“有啥放啥,鲜的不行了。”

  “那就一起尝尝呗,再下两个丸子怎么样?”思媛轻柔地扶着陆嘉衍的手,温声说道。

  “这么简单的吃食,会不会委屈你了?”陆嘉衍怕委屈了媳妇,轻声问道。

  “你还当宫里就顿顿锦衣玉食呢?那三十多道菜的,都是摆样子送上去的。咱们在宫里啊,也就吃些凉的,那些菜一炖再炖的,有什么好吃的。”思媛一拂衣袖说道。

  思媛目光盈盈,凝视着他,轻声问道:“掌柜的,心可静下来了?”

  陆嘉衍微微颔首,神色温和:“静下来了。你说得在理,人呐,想太多反倒累人,徒增烦恼。”

  “从前娘娘说过,朝堂之上那么多聪慧过人的臣子,往往就输在仓促间做决定。有时候,步子放慢些,未必不是好事。”思媛眉眼间透着淡淡的追忆。

  陆嘉衍满含爱意地看着她,感慨道:“还是你好啊,都说娶妻娶贤,有你在我身边,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过些日子,带你去看新戏,好不好?”

  思媛眼中的光亮瞬间黯淡下去,轻轻摇头:“我不想看……戏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能有几句是真的?我比你年长不少,心里最怕的,就是戏里那些桥段成为现实。你想想,若不是留有遗憾,又怎会被写成戏文,供人传唱呢?”

  “这……”陆嘉衍一时语塞,愣在原地,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思媛缓缓开口,声音轻柔却又满含期许:“掌柜的,甜言蜜语不必多说。若是有一天我老了,你就陪我沿着护城河走一走,可好?”

  那一瞬间,时光仿佛定格,这句话,直击陆嘉衍的心里:“若我老了,陪我走走如何?”

  “呵,咱们打个勾,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面对洋人的威逼,种种烦恼曾如乌云般笼罩着陆嘉衍,可此刻,那些阴霾竟似被一阵清风瞬间吹散,他的内心前所未有的沉静。

  当心绪沉淀下来后,他恍然惊觉,许多看似棘手的事情,实则并非那般难以解决。

  一人做事一人当,这是担当;可若是能汇聚众人之力,群策群力,那便是民心所向,拥有改天换地的伟力。当下最要紧的,就是号召各方力量,携手共进。

  次日清晨,晨曦微露,陆嘉衍便匆匆赶往戏院。他此去只为一件事——恳请众人伸出援手。

  “这事……其实我早就想做了,哥,你点子多,快给我出出主意呗。”二爷脸上挂着热忱的笑容,言语间满是恳切。

  红豆馆主猛地一拍手中的扇子,朗声道:“这词就很妙啊,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这不就恰到好处?共和乃是关乎天下的大事,多少人前赴后继,却倒在了成功的最后一步。你以为不争不抢,就能置身事外了?大错特错!”

  “就用这段?”二公子追问道。“咱得叫些人帮忙!”

  “就这段!”红豆馆主斩钉截铁,而后高声吩咐,“来人,传我的帖子,告知四九城里但凡愿意帮衬一二的爷,都来帮个忙!”

  一时间,整个四九城都沸腾了。茶馆里,角儿们聚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咱们这些戏子,什么时候也轮得上咱们管这事儿了?”一个花旦捏着帕子,声音里透着几分迟疑。

  老生把茶碗往桌上一搁,茶汤溅出几滴:“话不能这么说。下九流怎么了?下九流就不是炎黄子孙了?咱们被洋人欺负久了,谁还没点子热血了?”

  角落里,一向寡言的老琴师忽然开口:“我师父当年在庚子年,就跟着戏班子给义和团唱过戏。”

  他摩挲着那把老胡琴,“这把琴,就是那时候传下来的。清平时它不开腔,今儿开始它该要响一响了。”

  “说得对!”当家武生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咱们唱戏的别的没有,这副嗓子,这戏总还能唱的出来。”

  馆主环视众人,猛地一拍桌子:“那就这么定了!从今儿个起,连演七天,一分不要!”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出去。不到半日,四九城各大戏园子门口都贴出了大红告示:“新戏开演,义演七日”。戏单子下面盖着各家的朱红大印,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茶馆里也就罢了,天桥上艺人穿着单薄的衣衫,碾着细沙一边写着一边唱到:“一笔一划就是一个一字,一撇一捺那是一个人哪,三思而行才是真好汉。功在今朝,福在后人哪。”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北平漂流记,民国北平漂流记最新章节,民国北平漂流记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