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组办公室。

  于飞放下了电话,脸上也不由露出了喜色。

  其他人马上看过去。

  “是张硕院士?”廖振宇率先开口问道。

  于飞用力点头,欣喜道,“张硕院士说明天就来基地这边,看来是要参与实验。”

  “那太好了。”

  廖振宇也有些欣喜。

  其他几个人听罢也讨论起来,“是张硕院士要来啊!”

  “真难得,有一段时间了吧?自从实验稳定以后,(张硕)参与的就越来越少。”

  “也没必要,分析数据不是什么创新性工作,张硕院士肯定有更重要的研究……”

  不少人都沉默了。

  “更重要的研究”,让他们都想到了近一段儿时间,舆论上火爆的引力飞行器。

  一些了解技术原理的专家,站出来对神秘的引力飞行器做出了分析,并认为其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能源技术。

  这种能源技术究竟是什么,学术界有很多的猜测。

  其中最被推崇的说法是低温核聚变叠加核转电技术,研制出的‘完美电动力系统’。

  之所以说‘完美’,是因为两个技术加在一起,能够源源不断制造出庞大的电能,而且能形成完善的技术闭环,并能够像是核动力一样,不需要添加大量原料,就可以持续自主运转。

  如果猜测是真实的,相关技术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呢?

  一些人想到混乱力场实验刚开始没多久,张硕一直忙碌着,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连非常重视的实验都没参加,也就能推测出,张硕很可能参与了研究。

  但没人真正说起来,只是提到张硕有‘更重要的研究’而已。

  因为相应的技术肯定是保密的,技术情况、参与研究人员也肯定是保密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张硕马上要来到实验基地,并参与到下一次实验研究。

  于飞说了一下张硕要来,并没有谈到‘实验变化’问题。

  等出了国际组办公室,他还是和廖振宇说了一下,廖振宇真是更加期待了。

  他们一直以来都希望对于实验做出改变,能想到的就是增加强度,但增加强度也意味着提升风险,实验本来就是有风险的,如此大的风险下,对实验进行修改就必须要上报,但没有张硕点头,上级部门审核都很难通过。

  费米实验室、核子组织的实验事故就是前车之鉴。

  这方面,于飞也没什么好办法,因为他们拿不出一整套的理论,或是什么重要的实验基础支持,来说明增加强度风险不会升高。

  ……

  第二天下午,张硕准时到达了物理中心。

  吴建宁、于飞、廖振宇等人,都在门口迎接,他们一起走进了物理中心大楼,随后进入了接待室并谈起了实验问题。

  张硕关心了一下前两次的实验情况,随后直接进入主题,,新一次实验要做出改变。”

  “我们研究的是混乱力场的特性,是通过研究混乱力场到强力的转变,来了解其特性。”

  “连续的实验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基础数据,下一步则是要寻找新的方向。”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强力转变情况存在巨大的波动。”

  “我个人认为是弱力的影响,但到现在并没有完善的理论,所以下一步我认为,应该研究这种波动……”

  他认真解释了起来。

  虽然话语里都是‘我认为’,只是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来得到其他人的支持,但实际上,任谁都清楚张硕说的和后续实验直接相关。

  混乱力场的研究艰难无比,而且还蕴含巨大的风险。

  现在只有张硕能够对于实验变化做出决策,哪怕就只是增加强度,也必须由张硕来做决定,其他人的意见甚至都不重要。

  张硕继续说着,“我们不了解其中蕴含的机制,但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来研究这种变化。”

  “主动研究,主动实验,再对比原来的实验,看差异问题……”

  张硕连续说了一大堆,就只是解释原理。

  廖振宇有些忍不住开口道,“张院士,你就直接说吧,怎么去实验!”

