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锦帕的时间里,大殿上窃窃私语之声不断。比之木炎的真实身份真实动机,太后与王太卿这桩显而易见的冤案已经不再重要了。

  “除了这方锦帕,王家谢家与国师应该也是早有默契。给奴婢传话的人嘱咐奴婢说,三法司已经都打点好了,到时候只要奴婢认定娘娘与王太卿殿下有私,自然有人出面提及滴血验亲之事。奴婢一开始也不知道国师找的是谁,直到王大人与谢大人在审问中不停诱问奴婢是否有其他物证证明娘娘与王太卿殿下有私时,奴婢才明白,两位大人定是早就得了国师的信儿了。”

  莲华说完叩首:“陛下,奴婢所知只有这些了。”

  “陛下,臣请旨令禁军搜查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在京所有宅邸,如若他们与木炎确有勾结,定有书信或其他往来,其宅邸内必有证据。”

  若不是还等着验一验那方锦帕结了顾贤的案子,柏钧昊现在就想把这个烂摊子丢给顾贤自己不管了。亏得他当初还想着拉拢世族立谢家的女子为皇后,哪知人家早就和木炎勾搭上了。说来也是,木炎手中并无实权,若不是与世族勾结,又怎么能在大楚朝廷做手脚。

  柏钧昊将木炎与世族脑补得越来越可恶,愈发觉得自己是被人当做玩物随意摆弄,脸上阴晴不定,对顾贤的提议只冷冷说了一句:“王叔稍待片刻。”

  再等片刻彻底了解这桩破案子,朕就把这些烂事儿全丢给你,朕再也不想管了!

  柏钧昊如此态度让顾贤摸不清他的心思。评估了下目前的形势,顾贤想着柏钧昊可能是折腾太久有些不耐烦了,便也没继续催促,好歹对方还是皇帝,总要给留些面子。

  “陛下,锦帕取来了。”李全从内侍手中接过锦帕,奉到柏钧昊的御案前。

  柏钧昊向后靠到椅背,揉着自己的太阳穴一指下面的付东楼道:“既然新式织机是王弟改良出来的,那这织机织出来的布王弟也定然认得。朕听说王弟的博古苑里不少拿出来陈列的古董都是王弟自己鉴定修复的,想来王弟辨识东西新旧的能耐也不差。这锦帕给你查验最合适不过了。”

  付东楼是瑞王卿,让他去查验牵涉了瑞王府的证物,皇上回护王府的态度不能更明确了。对于一贯支持皇帝的大臣来说,皇上如此向着王府真是破天荒头一遭,但是想想想在大楚的内外形势和皇上依然说出去的禅位之事,皇上的抉择无疑是正确的。况且原告莲华自己都承认自己是在诬陷了,这案子本身也没什么审理的意义了。

  付东楼片刻错愕,柏钧昊这么一说他反倒是更要认真查验了。从李全奉上的托盘中拿起锦帕,付东楼仔细端详了一番却是没说话。

  半晌,付东楼对柏钧昊行礼,道:“陛下,确如莲华所言,此织锦纹理细密紧实,乃是臣所改良之新式织机所产。布料颜色发黄墨迹深沉,看上去像是有些年头,实际不过是拿特制的药水泡过的,臣想在古玩店里随便找个行家都能炮制出来。”

  李全素来机灵,见柏钧昊困乏便命人给柏钧昊泡了一碗茶送上来。柏钧昊一边喝着茶一边听付东楼陈述,末了,放下茶杯道:“那此案就此了结,不知母后打算如何处置莲华,是交由三法司代您处置了还是您另有安排?毕竟莲华是您的陪嫁侍女,儿臣不好越俎代庖。”

  萧彤锦没立刻下决断,而是对付东楼道:“楼儿,你将那方锦帕拿来给母后看看,母后可要见识见识国师拿了什么东西诬陷哀家。”

  听太后的意思是让自己亲自送过去,付东楼纳闷自己什么时候与太后这么亲了,但还是遵命走上御阶将锦帕亲自奉给萧彤锦。

  “《邶风击鼓》,国师选的这首情诗还不错。他若是写个你侬我侬之类的,且不管料子新旧,只看诗就知道假了,王弟乃‘江左玉郎’断断写不出那些来。”萧彤锦向下瞟了莲华一眼,言语间竟有笑意,只是笑意背后的冷让人不寒而栗。

  “莲华,你本是我萧家的家生奴才,今日做下背主之事,哀家将你交还萧家家法处置,免你千刀万剐的国法,也算哀家看你伺候哀家这么多年的苦劳了,你觉得如何?”

  世家大族家法严明,对于惩治下人,往往比国法更加严苛。付东楼看莲华跪在下面瑟瑟发抖,不由得同情起这个女人来,许是这萧家给的死法还不如千刀万剐呢……

  “奴婢……谢主子恩典……”

  “皇上!皇上您这是怎么了,传太医!快传太医!”

  李全特异的嗓音好像一道炸雷击中了每一个人,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柏钧昊身上。

  原本好好坐在龙椅上的柏钧昊此时面色青黑,一手捂着肚子神情极其痛苦,张着嘴似乎是想吐什么却又什么都吐不出来。

  “陛下!”群臣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有不少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站在原地没动,还有几个嫌内侍腿脚慢的已经自己冲出大殿想去找太医了。

  “李全,你去找太医。金吾卫何在!封锁大殿,跑出去的人都给孤抓回来,大殿内的人从百官到内侍女官一个都不许放出去!”

  到底是顾贤经过大世面,他这一喊顿时稳住了局面。

  瞟见御案上的茶碗,顾贤立时明了:柏钧昊自打付东楼击鼓上朝之后没再吃喝过别的东西,有问题的一定是这碗茶。

  “将皇帝身边的内侍和御茶房的人全给孤扣下挨个查问!今日进出过御茶房的人也通通抓起来。方子友,你亲自去办!千牛卫大将军何在?传令承天府封闭成都所有城门,着千牛卫立刻抄检王谢两家!”

