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里生着火,绿枝在往火盆里加木炭。房间内酸涩的药味经火一烤更是扑鼻。
二老爷刚喝完药躺下,听到脚步声睁开眼。吴显信走到床边坐下喊了声:“爹。”,
二老爷浑浊的眼珠转了转,盯着吴显信看了一会儿又偏了偏头扫了一下来人,最后目光停在五奶奶怀里的襁褓上,喉咙里嚯嚯两声挣扎着想要坐起来。有气无力道:“回……回来了……”
吴显信忙扶他坐起来,从妻子手里接过洗心,挨二老爷近些,“爹,这是您孙儿。”
“取……取名了吗?”
“取了,叫洗心。洗心,呐,爷爷。”
“洗心,洗心。好……好。”
二老爷想抱抱洗心,手抬一半又跌下去。
吴显信陪着父亲说了半个多时辰话,察觉他累了,便扶他躺下,告了退。又同母亲和二哥闲话许久。
晚膳的时候,老太太说是家宴,女人孩子就在堂内另置一桌。
洗心被搁在正堂的角落里,凝霜陪着他。他内心正在感慨婴儿和丫鬟没人权。老太太开始教桌上的小孩忆苦思甜。
“我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常吃不饱饭。那时候可没有这么一大桌菜,每人面前一案,吃完就没了。”
没想到自己正赶上分食制没落的时代,洗心真想高声疾呼“分食才是卫生的进食方式啊”。
洗心发现文献的记载经常出现偏颇。明明说的古人“食不言,寝不语”,自己来之后目睹的两场宴会,这些人说起来都没完没了啊。
正热热闹闹吃着家宴,彩衣却哭哭啼啼跑过来喊:“二老爷去了!”
老太太听到,提着筷子,晕了过去。
大夫人吴秦氏忙扶住,二奶奶吴温氏掐人中。大老爷一时也有些慌乱,不知该在母亲面前尽孝还是该关心弟弟的后事。最后只得对大儿子说:“去,快去请大夫。老二老五跟我去西院。”走到彩衣面前斥道:“慌慌张张成什么体统!”又故作淡定对吴显信说:“小丫头什么不懂,不一定就咽气了。”
剩下三爷四爷。三爷和大夫人把老太太扶到椅子上坐下。见四爷也跟在后面便说:“老太太没什么大碍,你也去西院看看要不要帮忙。”
二房的女人在二夫人的带领下哭起来。小孩子一个个没吃饱也只能下了桌,站在堂里一愣一愣的。
二老爷确实去了,他本就是等着看一眼宝贝儿子和孙子好上路。吴家在江安也算得上是大族,祖上在本地小朝廷越国没灭的时候曾做过御史中丞,后来江安在几个国家间转手数次,本地氏族并不受待见,又没能和中原大族攀上姻亲,慢慢便没落了。如今吴家整个家族在朝廷任官的就只有吴显信这个七品县令,只算个比普通人富一些的商贾之家。所以二老爷对他这个搭上科举春风入得仕途的儿子期望很高。如今见他好好的,还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孙子。他就心满意足地在睡梦中走了。
二老爷死的时候没有子女送终,这是很不吉利的,对子女名声也不好。大老爷走到床前摸他左颈,又探了探鼻息,见果然断气了。作色大声道:“明明还有一口气,赶紧让厨房熬碗参汤,看看能不能吊过来。”
彩衣赶紧去了。
二爷也伸手弯腰去探,却被二老爷挡开了。吴显信立时明白过来,支使屋里站着的唯一一个下人绿枝到正堂去报信。
关上门,二老爷说,“这事就我们三个人知道,对外面就说这会儿才咽的气。”
老太太领着李大夫和一群女人赶来的路上碰到出去安排人报丧的二爷,颤声问:“怎么样啦?”
二爷回:“刚咽的气,跟老五想说什么,没听清。”
老太太扑在大奶奶身上哭:“我的儿啊,这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让我怎么活。”
一群女人又哭开了。
李大夫尴尬地把手上的行医箱从右手换到左手,道:“还请节哀。”
二爷道:“劳烦您了,我送您出府吧!”
