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还有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在撺掇着言官们。
一本本针对太子的措辞严厉的奏折,还在御书房中压着呢。
圣上此举,既有打压太子的气焰,也有保护太子之意。
有的时候,这做皇上的,也有自己的苦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大总管在心中暗自感慨着。
而此时,太后娘娘正在后宫同自己的侄女皇后闲聊着,贴身宫女悄悄地走了进来。
只一个眼色,其余侍候着的大小宫女、太监们便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皇后见状,便知太后娘娘有事,连忙起身想要告退。
却被老太后拦了下来,“烟儿,你是哀家的亲侄女,哀家老了,有些事情,也该让你知道了。
都说'为母则强',如今五皇子也已经长大,这皇位之事,你就该放在心上了,该争取的就要争取,别让那个孽种捡了便宜。
不是哀家说你,你这性子也是太绵软了一些,也怪不得皇上一直对你不冷不热的,就连五皇子之前也受了不少的牵连。”
这些话才一出口,皇后的脸上就白一阵儿,红一阵儿的,精彩极了!
自打进了这后宫,这位姑母皇太后那强势的个性和手腕,就一直让她敬而远之。
皇后的性格虽是软弱,但人却不傻。
她心里清楚得很,太后娘娘之所以能在母族家中众多适龄女子中挑中了自己,本身就是和她性格软弱,容易拿捏,有着极大的关系。
她这个姑母皇太后,有着极强的控制欲。
这么多年来,一直独揽后宫大权,做了不少伤天害理之事。
甚至于连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没能逃脱她的魔掌。
皇后尚在闺阁之时,便有所耳闻。
当年,她的表哥,也就是现在的东阳王。
尚是太子之时,也曾是一位胸怀天下的翩翩美少年,是所有闺阁女子理想中的夫婿。
偏偏就在一次外出游玩之时,偶遇了太子曜的母亲梅婉如,一见倾心,双双坠入爱河。
一个此生非卿不娶,一个今世非君不嫁!
一向孝顺的东阳王,就为了那个出身不明的女子,平生第一次忤逆了太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胁迫太后答应了这门婚事。
这让一向运筹帷幄的老太后大为光火,摔坏了多少宫中的珍宝,恐怕连她自己也数不清了。
虽然那东阳王最终抱得美人归。
但自打太子出生之后,这前皇后的身子骨却一天比一天地虚弱,五年后,终于撒手人寰。
自那以后,宫中一直暗中流传着是太后娘娘下的手。
只是没有人敢去求证罢了,这其中也包括东阳王自己。
若不是上一次太子中毒之事,这件事或许就永远地被埋藏了。
而自从前皇后去世,一向意志不坚定的东阳王,竟不顾太后和大臣们的反对,执意立下当时只有五岁且没有母族支持的东阳曜为太子。
这也算是给枉死的前皇后,一个交待罢了。
虽然在东阳王一再的坚持下,东阳曜被立为太子。
可是,自打前皇后去世,太子曜一直对老太后极其疏远,那冰冷刺骨、仇恨的眼神,看着就让老太后脊梁骨发寒。
一日不除去这个孽子,她便一日如坐针毡。
只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这东阳曜的命,实在是太好了。
在前皇后刚刚去世的那阵子,伉俪情深的东阳王一连数月都萎蘼不振。
整个人失魂落魄,浑浑噩噩的,根本无暇顾及尚是黄口小儿的东阳曜。
这本是老太后对年幼的太子下手的最好时机,事实上,她也的确是这么做了。
不过,说来也是蹊跷的很。
那些送给太子的“加了料”的羹汤,不是“恰好”被太子打翻,便是“随手”赏赐给了贴身的宫女和太监们。
而且,最让太后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个替死鬼,个个都是太后安插在太子身边的眼线。
一个、两个,也许是巧合,那么三个、四个,就不得不引起老太后的高度怀疑和警惕了。
最后的那一次,又“恰好”被思儿心切的东阳王目睹了整个过程。
太后做梦也没有想到,镇日神情恍惚的东阳王,那一日,竟然一个随从也不带,突然出现在了太子的宫中。
正巧目睹了东阳曜的嬷嬷,在吃了那碗不但“加料”而且加量的羹汤后,遽然倒在地上,全身猛地抽搐了一阵儿之后,七窍流血而亡。
而年仅五岁的东阳曜,面色惨白,“惊恐”地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小小的身子抖得像被寒风凌虐着的秋叶,可怜至极!