  方子友与千牛卫大将军领了钧旨飞快办差去了。

  “昊儿你可是腹痛?”萧彤锦好歹与柏钧昊有母子情分,柏钧昊又是柏焱的亲儿子,萧彤锦不想柏钧昊死,此时的惊急交加倒是不假。

  “母后……痛……”柏钧昊断断续续吐出几个字便再没了说话的力气,只歪在萧彤锦怀里靠着,手脚时不时抽搐。

  付东楼可没见过这种阵仗,一时间脑子转得都慢了。

  这是怎么回事?皇上中毒了?有人刺杀皇上?

  身边的太后顾贤都冲到了柏钧昊身侧,大臣们不敢往上拥却都眼巴巴地望着柏钧昊,相比之下呆在原地的付东楼倒像是个局外人了。

  “王弟可看的出这是什么毒?”问话的是萧彤锦。

  顾贤摸着柏钧昊的脉象,脸色很是难看,摇摇头道:“一时间说不好。”

  “看陛下的样子……似乎是……砒霜?”事关重大人命关天,更不要说这还是皇帝的命,付东楼有些不敢说话。

  “砒霜?”顾贤迟疑片刻,“不无可能。”

  “看皇上腹痛呕吐却没有……咳……没立刻那啥……” 死不死的,付东楼知道犯忌讳,一时间竟想不到好词,只好含糊过去。“应该不是见血封喉的毒,砒霜的可能性挺大的。”

  古代宫廷常见的剧毒如鸩毒之类的皆是立刻毙命的,砒霜算是常见却不立刻致命的一种。

  “太医怎么还没到!”萧彤锦并不是特别懂医,但谁人不知砒霜是剧毒,心急之下失态大喊,惊怒之情溢于言表。

  “太后,太医院据立政殿有些距离,李全就算是飞过去也没那么快啊。”又不是120,全靠两条腿跑,皇宫又那么大,太后你就算着急也没用啊。付东楼脑中极力回想砒霜的急救方法,就算柏钧昊不是砒霜中毒,排毒的方法也都大同小异。

  “太后身边可还有信得过的人?”顾贤见付东楼皱着眉头想事知道他可能有办法,柏钧昊会中毒身边的人已不可信,只好帮付东楼找太后借人了。

  萧彤锦与顾贤目光交汇便明白了他的想法,立刻对身边的女官道:“妙法,你去听王卿的吩咐。”

  “奴婢谨听殿下吩咐。”

  “立政殿附近可有小厨房?”付东楼被妙法的声音唤回了神,“你看看厨房里有没有牛乳或是蛋清,再找些干净的水,在水中放少许盐拿过来。记得带个银簪去,所有的东西一定要验过再拿来。”

  “后殿就有小厨房,奴婢这就去。”

  萧彤锦闻言将腕子上一个雕工极其精美的牡丹花银镯子退了下来递给妙法:“哀家这个镯子是足银的,你拿去验毒吧。”

  “启禀王太卿殿下,御茶房女官王姝儿被发现死在御茶房后的小屋里。其余的人方大人正在亲自审问。”突然插话的是金吾卫大将军,今日并非他当值,他是听了登闻鼓声才来上朝的。本来该是由当值的金吾卫校尉来回话的,但现在遇刺的是皇帝,他便听顾贤之令立时接管了整个皇宫的防务。

  顾贤背在身后的手紧紧攥住,本以为这次是先摆了木炎一道,谁知木炎的身份还未公开揭穿他们便再次被木炎给坑了。无论柏钧昊这次能否救的回来,柏钧和回朝接皇帝位都是必然的了,那挥师长安扰乱木炎谋取北燕计划的这招棋救算是废了。

  思及此处,顾贤冷笑出声:“呵,好快的手脚,自杀还是他杀?”

  “仵作还未来得及查验,但根据臣的经验,应当是他杀。那个女官是被人从后面割断喉咙的,却伪装成自刎。”

  “王姝儿……王家的嫡女,去年才进宫的。哀家瞧着那丫头不踏实没选她做嫔妃而是让她去做了女官,王家当真是好教养!”萧彤锦柳眉一挑厉声喝道,“王道之呢?!”

  王道之自打滴血验亲被戳穿便又晕了过去,柏钧昊处置他的时候都没醒,直接被殿前金吾卫给拖了下去。

  金吾卫大将军回道:“回太后,还押在偏殿呢,原是等着散了晚朝再押到刑部大牢的。”

  “敢给皇上下毒,灭他满门都不为过!皇上现在难受着他又岂能舒坦!先打他五十廷杖,记得别把人弄死。”

  “臣遵旨!”

  五十廷杖下去王道之定是残废了,怕是生不如死。

  “太后,臣看皇上这样窝着难得舒坦,不知立政殿有没有侧间或者后殿有床榻之类的,把皇上挪过去,找个东西垫在胃上,没准能让皇上把喝下去的茶水吐出来,胃疼也能好一些。”付东楼见柏钧昊难受的样子很不落忍。

  “我来。”顾贤说着弯□一把将柏钧昊稳稳抱了起来。

  别看顾贤身量上不显壮硕,可人家毕竟是练家子有的是内劲,抱着柏钧昊一点都不晃,脚步迅捷却又平稳。付东楼对他这个公爹的印象又刷新了。

  心中暗叹一口气,付东楼十二万分地期望柏钧和现在能在他身边,今年这个冬天注定是太平不了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论王爷爱上学霸的可能性,论王爷爱上学霸的可能性最新章节,论王爷爱上学霸的可能性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