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一番肺腑之言,不仅震惊到了夫人刘氏与袁尚,还把荀谌与辛评搞得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只有审配在心里悄然喝彩,不愧为我河北人士,比起卑谄足恭的颍川士族,还是河北士族能守节。

  “沮君,何至苦于此乎?快快起来。”

  刘氏震惊之余,想自己亲自去扶起对方,刚行两步便反应过来,此刻她有些不便。

  连忙回头给袁尚使眼色,让他将沮授搀扶起来。

  袁尚这才如梦初醒,上前把沮授扶起身,安慰说道:“沮公,何须如此,自古见危授命,而尽力主事者,有几人哉?沮公可堪托死生矣,不如留下有用之身,为汉室将功补过,缀乾坤,匡天下。”

  在被沮授一席话给吓到后,袁尚也害怕明后两日城中有兵变之危,他可没临阵破敌的应对经验。

  况且听闻许攸也是惨死于兵变之中,万万不能步许子远的后尘。

  既然心里决定立马投降,那就不能让沮授尽忠自自戕,不然即便他去了乐浪朝鲜,也将被千夫所指责。

  要是背下亏待袁氏之臣的骂名度日,那还怎么和袁谭与袁熙争宗长位,他袁尚才是容貌最类父的,怎么也应该让他继承袁氏。

  遂用迷途知返的语气,大义凛然的劝沮授。

  紧接着,袁尚昂起头颅,抑扬顿挫说道:“袁氏倘若举城而降,今日尚且安然无恙,日后又孰能知晓,望诸公降汉王后,勿忘袁氏旧恩,遇祸事能趋人之急,救难解危,袁尚必替袁氏感激不尽,纵使远在天边,也将千酬万谢,铭感五内。”

  袁尚的话说出口,刘氏不禁脸色一紧,想责骂自家孩儿说得太直白,怕引得众多掾吏心有抵触,不过转念又一想,袁氏都准备举城而降了。

  哪里还用得在乎这么多颜面,还不如直言请求看在旧主的面上,日后若有急事,能多搭手帮一把,也是不错了。

  即便汉王刘玄德即位天子,欲算秋后之账,也能派人不远千里迢迢前来告知,让袁氏早些逃命。

  眼下汝南袁氏已不复四世三公之望,先前还能凭借权势守节不嫁,此刻怕是难了。

  汉律规定,寡妇在为丈夫守完礼,必须再嫁夫家产子,如果时间到了还未嫁,官吏就会为主动为其安排择人嫁之。

  刘氏想到自己为夫君袁绍守完礼后,恐要再嫁他人,忖想到乐浪郡又有多少豪族敢迎娶袁氏孤寡,一想不知自己将来会置身何处,便不禁惊恐害怕。

  目光无声瞥过审配、沮授、辛评、荀谌等众多掾吏,最后落在堂外,心里暗暗想道:“可惜,从未听闻刘玄德喜纳他人之妇,不然我或将无须前往乐浪朝鲜这等苦寒之地……”

  传闻刘备有英武之气,又想到她已三十有五,年岁半老,不知还有无育儿之机,忍不住为将来的日子,苦恼不已。

  刘氏暗忖度道:“倘使我再年轻十余岁,那该多好。可惜了,唉……”

  荀谌与辛评不知道夫人刘氏已虑谋深远,甚至还将主意偷偷打到汉王身上。

  与其都要嫁给他人为妇,还不如给汉王作妾,只是汉王没有此癖好,不由叫人怅惋。

  审配不等其他人回话,便拱手揖礼,摇头道:“田横尚有五百客,茹苦寒关不忍离。审配欲与袁氏赴乐浪,此生共同进退,不负袁公辟用之恩。”

  沮授也想跟着去,但想到公子袁尚让他留下,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不知如何回答。

  而荀谌与辛评,两人对视一眼。

  彼此都没有打算前往边郡,荀谌是已和汉王说好,把袁氏劝降之后,就去为袁公服丧,终身不再仕出。

  辛评则是颍川宗族多番写来书信,劝他早投降汉王,如今辛毗被曹孟德扣押在江东,汉王麾下掾史吏竟无辛氏之人,大汉中兴在即,辛氏恐会在颍川士族之间垫底。

  让辛评借着在河北为吏多年的熟悉,为汉兵指明,哪些河北士族与豪族欲反汉家,哪些宗族明里暗地襄助袁本初,皆为汉王一一道出。

  没有证据确凿的,就找人出来检举。

  为汉王扫清河北立下大功,把河北各族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反正今时颍川郡犹如两百年前的南阳,此刻汉王治下,颍川士族、豪族仕出之人为官为吏最多,其次则是青州豪族,再者便是兖州,最后才是徐州、淮南等地。

  袁绍之败,已经让不少河北士人对颍川投靠的士族愤恨不已,尤其对阿谀奉承的郭氏、还有备受汉王器重的荀氏,皆是深恶痛恨。

  连带着辛氏也没落到好处。

  既然如此,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彻底倒向汉王,把这些对他们咬牙切齿的河北士族、豪族根都给掘了。

  只要对方五代不能兴起,必然会落没。

  届时,辛氏何惧之有。

  辛评看到传来无数劝降的信函,心里也在渐渐动摇。

  唯一让他有些避恐不及的便是当年与玄德公约定,袁氏若有反叛之心,他就要唾面自干,赤裸身体背负荆棘去见汉王了。

  但这样还有什么名士颜面,若不是为了宗族,他真想一死了之。

  辛评不免情绪复杂,心道:“早知今日之事,那时就不该与汉王约誓,在投降的幕僚中,仅我独树一帜,恐评将遭天下士人讥笑耳。”

  他更后悔当初投袁公之前,为什么不先去青州看看,若是见了刘玄德,定会如荀彧一般,直接留下为郡吏。

  说不定,此刻任汉中国相的人就是他了。

  刘氏、袁尚、荀谌、辛评、审配、沮授,商议过后,决定在日落西山之前,开城门举城投降汉王。

  说来也巧,纵使袁绍的议事堂内,从昔日近百人锐减到如今仅剩的六人,也依旧是心思各异,恍然之间,亦复如是。

  ……

  城外万余汉军辅卒正在掘壕沟,虎贲骑巡视各处城门,其余各营趁着天色尽黑之前,在快速地安营扎寨。

  站在高处举目望去,汉兵营垒延伸数里,浩浩荡荡,赤色旌旗蔽空。

  刘备登上土坡,眺望城头,思索着从哪面攻打较好。

  就在此时有哨骑快马加鞭,赶来汇报讯:正北面十五六里处,有举杂乱无序旗帜的二万余步军,驮马与挽马不足千匹正往信都赶来。

  观旗帜或为河间豪族部曲,为增援信都而来。

  这让刘备听闻,忍不住一愣,随即对旁边同观城墙的张辽、于禁、韩牧、典韦、许褚、张郃、高览等人,抚掌笑道:“备征战诸侯久矣,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这般轻视于我,率杂乱不整之军,赶来交战。”

  “既然如此,诸将谁可为我破之,擒其敌首?”

  刘备不觉轻笑,试问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