这样悲惨的境地,让东阳王的心,一下子便揪得生疼。
一种马上就要失去爱妻稚子的恐慌和愤怒,让他上前一把抱起东阳曜,冲进了太后的宫中......
宫中的老人都记得,那一天在太后的宫中,这对母子曾经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争吵。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老太后竟然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自己的亲皇孙伸出魔爪。
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忍无可忍的东阳王竟悲哀地发现,他竟不知如何去保护自己心爱之人留给自己的唯一骨血!
整个后宫,早已被太后娘娘牢牢地掌控在手掌心了。
那一夜过后,东阳王的鬓角竟然生出了斑驳的白发,整个人苍老了不止十岁。
无可奈何的东阳王,即便是上朝,也要随身携带着年幼的太子,并一再叮嘱东阳曜:只能吃与他一样的食物。
即使这样,东阳王也还是放心不下,派心腹侍卫时刻紧盯着这些个太监、宫女们。
果不其然,在一次餐中上汤时,细心的侍卫发现一个上菜的宫女神情略显紧张,便格外地留心观察。
果真发现了问题,那宫女在端汤给太子时,长长的指甲似乎不经意地在汤碗的边沿上扫过。
侍卫果断出手拿下,却不料不等问话,那宫女便咬舌自尽了。
再让太医细验,那汤碗和宫女的指甲中,竟然都藏有鹤顶红!
事后,太后虽是抵死不认,(当然了,这件事情也确实与她无关)但在大量血淋淋的事实面前,东阳王终究还是寒了心。
就这样,父子俩人在提心掉胆中,又渡过了最为艰难的两个月。
这两个月,不但东阳曜消瘦得极快,就连东阳王也被煎熬得整个人憔悴无比。
幸好此时,事情出了转机。
从来不问世事,只在江湖传说中存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逍遥谷谷主求见东阳王。
一本本针对太子的措辞严厉的奏折,还在御书房中压着呢。
圣上此举,既有打压太子的气焰,也有保护太子之意。
有的时候,这做皇上的,也有自己的苦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大总管在心中暗自感慨着。
而此时,太后娘娘正在后宫同自己的侄女皇后闲聊着,贴身宫女悄悄地走了进来。
只一个眼色,其余侍候着的大小宫女、太监们便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皇后见状,便知太后娘娘有事,连忙起身想要告退。
却被老太后拦了下来,“烟儿,你是哀家的亲侄女,哀家老了,有些事情,也该让你知道了。
都说'为母则强',如今五皇子也已经长大,这皇位之事,你就该放在心上了,该争取的就要争取,别让那个孽种捡了便宜。
不是哀家说你,你这性子也是太绵软了一些,也怪不得皇上一直对你不冷不热的,就连五皇子之前也受了不少的牵连。”
这些话才一出口,皇后的脸上就白一阵儿,红一阵儿的,精彩极了!
自打进了这后宫,这位姑母皇太后那强势的个性和手腕,就一直让她敬而远之。
皇后的性格虽是软弱,但人却不傻。
她心里清楚得很,太后娘娘之所以能在母族家中众多适龄女子中挑中了自己,本身就是和她性格软弱,容易拿捏,有着极大的关系。
她这个姑母皇太后,有着极强的控制欲。
这么多年来,一直独揽后宫大权,做了不少伤天害理之事。
甚至于连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没能逃脱她的魔掌。
皇后尚在闺阁之时,便有所耳闻。
当年,她的表哥,也就是现在的东阳王。
尚是太子之时,也曾是一位胸怀天下的翩翩美少年,是所有闺阁女子理想中的夫婿。
偏偏就在一次外出游玩之时,偶遇了太子曜的母亲梅婉如,一见倾心,双双坠入爱河。
一个此生非卿不娶,一个今世非君不嫁!