洗心太小,兼一路风尘,他娘跟着免掉了守铺,爹却是免不掉。从第二天入了棺开始,便是洗心也要穿上孝服被抱着每天去守一会儿灵。
刘姨娘所出的小姑就嫁在城东的一位财主家,父亲也提前回来了,没有要等的人,祖父的棺在堂上只停了七天。前来吊唁的人不少。
小姑已经怀了身孕,哭灵的时候死去活来。众人劝都劝不住,越劝越哭,洗心真的很担心她的身体。
和尚做完法事之后,出殡、落葬繁琐异常。
二老爷刚喝完药躺下,听到脚步声睁开眼。吴显信走到床边坐下喊了声:“爹。”,
二老爷浑浊的眼珠转了转,盯着吴显信看了一会儿又偏了偏头扫了一下来人,最后目光停在五奶奶怀里的襁褓上,喉咙里嚯嚯两声挣扎着想要坐起来。有气无力道:“回……回来了……”
吴显信忙扶他坐起来,从妻子手里接过洗心,挨二老爷近些,“爹,这是您孙儿。”
“取……取名了吗?”
“取了,叫洗心。洗心,呐,爷爷。”
“洗心,洗心。好……好。”
二老爷想抱抱洗心,手抬一半又跌下去。
吴显信陪着父亲说了半个多时辰话,察觉他累了,便扶他躺下,告了退。又同母亲和二哥闲话许久。
晚膳的时候,老太太说是家宴,女人孩子就在堂内另置一桌。
洗心被搁在正堂的角落里,凝霜陪着他。他内心正在感慨婴儿和丫鬟没人权。老太太开始教桌上的小孩忆苦思甜。
“我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常吃不饱饭。那时候可没有这么一大桌菜,每人面前一案,吃完就没了。”
没想到自己正赶上分食制没落的时代,洗心真想高声疾呼“分食才是卫生的进食方式啊”。
洗心发现文献的记载经常出现偏颇。明明说的古人“食不言,寝不语”,自己来之后目睹的两场宴会,这些人说起来都没完没了啊。
正热热闹闹吃着家宴,彩衣却哭哭啼啼跑过来喊:“二老爷去了!”
老太太听到,提着筷子,晕了过去。
大夫人吴秦氏忙扶住,二奶奶吴温氏掐人中。大老爷一时也有些慌乱,不知该在母亲面前尽孝还是该关心弟弟的后事。最后只得对大儿子说:“去,快去请大夫。老二老五跟我去西院。”走到彩衣面前斥道:“慌慌张张成什么体统!”又故作淡定对吴显信说:“小丫头什么不懂,不一定就咽气了。”
剩下三爷四爷。三爷和大夫人把老太太扶到椅子上坐下。见四爷也跟在后面便说:“老太太没什么大碍,你也去西院看看要不要帮忙。”
二房的女人在二夫人的带领下哭起来。小孩子一个个没吃饱也只能下了桌,站在堂里一愣一愣的。
二老爷确实去了,他本就是等着看一眼宝贝儿子和孙子好上路。吴家在江安也算得上是大族,祖上在本地小朝廷越国没灭的时候曾做过御史中丞,后来江安在几个国家间转手数次,本地氏族并不受待见,又没能和中原大族攀上姻亲,慢慢便没落了。如今吴家整个家族在朝廷任官的就只有吴显信这个七品县令,只算个比普通人富一些的商贾之家。所以二老爷对他这个搭上科举春风入得仕途的儿子期望很高。如今见他好好的,还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孙子。他就心满意足地在睡梦中走了。
二老爷死的时候没有子女送终,这是很不吉利的,对子女名声也不好。大老爷走到床前摸他左颈,又探了探鼻息,见果然断气了。作色大声道:“明明还有一口气,赶紧让厨房熬碗参汤,看看能不能吊过来。”
彩衣赶紧去了。
二爷也伸手弯腰去探,却被二老爷挡开了。吴显信立时明白过来,支使屋里站着的唯一一个下人绿枝到正堂去报信。
关上门,二老爷说,“这事就我们三个人知道,对外面就说这会儿才咽的气。”
老太太领着李大夫和一群女人赶来的路上碰到出去安排人报丧的二爷,颤声问:“怎么样啦?”
二爷回:“刚咽的气,跟老五想说什么,没听清。”
老太太扑在大奶奶身上哭:“我的儿啊,这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让我怎么活。”
一群女人又哭开了。
李大夫尴尬地把手上的行医箱从右手换到左手,道:“还请节哀。”
二爷道:“劳烦您了,我送您出府吧!”
洗心太小,兼一路风尘,他娘跟着免掉了守铺,爹却是免不掉。从第二天入了棺开始,便是洗心也要穿上孝服被抱着每天去守一会儿灵。
刘姨娘所出的小姑就嫁在城东的一位财主家,父亲也提前回来了,没有要等的人,祖父的棺在堂上只停了七天。前来吊唁的人不少。
小姑已经怀了身孕,哭灵的时候死去活来。众人劝都劝不住,越劝越哭,洗心真的很担心她的身体。
和尚做完法事之后,出殡、落葬繁琐异常。