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一个议题,就让大明的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虽然当着圣上的面,大家都不敢太表现出来。

  但……

  这位吏部天官藤毅藤大人,今天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倘若不是刚才圣上有言在先,说这件事是在御书房一起讨论的,说不定已经引起了议论纷纷,甚至对藤毅怒目而视了。

  流官?

  开玩笑!

  什么是流官啊,藤大人你可真会开玩笑。

  我们辛辛苦苦,十载寒窗,或是跟随陛下南征北战,才有了今日的身份地位。

  凭你一句话,就给我们流了?

  无数目光,各自泛起不同的神色,怀着不同的心思,纷纷射向藤毅。

  秦枫也在朝臣的行列之中,而且因为如今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工部尚书,乃是当朝二品,在金銮殿上站立的位置已经相当靠前。

  六部尚书,基本上算是同一序列。

  再往前,可就是那寥寥几位当朝一品,位列国公的开国功臣了。

  藤毅感受到这些目光,虽然也是微微惶恐忐忑,但毕竟这可是皇帝要做的事情,他只需要对皇帝负责就可以了。

  “启禀圣上!”

  藤毅微微吸了一口气,先屏蔽了那些无关紧要的目光,只对着宝座上威临天下的皇帝陛下,沉声说道:“要施行流官制,微臣以为,首先第一点,要拟定出明确的任职期限!”

  “朝廷的所有地方官员,乃至中央官员,无论其品级高低,无论其职位重要与否,在同一地,或是同一职位的任职期限,都不能超过固定的年限。”

  “比如说,五年,或者三年,这个细节还需要进一步商榷,不过一旦确定下来,就必须让官员在任职期满之后,进行调任,不可以在原地原职位连任。”

  “这样做,就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官员在某地经营时间长,势力也变得极为庞大,甚至和当地的士绅勾连在一起,形成了地方割据的一系列隐患。”

  啊!

  原来,是这么个流官制?

  众人恍然。

  还好……不是流放……

  呼!

  不是流放也不行啊!

  许多人刚刚松了一口气,脸色又重新难看起来。

  好端端的,谁乐意到处走来动去?

  虽然金銮殿上的都是朝廷中枢的官员,这种流官制的影响已经是相当小,就算按照藤毅刚才的说法,依然不能在原本职位上停留太久,那也好歹不需要离开京城。

  比如说,藤毅做了几年吏部尚书,再去做几年户部尚书,大概是这样的轮转。

  又或者,这种京官的职位索性不会变动,流官制最主要打击的对象,还是地方官。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可谓是闻弦歌而知雅意。

  藤毅一经描述,大家便立刻明白,皇帝的真正意图,是要打击地方错综复杂的势力,尤其是地方官在某地时间久了,那真是天高皇帝远,简直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前年的那个广东布政司使余从龙。

  今年的那个江西布政司使崔伯玉。

  不都是这种情况么?

  若非秦枫秦大人亲身钦差,发现了那些堪称罄竹难书的罪行,真不知道他们还会在当地作威作福多久。

  如此说来,这个流官制,倒也是大有道理,利国利民。

  只是……

  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这可不是小动作!

  毫无疑问,这样的举措,连他们都觉得隐隐不安,更别说那些舒服惯了的地方官员。

  一下子就要到处流动,在任何地方都呆不长。

  且不论拖家带口,长途跋涉的不方便,就单只是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重新熟悉事务,重新打理政务,重新处置一系列堪称麻烦的事情,就让人头大如斗。

  谁不想一劳永逸啊?

  这对地方官来说,完全可以说是天都塌了。

  被迫离开舒适圈,去一次次适应新环境,熟悉新同僚,教化新百姓……

  惨!

  光是想一想,就知道这些地方官得有多大的怨言。

  藤大人啊藤大人,哪怕这个主意,最初是出自皇帝,那你也免不了被无数人骂得狗血淋头。

  不过……这样的主意,真是皇帝想出来的?

  不太对劲。

  如果是皇帝想出来的,那么大明一开国的时候,似乎就应该有这样的政策。

  虽然后来的确是有几件事的推动,但……这几件事背后,站着共同的那个人,并非皇帝陛下。

  而是……

  无数目光,渐渐开始从藤毅身上,转向了那个男人。

  秦枫秦大人。

  是你么?

  这流官制……听上去充满了奇思妙想,可谓是开历史之先河。

  莫非,又是出自于你的手笔?

  秦枫微笑不答,今天并不是他的主场,哪怕今天所议论的朝政,都是与他密切相关,但藤大人还没说完呢,这才哪到哪。

  “不错。”

  宝座之上的老朱同志,毫不吝惜地给了明确的信号,点头微笑道:“藤爱卿用心了,这流官制至此,已经有了雏形,未来若真能让我大明政局为之一清,藤爱卿功不可没。”

  啊!舒服!

  藤毅被这样点名表扬,浑身骨头都轻了几分。

  皇恩浩荡!

  赴汤蹈火啊圣上!

  受到鼓励,藤毅自然是再接再厉。

  流官制的细节,这才说了个开头呢,这么大的事情,他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辛苦,当然不止是刚才那么简单的几句。

  感受到皇帝鼓励的目光,藤毅精神大振,连日的辛苦立刻就不翼而飞。

  之前在家里,对秦枫的那些怨怼之情,也完全消散不见。

  感谢秦大人!

  要不是秦枫秦大人提出的这个流官制,又跟我详细说了一些框架的东西,哪有我今日的风光?

  “第二!”藤毅继续说道:“咱们大明要施行流官制,就一定要严格执行抵御回避的制度。”

  “所有地方官员,首先就要规定,他们不能在籍贯所在地,或者是有密切亲属关系的地区任职。”

  “比如说,籍贯是应天府的,那就不能在应天府为官。籍贯是江西布政司的,就不能在江西布政司任职!”

  “这样做,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为亲情、乡情、或是那些盘根错节,不好推却的关系,来干扰政务的公正,彻底杜绝地方保护,以及官员跟当地的家族势力勾结,戕害百姓。”

  嚯!

  真狠啊!

  如果说刚才的第一条,让大家已经明白了流官制是个什么东西。

  现在这第二条,这位吏部天官藤毅藤大人,竟已经隐隐有点挥舞屠刀的意味。

  在原籍为官?

  不允许!

  哪怕在场的都是京官,还是觉得心中凛然,嗅到了一种杀气腾腾的味道。

  要知道,许多人出将入仕,为的还不就是衣锦还乡?

  尤其是能到原本的家乡做个父母官,那份荣耀真是无与伦比的。

  无他,爽啊!

  从小成长的地方,谁还没有个矛盾冲突什么的,就算自己真的没有,父母辈,爷祖辈,跟街坊四邻,跟亲戚里道,既然有接触,就难免会留下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或轻或重。

  有的,甚至已经是埋下了深深的仇恨种子,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情况下,回家乡做官?

  那得有多舒服!

  正所谓,拿了我家的,你给我送回来!吃了我家的,你给我吐出来!

  从自己,到父母,到八辈祖宗,那都是扬眉吐气。

  可是现在……

  不允许了。

  流官制的新政策,规定官员不能在原籍任职。

  那么就算是做了官也一样无人敢欺负家族,比之前亲自到原籍收拾掉往日的仇人,终究是差了一层。

  毫无疑问,地方官对这一条,也同样不可能支持,一定会怨声载道……

  藤大人呐,你这个锅,背得越来越沉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最新章节,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