一向孝顺的东阳王,就为了那个出身不明的女子,平生第一次忤逆了太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胁迫太后答应了这门婚事。
这让一向运筹帷幄的老太后大为光火,摔坏了多少宫中的珍宝,恐怕连她自己也数不清了。
虽然那东阳王最终抱得美人归。
但自打太子出生之后,这前皇后的身子骨却一天比一天地虚弱,五年后,终于撒手人寰。
自那以后,宫中一直暗中流传着是太后娘娘下的手。
只是没有人敢去求证罢了,这其中也包括东阳王自己。
若不是上一次太子中毒之事,这件事或许就永远地被埋藏了。
而自从前皇后去世,一向意志不坚定的东阳王,竟不顾太后和大臣们的反对,执意立下当时只有五岁且没有母族支持的东阳曜为太子。
这也算是给枉死的前皇后,一个交待罢了。
虽然在东阳王一再的坚持下,东阳曜被立为太子。
可是,自打前皇后去世,太子曜一直对老太后极其疏远,那冰冷刺骨、仇恨的眼神,看着就让老太后脊梁骨发寒。
一日不除去这个孽子,她便一日如坐针毡。
只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这东阳曜的命,实在是太好了。
在前皇后刚刚去世的那阵子,伉俪情深的东阳王一连数月都萎蘼不振。
整个人失魂落魄,浑浑噩噩的,根本无暇顾及尚是黄口小儿的东阳曜。
这本是老太后对年幼的太子下手的最好时机,事实上,她也的确是这么做了。
不过,说来也是蹊跷的很。
那些送给太子的“加了料”的羹汤,不是“恰好”被太子打翻,便是“随手”赏赐给了贴身的宫女和太监们。
而且,最让太后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个替死鬼,个个都是太后安插在太子身边的眼线。
一个、两个,也许是巧合,那么三个、四个,就不得不引起老太后的高度怀疑和警惕了。
最后的那一次,又“恰好”被思儿心切的东阳王目睹了整个过程。
太后做梦也没有想到,镇日神情恍惚的东阳王,那一日,竟然一个随从也不带,突然出现在了太子的宫中。
正巧目睹了东阳曜的嬷嬷,在吃了那碗不但“加料”而且加量的羹汤后,遽然倒在地上,全身猛地抽搐了一阵儿之后,七窍流血而亡。
而年仅五岁的东阳曜,面色惨白,“惊恐”地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小小的身子抖得像被寒风凌虐着的秋叶,可怜至极!
这样悲惨的境地,让东阳王的心,一下子便揪得生疼。
一种马上就要失去爱妻稚子的恐慌和愤怒,让他上前一把抱起东阳曜,冲进了太后的宫中......
宫中的老人都记得,那一天在太后的宫中,这对母子曾经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争吵。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老太后竟然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自己的亲皇孙伸出魔爪。
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忍无可忍的东阳王竟悲哀地发现,他竟不知如何去保护自己心爱之人留给自己的唯一骨血!
整个后宫,早已被太后娘娘牢牢地掌控在手掌心了。
那一夜过后,东阳王的鬓角竟然生出了斑驳的白发,整个人苍老了不止十岁。
无可奈何的东阳王,即便是上朝,也要随身携带着年幼的太子,并一再叮嘱东阳曜:只能吃与他一样的食物。
即使这样,东阳王也还是放心不下,派心腹侍卫时刻紧盯着这些个太监、宫女们。
果不其然,在一次餐中上汤时,细心的侍卫发现一个上菜的宫女神情略显紧张,便格外地留心观察。
果真发现了问题,那宫女在端汤给太子时,长长的指甲似乎不经意地在汤碗的边沿上扫过。
侍卫果断出手拿下,却不料不等问话,那宫女便咬舌自尽了。
再让太医细验,那汤碗和宫女的指甲中,竟然都藏有鹤顶红!
事后,太后虽是抵死不认,(当然了,这件事情也确实与她无关)但在大量血淋淋的事实面前,东阳王终究还是寒了心。
就这样,父子俩人在提心掉胆中,又渡过了最为艰难的两个月。
这两个月,不但东阳曜消瘦得极快,就连东阳王也被煎熬得整个人憔悴无比。
幸好此时,事情出了转机。
从来不问世事,只在江湖传说中存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逍遥谷谷主求见东阳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猫女神医之有凤来仪,猫女神医之有凤来仪最新章节,猫女神医之有凤来仪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猫女神医之有凤来仪,猫女神医之有凤来仪最新章节,猫女神医之有凤来仪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