  其他人都没说话,但眼神里透露的意思也差不多。

  张硕笑道,“不要着急。”

  “在实验变化上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我只是有些想法,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我考虑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添加其他衰变元素的方式去影响实验。”

  “比如,氚元素,或者特定条件下可以表现出放射性的氦-3。”

  “在高温、强磁的环境下,其他带有放射性的轻原子衰变,一定会影响到实验,尤其是混乱力场的表现。”

  “这种影响可能会很轻微,甚至轻微到完全检测不到,但也有可能影响很大……”

  “另外,就是增加强度,外在磁场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制造超子的密度,看是否有影响……”

  国际合作组的学者,豪森-贝尔加德,忽然开口道,“张硕院士,增加强度会不会增加实验的危险性?”

  张硕转头看了过去。

  于飞马上帮着介绍了一下,豪森-贝尔加德是国际合作组表现很突出的学者,他是一名比-利时的理论物理学家,带队参与过核子组织的实验研究。

  另外,他对于源点论的研究很深入,发表过几篇强力、引力以及电磁力关联研究的论文,得到了物理界极高的评价。

  尤其是对于引力和电磁力的关联研究,他做了很多精细的计算分析,帮助根特大学的强磁团队攻破了引力制造技术的壁障,使得其实验制造出0.39倍率的地球引力。

  根特大学的强磁团队,也凭此一跃成为了‘掌握国际最高端引力技术’的团队之一。

  这绝对是非常了不起的。

  国际上有很多团队都专注于‘引力技术’的研究,根特大学的强磁团队根本名不见传,不管是经费还是人才都远远落后,结果却掌握了‘除国内外最高端的引力技术’,可见贝尔加德的研究有多么重要。

  于飞的介绍都满是赞赏。

  张硕也听过贝尔加德的名字,他和贝尔加德握了下手,解释道,“混乱力场设备有安全防护,主设备内部也有针对强力穿透现象的防护。”

  “从数据上来说,强度增加不超过三倍就不会有风险。”

  “我们的粒子对撞机性能……”

  他说着摇了摇头。

  吴建宁等人听着有点尴尬,但张硕说的就是事实,超子数量增加的方式最直接的就是增加粒子对撞的强度。

  粒子对撞强度上限,取决于粒子对撞机的性能。

  高能所的粒子对撞机是在30年多前制造的,性能上早就被淘汰了,混乱力场的实验要求不高,暂时还能跟上,但若是想大幅度提升超子数量也不可能。

  以现在的强度需求来看,最多再提升一倍就达到了粒子对撞机的极限。

  其他国际学者倒是没在意粒子对撞机的性能,因为性能就摆在那里,在意不在意都不会改变。

  好多人都开始期待新的实验基地。

  混乱力场研究项目计划已经启动,新基地也在建造中,超大型粒子对撞机就是重中之重。

  虽然建造的速度很快,但超大型粒子对撞机需求太高,包括技术、材料、设备等等,要完成至少还需要一年以上,慢一些也许就要两年,甚至更长一些。

  ……

  在接待室里,张硕简单说了实验问题。

  之后就是召开会议。

  物理中心、实验基地的重要人员都有参与,还包括国际合作组的二十多个代表。

  在会议上,张硕再次对于实验方案进行说明。

  这次说的就更详细了。

  等实验方案说明了以后,有些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但都是和理论有关,和实验方案没有关系。

  所有人都知道,张硕的观点就代表了实验方向,开会去讨论就只是走个形式而已。

  现在混乱力场的研究只是初期,并没有构建出完善的理论,即便是基础的实验,也没有完善的理论支持。

  新的实验方案,也只是有个想法‘试一试’而已。

  好多人都这么看。

  张硕是新物理方向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拿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当然不会有人反对了。

  在会议结束以后,新实验方向确定下来,后续就是准备实验了。

  实验方案提交给了上级部门。

  王老师又来了。

  实验方案上报了以后,王老师马上就看到了方案报告,而实验的改变也意味着‘增加风险’。

  王老师当然不会否定实验方案,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做一成不变的实验,有新的实验才能有新的发现,否则就不会有进步了。

  王老师关心的是实验安全问题,他非常严肃认真的说道,“新的实验,意味着新的风险,必须要注重安全问题。”

  张硕、于飞,再包括廖振宇、石秋玲等人都认真听着。

  “在安全问题方面,直接参与实验的人员尤其要重视,你们是在一线面对风险。”

  “其他人也要重视……”

  “乌拉乌拉~~~”

  王老师又说了一大堆,随后认真对张硕说道,“张院士,你一定不能留在实验间。”

  “一线的实验风险太大了,不能出任何问题……”

  张硕有些无奈的点头。

  他当然不会在一线进行实验,即便没有王老师提醒,其他人也一定会让他远离。

  问题在于,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啊!

