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考古大师 第357章 开挖

小说:满级考古大师 作者:顾屈 更新时间:2024-08-15 14:40:57 源网站:顶点小说
  第357章 开挖

  是的,m7号墓旁边的墓,是m1号墓,而不是m8或者m6。

  这不是给工地墓坑命名的人瞎搞,而是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这种情况本就是很正常的。

  这么说吧。

  一片工地,对墓坑的命名原则,就是按照先后发现的顺序来命名。

  但是吧,探勘墓葬这种事情,他不可能说真的能按照墓葬的排列顺序一个一个的找到。

  通常情况就是东边找到一个墓,西边又找到一个墓,南边再找到一个墓,回到东边了又找到一个墓。

  这就导致,给这些墓葬命名的时候,可能东边是m1,西边是m2,南边是m3,回到东边是m4。

  这样m1和m4就成邻居了。

  姜家山这边,也是这么个情况。

  最早发现的是m1,然后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又发现了6座其他墓葬后,才在m1的隔壁又发现了一座墓,这就变m7了。

  m1号墓,处于墓地南排偏东,西部紧靠m2,东邻m7,叠压于第2层下,打破生土,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这座墓东南一小部分被一处晚期坑破坏。

  墓坑内填土为红褐色土,夹少量灰白色土及灰色土块,土质较硬。

  墓坑长3.62、宽1.35、深0.24米,椁内填土为红色灰斑土,夹较多红色土块、灰白色土块,土质较疏松。

  先期进行发掘工作的人,也就只在刮面划出了墓坑边线及椁边线,这便是浙江所工作人员做的所有前期准备了。

  接下来的考古工作,就要由社科院考古所来接手负责。

  发掘中,未见到明显的椁板及椁盖朽痕,只有椁四周一道“长方形”的椁身线。

  整个椁长3.05、宽1.05米,椁板的厚度不详,不过看大小,要比刚才那个m7号墓的椁大。

  也许没准这座墓的墓主人是个男性,所以才要更大点的椁。

  而陈翰他们接手之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从墓坑内水平向下发掘5厘米后刮面。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确定棺的大小。

  是的。

  在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国,已经有后来商周时期才广泛见到的“棺椁”体系了。

  良渚古国的贵族们,在下葬的时候,是一层棺,然后再套一层椁,才下葬的!

  就这,能不认为良渚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吗?

  良渚的丧葬文化也好,玉文化也罢,都和华夏文化十分相像!

  这不得不说是一脉相承的啊!

  果然,在水平下挖了五厘米后,就可见清晰的棺范围了。

  庄云鹏用软尺测量了一下后,很快就得出了准确的数据。

  棺长2.78、宽0.7米。

  也就是说,棺和椁之间,有一个差不多30厘米的空隙。

  “棺内填土为浅灰色土,夹杂大量灰白色土,土质疏松而细腻。”

  “平面上无法划出棺侧板朽痕,但从预留的小隔梁可观察明显的棺底板及棺侧板痕迹,为细腻的灰白色土,厚约4厘米。”

  “棺底为凹弧状,由此可推测葬具为独木舟式的凹弧底木棺。”

  庄云鹏不断的汇报着自己的发现。

  站在坑上的陈翰、孔建文等人,心里也越来越有数了。

  已知情况可知,椁板的痕迹已经完全找不到了,不过万幸棺板的痕迹还在,可以得出墓主人棺的厚度在4厘米。

  这也是一个很符合华夏丧葬文化的数字。

  而棺底为凹弧状,这种情况在长江流域的墓葬中,是很常见的形状。

  这种棺被称为“独木舟式”,也就是看起来像一个独木舟小船。

  在长江流域,独木舟向来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了,最早在七千年前就使用了。

  并且不约而同的,很多长江流域的部落和文化,都会在死后用“独木舟样式”的木质葬具,埋葬自己。

  良渚古国作为一个在长江下游生活和统治的国度,他们的葬具文化向“独木舟式”靠拢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相反,在中原地区,一般就不会有这种独木舟式的葬具,通常都是平底四方正的棺材。

  “怎么说?开挖吧!”李教授笑吟吟的说道。

  一座长宽也就3米x1米多点的墓,就算整个探方是打了个5x5的探方,但是也用不着社科院考古所这十几号人一起来挖。

  实际上,除了这m1号墓之外,还有m8号墓,m11号墓和m14号墓三个墓也需要社科院考古所负责。

  四座墓,平均每座墓安排四个人来发掘,刚好可以将社科院考古所的一行人安排完。

  大家稍微讨论了一下后,m1号墓的发掘,就落到了陈翰、庄云鹏、林雅和李教授四人手上。

  之所以安排个李教授,主要还是要个经验丰富的老手来带带队。

  别看陈翰和庄云鹏他们这几年挖了很多墓。

  但是这种新石器晚期的墓,经验还是不够足的。

  最简单的一个差别,就是以前陈翰他们挖的,都是有完整墓室,在地底里发掘的墓葬。

  而这种新石器时期的墓,土坑竖穴,直接原地开挖,要将整块5x5的探方都给挖平了,是个细致活。

  也就之前喇家遗址发掘的时候,陈翰他们干过这事。

  一晃也几年过去了,经验也没啥增长。

  “动手吧,从上往下一点一点往下清理。”

  李教授吩咐了一声后,就带头跳进了坑里。

  这种新石器晚期的书穴土坑墓,说起来也挺好挖的。

  无非就是划定一块几米x几米的区域,然后考古工作人员就拿着毛刷和手铲,一点一点的将区域内的泥土全都给清理出来。

  当然,要按着棺椁的形状,以及有可能发现的遗骸进行清理。

  这是个细致活,需要耐心。

  这座墓葬的随葬器物均位于棺内,在清理的过程中,就像是开盲盒一样。

  扫下一片泥土后,可能就会看到一角随葬品,然后一点一点将旁边的泥土都清理掉,露出随葬品的完整样貌。

  不只是随葬品,在清理这座墓的时候,最先被清理出来的除了位于棺内填土靠上部的两颗不起眼玉珠之外,就是墓主人的遗骸了。

  墓主人的人骨保存情况较差。

  在清理的过程中,仅能分辨出头骨、部分肋骨、两侧桡尺骨、两侧股骨、两侧胫腓骨的残迹。

  通过头骨的残骸,可以辨别的出来,墓主人下葬时的方位是头朝南略偏西,头向190度。

  这倒是和华夏传统坐南朝北的说法有点不同。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满级考古大师,满级考古大师最新章节,满级考古大师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