  其他人的感受确实不怎么好。

  比如,于飞。

  他是实验的直接负责人,似乎也没有人关心他的安全,即便为了个人威望,他也必须要留在实验间,站在一线主导实验工作。

  “新一次实验,风险变大了,所以风险都要我们来担……”

  听听就很无奈啊!

  当然也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旁边就只有他要参与一线实验,廖振宇也好、石秋玲也罢,都要留在物理中心主导工作。

  吴建宁,则是要主导离子对撞实验,是在主实验室工作。

  ……

  新实验的消息发不出去,顿时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甚至是国际物理界的关注。

  混乱力场实验已经很吸引人了。

  连续几次实验之后,都只是不断积累基础数据,吸引力自然逐渐下降。

  现在实验有了变化,增加强度的同时,还要增添衰变轻原子来影响结果……

  听起来就很有意思!

  好多相关学者都希望能加入到实验中,也希望能第一时间知道实验结果。

  增加强度会带来什么?

  衰变轻原子,会对于实验结果产生多大影响?

  于是就有大量学者申请加入到实验中。

  这些申请人都是国内学者,因为国际学者是以团队的形式参与,个人学者无法单独申请。

  即便只是国内学者,因为数量庞大也让人头疼,主要是因为实验的规模有限,需要的人手也是有限的,而申请人中还包括一些顶尖的物理学家。

  比如,苏东大学的杨海峰院士。

  杨海峰已经快七十岁了,从未参与过混乱力场实验,还凑热闹似的提交了参与实验的申请,也不知道具体是要来干什么。

  当然,做申请也是可以理解的。

  混乱力场实验被全世界关注,是国际物理界最重大的新物理研究,学者想要参与也可以理解,只是让负责审核的人员头疼了。

  人员审核,是得罪人的工作。

  于飞也是负责人之一,他就苦笑的说道,“原来实验的人就很多了,现在申请越来越多。”

  “但规模就这么大,总不能让他们来什么也不做吧?”

  “我们只是做实验,又不是组织什么盛大的仪式。”

  张硕就不用为此头疼了,他和其他人商讨了详细的方案,并指导了实验准备工作,然后就可以等在物理中心了。

  在实验进行的时候,他还是留在物理中心。

  在物理中心,张硕也是绝对的主角,好多学者都主动错过了,不管去哪里,总是被一群人围着。

  好多专业学者都和张硕讨论新物理的理论问题。

  豪森-贝尔加德就是其中之一,他对于基础力关系模型研究很深入,和张硕的讨论也很有深度。

  张硕发现,贝尔加德确实非常优秀,他理解的深度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学者。

  新物理的理论研究都是零零散散的。

  即便是源点论,也只有体系模型,一些细节化的理论都是空白,但贝尔加德却能说出很多内容,有些观点让张硕都听的眼前一亮。

  和贝尔加德进行几次讨论,张硕还问起对方‘对弱力影响的看法’。

  “我和同事讨论过很多次弱力影响问题。”

  “我们认为,弱力影响是无处不在意的,包括实验,包括引力制造技术,都有弱力的影响,只不过有些影响明显,有些则不明显。”

  “现在实验中,弱力影响就很大,强力场的波动数值,可能就是弱力影响,而研究……”

  他连续说了很多。

  有好多都和张硕的观点类似,张硕也不由感到惊讶,他甚至有一种把贝尔加德拉进源点论研究中心的想法。

  只不过,很难。

  对方是比-利时的物理学家,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如果加入源点论研究中心,尤其是加入到他的研究组,肯定会涉及到一些保密信息。

  “不过在混乱力场实验方面,尤其是弱力影响的研究上,是可以和贝尔加德多交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科研从博士生开始,科研从博士生开始最新章节,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